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怎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怎么算不對怎么辦)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怎么算
D
依照2008年3月1日起生效的《個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2000元,勞務酬勞等起征點為800元。
無論是個人所得稅,還是企業所得稅,在計算納稅額的時候都繞不開一個關鍵詞,那就是應納稅所得額,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應該如何理解?它跟收入和利潤有什么關系?沒學過財務的基本都會蒙圈,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
應納稅所得額是一個標準的財稅術語,即是個人或者企業繳納所得稅時的計稅依據,既不一定等于利潤,更不是收入。當然,對許多業務簡單的小公司來說有可能和凈利潤是一個數字。那這個數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1)對企業來講,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項,從公式就能看出來其跟利潤差的是納稅調整項,比如有行政性罰款,這類的要在會計利潤里加上,這時應納稅所得額就會大于會計利潤,處罰金額也要繳納企業所得稅,行政處罰不會因此打折扣。如果是工業企業或者科技型中小企業,其產生的研發費用可以加計100%扣除,即發生100萬,可以按200萬扣除,應納稅所得額實際小于會計利潤,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就少,這是國家為了鼓勵科技創新給的稅收優惠政策。
2)對個人綜合所得來講,應納稅所得額=收入-五險一金-基本扣除額-專項附加扣除,從這個公式就能看出來,應納稅所得額實際上是小于收入的。個體經營所得如果是市場主體,比如個體戶,個人獨資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方法同1)企業部分,如果是自然人的話,一般會扣除20%的費用,即應納稅所得額=收入×(1-20%),稿酬在這個基礎上再×70%。
以上講述內容,不知道大家是否聽明白了,如何計算不一定要會,但一定要明確知道應納稅所得額≠收入≠利潤,其是稅法上一個獨特的存在。
拓展知識:
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怎么算
超過800元,要交稅。是勞務報酬所得,個人**從事設計、安裝、制圖、醫療、會計、法律、咨詢、講學、投稿、翻譯、書畫、雕刻、電影、戲劇、音樂、舞蹈、雜技、曲藝、體育、技術服務等項勞務的所得會按勞務報酬所得征稅。
根據勞務報酬預扣預繳機制,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計算公式為(收入-800)*20% 所以單次收入800元以下不用預扣預繳個稅。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3051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