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1、國際原油價格滑鐵盧,每桶價格可能跌破40美金,對此現狀大家怎么看?2、原油價格從今年1月份的61美元降到今年11月份的56美元,而我國油價卻從6.75元升到7.6元,你怎么看?3、你如何看待目前的原油價格走勢?4、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究竟發生了什么?5、國際石油價格從147美元下跌到20美元,大幅震蕩,完全沒有理由和市場供求規律?咋?1、國際原油價格滑鐵盧,每桶價格可能跌破40美金,對此
本文目錄
國際原油價格滑鐵盧,每桶價格可能跌破40美金,對此現狀大家怎么看?
原油價格從今年1月份的61美元降到今年11月份的56美元,而我國油價卻從6.75元升到7.6元,你怎么看?
你如何看待目前的原油價格走勢?
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究竟發生了什么?
國際石油價格從147美元下跌到20美元,大幅震蕩,完全沒有理由和市場供求規律?咋?
國際原油價格滑鐵盧,每桶價格可能跌破40美金,對此現狀大家怎么看?
國際原油價格已經跌破40美元/桶了,昨日沙特宣布對銷往歐洲的石油進行降價,并且聲稱將增加1000萬桶/日,這個利空對國際 原油價格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今日原油價格暴跌,盤中最大跌幅高達30%,實屬30年來罕見!
布倫特原油價格最低31美元/桶,截止寫文時已經反彈到36美元/桶,而WTI原油價格盤中最低27.35美元/桶,當前已經反彈至32美元/桶,所以,從今天來看,國際油價不是跌破40美元/桶,而是已經跌破了30美元/桶,這種情況在2016年也曾經發生過,當時的油價最低跌至27美元/桶。
這次油價大跌的直接導火索是因為在上周五沙特和**沒有就減產一事談妥,**不同意進一步減產,所以當天就導致石油價格大跌9%,布倫特石油從50美元/桶跌至45.5美元/桶。
而今日石油價格大跌是因為沙特為了報復**,讓**重回談判桌上,所以主動做出了降價的行為,并且還聲稱將產能增加至1100萬桶/日,這是打了一棒子,并且還拿了把槍,如果**不同意減產 ,那么就可能扣動扳機,這是一種雙輸的方式,但是在一場雙輸的方式中 ,如果對方受傷更嚴重,那么勝利的還是自己,沙特的產油成本最低,伊朗次之,**的最高,所以**是最難受的。
并且**目前還被美國經濟**,經濟上更是雪上加霜,但是**也有苦衷,因為他們是減產了,但是這些減產的市場份額被美國搶了去,誰讓美國的頁巖油這么厲害,一下子逆轉成為石油出口大國。
所以這次事件本質上還是原來的石油替代物的出現打壓了石油的價格,而美國就是新增的出口國,沙特拿美國沒辦法,只能和**斗,那么問題是原油價格未來會持續在40美元以下嗎?
其實這個問題取決于美國,如果在石油價格40美元/桶以下,美國還能保持之前的盈利,那么國際油價肯定是要跌破并且維持在40美元以下的。美國是新增的玩家,他決定了石油的價格。
但是問題是,在石油價格50美元的時候,沙特就要求減產,以此來穩定價格,而現在又主動把石油價格下調,并且聲稱要增產,目前的國際油價已經跌到三十多美元了,即便是**同意減產,那么這個價格也難以回到50美元了。
因為你們減產了,美國可以乘虛而入,所以,沙特無論怎么做,國際石油的價格恐怕都難以回到50美元以上了。當前又遇到了**的影響,在全球加速擴散,這對全球未來的經濟也蒙上了一層陰影。利空油價。
這么下去大概率還是得回到談判桌,同意減產,但是價格估計也很難再回到過去,因為你們的減產不僅要穩定價格還要防止市場份額被美國搶占。
原油價格從今年1月份的61美元降到今年11月份的56美元,而我國油價卻從6.75元升到7.6元,你怎么看?
