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戰爭(中世紀戰爭游戲)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咨詢關于中世紀戰爭的問題,小編結合多年的經驗整理出來一些中世紀戰爭游戲對應的資料,分享給大家。
本文目錄:
1、中世紀的戰爭是如何進行的呢?
4、中世紀戰爭的重要戰役
中世紀的戰爭是如何進行的呢?
哦,我喜歡這類問題?,F在,與大多數電影相反,大多數中世紀的戰術家不是完全嗜血的瘋子,渴望在你面前的戰斗提供“榮耀”。
正如你所描述的,以“狂舞坑”場景結束的戰斗并不多見,主要原因是它是一種浪費。與你所想的相反,激戰并不是戰爭的目的。任何戰爭的目的都是取勝。但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則因情況而異。讓我們一起探索,好嗎?
我們來問個問題。如何贏得一場戰爭?你有什么目標來確保你贏?你想贏得領土、資源、奴隸還是其他什么?你的對手會如何回應你的企圖?
為了消除一個經典的誤解,你很少會通過殺**敵人而贏得一場戰爭。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如果在能力和技術上存在顯著差異,這是可以實現的。但在你所提到的那個時期,歐洲人用弓箭和騎士作戰,這種戰爭是不現實的。
一名身穿板甲的戰斗騎士和一名手持長矛的未受過教育的農民似乎在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在電影中描述的混亂戰斗中,這種差異會大大縮小。近身格斗太不可預測了。以電視劇《權力的游戲》(Game of Thrones)中的這一幕為例,兩支軍隊相互攻擊,迅速淪為一場**。
這是純粹的混亂。你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人和馬在狹小的空間里互相絆倒。左邊、右邊、前面和中間都有人**去。你幾乎分不清誰站在哪一邊。你很難說誰會贏。視覺是迷人的。但實際上,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場噩夢。
基本的步兵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關注眼前的**亡。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領導者就無法維持秩序,傳遞命令或協調不同單位的集體行動。所以整個戰爭就變成了可怕的紅色絞肉機充滿了恐懼和破壞只要有人被卷入其中,直到一方選擇逃跑或被摧毀。這是發動戰爭最直接最愚蠢的方式;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把一個個人偶砸得粉碎。
這就是為什么中世紀戰爭中的大多數戰術和戰略都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直到它成為唯一的選擇。事實上,發動戰爭基本上是最后的手段。相反,中世紀的戰爭就是這么做的。
如何打敗國王?你入侵他的王國。在戰斗中對抗他和他的軍隊是直接和直率的,但有風險。你損失了足夠多的人,很有可能你不會回家。但另一方面,當敵人國王帶著他的軍隊四處走動試圖找到你的位置時(記住,GPS、電話和衛星都不存在),你會注意到一些東西。
你的軍隊被大量保衛不力的房屋,農場和村莊所包圍,這些人向你的敵人效忠。這些孤立的地方根本無法與你自己裝備精良的軍隊抗衡。所以你釋放了他們,你的軍隊就會變成真正的**。焚燒,**,偷竊,**和殺害那些根本沒有機會對抗你的人。它甚至還有個名字,Chevauchee。
這不是你的王國和**,在幾百或幾千英里之外。這只是一些外國垃圾,你根本不在乎,因為在這個時代,來自另一個城市意味著你只是近親繁殖的異**或入侵的野蠻人。
這比與敵軍作戰簡單而且效率高得多。對平民的威脅很小,可能還有一些非正規的,裝備不足的民兵。你偷資源來養活自己,也許還偷一些奴隸來取悅你的手下。你沒留下任何東西給別人用,燒房子,燒田地,在井里下毒,再一次做個**。與此同時,你的敵人正在四處尋找你,在他自己的人面前丟臉,他們意識到自己沒有受到保護,并且越來越生氣,因為他意識到自己是多么無能。
這就是魯莽發揮作用的地方。你在心理上和身體上削弱了他,把他拉進了一場追逐中,在那里你可以決定交戰的條件。如果那樣的話,你已經贏了。讓我們來看看最著名的例子。
瑰。
我喜歡這場戰斗。
右邊是入侵的**,愛德華三世,英格蘭國王他通過戰爭爭奪法國王位。另一邊是合法的法國國王,菲利普二世。愛德華是個不折不扣的**,帶著他的軍隊穿過法國北部。在克雷西之前,他只與次等勢力打過兩次仗。剩下的就全靠他了
誰能介紹一下關于中世紀戰爭的問題呀?
