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工資個稅算法(工資個稅計算公式2021)
前沿拓展:
2022工資個稅算法
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2022年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如下:
1、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5000元,公來自民工資大于1元小于等于5000元的,不需要繳納個稅;
2、公民工資大于5000元小于等于8000元的,需要繳納3%個稅;
3、公民工資大于8000元小于等于17000元的,需要徑日亂確幫模會繳納10%個稅。除此之外,工資越高,個稅稅率越高,最高可達45%。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2021年馬上就要結束了,但**到目前也沒有要延長獎金稅的公告,所以從2022年開始你所發的年終獎都要歸入綜合所得計算個稅。為了實現共同富裕工資越高,獎金越多繳納的個稅也就越多。
下面通過我制作的2022年個稅計算表,測算下2022年拿到年終獎當月以及后續每月應繳納的個稅。
先講二個基礎知識,個稅扣除分二種:
一:專項扣除五險一金,以上海為例:個人養老保險8%,個人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合并2%,個人失業保險0.5%,合計個人社保稅前可以扣除10.5%,再扣除個人公積金7%。
二:專項扣除六項,子女教育扣除1000/月(子女滿三周歲后),贍養老人扣除2000/月(父母滿60周歲后),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二選一扣除1000元/月,繼續教育400元/月(學歷或證書取得當年扣除3600),大病醫療一般在個稅匯算清繳時計算。
如果你的工資固定,除了工資以外你沒有其他額外收入,2022年之前計算個稅時一般情況下你的工資和獎金是分開的,所以獎金按照獎金稅計算,工資按照個稅計算。但是2022年獎金并入綜合所得后,如果還是按照月稅率計算個稅,就會導致每月計算的個稅與全年個稅綜合所得計算的個稅不一致!
按月稅率計算舉例如下:
假設你的月工資為2萬,年終獎4萬
社保繳費基數為21000(可以通過支付寶三金賬單查詢,比如公積金是2940元,社保繳費基數2940/0.14=21000)另外社保與公積金的最低基數不一樣,所以有些人社保和公積金基數是不一致的
專項扣除有子女教育1000,贍養老人2000,住房貸款利息1000
按月稅率計算個稅如下,1月把獎金并入綜合所得后,需要繳納4171.25元的個稅。
與2021年同樣的工資和獎金用月稅率計算后,2022年要比2021年多繳納3048.75元個稅。
細心的你可能已經發現,獎金并入綜合所得后再使用月稅率計算,1月的個稅明顯偏高異常,所以接下來我們使用年稅率重新計算個稅!
第二個月的工資累計數等于當月工資加上前一個月的累計數。
社保和公積金每月累加,專項附加扣除也是每月累加
同樣的工資和獎金,使用年稅率計算后發現,適用稅率從3月開始升檔變成10%,隨著稅率的升檔,個稅除1月因發獎金計稅基礎較高外,其他月的固定工資,從3月開始個稅都是732.5元。年累計個稅8270比按月稅率計算少了1648.75!
與2021年同樣的工資和獎金用年稅率計算后發現,2022年要比2021年多繳納1400元個稅,使用年稅率后2023年做2022年個稅所得稅匯算清繳時一般情況下就不會出現多退少補的情況!(對比按月稅率計算要少1648.75)
以上就是本次我制作的2022年個稅計算模板,使用模板時只修改黃**域,其他顏**域的公式不要修改!
公眾號:財稅Excel筆記
拓展知識:
2022工資個稅算法
工資扣稅計算方法: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00元,不超過5000;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金)-5000元。
一、工資扣稅計算方法:
1.年度不超過36000元的稅率為:3% 速算扣除數:0
2.超過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速算扣除數:2520
3.超過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速算扣除數:16920
4.超過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 速算扣除數:31920
5.超過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速算扣除數:52920
6.超過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 速算扣除數:85920
7.超過960000元的稅率為:45% 速算扣除數:181920
二、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稅起征點是5000元,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金)-5000元
三、個人工資扣稅標準
1、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免征額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繳稅。
2、工資扣稅標準: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險一金)-5000
扣除標準:個稅按50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
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8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8000*12-5000*12)×3%-0=900/12=75元。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為個人取得的各項收人減去稅法規定的扣除項目或扣除金額后的余額。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
在**,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
《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第三十五條
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帳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帳簿但未設置的;
(三)擅自銷毀帳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雖設置帳簿,但帳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帳的;
(五)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六)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額的具體程序和方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850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