國內的油價反而漲了。實際上,我國的油價和國際原油的價格關聯性本身就不強。當然,也會稍微的影響,但一般國際原油價格反映到市場上還要半個月時間,到時候國內應該也會跌幾毛錢。今年這種情況有調價不夠透明的因素;有**幣匯率一路走低的原因,而且年中就有一次調價不是因為油價波動而是因為匯率走低造成的進口成本增加而進行的調價;也有我國的油價是附加了各項稅負的因素,當然也有近年來各種社會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造成的成本上升的因素存在。最后筆者認為,油價的問題還是應該放開交給市場去決定。
在10月中后期進入國際原油價格快速下跌的過程中根據調價規則,目前只經歷了11月2日24點的一次調價,所以當前的零售價并未顯現出近幾日國際油價大跌后的價格水平。11月16日24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將面臨再一次的調整,屆時根據國際原油價格當前的水平預估跌幅將達到470元/噸左右。
另外成品油價格除了包含國際原油等**格因素以外還包含了運費、雜費和稅費,所以不能單純的只看國際油價。
今天有很多的朋友給我發來感謝留言說,墨老師,您太牛了,看了您的選股文章,我們也抓到了光洋股份的8個漲停,太感謝您了,您能不能給我講一講本周可以布局的潛力股。
光洋股份在11月6日股價發文章講解之后,這只股票也是連續的大漲8個漲停,很多看了本人選股文章的新手股民,如果有提前建倉,是不是又賺了一波,應該還賺了不少,這一波的漲幅已經超過了114個點。
西安旅游這只股票,我們來看,在11月12日選出來后,這一波的漲幅已經超過了65%,很多的新手股民在看了選股法后都是抓到了這65個點的收益,恭喜大家抓到漲停!
今天再給大家來選出一只接下來有望從底部啟動地短線潛力股。
上圖這只股票,在底部震蕩整理后,目前放量上漲,后市將連續打板,能不能超過光洋股份的8個漲停,我們試目以待,想抓漲停的朋友,可以到朋友圈查看, 這次不要再錯過了!
最后,關于本周的幾只類…似光洋股份的..潛力股已經選出,有興趣的朋友,可到本人的朋友..圈去查看。如果想學習這種在底部抓漲..停的選股..方法的,手中持有個股被套或買賣點位把握不好的..朋友,都可以..加我【.. 微信號:wuweicg 】一起交..流學習,墨龍看..到大家的股票…問題,為大家答 疑解惑。
你如何看待目前的原油價格走勢?
目前,原油價格將經歷一個短暫的回調過程。
“石油限制明朗”。可以說,之前的這一波原油價格上漲是奔著石油出口大國石油禁運而發起的,目前,隨著這一事件的結果明朗,正是石油炒家借機離開之時。如果該事件的最終結果不及預期(其它石油大國乘機加大石油產量),國際原油價格的回調幅度可能還比較大。
“經濟景氣度不佳”。從目前國內外經濟數據分析,景氣指數不高。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大幅提高原油的需求,可能性并不大。按照經濟大周期預測,網內外經濟共同向好那是幾年之后的事情了。
“美元加息不止”。目前,美元進入加息通道,美元向本幣國回流,這一趨勢還在進行。按照以往經驗,美元回流本幣國,原油價格就下降,反之,原油價格就上漲。眾所周知,這波美元加息的步伐開啟時間才一年,加息周期以及美元回流還將繼續,原油價格上漲承壓。
好了,原油價格漲跌的因素錯綜復雜,希望原油價格的向上步伐能夠慢一點,再慢一點。
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究竟發生了什么?
