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前沿拓展:

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一、正面回答
個人所得稅稅率計算公式有
1、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居民個人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費用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3、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每月收入額-費用5000元;
4、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每一納稅年度收入總額-成本、費用以及損失。
二、分析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其中,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上述四項所得,則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
三、個人所得稅征稅內容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個稅最新最全的稅率表、扣繳計算和申報方式,

個稅變了!明年1月1日起執行!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文件中明確:自2022年1月1日起,個人取得年終獎不再適用優惠算法,即不能再單獨計稅,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年終獎納稅方式要變,年內發、年后發到手的獎金可能相差上萬元!

根據**、**《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國家**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下稱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今年年內取得的年終獎,繳納個稅有兩種計稅方式,即單獨計稅和合并計稅。明年取得的收入,只有合并計稅一種方式。

單獨計稅和合并計稅,適合不同的年終獎發放方式。

舉兩個例子A公司小王,2020年工資扣除三險一金、免征額等,應納稅所得額15萬元,年終獎3萬元。按單獨計稅的方式,小王年終獎共需繳納900元個稅,年終獎到手29100元。按合并計稅的方式,相當于年終獎扣稅6000元,到手24000元。對小王來說,兩種計稅方式下,到手的年終獎相差5100元。B公司小李,2020年工資扣除三險一金、免征額等,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年終獎27萬元。如果單獨計稅,小李年終獎共需繳稅52590元,工資繳稅900元,合計53490元。如果合并計稅,則共需繳納個稅43080元。對小李來說,兩種計稅方式取得的年收入相差10410元。

單獨計稅適用于工資高于年終獎的員工,合并計稅則適用于年終獎較多的員工。

年終獎單獨申報or并入綜合所得?哪個更節稅?

1.工資(年累計)>扣除數(年累計),年終獎在36000元以下的選擇方案一劃算些。

例:“90后”的小李月薪8000元,個人五險一金1000元,專項扣除1000元(房貸),每月預扣個稅30元,年累計360元。

年終獎36000元,選擇方案一更劃算。但如果年終獎再多發1元,方案二比方案一更省錢。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注意啦,年終獎多發一元,要繳的個稅就多2310.1元!

2.工資(年累計)<扣除數(年累計),選方案二可能更劃算。如果專項扣除足夠多,比如:算上5000基數后超過工資,那平時不用繳納個稅,年終獎選擇方案二可以補扣月工資未扣足的部分。

個稅最新最全稅率表

國家日前發布公告,公告中明確:結合下一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研究推動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納稅人計算個稅時,又多一項費用可以扣除。

為大家整理了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

依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濟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

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紙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個人提供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而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經營所得

(1)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合伙企業的個人合伙人來源于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生產、經營的所得。

(2)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活動取得的所得。

(3)個人對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4)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個人出租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九)偶然所得

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辦理匯算清繳。

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不辦理匯算清繳。

一、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率表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二、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

收入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70%計算。

減除費用:預扣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每次收入4000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20%計算。

(1)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預扣率表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2)居民個人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預扣率。

三、綜合所得稅率表

綜合所得是指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預扣率表見前述一、二)。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注:1.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

2.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換算后計算應納稅額。

四、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稅率表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5000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20%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70%計算。

五、經營所得稅率表

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注: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的規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該稅率適用于居民個人與非居民個人)

七、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 ×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哪些可以稅前扣除?哪些不可以稅前扣除?

一、哪些可以稅前扣除?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其中,對個稅的6項專項附加扣除,如下圖所示。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二、哪些不可以稅前扣除?

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匯總)"

個人所得稅優惠大全!

1.不屬于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國家**關于印發〈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規定:下列不屬于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于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征稅。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國家**關于誤餐補助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規定:按**門規定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確實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據實際誤餐頓數,按規定的標準領取誤餐費,不征個人所得稅。一些單位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應當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2.公務用車、通訊補貼收入可扣除一定標準公務費根據《國家**關于個人所得稅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個人因公務用車和通訊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務用車、通訊補貼收人,扣除一定標準公務費用后,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算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公務費用的扣除標準,由省級地方稅務局根據納稅人公務交通、通訊費用的實際發生情況調查測算,報經省級****批準后確定,并報國家**備案。

3.福利費(生活補助費)免稅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中可以免稅的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根據《國家**關于生活補助費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規定,生活補助費,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給納稅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難,其任職單位按國家規定從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向其支付的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

