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是按什么計算的(按 什么計算個人所得稅)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是按什么計算的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新個人所得稅法將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四項所得(以下簡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
本次修法對于居民個人取得的四項所得實行按年綜合征收,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為工資薪金收入、勞務報酬收入、稿酬收入和特許權使用收入等各項收入扣除相應費用及扣除項目后才為所得概念。
【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個稅在改革以后,不僅僅是提高了個稅的起征點,更是重新建構了個稅的計算體系。不管是財務工作者,還是普通的**大眾,都需要加強對于個稅計算方法的學習。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綜合收入額-60000-“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由于個稅需要每月進行預繳,所以我們職工年度的個人所得稅應退或應補稅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相應年度已預繳稅額。
也就是說,我們在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候,即可能補稅,也可能獲得退稅。具體需要補稅還是退稅,就需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收入情況進行具體計算了。
綜合收入的具體范圍
在計算個稅時,個稅的稅率是固定的,我們根據實際的應納稅額進行查找即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個稅里面綜合收入的計算,反而成為了一個難點。
具體來說,個稅里面的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和稿酬所得。
在這四項綜合收入當中,工資薪金所得是我們最常見的收入形式。如果我們的收入只有工資收入所得一種,在據實預繳后,基本上就不需要補稅或退稅了。
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勞務報酬所得的收入形式也是越來越常見了。如果我們平常只有勞務報酬所得,那么我們在個稅匯算清繳的時候,肯定可以獲得不菲的退稅額。
而對于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和稿酬所得來說,更是涉及的人更少。稿酬所得還好一些,畢竟自媒體人士也有依靠稿費生活的,但是,特許權使用費很多人估計都沒有聽過。
我們另外需要注意就是,這四項收入雖然在個稅匯繳清算時,需要并入綜合所得,但是這些收入在預繳時,都有屬于自己的申報方式。這也是為什么會出現,需要退稅的主要原因。
個稅改革的趨勢
從總體來說,我們國家個稅的征稅方式,屬于混合制。即個稅正從單一稅制向綜合稅制改革。
個稅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并入綜合所得的收入雖然只有四種,但是所有收入都并入綜合所得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不僅如此,個稅在專項附加扣除方面,還是有進一步擴展的空間。不管是“三胎”政策的配套政策的具體實施,還是贍養老人方面的傾斜,都是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虎說財稅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4500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