這一章是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間的一個中間環節。盡管在中世紀也有若干戰例是有教育意義的,但是,與古代或者近代的一些戰例比較起來,記述這些戰例的史料卻是不充分的。為了探討科學的真理,闡述清楚某些事件的產生原因和結果,我們必須認真分析歷史上已經證實了的事實,并以此為根據。而要從大量的歷史資料中選取最本質的東西,就不能不放過歷史上的某些時代,舍棄某些甚至很有價值的例證。是的,關于中世紀軍事史的辯論,常常是圍繞著其戰術特點而展開的,涉及戰略特點方面的問題比較少。不過,既然發生了爭論,那就必然涉及戰術和戰略兩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每一個缺少經驗的普通人,對于研究這段歷史而作出的結論,總是十分懷疑的。本書不打算描寫中世紀的各次戰爭,只準備簡要地敘述一下這些戰爭中某些值得注意的事件。
在中世紀的西歐,封建主義的所謂騎士精神,曾經阻撓著軍事藝術的發展。不過,在這整個歷史時期中,在黑暗的環境里,也有若干時刻閃爍過一些光明。如果從比例上來說,這些光明時刻的數字,也許并不亞于其他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中的數字。
諾爾曼人是最初嶄露頭角的。他們的子孫也以頗有價值的戰例繼續發揚了中世紀戰爭的光輝。他們非常珍惜諾爾曼人的鮮血,總是力圖以智慧而避免用鮮血來奪取勝利,而且在這方面做得是很成功的。
1066年是英國小學生都記得的一個年份。這一年,諾爾曼人極其技巧地采取的戰略和戰術,不僅對當時的局勢,而且對爾后歷史發展的整個進程,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由于采取了一種引誘性的戰略行動,諾曼底的威廉(征服者威廉)在入侵英格蘭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從一開始起,他就獲得了間接路線所帶來的利益。當時,哈羅德國王那個舉行叛亂的兄弟托斯蒂格,伙同他的盟友挪威國王哈爾德拉達,在約克郡的海岸上實行了引誘性的登陸。盡管這次登陸帶來的威脅要比威廉直接入侵造成的威脅小些,但是,由于它是在威廉入侵之前發生的事情,即使上陸的部隊很快就被殲滅,其事件本身對于威廉的計劃還是增加了功效。上陸的挪威人在斯坦福德被殲兩天之后,威廉便在薩塞克斯郡海岸完成了登陸。
威廉上陸以后,并沒有立即向北挺進,而是先向肯特和薩塞克斯地區進行掃蕩,以此引誘哈羅德國王,使他只率領一小部分兵力魯莽地向南馳援,這樣哈羅德向南方走得愈遠,愈想迎擊敵人,則他離開自己的增援部隊也就愈遠。這正是威廉的企圖,爾后事件的進程,證明了威廉的計算完全正確。他把哈羅德引到黑斯廷斯,靠近了英吉利海峽的岸邊,才開始和哈羅德交戰,然后又在戰術上采取間接路線的行動,達到了有利于自己的戰斗結局。當時,他命令部分兵力假裝戰敗而逃,引得敵人尾隨他們進行追擊,從而使敵人自己打亂了戰斗隊形。而后,在戰斗的最后階段,威廉使用弓箭手從高處進行“射擊”,結果使哈羅德陣亡。這也可以算是間接路線的一種行動方式。
威廉在這次勝利以后所采取的戰略,同樣也是值得重視的。此后,他又沒有直接向倫敦進發,而是首先占領了多佛爾,從而保障了自己海上交通線的安全。而在后來到達倫敦郊外之后,他也沒有直接強攻城市,而是開始掃清倫敦的四郊。由于面臨著餓**的危險,當威廉達到貝爾克漢斯提德以后,這個都城終于自動投降了。
