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的速算扣除數怎么算(個稅速算扣除數是多少)
前沿拓展:
個稅的速算扣除數怎么算
基本公式:
本期模頭應預扣預繳稅額=(累松夜展載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制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坐快達民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專項扣殖天急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米,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專項扣除指三險一金。
專項附加扣除指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六項專項附加扣除。
2019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新稅法,新稅法主要包含新個稅稅率表、專項附加的相關政策以及累計預扣算稅法。
1、新個稅稅率表其實與去年的10月1日就已經實施區育主反,我國新個稅的應納稅額依然是劃分為7個基數,各級對于的稅率也未發生變化,但是各級直接的應納稅額范圍有所王聯讀爭不同;
2、專項附加扣除是指納稅人如果有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適號皇療、住房租金、房屋貸款利息、贍養老人方面的費用支出,那么可以在扣除起征點和五險一金的基礎上再享受專項附加抵扣,可以降低納稅人的應納稅額;
3、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專項扣除-累計減混怕胡周除費用-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擴展資料
2019年2月份將第一次按照新稅法申報個人所得稅,對應的是2019年1月份實際發放的巴工資薪金。
比如2019年1月衡楊管盟特份應付張三工資15000元,他斯證利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當月免稅收入為0元,當月專項扣門州曾除為2000元,專項附加扣除合計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則應納稅所得額=1500晚復冷題怎備望林秋希書0-5000-0-2000-3000-0=5000元,不超過36000元,根據表一對應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元。
故:應納稅額=5000*3%=1費左院名四占述斯務50元。
提示,企業應當在2019年1月份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預扣2月份應申報的個人所得稅150元。
假設2月份仍應付張三1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當月免稅收入為0元,當月專項扣除為2000元,專項附加扣除合計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則1月、2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15000+15000)-(5000*2)-0-(2000+2000)-(3000+3000)-0=10000元,不超過36000元,根據表一對應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元。
故:累計應納稅額=10000*3%=300元。
3月份申報時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額=300-150=150元。
提示,企業應當在2019年2月份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預扣3月份應申報的個人所得稅150元。
以后每個月以此類推,直到2020年1月申報2019年12月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這就是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第三款所指的納稅年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在生活當中,往往涉及到梯度計算,比如個人所得稅、月度水電費、運費、銷售梯度提成等問題。
它們的共性在于:數值超過一定值、就會采用不同的計算比例。
這里以個人所得稅為例子,來講解在Excel當中如何實現梯度計算。
個人所得稅速算規則解讀
下圖為個人所得稅月度應繳納稅額速算表,大家比較熟悉。
如果小A當月工資15000元,應納稅是多少?(這里暫不考慮減免、社保扣費等問題)
算法一 最基本的算法:
1、工資15000元,減去起征點5000,也就是說剩余的10000元需要繳稅;
2、10000=3000+7000,3000按3%稅率、7000按10%稅率;
3、所以應納稅額=3000×3%+7000×10%=790元。
算法二 速算扣除數算法:
應納稅額=10000×10%-210=790元。
兩者是完全一致的,只不過速算公式更加快速。
那么速算這個210是怎么來的?
前面說到10000元中3000元按3%扣稅、7000元按10%扣稅,如果10000元全部按10%扣稅,相當于其中的3000元多扣了(10%-3%),即3000*7%=210元;
后面的速算扣除數以此類推…..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還可以采取第三種算法。
算法三 全部按最低稅率計入,超過的補稅點:
10000×3%+7000×7%=790元
解釋:10000元中的7000元應按10%,實按3%,所以應補7%。
明白了基本的邏輯,我們在Excel當中就可以輕易實現梯度計算。
方法一 Vlookup函數
下圖中C2單元格內輸入公式:
=IF(B2<5000,0,VLOOKUP(B2-5000,{0,0.03;3001,0.1;12001,0.2;25001,0.25;35001,0.3;55001,0.35;80001,0.45},2,1)*(B2-5000)-VLOOKUP(B2-5000,{0,0;3001,210;12001,1410;25001,2660;35001,4410;55001,7160;80001,15160},2,1))
公式看起來又臭又長,但基本原理還是【速算扣除數算法】,利用Vlookup模糊匹配功能找到工資對應的稅率與速算扣除數在進行計算。
公式中間構建了匹配數組,所以公式看起來很長,你也可以直接建立參數表,供匹配使用。
=IF(B6<5000,0,(B6-5000)*VLOOKUP(B6-5000,F:H,2,1)-VLOOKUP(B6-5000,F:H,3,1))
這樣更好理解一點。
方法二 MAX函數
C2單元格輸入公式:
=MAX((B2-5000)*{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
這種算法頗有一種無賴的感覺。
算法原理是不管收入金額是多少,全部按照7個等級的稅率算一遍速算,在7個結果中取最大的值,即為應扣個人所得稅。
這里可能有小伙伴會比較疑惑,為何最大的一定是正確值。
這里我們舉個例子,以10000元為計算標準,應交稅790元,在7個區間內的確為最大值。
稅率低可以理解,稅率高的時候,扣除數也高,所以高稅率計算的稅額不會高于正確稅率的稅額。
方法三 SUMPRODUCT函數
C2單元格輸入公式:
=SUMPRODUCT(TEXT(B2-5000-{0,3000,12000,25000,35000,55000,80000},"0;!0;0")*{0.03,0.07,0.1,0.05,0.05,0.05,0.1})
SUMPRODUCT函數返回乘積和,TEXT(,"0;!0,0")返回一個大于等于0的數,舉個例子:
TEXT(10000-{0,3000,12000,25000,35000,55000,80000}返回{10000,7000,0,0,0,0,0};
稅額計算公式為:10000×3%+7000×7%(7000元本應按稅率10%,但是前面按3%算的,所以應補7%),算法原理同上面的【算法三 全部按最低稅率計入,超過的補稅點】。
方法四 IF函數
IF函數多層嵌套,這里一共嵌套了7個IF函數。
編寫公式的時候,及時利用Alt+Enter換行展示,看清來清晰明了,不至于把自己繞暈了^_^
方法五 IFS函數
IFS函數是2019版本及以上才有的功能,最多可實現127個條件的判斷。
語法:IFS(條件1,值1,條件2,值2,條件3,值3……)
相較于IF函數,省去了多層嵌套,大大優化了公式的編寫。
小結
以上就是關于Excel中梯度計算的一些方法,了解算法的基本原理、結合函數作用,我們就可以用不同公式的去實現。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拓展知識:
個稅的速算扣除數怎么算
個人所得稅的速算扣除數的算法是:應納稅所得額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征點(5000元);應納稅額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
《關于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第一條關于工資、薪金所得適用減除費用和稅率問題對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后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并按照本通知所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計算應納稅額。對納稅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執行。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20151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