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個人所得稅怎么算(個人所得稅怎么算2021)
前沿拓展:
個個人所得稅怎么算
一、一次性獎金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1、一次性獎金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如下:
(1)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2)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證田言湖川雙活憲生家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3)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它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
2、法律依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僅易期帶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維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秋毫二她稅;
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二、個人所得稅減免項目有哪些
1、省級****、國務院統腳覺去密缺植及工刑部委和******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獎勵;
2、**發的債券和經國務院批準發的金融債券利息;
3、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特殊津貼、院津貼、資深院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子隨例希設始擴工百入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現在的上班族每年都會趕在6月30日(個稅申報截止日期)之前進行個稅申報。今天6月份的時候,我磨磨蹭蹭地在最后一天進行了辦稅,為啥?因為我要補繳。我知道躲不掉,也不會躲,違法的事情還是不會做的,只是在規則內能拖一段時間就拖一段時間,其實補繳也沒有多少錢,可就是想拖,我這該**的摳門+拖延癥。
按理說,我們上班族正常上班,公司會幫我們繳納五險一金的(五險一金自己繳納一部分,公司繳納一部分,自己繳納的會自動從我們的工資中扣除),也會幫我們每月進行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我不應該補繳才是呀,而且自己進行個稅申報的時候,還有400元的減免額度(也就是說如果需要補繳個人所得稅,但是差額不超過400元,我們是不用繳納的,國家直接給我們減免了)。
所以當時,我看到自己需要補繳的時候是很詫異的,在想會不會是弄錯的。但是當時工作又忙,只好先補繳了,今天晚上有時間專門研究了下,對照自己的近兩年的繳稅記錄,才明白原因。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上面是個人所得稅稅率表(適用于年度計算,和個稅申報的計算規則一致)
計算個人年度所得稅:
1、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2、應納稅所得額 = 年度收入額 – 準予扣除額
3、準予扣除額 = 基本扣除費用60000元 + 專項扣除 + 專項附加扣除 +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我們分析下上面的公式:
上面的“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就是我們應該交的稅了,它是看你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在上面表的哪個區間內,然后根據公式1就可以算出來了。
“年度收入額”就是我們的工資、年終獎金,加班工資啥的所有匯總起來。
“準予扣除額”就是國家考慮到個人收入不平衡,給我們減免一部分,相當于給的福利。其中“基本扣除費用60000元”的6萬元換算到每個月就是5千元,簡單講也就是說月收入低于5千的上班族就不用交稅了。(我大學剛畢業的那段時間就沒交過個人所得稅,沒資格交,看到公司的其他同事交稅露出的羨慕、佩服的眼光,畢竟只有賺得多的人才有資格繳稅呢)
“專項扣除”也是國家讓我減輕負擔推出來的政策,一共有6大項(1、子女的教育; 2、贍養老人; 3、繼續教育; 4、大病醫療; 5、租房租金; 6、買房貸款利息;)我這邊目前只有租房租金,每個地方減免的程度不一樣,上海這邊的是每個月減免1500元,一年是18000元。大家可以對照下面的截圖看下自己可以減免多少。
專項扣除有哪些
至于“專項附加扣除”,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上網搜索看看。(滾動截屏太大了,上傳不了,就不上傳了)
上面的文字很多,舉個例子:
假如小明一個月工資1萬,只有工資收入,公司繳納五險一金,其中個人繳納部分為:醫療保險200元(2%),養老保險800元(8%),失業保險50元(0.5%),公積金700元(7%)。也就是說小明每個月五險一金個人繳納固定為1750元,一年21000元,這21000元就是上面的“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假設小明在上海租房,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只有“租房租金”的扣除,一年18000元,
那小明的“準予扣除額” = 基本扣除費用60000元 + 18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 21000元(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也就是99000元
小明的“應納稅所得額” = 12 x 10000元 – 99000元,也就是 21000元,
小明的“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 21000元 x 3%(適用稅率) – 0元(速算扣除數),也就是630元。
小明一個月工資1萬塊錢,一年繳稅630元。
如果小明一個月工資1萬5千元,同樣計算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15000元 x 12 – 60000元 – 18000元 – 15000元 x 17.5% x 12 = 705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70500元 x 10%(適用稅率) – 2520元(速算扣除數)= 4530元
如果小明一個月工資3萬千元,同樣計算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30000元 x 12 – 60000元 – 18000元 – 30000元 x 17.5% x 12 = 2190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219000元 x 20%(適用稅率) – 16920元(速算扣除數)= 26880元
……
掙得越多,繳的稅就越多,這也是一種公平,大家一起實現共同富裕。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20151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