國際原油的持續下跌,表面上看,是美國伊朗沖突突然出現可能的逆轉,本質上則是美國和美元的霸權,以及美國持續打壓**的結果。
從本次石油由暴漲到突然持續下跌,表面上看,還是基于美伊在核協議的問題上的較量,由來是美國一系列的退群活動中,伊核協議被破壞,從而導致伊朗每天200萬桶的石油出口的供給缺口出現,世界預期石油供應出現因美伊沖突而導致的供求缺口且這個美伊關系未來會被固化和強化,而從美總統訪問日本行程中突然出現暗示安倍協調美伊沖突的**發布之后,美伊雙方都迅速表達善意,這個供給緊張和供給缺口的邏輯突然出現了逆轉而形成。
事實上,全世界的石油供給,從世界經濟的可持續增速角度,以及環保電動化角度去看,其長期價格缺乏持續強勢的基本邏輯,疊加美國持續打壓作為世界產油國**的經濟命脈,即出口石油,石油價格更是沒有理由保持目前的價格,按照合理的世界經濟增速和供求關系變化,應該回歸到30-40美金。
因此,核心還是美伊關系可能面臨緩解,雙方有接觸和和談的意愿,并且伴隨著這個意愿的高和低,而左右中短期的石油價格。
只要石油結算貨幣的國際定價機制不改變,石油受美元**縱是長期趨勢,而無論是印度需求還是**需求,盡管背后有歐美****風大國博弈,但是本質上還是無法改變美元霸權主導的國際原油市場和國際定價權。
國際石油價格從147美元下跌到20美元,大幅震蕩,完全沒有理由和市場供求規律?咋?
國際石油價格從147美元下跌到20美元,是因為供求變化后達到了一種新的均衡。我們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
風動VS幡動:油價圍繞均衡波動還是均衡自身波動?
文 | 李志傳 劉德偉
石油價格下跌已成為近半年多來國際能源市場的焦點。這一問題的發生和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的變化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和沖擊,未來何去何從值得關注和研究。本文借鑒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的真實經濟周期理論的研究視角和方法,從均衡油價這一基本的問題入手,研究驅動石油價格周期性波動的主要因素,并對未來油價的走勢和石**業的發展趨勢進行基本的判斷。
一、均衡油價的波動:判斷依據和意義
作為一種成熟的大宗商品,石油價格的波動本是常態。但是對石油市場波動的研究往往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本次油價的下跌是實際價格圍繞均衡價格的波動還是均衡價格自身的波動?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對原有均衡價格的回歸還是形成新的均衡?
明確這個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涉及到對當前石油價格行情的基本判斷,而且涉及到對未來石**業和市場發展方向的根本認識。假如認為當前的油價下跌是因突發的外部沖擊造成對均衡價格的偏離,那么市場機制會逐漸發揮作用,油價波動的方向是逐漸糾正這種失衡,并最終回歸到均衡價格附近。基于這種判斷,假如油價在失衡的價位維持時間較長,市場主體應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主動對供應、需求等行為和其他影響市場的要素進行糾正,引導使油價回歸到均衡價格區間。當然,均衡價格需要綜合考慮供給、需求、計價貨幣、期貨市場、宏觀經濟、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來確定。但是,假如將當前的油價下跌視作均衡價格自身的波動,而不是油價圍繞均衡價格的波動,那么,既然是均衡,就是各要素在市場機制中發生作用的結果,市場資源的配置就是**的,不存在市場失靈,相關的市場主體便沒有干預的必要,油價波動的最終結果也將是維持當前的均衡或形成新的均衡。
長期以來,供應的相對集中與需求的剛性使得國際石油市場一直維持供需緊平衡的狀態,國際油價雖有波動,但基本保持上漲的趨勢,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進入本世紀以來,國際政治經濟領域發生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事件,如9·11事件、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全球金融危機、西亞北非局勢動蕩、烏克蘭危機等,對世界格局和國際石油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與以前有所不同的是,上世紀本世紀國際石油市場的波動這種波動更多地表現為油價的波動,而對供求數量的影響極其有限,基本上沒有出現大規模的供求失衡狀態。雖然在2008年和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國際石油生產和消費出現了小幅下降,但是2010年就基本恢復或超過了危機前的水平,并在此后幾年繼續保持了增長趨勢。Brent和WTI油價回升到100美元附近,并保持了三年多的穩定時期。這不僅反映了石油在世界政治經濟和民眾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反映了國際石油市場的成熟度和開放度不斷提高,以市場規則為基礎的自動調節機制在這段時期內是基本有效的,均衡已經成為常態。
二、技術進步和供給變化對石油市場的深遠影響
對于本輪國際油價下跌的原因,相關的研究和評論已較多,歸納起來,主要是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原油供需寬松、地緣政治沖突和美元走強等多種影響油價的基本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以頁巖油氣革命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引起石油生產效率提高和產出增加,從石油市場的供應側對價格產生了沖擊,這種沖擊在需求低迷和美元升值等外在環境的影響下,放大了對石油市場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本輪油價下跌的只是市場波動的一個表象,導致這種結果出現的是技術和供應等長期市場基本要素,而不是短期的意外事件。
