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辭退補償計算(辭退補償個稅怎么計算新個稅)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辭退補償計算
【法律分析】:不用交稅。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中華****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球執難亞集立綠液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 級南婷筆歲等延請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冷室即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領隊改去示算劉(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空無民失玉觀從又井馬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工送地偉族境陸仍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矛急豐頭步些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基乎景修占五混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供蛋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片素志代官臨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市急際拉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 有下況副醫溶散河素測永汽注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燒擊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侵絕變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苗筆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些做臺科叫深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答從營突聚地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一、員工遭遇辭退時,能夠領取多少補償金呢?
1、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比如:木子在A公司工作了3年9個月,因公司結構調整被辭退后,得到了相當于4個月工資的補償金。
2、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比如:木子在A公司工作了13年,月工資為15000元,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700元,3倍就是14100元,辭退補償金的計算方式為:14100元*12=169,200元。
二、辭退補償金,能不能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辭退補償金,屬不屬于和收入有關的支出呢?
目前沒有確切文件規定,但是我們能夠從一些官方答疑中找到參考。
(1)《國家**關于華為集團內部人員調動離職補償稅前扣除問題的批復》(稅總函〔2015〕299號)規定,企業根據公司財務制度為職工提取離職補償費,在進行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對當年度“預提費用”科目發生額進行納稅調整,待職工從企業離職并實際領取離職補償費后,企業可按規定進行稅前扣除。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1、企業實際支付的員工離職補償金,不超過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標準的,可按作為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支出,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2、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和工會經費的計提基數是工資薪金總額。辭退賠償是對打工人失去工作崗位的補償,在會計上核算為辭退福利,不屬于工資薪金支出,不能作為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和工會經費的計提基數。
注:國稅函[2009]3號《國家**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規定,“工資薪金總額”不包括企業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以及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三、取得辭退補償金,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
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例1:在上海工作的老王被公司辭退了,公司是“N+1”政策,工作4年的老王收到相當于5個月工資的賠償金50000元。
辭退在2022年年初發生,那么按上海2021年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以內的計算的部分,可以享受免個人所得稅。
注:各地區的具體免稅金額,以各地口徑為準。
當然,有一種特殊情況,全部收入都可以免個稅。
如果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了,企業職工從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無論金額多少,都可以免征個人所得稅。
政策依據:財稅[2001]157號 **《國家**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總結:
在特殊情形下,企業采用經濟性裁員擺脫“竭澤而漁”經營困局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企業如未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作,有可能陷入另一個“支付雙倍補償”的賠償困境里。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850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