在下一個世紀里,又出現了一個歷史上最驚人的戰役,足以證明諾爾曼人的軍事天才。這就是“強弓”公爵和來自威爾士邊界的幾百個騎士在他指揮下所建立的功績。他們征服了愛爾蘭的大部分,打退了一支強大的挪威兵力的入侵。他們的勝利所以顯得特別驚人,就是因為其兵力極小,而且是在森林沼澤地的不利條件下取得的。征服者正好是在這種情況下顯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們為了適應特殊的環境,改變和改造了封建時代的傳統作戰方法。這批征服者曾多次使用計謀,把敵人騙到開闊的地形上,以便在那里更有效地發揮自己騎兵進行沖擊的威力。他們有時采取詐敗、佯攻和從后方進行突擊的方法,破壞敵人的戰斗隊形。而當敵人不受欺騙不肯離開防御陣地時,則以出敵意外的戰略性行動,以夜間突擊和劈頭蓋腦的“弓箭射擊”等等手段,來摧垮敵人的抵抗。
十三世紀也有許多具有高超戰略藝術的例證。第一個這樣的例證發生在1216年。英國國王約翰在幾乎喪失王位之后,居然又在一次沒有進行任何戰斗,而是純粹運用戰略手段的戰局當中,把自己的國家挽救過來了。他當時采取的手段是:一、機動性;二、要塞所具有的巨大防御能力;三、心理上的因素,即利用城市公民對于“伯爵們”和他們的國外同盟者法蘭西國王路易的傳統厭惡心理。路易在肯持東面地區登陸以后,緊接著就占領了倫敦和溫契斯特。約翰當時的兵力過于單薄,要用戰斗來進行抵抗是不可能的。而全國的大多數鄉村仍然被伯爵們統治著。不過,約翰還控制著溫索爾、里丁、瓦林福德和牛津等要塞。這些要塞監視著泰晤士河一線,把伯爵們的勢力分隔在該河南北兩面。而位處路易國王后方的那個最重要的要塞多佛爾,也仍然掌握在約翰的手里。這時,約翰本人已撤退到多塞特郡,而當局勢逐漸明朗化之后,他便在七月間開始向北進軍,前進到伍斯特,抵達塞文河,從而建立起一道屏障,使得叛亂者不可能繼續向西北和西南方向擴散。此后,他又從那里向東方移動,沿著泰晤士河進軍,作出了一個前往溫索爾解圍的姿態。
為了欺騙敵軍,使圍攻溫索爾之敵深信不疑,約翰又派出一個威爾士弓箭手支隊,命令他們趁著黑夜向敵人營地射擊,而自己卻立即轉向東北方面開拔,搶在法國人之前趕到劍橋?,F在,他可以切斷許多條通往北方的道路,因為法軍的主力此時正在圍攻多佛爾要塞,不能脫身。盡管約翰本人在十月份病故了,但他成功地把一些鬧事地區隔絕開來,促成了叛亂者及其法國同盟軍的失敗。如果說,約翰是因為吃多了桃子和新麥酒而送命的話,那么,他的敵人則是因為過多地搶占重要的戰略據點而被拖垮了。
英國伯爵們的下一次叛亂是在1265年。這次叛亂由愛德華親王(即以后的愛德華一世)采取技巧的戰略**下去了。當時,英王亨利三世在劉易斯戰役中遭到失敗,于是英格蘭各地的統治權,除了威爾士邊界地區之外,又都落到了伯爵們的手里。西蒙·戴·蒙特福正準備從那里開始自己凱旋式的進軍,想越過塞文河,一直前出到紐波特。愛德華親王這時已經從伯爵們的軍隊里脫逃出來,在威爾士邊界地區收集勤王的兵力。他搶占了塞文河上的橋梁,前進到戴·蒙特福的后方,從而打破了戴·蒙特福的計劃。愛德華不僅把敵人趕過了烏斯河,而且以三艘大型劃槳船組成一個突擊隊,突然襲擊了停在紐波特的敵人船只,因而又打破了戴·蒙特福想要把自己的軍隊運回英格蘭的計劃。這樣,戴·蒙特福就不得不向北作長途而艱苦的行軍,而且必須經過威爾士這一片貧瘠荒蠻的地區。這時,愛德華已后撤到伍斯特,扼守著塞文河,以等待戴·蒙特福的來到。當戴·蒙特福的兒子率領著自己的部隊從英格蘭東部前來援救他父親的時候,愛德華利用自己處于**位置的便利,對于各自盲目前進的父子兩人,采取了各個擊破的辦法。為此,他首先進行了強行軍,而后又進行反向行軍,來回機動兵力,采取突然襲擊,終于兩次取得勝利,第一次在肯尼爾沃思,第二次在伊夫夏姆。
