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個人所得稅工資表計算公式(2012年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前沿拓展:
2012年個人所得稅工資表計算
2017-08-29 來源:個稅專家
閱讀數: 84954
摘要: 2019年1月1日新個稅法實施后,每月發放工資時,單位扣繳稅款將由現行代扣代繳改變為預扣預繳。
2019年1月1日新個稅法實施后,每月發放工資時,單位扣繳稅款將由現行代扣代繳改變為預扣預繳。預扣預繳方法是一種預先計算名通圓研粒女扣繳稅款的方法,具體是根據個人全年取得的總綜合所得收入、專項附加扣除等扣除項目揮核境料靜眾失希穩金額,計算其應納稅款。對日常多預繳的稅款,年度終了納稅人辦理匯算清繳申報、申請教組章連防鐵女退稅,稅務機關將及時、足額退還。
一、累計預扣法
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作員條助式土何價很一個納稅年度內,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乎成士作乎脫了收入額減除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律洲京送固病室石迫計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務條量吃合確確定的累計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出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減除已預扣預繳稅額后的余額,作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二、計算公式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
累計預繳應致基田校關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推須職靜此史海威除-累計依法確定的推相對音雙參維上信歌其他扣除
(1)累計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
(2)累計免稅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中依法可以免稅的累計收入額
(3)累計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前月份
(4)累計專項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扣除額
(5)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附加扣除額
(6)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和模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額
三、案例說明
1、李先生在甲企業任職,2019年魚圖青1月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車巴西史手態力染青克8000元,無免稅收入,繳納三險一金等共計2000元,可以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
1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蒸夫于費投抓李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面輪外哥服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擊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8000-5000-2000-3000=8000元,對應稅率為3%
應納稅額=8000×3%=240元
2019年1月米只維包內期,甲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并預扣個人所得稅240元。
2019年2月,甲企業在申報期內按照新稅法申報個人所得稅,以預扣預繳方法計算出的240元為李先生進行預繳個人所得稅申報。
2、2019年2月,李先生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6000元,無免稅收入,繳納三險一金等共計2000元,可以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
計算預扣個人所得稅
(1)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計算
①累計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18000+16000=34000
②累計免稅收入=0
③累計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前月份=5000×2=10000元
④累計專項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扣除=2000+2000=4000元
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附加扣除=3000+3000=6000元
⑥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0
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34000-10000-4000-6000=14000
對應稅率為3%
(2)2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14000×3%-240=420-240=180元
2019年2月,甲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并預扣個人所得稅180元。
2019年3月,甲企業在申報期內按照新稅法申報個人所得稅,以預扣預繳方法計算出的180元為李先生進行預繳個人所得稅申報。
(三)2019年3月,李先生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6000元,無免稅收入,發放季度獎金30000元,繳納三險一金等共計2000元,可以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
1.計算預扣個人所得稅
(1)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計算
①累計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18000+16000+16000+30000=80000
②累計免稅收入=0
③累計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前月份=5000×3=15000元
④累計專項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扣除=2000+2000+2000=6000元
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附加扣除=3000+3000+3000=9000元
⑥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0
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80000-15000-6000-9000=50000
對應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520。
(2)3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50000×10%-2520-420=2060元
2019年3月,甲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并預扣個人所得稅2060元。
2019年4月,甲企業在申報期內按照新稅法申報個人所得稅,以預扣預繳方法計算出的2060元為李先生進行預繳個人所得稅申報。
以后月份以此類推。
稱2019年為“減稅年”大概不為過。從個稅“起征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到養老、租房、子女教育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引入,一年來,諸多減稅措施紛紛落地,牽動著大眾的切身利益。進入12月份,個稅納稅人更是迎來第一次匯算清繳。
一年下來,大家的納稅單和收入賬有何變化?哪些群體受益明顯?還有哪些新期待?
每個月繳稅少了,“工薪族”的錢包更鼓
個稅減免,獲得感知多少?
