個人所得稅最新政策:個人所得稅最新政策解讀
各位老鐵們好,相信很多人對個人所得稅最新政策:個人所得稅最新政策解讀都不是特別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下關于個人所得稅最新政策:個人所得稅最新政策解讀以及個人所得稅最新政策:個人所得稅最新政策解讀的問題知識,還望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0月起個人所得稅執行新規
來源:【津濱海客戶端】
津濱海訊(記者 戰旗)國家**天津市稅務局、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天津市財政局、****銀行天津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天津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六部門在簽署“關于個人所得稅誠信體系建設的合作備忘錄”后,近期聯合對外宣布:從10月1日起,對在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專項附加扣除填報、享受稅收優惠、信用承諾、提供涉稅資料等個人所得稅涉稅事項中存在守信或失信行為的納稅人,稅務部門將其個人所得稅守信或失信有關信息推送至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納入個人綜合信用評價(海河分)、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報告。有關部門人士提示廣大納稅人注意以下細節,配合新規執行。
新規對于“個人所得稅守信的納稅人激勵”的內容包括:鼓勵對守信主體采取優惠便利、增加交易機會等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的激勵措施。目前,天津市個人綜合信用評價(海河分)主要應用于“信易”惠民應用場景,已開通“信易游”“信易行”“信易健”“信易停”“信易購”等多個領域,并與杭州“錢江分”實現互通互認。
新規還要求: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對存在個人所得稅失信信息記錄的失信主體依法實施聯合懲戒。鼓勵金融機構在辦理貸款、信用卡等金融業務時,參考個人綜合信用評價(海河分)、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報告有關信息。
納稅人對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中有關涉稅信息存在異議時,依據新規,納稅人對本人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中有關涉稅信息存在異議的,可向稅務機關提出異議申請,稅務機關應及時回復并反饋結果。經核查,相關信息確有錯誤、遺漏的,稅務機關應當予以更正。
納稅人在規定期限內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后如何進行信用修復呢?相關部門提示納稅人在規定期限內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的,可以主動做出信用承諾、參與信用知識學習、稅收公益活動或信用體系建設公益活動。對完成信用修復的納稅人,稅務部門按照規定修復其納稅信用。對因政策理解偏差或辦稅系統**作失誤導致輕微失信,且能夠按照規定履行涉稅義務的納稅人,稅務部門將簡化修復程序,及時進行修復。
本文來自【津濱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個稅扣除標準調整!如何享受優惠,一圖看懂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提高個人所得稅有關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的通知》 ( 國發[2023]13號 ),提高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標準。
標準提高后納稅人如何享受優惠,
一張圖看明白
↓
圖文:國家**
轉錄編輯:林心怡
如果您不想錯過“今日閔行”,記得“星標”,并多點“贊”和“在看”,這樣,每天新文章推送,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號列表里啦:)
又增3項個稅優惠,實際測算下,月收入1.4萬都不需繳個稅了?
明年進行個稅匯算清繳時,又增加了三項個稅專項扣除的優惠項目,其實嚴格來說并不算新增,只是在原有的個稅優惠項目上進行了升級,增加了專項扣除額。那么到底年收入多少錢以下,就不需要繳納個稅了?德先生給大家進行實際分析和測算一下。
很多民眾有一個誤解,那就是認為每月發工資時,單位扣除的個稅就是自己繳納的,但其實那只是預繳納的。也就是說僅僅只是做了一個粗略的估算,先繳納進去,要等到第2年3~6月份的個稅匯算清繳之后,才能精確算出應該繳納的個稅額。此時之前預繳的個稅就會退回來了。
**和國稅總局剛剛發布的通知,又增加了3個項目的加計扣除。三歲以下嬰幼兒照顧、未成年子女(3歲到大學畢業)教育的專項扣除,從每月1000元增加到2000元,贍養老人從每月2000元增加到3000元。如果家中有著3歲以下孩子,還有上學的未成年孩子,以及老人,那么每年就多增加了3.6萬元的專項個稅扣除額度。
德先生之前測算過,按照最新的個稅優惠政策計算,其實在稅前工資收入在月1.2萬元到1.4萬元,都有可能不需要繳納任何個稅了。我們現在有著7項的個稅專項扣除優惠政策,總的專項個稅扣除額度總計可達到12萬元。但是每個勞動者肯定無法都享受到,但是一般最少能享受3~4項乃至更多。
一個正常的家庭,一般都有著孩子和老人,也有房貸支出或者房租支出,如果再加上去年增加的個人養老金扣除,算算下來,基本上可以得到的專項扣除額度最少可以達到年6萬元之上,如果再加上再加上個稅起征點是月5000元,也就是年化6萬元,合在一起最少可以達到12萬元以上。
如果在一個勞動用工規范的企業工作,單位和個人都需要繳納“五險一金”,這些也是個稅前扣除的項目。2023年的五險一金基數又有一定程度的上浮,假如單位還有這企業年金或者職業年金,那么稅前扣除項目和金額就更多了。具體可以測算下:
假如月工資收入在1.4萬元,年化工資收入在16.8萬元,那么每月的“五險一金”繳納中,屬于個人繳納的比例,其中五險部分大約是工資的12%差一點,各個省份對于公積金的繳納比例規定不一,個人部分從7~12%不等,合并在一起大約是20%到24%,那么去掉五險一金的稅前收入就變成了13.44到12.8萬元之間。
去掉個稅起征點的年度額度6萬元,再加上各種的個稅加計扣除項目,基本上全部都抵消了。如果單位還有補充公積金、各類年金,那更是不用繳納個稅了。結論就是:從2024年開始,如果月收入在1.4萬元的民眾,有可能每月還需要預繳納個稅,但是在第2年匯算清繳之后,個稅都會全部退回。
當然,基本上能享受的人群是中高收入人群,以及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中心城市的勞動者,普通民眾可能得不到個稅專項扣除的好處了。#時事熱點頭條說#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00756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