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個人所得稅改革計算器(2022年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前沿拓展:
2022個人所得稅改革計算器
改革后的新個稅起征點是5000元
個人工資所得稅有7個檔次稅級,如上圖所示
稅改后,工資薪金采用累計預扣法按年計稅,公式為:
本期應預扣繳稅額=(累計預繳物銷膠世據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小院混認向除主它=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兒六京青溫頻席言擊教財他扣除。
舉個例子:
假如1月份某人月收入為30000元;其計算1月份符合子女教育、學歷教育、住房貸款、贍養老人四種專項附加條件。
1能且雖、社保公積金費用(社保和公積金基數均為北京市上限25401元,且公積金繳費縮更罪土比例是12%)=5642.02元;
2、專項扣除項:子女護則垂燈供最站話業斤項教育(1名子女,且均由本人100%承擔)+學歷教育+住房貸款+贍養老人(某人為獨生子女)=1000+400+1000+2000=4400元;
3、個稅起征點:5000元;
那么某人1月份應納稅額為30000-5642.02-4400-5000=14957.98元
按年稅率表計算,他應預扣繳某人個人所得稅為14957.98*3%=448.74元
稅后收入為:
300請直卷同蘭甲主穩00-5642.02天尼主在你巖段房-448.74=23909.24元
以上是一月份的計算方上法,當計算二月份工資是就涉及到了累計部分,舉例如下:
2月份他的收入為31觀副來固德曲000元
1月份加上2細黑預措護月份累計收入為30000+31000=61000元;
計算他2月份個人所得稅時要扣除,1月份與2月份累計社保公積金總費用
(社保和公積金基數均為北京市上限25401元,且公積金繳費比例是12%)=5642.02*2=11284.04元;
1-2月累計專項扣除項:子女縮二里面舊苗七著教育(1名子女,且均有本人1東極但歲交座00%承擔)+學歷高良興石否企教育+住房貸款+贍養老人(某人為獨生子女)=(1000+400+1000+2000)*2=8800元;
1-2月累計個稅起征點:5000元*2=10000元;
某人1-2月份應納稅額:
61000-11284.04-8800-10000=30915.96元
按年稅率表計算,應在1-2月份累計預扣繳某人個人所得稅為
30915.96*3%=927.48元
由于某人1月份已扣個稅448.74元
所以某人2月份實際應扣個稅927.48-448.74=478.74元
最終2月份稅后收入為:
31000-5642.02-478.74=24879.24元
以此類推。
備受期待的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落地!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銀**、**聯合印發《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個人養老金有了**作指南。
政策解讀!
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
** **公告2022年第34號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2022〕7號)有關要求,現就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公告如下:
一、自2022年1月1日起,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
● 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
● 在投資環節,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 在領取環節,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其繳納的稅款計入“工資、薪金所得”項目。
二、個人繳費享受稅前扣除優惠時,以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出具的扣除憑證為扣稅憑據。
● 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按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勞務報酬所得的,其繳費可以選擇在當年預扣預繳或次年匯算清繳時在限額標準內據實扣除。選擇在當年預扣預繳的,應及時將相關憑證提供給扣繳單位??劾U單位應按照本公告有關要求,為納稅人辦理稅前扣除有關事項。
● 取得其他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所得或經營所得的,其繳費在次年匯算清繳時在限額標準內據實扣除。個人按規定領取個人養老金時,由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所在市的商業銀行機構代扣代繳其應繳的個人所得稅。
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稅務部門應建立信息交換機制,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將個人養老金涉稅信息交換至稅務部門,并配合稅務部門做好相關稅收征管工作。
四、商業銀行有關分支機構應及時對在該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納稅人的納稅情況進行全員全額明細申報,保證信息真實準確。
五、各級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稅務、金融監管等部門應密切配合,認真做好組織落實,對本公告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映。
六、本公告規定的稅收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在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實施。
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名單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另行發布。上海市、福建省、蘇州工業園區等已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地區,自2022年1月1日起統一按照本公告規定的稅收政策執行。
特此公告。
** **
2022年11月3日
個人養老金8大熱點問題
那么,個人養老金是什么?怎么繳納?資金怎么使用……8問8答,帶你快速了解!
Q 1
個人養老金是什么?
A
個人養老金是指**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
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以下統稱個人養老金產品),實行完全積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Q 2
哪些人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
A
個人養老金的參加人應當是在**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
Q 3
如何參加個人養老金?
A
參加人參加個人養老金,應當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者商業銀行渠道,在信息平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個人養老金賬戶用于登記和管理個人身份信息,并與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關聯,記錄個人養老金繳費、投資、領取、抵扣和繳納個人所得稅等信息,是參加人參加個人養老金、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
之后,選擇一家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開立或者指定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也可以通過其他符合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銷售機構指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作為特殊專用資金賬戶,與個人養老金賬戶綁定,為參加人提供資金繳存、繳費額度登記、個人養老金產品投資、個人養老金支付、個人所得稅稅款支付、資金與相關權益信息查詢等服務。
Q 4
如何繳費?
A
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參加人每年繳費不得超過該繳費額度上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繳費額度上限。
參加人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費,繳費額度按自然年度累計,次年重新計算。
Q 5
資金怎么使用,與存款有何區別?
A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里的資金,可以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個人養老金產品。
參加人自主決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品種和金額。個人養老金產品銷售機構要以“銷售適當性”為原則,做好風險提示,不得主動向參加人推介超出其風險承受能力的個人養老金產品。
銀行的儲蓄存款是個人養老金產品的一個種類。與一般金融產品相比,個人養老金產品具備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四個屬性,從而更好保障退休人員的生活。
Q 6
如何享受稅收優惠?
A
**、**日前發布的《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明確,自今年1月1日起,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
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Q 7
個人養老金如何領???
A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封閉運行,參加人達到以下任一條件的,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一)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
(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三)出國(境)定居;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
參加人領取個人養老金時,商業銀行應通過信息平臺檢驗參加人的領取資格,并將資金劃轉至參加人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
Q 8
個人養老金可以繼承嗎?
A
參加人身故的,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的資產可以繼承。
參加人出國(境)定居、身故等原因社會保障卡被注銷的,商業銀行將參加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的資金轉至其本人或者繼承人指定的資金賬戶。
簡單來說
個人養老金的本質
是一種長期儲蓄工具
是把現在的錢留給未來花
即個人主動“封控”當下的余錢
為了退休“解封”時候獲得更多現金流
避免“老后破產”
那么如果你想知道
將來能拿多少養老金
可以這樣計算哦
企業職工養老金的計算方法
企業職工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方法各地不同
即累計繳費時間越長,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越多;繳費水平越高、退休時間越晚,個人賬戶養老金越多。
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養老保險待遇測算器,填表后獲取的鏈接建議大家在電腦上打開查詢測算。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20351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