愛德華即了王位以后,命運決定著他還要在威爾士地區進行多次戰爭,而且這些戰爭對軍事科學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不僅改善了使用弓箭的方法,使騎兵的沖鋒和弓箭手的射箭很好地協調起來,而且制定了進行征服的新的戰略計劃。他當時的任務是,要征服一些野蠻而強悍的山地民族。這些山地民族,可以退入深山以避免戰斗,而后等到冬天,當征服者停止作戰的時候,便又馬上鉆出來,重新占領谷地。如果說,愛德華當時掌握的兵力兵器還是比較有限的話,那么,他還占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的作戰地區也是很有限的。愛德華把機動性和重要戰略據點的支柱作用很好地結合起來了。他在這些據點里建立碉堡,各碉堡之間以道路相聯,并且迫使敵人經常處在運動之中,從而使得敵人在整個冬季都沒有可能恢復體力和振奮精神,不能再返回到已經喪失的土地上來了。就這樣,他逐漸地把敵人弄得精疲力竭,消磨了他們的抵抗力。
可是,愛德華一世的戰略天才卻未能傳之于子孫。所以,在百年戰爭時期,我們從他的孫子和曾孫的戰略中,就找不到一點什么有教育意義的東西了。他們在法國境內采取的那種毫無目的的行動,完全沒有什么實際效果。如果說曾有幾次行動多少產生了一點效果的話,那也不能把功勞歸于他們兩人。在法國,在進行克勒西會戰和普瓦提埃會戰時,愛德華三世和黑王子(愛德華)都曾使自己陷入了極端危險的境地。然而,英國人當時面臨的那個艱難困境,竟然引得不夠陰險狡猾的敵人上了當,他們居然在對自己很不利的條件下發起了魯莽的進攻。結果,反而使英國人得以乘機逃脫了被殲滅的厄運。其所以如此,是因為英國人在自己選定的地形上進行防御戰斗時使用了長弓,使得自己在戰術上擁有對于法國騎士的明顯優勢。
法國人盡管遭到了一次慘敗,但是這慘敗歸根結蒂卻給他們帶來了益處。此后,在戰爭的下一階段,他們就恪守杜·古西林采用的“費邊戰略”。這就是避免同英軍的主力交戰,竭盡全力去干擾敵人的調動,逐漸把英國人從他們所占領的地區趕出去。在結合利用快速性和突然性方面,杜·古西林達到了非常嫻熟的地步,這在以往的將領中,是很少有人達到這種造詣的。他截獲敵人的運輸隊,消滅其單獨活動的支隊,圍攻敵人陷于孤立的守備部隊,盡量把他們俘虜過來。他在發動攻擊時,照例都要選擇敵人最難預料的方向,而且經常是在夜間突然實施。此外,他還到處煽起不安的氣焰,以此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并使敵人占領的土地逐漸縮小,最后轉到自己方面來了。
不到五年的時間,杜·古西林終于使英國人在法國占據的龐大地盤大大縮小了,把他們壓擠在波爾多到巴榮訥(比斯開灣海岸的南部)之間那個狹窄的地帶上,而這正是沒有通過戰斗得來的。對于英軍部隊,那怕是一支不很大的兵力,只要他們有時間進行防御部署,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冒昧地加以硬攻。一般的軍事長官,大都象**者那樣,恪守著一個信條:“沒有獲勝的保證就不發動進攻?!?“不安全就不放款?!?而杜·古西林則有著自己的信條:“沒有突然襲擊做保障就不發動進攻?!?/p>
