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暴跌(**匯率暴跌的背后原因)
前沿拓展:
**匯率暴跌
或是被錯殺了,不要盲目跟風,還要冷靜,畢竟人家的科學家技術和能源軍火大國,反倒是有利于**的出口**經濟也不一定呢
2022年2月**與烏克蘭沖突爆發后,**盧布匯率的巨幅波動引發市場關注,在經歷了歷史上最大幅度貶值后,強勢反彈,一舉成為全球漲幅最高的貨幣。筆者通過分析**匯率制度、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經驗以及歷史上盧布匯率的變動規律,總結盧布匯率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國際收支、外部沖擊以及**與反**舉措。對我國而言,建議密切關注國際貨幣體系動態,進一步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幣交易清算體系的效率和**性。
**匯率制度和盧布歷史走勢
**的浮動匯率制度和開放的金融市場決定了盧布匯率較高的波動性。1991年蘇聯解體后,**為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對內部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經濟上采用“休克療法”,建立現代化的金融制度,并實行資本自由流動和浮動匯率制。一是外匯市場改革。1991年**開始推行盧布匯率市場化改革,允許企業按照市場價格買賣外匯,匯率由銀行同業市場和交易所來確定;2002年,制定新的外匯管理法規,全面開放外匯市場。二是經常項目可兌換和資本項目開放。**先是實現了經常項目下的開放,在資本項目下保留個別項目的管制;1997年,放寬跨境融資要求,推進了資本流動自由化。三是實行浮動匯率制度。20世紀90年代,**匯率制度逐步從有管理的浮動走向自由浮動,俄央行從放寬外匯走廊過渡到退出外匯市場干預。因此,盧布匯率易受內外部不同因素影響,尤其是受負面沖擊時貶值較為明顯。20世紀90年代以來,盧布匯率的整體走勢主要是由貶值期和穩定期構成的,貶值期成為決定盧布匯率趨勢的關鍵節點。
歷史上盧布匯率經歷了五次較大幅度的貶值。盧布匯率出現第一次較大幅度貶值是1997~1998年亞洲金融(港股00662)危機期間,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境內資金出現外流,疊加俄**債務違約,市場出現恐慌情緒,盧布全年累計貶值246.5%。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受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影響,盧布匯率出現第二次明顯貶值。第三次貶值持續時間較長,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引發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貿易和金融領域的普遍**,同年6月國際油價大幅下跌,進一步惡化**的國際收支,導致盧布大幅貶值。此外,2015年美聯儲正式步入加息周期,包括**在內的新興經濟體普遍出現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2016年初盧布貶值壓力有所緩解,但遠低于2014年以前水平。2020年的**肺炎**沖擊引發全球經濟下行和金融市場動蕩,盧布匯率再次出現貶值,但回調較快。最近一次盧布貶值是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盧布起初快速貶值至歷史最低水平,在“盧布結算令”生效后大幅反彈至七年來最高水平,成為本輪美聯儲加息以來全球最強貨幣。
總的來看,影響盧布匯率的主要因素有三個層面。一是國際收支因素。貿易順差是盧布匯率的關鍵支撐。**貨物貿易保持常態化順差,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原油、煤炭和天然氣等能源出口占比超40%,主要出口至歐洲和亞洲市場。二是國際因素。美聯儲貨幣政策和大宗商品價格對盧布匯率影響顯著。盧布歷次貶值時期中的三次都伴隨著美聯儲加息。此外,國際油價在克里米亞問題和本次俄烏沖突期間的大跌和大漲對盧布匯率的短期影響也是決定性的。三是**影響。在**頻繁受到西方國家**的歷史上,盧布匯率的短期貶值幾乎是必然結果。一些研究甚至將盧布匯率走勢作為**經濟受到**的狀態指標之一。
2022年盧布匯率受多重因素影響先貶后升,創年內全球最大漲幅
受俄烏沖突和西方**影響,**盧布出現劇烈波動。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西方宣布對**實施全面**,包括凍結**央行和其他商業銀行的外匯資產,禁止****、銀行機構發行國際債券,并將**重要的金融機構逐出SWIFT系統。盧布接連重挫,2月28日的單日跌幅甚至達到25%;3月7日盤中一度貶超170盧布/美元;3月11日,盧布匯率跌至歷史最低點,為1美元兌120.38盧布。
美聯儲加息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是影響盧布匯率波動的重要因素。一是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美元保持強勢。美國當地時間2022年3月16日,美聯儲開啟了自2018年12月以來的首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0.25%~0.5%,并于5月和6月分別加息50個、75個基點,基準利率區間上調到1.50%~1.75%。疊加俄烏局勢的膠著狀態,市場避險情緒持續升溫,美元指數于4月下旬開始突破100點,并保持高位震蕩。二是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2022年以來,大宗商品包括原油、谷物、化肥等價格出現較大程度漲幅,近期雖出現一定程度回落,但總體仍維持高位。
