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計算公式2021計算器(上海養老金計算公式2021計算器)
前沿拓展:
養老金計算公式2021計算器
養老保險2021計算器,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簡介:
基本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
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后,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為保障企業退休人員生活,2005年至2018年,我國已連續8年較大幅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自2018年1月1日起,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8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確定。
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
(一)基本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乘以(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乘以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乘以1%。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乘以視同繳費年限+實際平均繳費指數乘以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
工作人員退休時,根據本人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確定本人視同繳費指數。
實際平均繳費指數=(Xn/Cn-1+Xn-1/Cn-2+……+X/C+X/C+X/C/N實繳。
Xn、Xn-1……X分別為參保人員退休當年至相應年度本人各月繳費工資基數之和;Cn-1、Cn-2……C分別為參保人員退休上一年至相應年度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N為參保人員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年限。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乘以本人視同繳費指數乘以視同繳費年限乘以1.3%。
視同繳費指數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另行制定發布。
以上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基礎養老金待遇。我國還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主要是由**和地方**補貼而成。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是93元每月,地方**額外補貼之后標準一般在100~200元之間。全國基礎養老金最高的地區是上海,是1200元每月。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是人人相等的,不過一些地區會對繳費15年以上的人群和高齡老人有所傾斜。
基礎養老金簡介:
基礎養老金又稱社會性養老金,它是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計發辦法規定,基礎養老金是指職工退休時上年度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即兩個數之和的一半)作為計發基數,繳費每滿1年(含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到月)發給1%。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準計發,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于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這兩種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待遇中,都會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個部分。基礎養老金有一定的福利性質,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個人繳費貢獻的體現,是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實現的。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是由國家財政全額補助的,屬于國家養老金的性質,領取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條件主要有兩條。
一是在新農保或是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時已經年滿60周歲,還沒有領取養老金待遇的城鄉居民,或是在新農保或是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時已經年滿60周歲,到2014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時,還沒有領取養老金的老人,不用再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免費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
二是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最低的達到15年,男女達到60周歲,都可以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在養老金中包含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不與本人的繳費年限和繳費標準掛鉤,在同一個地區,所有的人基礎養老金都是一樣的。
比如在上海每月都是1200元,在江蘇的統一規定的都是每月180元等。個人繳納的費用全部用于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在大部分地方,按照每年1000元以下的標準繳費,基礎養老金都會高于個人賬戶養老金。
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養老金也是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個部分,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還有過渡性的養老金。但在養老金的組成中,絕大多數人基礎養老金都是最為主要的,也會遠遠超過個人賬戶養老金。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在繳納費用時,單位繳費部分是劃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部分是劃入個人賬戶,也就是繳費時是按照兩個賬戶的方式管理的,在計算養老金時基礎養老金就是由統籌賬戶來支付的,個人賬戶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
由于單位繳費的比例正好是個人繳費的二倍,也就是按照16%的比例繳納的,靈活就業人員在個人繳費中,也要按照12%比例劃入統籌賬戶,劃入統籌賬戶的這部分資金對個人的用處也是非常大的,主要就是用于計發基礎養老金。
為了讓退休人員按照繳費貢獻的比例來享受社會經濟發展成果,所以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是按照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計發基數,計發基數越高,基礎養老金的基數也就更高,為了體現繳費貢獻的作用,所以享受計發基數的比例就是個人的繳費指數,繳費指數越高的,享受計發基數的比重就更高。
比如計發基數是每月8000元,我們分別按照60%、100%、300%來計算享受計發基數的比例,計算辦法是計發基數和本人指數化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
按照60%繳費,計發基數是每月8000元,指數化平均繳費工資就是4800元,二者的平均值就是6400元,每繳費一年的基礎養老金是64元,占計發基數的比例是80%;按照100%繳費二者的平均值是每月8000元,每繳費一年的基礎養老金是80元,占計發基數的比例是100%;按照300%繳費二者的平均值是16000元,每繳費一年的基礎養老金是160元,占計發基數的比例是200%。
綜上所述,基礎養老金是養老保險待遇的重要部分,是全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體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帶有國家福利的性質,由財政全額計發,屬于均衡性的,不和本人的繳費情況掛鉤;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既有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的因素,同時還要體現個人的繳費貢獻,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的,基礎養老金就會越高。
個人養老金簡介:
人社部表示,個人養老金是屬于**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對于個人養老金,我國將結合實際分步實施,逐步推開,選擇部分城市先試行1年,再總結推廣。
目前隨著我們國家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那么第一支柱的養老金的替代率實際上在逐漸下滑,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強化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作用。這個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實際上從架構來看,從格局來看,它應該是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它跟第二支柱一樣,都是對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
《意見》顯示,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個人養老金制度:
據了解,國家將制定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并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那么哪些人是符合條件的人員呢?