英國人在侵奪外國領土方面的進一步嘗試,是有其特點的。他們在作戰開始前預定的目的及其達到目的的手段,值得認真加以分析。亨利五世的第一個,同時也是最有名的一個戰役,實際上是最愚蠢的一個。在1415年的“愛德華式”的進軍中,直到在阿金考特(現為阿讓庫爾)進行會戰而達到這次進軍的頂點時為止,法國人只要封鎖住他們行進的道路就足以使英軍由于受到饑餓威脅而自行瓦解??墒牵戃娛啄X們卻忘記了克勒西會戰的教訓,忘記了杜·古西林的遺訓。他們認為,法軍在兵力方面有著四對一的優勢,而必須采取直接的攻擊。結果,他們又象過去在克勒西會戰和普瓦提埃會戰中那樣,反而遭到了慘敗,而且顯得更加可恥。亨利五世在這次僥幸取勝之后,開始采取一種“區截法戰略”,其辦法就是分區域地擴大地盤,使之與其他地區隔絕,爭取當地居民擁護自己,以達到取勝的目的。亨利五世以后所進行的各次戰役,從其興味和意義來說,都越過了戰略的限度,而偏重于大戰略的范疇了。
關于中世紀的戰略問題的研究,我們可以把愛德華四世的進軍作為一個結束。他在1461年即位,中間被流放出國,到了1471年,由于很技巧地采用了機動作戰的辦法,終于復位。愛德華四世進行第一個戰役得以獲取勝利,主要是因為判斷情況的迅速和調動部隊的快捷。當他在威爾士地區同當地擁護蘭加斯特王朝的勢力作戰時,得到了敵人主力已經從北面靠近倫敦的情報。于是,他掉頭后撤,在1461年2月20日抵達格洛斯特。在那里,他又獲得一個消息,由華爾維克率領的約克王朝的部隊,于2月17日在圣·阿爾班斯被蘭加斯特的軍隊打敗了。圣·阿爾班斯距離倫敦只有32公里,而格洛斯特到倫敦則有160余公里。這樣,蘭加斯特軍就擁有進入倫敦的三天優先時間,可是,到22日,華爾維克已率領殘部趕到貝爾福德同愛德華會師。這時愛德華聽到傳說,倫敦城還在同蘭加斯特軍談判投降的條件,城門還是關著的。于是,愛德華即在第二天離開貝爾福德,于26日進入倫敦城,并且就在那里宣布即了王位。蘭加斯特部隊遭到失敗以后,隨即往北撤退。愛德華決定馬上追擊敵人。盡管敵人在數量上占有優勢,而且在陶頓占領了預有準備的陣地,他還是大膽地進行冒險,照樣進攻敵人。當時,突然天降大雪,敵人被白雪耀花了眼睛。這又使他得了一個好處。他的部將法孔堡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成功地用弓矢激怒了眼花目眩的敵人,誘使他們盲目地進行反突擊,因而使敵人遭到慘敗。
1471年,愛德華四世戰略的特點,不僅具有快速性,而且還有機動性。在此以前,他曾經喪失了王位。但是,他從其內兄那里借得了五萬克侖(每克侖為五先令)的款子,收集了一千二百名舊部,開始進行復辟的嘗試。這時,英國各地都有他的舊部向他發出支援的保證。當他從弗拉辛揚帆啟程時,他的敵人已在英格蘭各地的海岸上組織了周密的防御,其目的是要阻止他率領軍隊登陸。愛德華當時決定,要突然地在恒比爾河口進行登陸。他估計到,那個地區的居民對于蘭加斯特王朝是極端忠順的,因而那里可能沒有設防。這樣,他迅速完成了登陸,接著很快就前進到了約克。從那里,他便沿著通往倫敦的大道開進,并且繞過了敵人用來封鎖大道的一個支隊,前進到了塔德卡斯特地區。愛德華四世擺脫了緊緊**他的那個支隊以后,又碰上了另外一支敵軍,即防守紐瓦克以等待他到來的那個支隊。于是,他又把這支敵軍誘向了東方。隨后,愛德華四世折向西南,到達累斯特,并在那里收集了不少舊部,擴大了兵力。此后,他就直向考文垂進軍。而在那里,華爾維克正在集中自己的兵力。華爾維克本來是他過去的同盟者和老部將,而現在卻成了一個主要的敵人。把追擊者誘騙到達這個地區,而自己又擴大了實力以后,愛德華四世便轉到東南方向,直接向倫敦進發,而倫敦的守城部隊卻為他打開了城門?,F在,他已經擁有足夠強大的兵力,可以同敵人進行會戰了。于是,便率領軍隊開出了倫敦城,去迎擊原先追趕著他,而現在已疲憊不堪的那支敵軍。當該軍抵近巴爾尼特的時候,在濃霧掩罩下發生了幾場混戰,愛德華四世終于又取得了勝利。