魏冬向記者展示了11月初收到的工資條。他2016年畢業,先后在北京和上海的兩家互聯網公司工作,工資條上面顯示,當月基本工資、項目獎金和各項補貼為3萬余元;工資收入額減除5000元和社保公積金,應納稅所得額是25000余元,當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3600余元;最終魏冬10月份的到手工資是22000余元。
談及今年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以及個人所得稅引入教育、養老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魏冬豎起大拇指。“從大環境上感知,個稅抵扣引發了工薪層大范圍的興奮。出臺有關政策后,身邊的同事都在忙著填報,對稅額有了一定的減免,申報過程本身也不復雜。”魏冬介紹,“我每個月房租是5000元左右,申報抵扣個稅,直轄市租房居住的應納稅所得額扣除標準是每月1500元,等于每年少交了幾百元的稅費。”魏冬又展示了手機里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應用程序,“我每個月都申報。有些同事還申報了贍養老人、房貸利息等好幾項,如果有孩子上學、自己需要學習充電,省得更多。”魏冬說。
個稅改革后,扣除方式與以往有所不同,不好簡單地按月類比。不過,一年下來,魏冬大致算算賬,比上1年每月平均少繳稅兩三百元。他笑言:“如果稅務部門有好用的小程序,我一輸入識別號,就能顯示出今年比去年具體少繳多少,獲得感就更明顯了。”
更高收入額減除、更多專項附加扣除,個人所得稅的一攬子減稅“紅包”,覆蓋了各個收入水平的工薪人群,實現了不同程度減稅。同時,一人一個納稅人識別號、自行申報手段、不斷完善的匯算清繳制度和反個人所得稅管理條款,也讓監管力度前所未有地強大,使偷稅漏稅者無所遁形。
魏冬對申報所需提供的材料還覺得有些煩瑣。“現有申報程序需要準備的材料不少,希望能再簡化一些,也希望稅務部門開發更多好用的程序,細化一下配套的**作辦法。”魏冬說。
11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加強相關政策解讀,簡化**作流程,優化辦稅服務,便利納稅人依法納稅;合理有序建立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制度,使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更好落實并不斷完善,實現稅制可持續。魏冬希望相關配套措施能早一些出來,更簡便、更清楚。
勞務報酬納入“綜合所得”,中低收入者受益
此次個稅改革引入“綜合所得”概念,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稿酬與特許權使用費納入綜合征稅范圍,讓更多中低收入群體受益。
吳叔、張姨是一對年過五旬的夫婦,吳叔在合肥、南京等地打工,張姨則在上海從事家政行業多年。新個稅法規定勞務報酬所得除減除20%的費用后計入收入額外,還與工資薪金合并為綜合所得計算,適用超額累計稅率。對此吳叔表示:“我們這種在工地上做小工的,這個月在這里干,下個月在那里干,掙的是勞務報酬。以前勞務費相比工資,‘起征點’低,賺多賺少都是交二成稅。”在吳叔看來,同樣是自食其力,如今的個稅法對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一視同仁,繳稅時“一碗水端平”,體現了對勞動的尊重,讓他備感欣慰。同樣計入綜合所得,享受年度6萬元減除和超額累進稅率,也讓吳叔的到手收入更高。“快到年底了,今年回家過年腰包更鼓了!”吳叔說。
同樣高興的還有吳叔的妻子、資深家政服務工作人員張姨。張姨吃住都在雇主家中,日常花銷少,賺的都是“純收入”。個稅新政實施后,月工資近萬元的她,除了應納稅收入額減除5000元,贍養老人等還有專項附加扣除,已經實現繳納個人所得稅為零,“我家是四世同堂,老人養老,孩子入園,都要用錢。稅交的少了,全家人的手頭更寬裕了。”
據統計,2019年1-9月,全國范圍內累計減稅4400多億元,惠及2.5億納稅人,對完善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有關負責人表示:“個人所得稅的減少,直接提高了居民收入,提升了居民消費能力。”
“個稅改革的意義不單純是減稅、**消費,還要起到調節收入分配作用,隨著當前個稅制度的完善,這種作用的發揮還有待進一步推動。”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怡說。11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負擔,暫定兩年內對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或年度補稅金額較低的納稅人,免除匯算清繳義務。這將進一步降低稅收遵從成本,切實減輕納稅人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負擔。
海員個稅減免,特殊群體感受到溫暖
一年間,個稅改革不停步,利好消息不斷釋放。
11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借鑒國際做法,從2019年1月1日起到2023年底,對一個納稅年度內在船航行超過183天的遠洋船員,其工資薪金收入減按50%計入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據了解,當今國際貿易總運量的90%是通過海洋運輸完成的。**海員群體規模龐大,到2018年底已有注冊船員157.5萬人,居世界第一。新的個稅減免優惠政策,受到海員熱烈歡迎。
任景偉目前在中海油一條浮式儲油船上擔任二管輪。他介紹,海員個稅月“起征點”曾長期高于陸地工作者,達到4800元,但此后居民個稅起征點逐步提高到5000元,海員的個稅起征點卻未相應調整。“海員享受個稅優惠是國際通行做法,過去幾年,行業待遇跟陸地工作者縮小,職業吸引力也在下降。”中遠海運集團遠洋船舶的海員們在接受采訪時紛紛表示,海員與家人聚少離多,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行業。船上生活極度封閉,多數情況下,沒有手機信號和互聯網,與陸地的聯絡只能靠衛星電話。
任景偉2012年畢業于上海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專業,此后一直在遠洋船舶工作,至今已有7年多,在他看來,船員作為一個付出巨大卻回報甚少的少數群體,應得到社會的理解。“這次個稅減免政策使高級船員受益較大,這些人一般是正規院校、航海技術和輪機工程專業畢業的,高級船員隊伍的穩定對行業發展非常重要。但此前的收入待遇缺少吸引力,新人難招、老人想走,職業流失率很高。”任景偉說。
“享受優惠的年出海時間下限是183天,也就是半年。我每年至少要出海8個月,而我們做這一行的,每年出海時間基本都在半年以上。”工作于中遠海運集團的船長劉思聰和政委鄭文敏認為,這次的個稅優惠政策能覆蓋多數遠洋船員。
任景偉算了一筆賬:“我自己是二管輪,以二副、二管輪一級的高級船員為例,在船月收入為2萬元左右。以一年在船8個月計,船員工資結構一般是在船有工資,休假在家就沒工資,或只有一點生活補貼,所以年收入16萬元,分月預繳后平均每月工資13000元,扣除每月單位代繳的社保公積金3000元左右,再減除5000元,當月應納稅所得額是5000元,每月繳個稅290元。這次優惠出臺后,收入減半計稅,每月個稅為零,每年可以省下幾千元稅款。如果是船長、輪機長、大副、大管輪等更高級的船員,省下的稅費就更多了。”
中遠海運的一位水手長朱春榮說,新優惠政策的出臺,可以讓多數海員受益,也增加了行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針對海員的個稅優惠,讓我們感受到了國家對海員這個少數群體的關心,心里非常溫暖。”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650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