《意見》中指出,在**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這也意味著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都可以自愿參加個人養老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以此通過市場化的這樣一種方式,來帶動人們用更多的資金,來實現自我養老或者通過資本市場來保持增值”。
可以說,只要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那都可以參加到個人養老金制度中來。大家最關心的是,個人養老金如何繳納,又怎么領取呢?
《意見》顯示,參加人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個人養老金賬戶是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
個人養老金領取方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基本養老金實現保障水平都是比較低的,主要的目標是保基本,所以在目前當下的情況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不斷加快,然后高齡少子化的這個進程也在不斷深化。來通過建立個人養老金,然后整合各類養老金融產品,來實現在養老的保障水平方面,能夠有更好的提升和改善”。
《意見》指出,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國家規定的情形,經信息平臺核驗領取條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領取方式一經確定不得更改。領取時,應將個人養老金由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轉入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參加人**亡后,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中的資產可以繼承。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對于領取(個人)養老金的這個資格,或者這個門檻,實際上做了比較詳盡的規定。比如說喪失勞動能力,而且以他這個退休勞動,退出勞動過程,退休的時間為他領取養老金的基本的條件”。
個人養老金領取之前的作用:
假設一個30歲的企業職工,每年繳納12000元的個人養老金,賬戶里的錢逐年增加,等到他退休的時候,就會積累一筆30多萬元的財富了。那么這筆錢在領取之前,都可以用來做什么呢?
《意見》明確,參加人可以用繳納的個人養老金在符合規定的金融機構或者其依法合規委托的銷售渠道購買金融產品,并承擔相應的風險。參加人應當指定或者開立一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個人養老金繳費、歸集收益、支付和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可以由參加人在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指定或者開立,也可以通過其他符合規定的金融產品銷售機構指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實行封閉運行,其權益歸參加人所有,除另有規定外不得提前支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個人養老金,它是由**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的,而且額度也是有限的,那么在這樣有限的額度之內,每個人他要去配置他的個人養老金的金融產品,你在領取之前,這些資金都在投資環節,都在不斷進行保值和增值的過程。只有到領取階段以后,那么這個資金就進入了領取端,轉化到這個養老金的收入。同時《意見》指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參加人可自主選擇。參與個人養老金運行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由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確定,并通過信息平臺和金融行業平臺向社會發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個人養老金實行的是基金積累制,所以在這個當中,就是因為也是屬于這個封閉運行,就是只存錢,只入不出,中間是不能夠提取的,在個人養老金的運行方面,投資是很重要的渠道,投資包括他的資產配置,如何在封閉期之內能夠獲取最多的投資收益,這些是直接關系到他未來領取養老金多少的重要因素”。
個人養老金監管方式:
在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運營和監督方面,《意見》指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個人養老金發展進行宏觀指導,根據職責對個人養老金的賬戶設置、繳費上限、待遇領取、稅收優惠等制定具體政策并進行運行監督,定期向社會披露相關信息。稅務部門依法對個人養老金實施稅收征管。相關金融監管部門根據各自職責,依法依規對參與個人養老金運行的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管,督促相關金融機構優化產品和服務,做好產品風險提示,對產品的風險性進行監管,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因為民眾,大眾的金融知識的普及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一開始,在供給方,剛開始還是更多向穩健型的資產進行傾斜。另外,就是對于管理人,包括一些基金經理、投資人,對這些從業人員要加大他的培訓(力度),甚至可能需要專門的團隊,專門的這樣資格證書的考試,可能會更好的提前化解他投資所帶來的風險”。