4.救濟金、撫恤金免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四項的規定:救濟金、撫恤金免納個人所得稅。《中華****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救濟金,是指各級******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5.工傷保險待遇免稅根據《** 國家**關于工傷職工取得的工傷保險待遇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規定:“一、對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取得的工傷保險待遇,免征個人所得稅。工傷保險待遇,包括工傷職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取得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工傷醫療待遇、住院伙食補助費、外地就醫交通食宿費用、工傷康復費用、輔助器具費用、生活護理費等,以及職工因工**亡,其近親屬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取得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等。”

6.單位和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免稅財稅[2006]10號:企事業單位按照規定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征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規定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7.個人提取的“三險一金”免稅《** 國家**關于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規定:個人實際領(支)取原提存的基本養老保險金、基本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時,免征個人所得稅。

8.生育津貼免稅根據《**、國家**關于生育津貼和生育醫療費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規定:生育婦女按照縣級以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的生育保險辦法取得的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或其他屬于生育保險性質的津貼、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9.按國家統一規定發放的補貼、津貼免稅根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免稅。《中華****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10.退休費、離休費等免稅根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免稅。具體規定: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11.延長離退休年齡的高級專家從所在單位取得的補貼免稅根據《**、國家**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達到離休、退休年齡,但確因工作需要,適當延長離休退休年齡的高級專家(享受國家發放的**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和**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其在延長離休退休期間的工資、薪金所得,視同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免征個人所得稅。

12.科技人員職務轉化現金獎勵減征50%《****科技部關于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規定:依法批準設立的非營利性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學校根據《中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從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中給予科技人員的現金獎勵,可減按50%計入科技人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13.科技人員股權獎勵暫不征稅《國家**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規定:科研機構、高等學校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科技人員個人獎勵,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14.亞洲開發銀行支付的薪金津貼免稅《** 國家**關于建立亞洲開發銀行協定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補充通知》規定:對由亞洲開發銀行支付給我國公民或國民(包括為亞行執行任務的專家)的薪金和津貼,凡經亞洲開發銀行確認這些人員為亞洲開發銀行雇員或執行項目專家的,其取得的符合我國稅法規定的有關薪金和津貼等報酬,免征個人所得稅。15.軍人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免稅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免稅規定,第六項: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

16.軍人的十三項補貼根據《**、國家**關于軍隊干部工資薪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規定:(1)**特殊津貼;福利補助;夫妻分居補助;隨軍家屬無工作生活困難補助;獨生子女保健費;子女保教補助費;機關在職軍以上干部公勤費(保姆費);軍糧差價補貼,屬于軍隊干部的免稅項目或者不屬于本人所得的補貼、津貼,不用繳納個稅。(2)暫不征稅的補貼、津貼有5項:軍人職業津貼;軍隊設立的艱苦地區補助;專業性補助;基層軍官崗位津貼(營連排長崗位津貼);伙食補貼。

17.退役士兵的一次性退役金和一次性經濟補助免稅《退役士兵安置條例》(中華****國務院、中華******軍事委員會令第608號):對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由部隊發給一次性退役金,一次性退役金由**財政專項安排;地方****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給予經濟補助,經濟補助標準及發放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一次性退役金和一次性經濟補助按照國家規定免征個人所得稅。

18.遠洋船員的伙食費《國家**關于遠洋運輸船員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問題的通知》規定:由于船員的伙食費統一用于集體用餐,不發給個人,故特案允許該項補貼不計入船員個人的應納稅工資、薪金收入。

19.遠洋船員個人所得稅減半優惠《** 國家**關于遠洋船員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在船航行時間累計滿183天的遠洋船員,其取得的工資薪金收入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20.**防控津補貼免稅《關于支持新型冠狀**感染的肺炎**防控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規定:對參加**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規定標準取得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免征個人所得稅。**規定的標準包括各級**規定的補助和獎金標準。對省級及省級以上****規定的對參與**防控人員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比照執行。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截止日期視**情況另行公告。