**出臺反**措施,推動盧布強勢反彈。受**后,**迅速出臺反**組合政策,包括公布“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名單(包括美國、歐洲聯盟成員國、英國、烏克蘭、日本和韓國等)并對其實施貿易限制和凍結資產等措施、提高基準利率、限制個人外幣存款和賬戶提現、強制企業結匯、恢復購買黃金、將盧布與黃金掛鉤和“盧布結算令”等。一攬子反制措施助力盧布強勢反彈。3月31日“盧布結算令”簽署后盧布強勢升值,盤中一度升至80.5盧布/美元,與俄烏沖突爆發前的水平基本持平。根據莫斯科交易所的價格,6月20日盧布兌美元匯率上漲1.7%至55.44盧布/美元,達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點,而年內高達35%的漲幅也讓盧布成為今年全球漲勢最強的貨幣。
“盧布結算令”效果顯著,凸顯世界對**能源的依賴。2022年3月23日,**總統**宣布向“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供應天然氣時將改用盧布結算;4月1日,**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表示“盧布結算令”正式生效,并通知相關買方天然氣結算新規。該項舉措是金融**圍剿下**實施的一項有力反制手段。**能源在歐洲國家能源供給中占重要地位,歐盟所需天然氣約40%需從**進口。出于對**能源的依賴,各買方轉用盧布進行結算,大幅拉動對盧布的需求。4月3日,斯洛伐克表示愿意使用盧布購買**天然氣,成為第一個同意盧布結算的歐盟及北約成員國。盡管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禁止從**進口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的禁令,但美國企業一直加速石油進口,以規避未來原油價格上漲的風險。世界需求的拉動導致2022年1~4月**賬戶盈余上升到創紀錄的960億美元。
結論與啟示
以“盧布結算令”為代表的反**舉措促進了盧布的國際使用。**在出口天然氣等能源方面的盧布結算安排可能將延伸至其他大宗商品出**易中,強化盧布在國際交易中的使用。3月30日,俄杜馬主席沃洛金呼吁包括化肥、糧食、原油等所有**出口商品都應該用盧布結算。“盧布結算令”等反**手段加強了**金融**,同時提振了盧布需求,增強了市場對盧布的信心。該舉措也成為了使用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交易國際大宗商品的案例,可能對國際貿易結算體系,甚至國際貨幣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導致盧布匯率受原油等能源價格影響顯著。**糧食、能源等出口競爭力強,但存在制成品依賴進口的現象。由于長期存在上游擠壓中下游制造業的矛盾,**實施的進口替代計劃影響供應鏈安全性和匯率的穩定性。2014年克里米亞問題期間,國際油價暴跌,導致**國際收支惡化,****的反制措施沒能起到對盧布的提振作用。而當前“盧布結算令”對盧布提振作用明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球高通脹、高油價的經濟環境。因此,要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需發揮自身產業結構和資源稟賦優勢,補齊短板,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
應密切關注國際貨幣體系動態。近年來美國利用美元地位頻繁施加金融**,超量向全球注入流動性,引發金融市場不穩定,“去美元化”呼聲逐漸高漲。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盛、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等均不同程度表示對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擔憂,美國對**的**可能會削弱甚至是終結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對我國而言,應密切關注相關動態,穩慎推進**幣國際化,優化**幣跨境支付清算體系等金融基礎設施,擴大**幣在全球外匯儲備資產中的占比。
進一步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幣交易清算體系的效率和**性。一國貨幣使用的便利化程度是市場自主選擇其用于交易結算的主要因素。近年來,**幣交易結算需求有所上升。2022年5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未來5年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升幅1.36個百分點,表明**幣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幣較為穩定的幣值和成熟貨幣特征,已為其國際廣泛使用提供了有利條件。下一步,要不斷增強以本幣結算為主的匯兌和支付清算系統的**性,繼續統籌發展和安全,夯實**幣的國際使用基礎。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供職單位意見)
作者|尚昕昕 劉旭「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
文章|《**金融》2022年第13期
本文源自**金融雜志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90246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