農村養老保險養老保險有三種繳費方法:
1、定時交費:
收入比較穩定的農民工兄弟能夠選用這種方法,可按月、按季交納費用,殷實一點的也可按半年或按年交納保費;
2、不定時交費:
許多農民工因收入不穩定能夠采納的方法,熟年多交,欠年少交,災年緩交;
3、一次**費:
針對年齡偏大的老年人,將保費一次**足,到60歲之后就能按規則每月收取養老金。
養老金針對不同地區的發展狀況給予參保人員每月基本的養老費用,每人每月最低領70元基礎養老金,經濟尚好地區每月可分發100元基礎養老金。
養老保險的另一個變化是延遲退休提上進程,從今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齡同步達到65歲。延遲退休年齡將有效改善職工養老保險的資金平衡狀況,有助于減緩城鎮工作年齡人口比例下降的速度,增加勞動力供給,還可以增加制度參與者的退休期收入水平和終身收入。
辦理領取養老金方準備材料:
1、退休領取養老金需提供材料:
2、提供個人的身份證、戶口本、存檔卡及其復印件一份;
3、原參加過企業養老保險的職工需提供養老保險轉移單、手冊、臺帳;
4、按要求所需提供的其它材料(招工表、軍官轉業證等)。
退休領取養老金**作流程:
1、到社保服務中心辦事大廳預約,按預約時間和窗口排隊辦理退休審核手續;
2、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立的窗口辦理退休審批手續。
3、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批符合退休條件的,請帶退休審批表、本人到個人繳費窗口修改基礎信息,確認繳費情況。
4、到指定銀行辦理養老金代發。
財務人員在工作中是經常會核算工資的,但是由于要為員工代扣代繳個稅,很多人員都會十分地痛苦,這個計算過程可以說是很折磨人的。別再為此發愁了,全新版**個稅計算器,稅率自動計算,拿走直接套用,讓你告別加班的日子~~
**個稅計算器(自動計算)
**個稅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新個稅法的個稅計算器(直接套用 )
1、個稅計算器:
直接輸入內容查詢計算結果(內附3500起征點對照結果),如圖所示:
2、自定義個稅計算器
**作步驟:
直接輸入內容查詢計算結果,包含計算結果和詳細計算過程
3、自定義個稅參數表
按照參數表內右側說明修改左側的個稅參數
4、個稅及稅后工資計算表
可計算人數不限,輸入基本信息,計算結果。
以上“**個稅計算器”模板,就分享到這里了,需要電子版模板的,按照下圖方式免費獲取吧!
拓展知識:
養老金計算公式2021計算器
咨詢記錄 · 回答于
2021年退休工資計算器計算公式是什么?
您好親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1、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2、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3、過渡性養老金(各省市并不相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針對,我們國家正式繳納養老保險之前,已經參加了工作的人。這部分人大多是1992年之前就已經參加工作了。詳細說明:一、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是這樣:基礎養老金等于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有的地方使用的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有的地方使用的是全口徑社會平均工資。由于從2019年開始,國家要求以全口徑社會平均工資核定繳費基數的上下限,所以未來肯定會統一于全口徑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指數,有的是當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一般來講,我們的繳費基數上下限都是在60%~300%之間浮動,所以繳費指數一般就是0.6~3。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況,由北京、四川等地過去最低繳費基數是40%,這是對一些個人和困難企業的照顧。國家已經明確進行統一到60%,北京市2019年7月1日開始上調到46%,2020年7月1日上調到52%,2021年7月1日上調到60%。二、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是這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是根據國務院統一公布的計發月數表確定。從40歲到70歲都有對應的計發月數。40歲是233個月,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70歲只有56個月。三、過渡性養老金,各省市并不相同。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349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