21.單位發放的預防**肺炎的防護用品《關于支持新型冠狀**感染的肺炎**防控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規定:單位發給個人用于預防新型冠狀**感染的肺炎的藥品、醫療用品和防護用品等實物(不包括現金),不計入工資、薪金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22.外交人員所得免稅《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八項: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23.外籍人員的八項補貼免稅《** 國家**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下列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一)外籍個人以非現金形式或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二)外籍個人按合理標準取得的境內、外出差補貼。(三)外籍個人取得的探親費、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批準為合理的部分。

24.特定來源的外籍專家工資薪金免稅根據《** 國家**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外籍專家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可免征個人所得稅:1)根據世界銀行專項貸款協議由世界銀行直接派往我國工作的外國專家;2)**組織直接派往我國工作的專家;3)為**援助項目來華工作的專家;4)援助國派往我國的專為該國無償援助項目工作的專家;5)根據兩國**簽訂文化交流項目來華工作兩年以內的文教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是由該國負擔的;6)根據我國大專院校國際交流項目來華工作兩年以內的文教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是由該國負擔的;7)通過民間科研協定來華工作的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機構負擔的。

25.境外人才稅負差補貼《** **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廣東省、深圳市按內地與**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對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含港澳臺,下同)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給予補貼,該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26.奧運相關外籍技術官員免稅《** ** 海關總署關于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對受北京冬奧組委邀請的,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測試賽期間臨時來華,從事奧運相關工作的外籍顧問以及裁判員等外籍技術官員取得的由北京冬奧組委、測試賽賽事組委會支付的勞務報酬免征個人所得稅。

27.**地區津補貼免稅【**國家**關于**自治區貫徹施行《中華****個人所得稅法》有關問題的批復】:對個人從**自治區內取得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浮動工資,增發的工齡工資,離退休人員的安家費和建房補貼費免征個稅。財稅字[1996]91號:**區域內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取得的**特殊津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28.殘疾孤老烈屬的所得各省確定減稅幅度《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具體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并報同級**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29.住房租賃補貼免稅** **公告2019年第61號《關于公共租賃住房稅收優惠政策的公告》:對符合地方**規定條件的城鎮住房保障家庭從地方**領取的住房租賃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30.解除勞動關系一次性補償收入3倍以內部分免稅《** **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第五條第一項: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31.一次性破產安置費免稅《** 國家**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規定: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32.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遞延納稅《** 國家** 關于完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規定: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員工的股票期權、股權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符合規定條件的,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可實行遞延納稅政策,即員工在取得股權激勵時可暫不納稅,遞延至轉讓該股權時納稅。

33.職工個人取得擁有所有權的量化資產,暫緩征稅《國家**關于企業改組改制過程中個人取得的量化資產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規定:集體所有制企業在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時可以將有關資產量化給職工個人,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暫緩征收個人所得稅。

再見了,紙質**!稅務局剛剛通知!“全電子**”來了,12月1日起正式執行!

拓展知識:

202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工資扣稅計算方法: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00元,不超過5000;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金)-5000元。
一、工資扣稅計算方法:
1.年度不超過36000元的稅率為:3% 速算扣除數:0
2.超過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速算扣除數:2520
3.超過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速算扣除數:16920
4.超過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 速算扣除數:31920
5.超過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速算扣除數:52920
6.超過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 速算扣除數:85920
7.超過960000元的稅率為:45% 速算扣除數:181920
二、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稅起征點是5000元,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金)-5000元
三、個人工資扣稅標準
1、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免征額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繳稅。
2、工資扣稅標準: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險一金)-5000
扣除標準:個稅按50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
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8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8000*12-5000*12)×3%-0=900/12=75元。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為個人取得的各項收人減去稅法規定的扣除項目或扣除金額后的余額。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
在**,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
《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第三十五條
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帳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帳簿但未設置的;
(三)擅自銷毀帳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雖設置帳簿,但帳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帳的;
(五)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六)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額的具體程序和方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4500083.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库尔勒市| 富宁县| 嵊泗县| 张家川| 东兰县| 吴堡县| 吴桥县| 新蔡县| 徐汇区| 屯门区| 苗栗县| 新安县| 正阳县| 甘谷县| 宜州市| 稻城县| 江城| 朔州市| 丹东市| 曲周县| 喀什市| 灵丘县| 鸡东县| 乐业县| 淮阳县| 安仁县| 安徽省| 依安县| 合作市| 新乡市| 锦州市| 京山县| 鄂州市| 会同县| 石嘴山市| 恩平市| 津市市| 牡丹江市| 神木县| 临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