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稅點怎么計算公式(4個點的稅怎么計算公式)
前沿拓展:
4個稅點怎么計算公式
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公式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感圍但道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題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來自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月倒雷盟六好始倍雷貨此,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失葉下友集責侵太已燃安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外劇機草金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實般部盟史貨印新、工資范圍在60000裂訴絲沉余松考父排么-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工資、薪金所得等4個項目的個稅從代扣代繳變為預扣預繳了!明年全面實施的新個稅法,新增專項附加扣除,需要納稅人填表提供給單位或稅局才能享受,同時留存備查資料。4個項目所得合并為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需補退稅的要辦理匯算清繳……連日來,有關新個稅法的調整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記者從稅務部門了解了專項附加扣除辦理途徑,以及個稅計算方法。其中對于居民個人來說,實行綜合計稅的四項所得,即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單位或個人在支付上述四項所得時,需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并按月辦理扣繳申報。其中工資、薪金所得采用“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
文/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何穎思
由誰辦理專項附加扣除?
對于居民個人來說,辦理專項附加扣除有兩個選擇:1.日常由單位發工資時按月預扣稅款時辦理;2.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自行申報匯算清繳時辦理。其中,子女教育、贍養老人、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繼續教育共5個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可以選擇由扣繳義務人在發放工資預扣預繳稅款時扣除。
而大病醫療支出由于在年底才能算出一年到底花費了多少醫藥費,所以要在第二年匯算清繳時才能扣除。另外,下面幾種情況也需要納稅人自行向稅務機關匯算清繳時辦理扣除:1.不愿意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報送給任職受雇單位的;2.沒有工資、薪金所得,但有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3.納稅年度內未足額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
國家**總審計師劉麗堅介紹,納稅人要辦理6項專項附加扣除實際上歸納起來就是三步:一是對條件,二是報信息,三是留資料。對條件就是將個人情況與6項專項附加扣除的條件對照,看是否符合扣除的條件,符合幾項。
報信息是指,填寫并報送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即可享受扣除。具體填報方式有四種:一是下載手機APP“個人所得稅”填寫,二是登錄各省電子稅務局網站填寫,三是填寫電子信息表,四是填寫紙質信息表。電子和紙質信息表都可以在稅務局網站上下載。其中,選擇在扣繳單位辦理扣除的,可以直接將紙質或者電子表提交給扣繳單位財務或者人力資源部門;也可以通過手機APP或網頁填寫后選擇推送給扣繳單位。
據了解,“個人所得稅”APP從2018年12月31日正式對外開放,廣大納稅人可通過實名認證后,可以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紙質表格需留存備查,電子表格也需打印,經員工簽字、單位蓋章后留存備查。
什么是累計預扣法
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預扣預繳稅款時,以納稅人在本單位截至當前月份工資、薪金所得累計收入減除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詳見61號公告附件),計算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再減除累計減免稅額和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其余額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余額為負值時,暫不退稅。納稅年度終了后余額仍為負值時,由納稅人通過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工資薪金所得“累計預扣法”
預扣預繳個稅計算
計算公式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例1
某職員2015年入職,2019年每月應發工資均為1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1500元,從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以前三個月為例,應當按照以下方法計算預扣預繳稅額:
1月份:(10000-5000-1500-1000)×3% =75元;
2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 =75元;
3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 =75元;
進一步計算可知,該納稅人全年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為30000元,一直適用3%的稅率,因此各月應預扣預繳的稅款相同。
例2
某職員2015年入職,2019年每月應發工資均為3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4500元,享受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兩項專項附加扣除共計2000元,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以前三個月為例,應當按照以下方法計算各月應預扣預繳稅額:
1月份:(30000–5000-4500-2000)×3% = 555元;
2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10% -2520 -555 =625元;
3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10% -2520 -555-625 =1850元;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由于2月份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為37000元,已適用10%的稅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應預扣預繳有所增高。
注意:如果計算本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為負值時,暫不退稅。納稅年度終了后余額仍為負值時,由納稅人通過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20151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