就在同一天,蘭加斯特的女王安瓊-瑪格里特,率領著一支法國雇傭兵在韋默思登陸。她在英國西部收集了擁護自己的兵力以后,立即開拔,去同彭布洛克公爵在威爾士所**的部隊會師。這一次,愛德華四世又是因為行動迅速而獲益,當女王的軍隊正沿著位在河谷邊緣的布里斯托爾-格洛斯特大道向北行軍的時候,他搶先一步趕到了科特斯沃爾茲。當時,一支軍隊在谷地底下,一支軍隊在山地上面,在整個白天雙方都在進行疲勞的競走,而到黃昏時,愛德華終于在提尤克斯伯里切斷了女王的軍隊,使它不能在格洛斯特地區渡過塞文河。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愛德華四世早已下令格洛斯特的地方官關閉城門。在整個白天里,他的部隊行軍65公里。而在當天夜里,他緊緊靠著敵軍扎營,直接監視著他們,使其無法溜走。敵人占據著相當堅固的防御陣地,但是,愛德華四世卻利用自己的攻城機和**進行挑戰,誘使敵人發動進攻。他以此達到了目的,待到次晨進行會戰時,終于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愛德華四世的戰略,其唯一的優點是善于利用機動性,缺點則是沒有深遠的計謀,而這一點,正是中世紀戰略的通病。在中世紀里,戰略所追求的目標,通常都是簡單而直接的,只不過是采取各種方法去尋求戰機而已。如果會戰不能達到確定的結果,那吃虧的往往都是首先發起攻擊的一方。除非他們能夠反客為主,引誘防御者在戰術上首先采取攻勢,才有可能出現例外的結果。
在中世紀里,戰略的最好例證并不出在西方,而是來自東方。公元十三世紀,對于西方戰略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時代。其所以顯出光輝,是因為蒙古人給歐洲的騎士們充當了教師,使他們在戰略方面得到了有益的教訓。蒙古人所進行的各次戰爭,無論在作戰的規模和藝術方面,在突然性和機動性方面,還是在戰略和戰術上采取間接路線的行動方面,不僅不會遜色于歷史上的任何戰爭,甚至于還要超越這些戰爭。成吉思汗在征服**北邊金朝的時候,曾把大同府當作一個誘餌,采取了一系列的誘敵行動。這和拿破侖利用曼圖亞要塞的做法完全是一樣的。當時,成吉思汗分兵三路,采取大縱深的迂回運動,終于在精神上和軍事上都把金朝完全摧垮了。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侵入花剌子模王國。花刺子模的實力中心是在現今的土耳其斯坦地區。當時,成吉思汗以其一部兵力從南面進攻卡什加爾,以此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其主力則從北面突入王國境內;而在主力的掩護之下,他自己卻率領著總預備隊進行了一次很深遠的迂回。他曾一度消失在吉茲爾-孔這片大沙漠中,后來突然出現在布哈拉,即前進到了敵人的軍隊和其防御陣地的后方。
