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計算公式2020(社保計算公式2019)
前沿拓展:
社保計算公式2020
靈活就業養老金計算公式2020,根據社會保障局規定,2020年靈活就養老金是按2019年社會平均工資分為三檔,**社平工資X100%,中檔社平工資X6O%X20%,低檔應平工資X40%X20%
社保知識,小龍蝦每日分享第390期,歡迎關注!
對于社保,許多人默認的就是以養老為主的養老保險,實際上醫療保險在社保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知道醫療保險在住院的時候是可以報銷一定金額的費用,但實際上醫保還可以進行二次報銷,對于這一點很多人不知道。
一、二次報銷的基本常識
很多時候即使醫保報銷完成以后,依然會產生巨額的醫療費用,針對這一現象,全國各省從2013年開始陸陸續續推出了醫療保險的“二次報銷”!
醫保的二次報銷制度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病保險”制度——不要被名字迷惑,這里的大病不是具體意義上的大病,而是宏觀的需要住院的疾病!
二、二次報銷制度的條件
醫保沒有實現全國統一,因此二次報銷制度各地的規定還是有很多差異的!
比如北京,第一個條件是必須在北京的基本醫療定點機構;第二個條件是符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第三個是自費費用超過起付標準(2020年城鄉為30404元,職工醫保為其1.3倍達到39525元)
比如武漢,與北京相比,強兩個不變,起付標準變成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城鎮與職工分別計算)。
另外,武漢對于救助群體有所限制:重點救助對象(城鄉低保對象、城市“三無”對象、農村“五保”對象、城鄉孤兒)、低收入困難對象、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對象、因病救助對象、區**認定的其他困難對象。
因此,各地需要到當地的醫保局進行詢問才能知道哪些人符合條件。
三、二次報銷比例的金額
同樣的道理,二次報銷各省市區都會制定符合自己經濟發展條件的政策。
比如北京,產生的金額在起付線以上,5萬元以下(含)的部分,二次報銷可報銷50%,超過5萬元的部分可報銷60%。
舉個例子:張三參加了新農合(報銷基礎),去年看病花費了20萬元(醫療總費用),其中16萬可以進行報銷(報銷基數),醫保自動報銷了60%(一般都是在40%至60%浮動),也就是報銷了9.6萬元,自付了6.4萬元(只算能夠報銷的16萬),超過了起付線。
因此張三二次報銷金額為:5萬的50%加上超過5萬的1.4萬的60%,合計3.34萬元。
張三醫保第一次報銷9.6萬元,第二次報銷3.34萬元!
比如武漢,超過2000元即可進行二次報銷。
比如廣西,對部分人員起付線減半。
比如曲靖,在定點醫院,出院二次報銷自助結算,無需人員奔跑勞累。
注意:二次報銷一般需要在定點醫院,具體為兩大類:當地鄉鎮醫院逐級轉診、戶籍所在地的縣級醫院,否則報銷會存在問題!
今天的分享完畢,不知道大家覺得是否有道理,歡迎留言評論或者說出你的意見與看法!
歡迎留言、轉發、收藏和點贊四連
拓展知識:
社保計算公式2020
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計算公式為:
單位繳費=全體職工工資總和*20%,進入社會基礎養老金賬戶
個人繳費=本人稅前工資*8%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
養老保險的政策演變決定著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數量.
從國發(1997)26號文件到國發(2005)38號文件歷時8年,共分三個階段:
1.2005年12月31日前退休人員-老人老辦法:按當地月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各地不相同;
2.
至2006-1-1之間退休人員-中人:當地退休前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累計賬戶余額)*1/120+過渡養老金(必須累計連續繳費滿15年才能享受國家基本養老金,多交沒用;
3.2006-1-1之后退休:(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存儲余額/計發月數
以上公式中最大的敏感性要素為: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繳費年限和計發月數.
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各地不同,網上有時能查到;繳費年限社保局能查到;計發月數是和退休年齡相關的,國家有統一規定,不分男女,比如45歲退休計發月數為216個月,55歲退休為170個月,60歲為139個月.
最后,公式中的個人賬戶儲蓄余額就是每年社保給你寄信那個對帳單上的數字.我們無法確切知道自己在未來退休時退休金的數字,但是大體的水平還是能測算出來.
北京的30歲人月稅前工資5000元在60歲退休時按現行政策可以每月拿到2200-2300元退休金.
207
擴展閱讀:【保險】怎么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官方服務
官方網站
社保計算公式2020
社保計算公式2020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449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