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個稅稅率計算表(2019年個稅稅率表及個稅計算公式)
前沿拓展:
2019年個稅稅率計算表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免征額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表是計算個人所得稅的表。(注:概述圖為減掉5000后匹配區間稅率表)
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1.應納稅所得額 = 稅前工資收入金額 – 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 -費用減除額
2.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支出。)
下面舉例說明
假設一位納稅人為獨生子女,已婚,家有1個上小學的孩子,父母均已年滿60歲,工作在北京,目前在讀博士,月工資為1萬元,社保公積金扣除2220元,住房租金每月4000元。個稅改革前起征點是3500元時,他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323元。
2019年1月1日后取得工資,在不考慮到他愛人享受專項扣除的情況下,每月再享受4項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400元,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1200元,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2000元,共計扣除4600元。
也就是說,這位納稅人的工資在扣除5000元起征點后,還要再扣除4600元,剩下的錢才繳納個稅。這樣,他每月或將無需繳納個稅。
擴展資料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1、子女教育: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繼續教育:納稅人在**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3、大病醫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4、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5、住房租金: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1)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
(2)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800元。
6、贍養老人: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1)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于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個人所得稅
計算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
根據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對照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查找適用預扣率和速算扣除數,據此計算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再減除累計減免稅額和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如果計算本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為負值時,暫不退稅。納稅年度終了后余額仍為負值時,由納稅人通過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具體公式: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例 1:某職員 2015 年入職,2019 年每月應發工資均為10000 元,每月減除費用 5000 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 1500 元,從 1 月起享受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1000 元,假設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以前三個月為例,應當按照以下方法計算預扣預繳稅額:
1 月份:(10000-5000-1500-1000)×3% =75 元;
2 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 =75 元;
3 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 =75 元;
進一步計算可知,該納稅人全年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為 30000 元,一直適用 3%的稅率,因此各月應預扣預繳的稅款相同。
例 2:某職員 2015 年入職,2019 年每月應發工資均為30000 元,每月減除費用 5000 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 4500 元,享受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兩項專項附加扣除共計 2000 元,假設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以前三個月為例,應當按照以下方法計算各月應預扣預繳稅額:
1 月份:(30000–5000-4500-2000)×3% = 555 元;
2 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 -555 =625 元;
3 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10%-2520 -555-625 =1850 元;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由于 2 月份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為 37000 元,已適用 10%的稅率,因此 2 月份和 3 月份應預扣預繳稅款有所增加。
快到年底了,你的實發工資是不是變少了呢?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349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