公元1241年,成吉思汗以后的軍事首領之一的速不臺繼續實行西征時,使歐洲人接受了一個具有雙重意義的教訓。當時,他曾派出一支軍隊作為主力的戰略掩護隊。該軍掩護主力的側翼,穿過加里西亞,吸引著波斯人、日爾曼人和波希米亞人的注意力,并且依次地對他們給以打擊。速不臺的主力分成三個縱隊開進,縱隊彼此相距頗遠,但卻疾速地穿過了匈牙利,抵達了多瑙河。在這次進軍中,兩個翼側縱隊掩護和遮蔽著預期完成**任務的**縱隊。蒙古人沿著鉗形方向抵達多瑙河以后,被集結在河對岸的匈牙利軍所阻,曾經暫時地停留在格朗地區。可是,他們技巧地進行了后撤,引誘匈牙利軍離開了河岸,進到了預備隊無法給予援助的地點。速不臺即利用黑夜迅速機動部隊,在沙約河上進行突然襲擊,首先把匈牙利軍隊加以割裂,而后即各個予以殲滅。這樣速不臺成了中歐平原上的主人。一年以后,他自動地放棄了所征服的地區。在他沒有撤走之前,歐洲極為驚恐,誰也沒有力量敢去碰他一下。
歐洲中世紀的戰爭打了100多年,為何戰線拉的那么長?
只因城堡太多、騎士磨洋工。
中世紀戰爭戰爭的兩個主要角色是騎士和城堡,這兩個主要角色使征服者世代相傳。騎士制度擴張的經濟基礎是莊園制度經濟。騎士后面是一群勤奮的農奴。騎士制度的誕生宣告了歐洲農村公社制度的破產。在法蘭克王國時期,富裕的農村公社自耕農是王國軍隊的主體,法蘭克王國也以動員軍隊而聞名。騎士時代到來之后,自耕自學的農民人數大大減少,農奴成為農業活動的主體,這導致歐洲步兵的素質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一小隊騎士成為王國軍隊的核心,一次進攻,他們可以擊敗臨時招募的農民步兵的十倍以上。
歐洲步兵的地位大大降低,它成為騎兵行動的補充和消耗品。在騎士地位最為盛行的法國,步兵從未被視為士兵。當騎士成為戰場上的決定性力量時,城堡也成為歐洲最常見的風景。崇高的主人總是面對敵人的挑戰,因此他們渴望在敵人最難以到達的地形上建造城堡。戰勝敵人的城堡意味著要控制敵人的領土,因此中世紀大約80%的戰斗都是圍繞城堡的攻守戰。負責的騎士可以一次充沛地分散對面的農民和士兵,他們可以擊敗同伴,但是他們也沒有辦法面對城堡。更糟糕的是,按照中世紀的慣例,騎士們一年只能為他們的服務40天。
當他們遇到困難的胡茬時,他們經常會被動演奏,并且在40天后投降。中世紀的攻城設備主要是投石機,但**作它們的技術人員的水平下降得很厲害希臘和羅馬雇傭軍甚至擁有最基本的幾何知識,因此他們常常無所作為。在中世紀的攻城技術中,仍然缺少攻城塔。為了征服城堡,農民步兵經常使用三根軸摧毀墻壁,赤手空空攀登墻壁,并挖出隧道。在該市的戰斗通常被推遲超過半年,他們投降直到另一方吃了飯而沒有外援。
中世紀戰爭的重要戰役
亞爾莫克戰役 (636年) 瓜達萊特戰役 (711年) 君士坦丁堡攻城戰(718年)圖爾戰役 (732年) 普利斯卡戰役 (811年) 阿克**戰役 (917年) 克羅地亞—保加利亞戰役(927年)布魯南伯爾戰役 (937年) 萊希費德戰役 (955年) 克雷迪昂戰役 (1014年) 福爾福德戰役 (1066年) 斯坦姆福德橋戰役 (1066年) 黑斯廷斯戰役 (1066年) 曼齊刻爾特戰役 (1071年) 底爾哈琴會戰(1081年)耶路撒冷攻城戰(1099年)坦什布賴戰役 (1106年) 迪德格里戰役 (1121年) 里斯本攻城戰 (1147年) 塞爾曼戰役 (1167年) 萊尼亞諾戰役 (1176年) 密列奧塞法隆戰役 (1176年) 哈丁戰役 (1187年) 阿德里安堡戰役(1205年)托洛薩的那瓦斯戰役 (1212年) 布汶戰役 (1214年) 迦勒迦河之戰 (1223年) 科洛克尼察戰役 (1230年) 列格尼卡戰役 (1241年) 蒂薩河之戰 (1241年) 阿音札魯特戰役 (1260年) 瑪徹菲爾德戰役 (1278年) 斯特靈橋之役 (1297年) 福爾柯克戰役 (1298年) 金馬刺戰役 (1302年) 班諾克本之戰 (1314年) 福格哈特戰役 (1318年) 克雷西會戰 (1346年) 普瓦捷戰役(1356年)馬里查戰役 (1371年) 庫里科沃戰役 (1380年) 阿勒祖巴洛特戰役 (1385年) 科索沃戰役(1389年) (1389年) 尼克波利斯戰役 (1396年) 格倫瓦德之戰 (1410年) 阿金庫爾戰役 (1415年) 帕提戰役 (1429年) 瓦爾納戰役 (1444年)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年) 貝爾格萊德之圍 (1456年) 陶頓戰役 (1461年) 瓦斯盧伊戰役 (1475年) 南錫戰役 (1477年) 博斯沃思原野戰役 (1485年)
關于中世紀戰爭和中世紀戰爭游戲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更多閱讀
戰火勛章空投獲取方法
在戰火勛章中,有許多種獲取資源的方式,在其中空投物資是一種非常簡易也不必須耗費時間的一種方式。但也有很多小伙伴不清楚戰火勛章空投物資獲取方法有哪些。針對空投物資的獲取方式從哪兒拾取空投物資也不是很清楚,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有關的資源獲取方式,協助各位小伙伴們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擁有更多資源。
首先來講一下空投物資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胀段镔Y里邊的物資是不確定性的,伴隨著檔次的提升,可以獲取的頻率和一次獲取的空投物資數量不一樣。在家里剛進入游戲時,一般一次只有獲取2個空投物資,每日僅有2次獲取的機會。伴隨著檔次的提升,后邊一天可以得到6到7次,每一次有四個空投物資上下??胀段镔Y其中包含的資源并沒有固定分配,全是隨機事件,有可能會從里面獲得零件扳子或原油等物資,這種物資畢竟是提供給大家的,多多少少都會一定使用價值。
那樣,空投物資具體如何獲取呢?方式比較簡單,我們只需點一下自已的指揮部,就能看到空投物資選擇項,以后,地形圖會把自己的勢力變小在勢力周邊,落下來好多個空投物資。大家一定要注意,在空投物資并沒有落地之前,提早點一下部位可能開啟軍隊行為,所以大家一定要直到空投物資徹底落地之后然后點擊拾取。每一次貨取過以后,還需要隔一段時間才可以第二次獲取,大伙兒也不必擔心錯過了最佳機會,每日的機會都是非常多的,并且間隔也短一些,有空的時候點一下總指揮部查看一下進展就行了。
除開空投物資這一種獲取資源方式之外,也可以通過游戲里面的資源車出門勘查,獲得軍費開支或礦產資源資源。假如加入同盟得話,每日也有大量黑鴉豪禮爆出,可以一鍵拾取。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092456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