首先,技術進步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石油市場的供給格局。依靠技術上的突破和認識上的革新,在能源**、重塑制造業優勢等戰略推動下,美國的頁巖氣、致密油、頁巖油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得以經濟高效開發,成為近年原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國家。根據美國能源部過去5年的數據,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在過去5年增長了65%,原油進口下降了32%。在美國的影響下,**的頁巖油氣等非常規能源開發也成為熱點,出現了常規油氣與非常規油氣齊頭并進的格局。總之,以頁巖油氣革命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帶來了石油生產效率的提高,增加了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供應數量,改變了供應結構,使石油工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其次,技術進步加快了美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重要供應者角色的回歸。近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充當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和消費國的角色,而其全球石油生產大國的角色卻經常被忽視。回顧國際石油市場發展的歷史,盡管格局不斷調整,但美國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絕不僅僅體現在美元的地位和消費大國方面,而且一直作為重要的生產者和最大的儲備國影響市場。高盛認為,隨著美國頁巖油產出超過歐佩克的閑置產能,歐佩克已經喪失定價權,原油市場的定價機制將主要由美國頁巖油的邊際成本所決定。這一結論雖有待于驗證,但美國在國際石油生產領域的地位回歸卻是不爭的事實。按照現有的發展趨勢,美國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超過沙特和**,重新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重要的石油出口國。
再次,技術進步提高了供給因素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回顧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油價所經歷的三次大幅下跌行情,發生在1997年和2008年的兩次油價下跌,都肇始于金融危機的爆發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和實體經濟的衰退,進而引起石油需求大幅下降和油價的暴跌。與之不同的是,本輪油價下跌發生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石油需求繼續保持增長的背景下,是供給增加的速度超過了需求的增速引發了油價的暴跌。而且,供應增加還緩解和抵消了烏克蘭危機中東局勢動蕩和尼日利亞局勢惡化等地緣政治事件對石油市場的影響。總之,在本輪油價下跌中,技術進步對供給側的影響力超過了地緣政治,供應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超過了需求。
三、影響未來市場均衡的要素及市場基本面變化
在油價下跌背后,國際石油市場的基本面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雖然本次油價下跌是均衡價格自身的波動,但是,均衡只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影響油價的基本要素也不是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維持均衡價格的條件不斷發生變化,將在新的區域形成新的均衡。可以通過對影響均衡價格幾個主要因素進行分析,對未來的石油市場和油價走勢進行基本的判斷。
首先,從世界經濟前景、美國走勢經濟及貨幣政策來看,油價尚不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2014年,世界經濟維持了上年度的緩慢復蘇態勢,2015年這種趨勢將延續,經濟增速基本將持平或小幅上揚,但是不同經濟體將繼續分化,全球經濟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IMF已將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下調至3.2%。其中,美國3.1%,歐元區1.3%,日本0.8%,**7.1%。IMF的研究報告通過計量分析發現,美元匯率的競爭力、頁巖油氣革命帶來的廉價能源、與新興國家在勞動力成本上差距縮小等因素,推動了美國經濟復蘇。2014年第三季度美國GDP增長了5.0%,創下11年來最快增速。預計2015年,美國經濟趨向于穩定增長,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復蘇的主導力量。但是,美國以外的主要經濟體增長前景并不樂觀,歐元區仍未走出困境,日本經濟增長尚未回到正軌,**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存在。
作為最主要的石油定價貨幣,美元的強弱始終影響著國際油價的走勢。自2001年10月以來,國際油價與美元指數一直都保持較高的負相關性。10月底,美聯儲宣布退出持續六年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國解除貨幣**的做法推高了美元匯率,使得國際資本的流向發生了變化。普遍認為,2015年,在美國經濟基本面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支持推動下,強勢美元的態勢將持續,并有可能超出市場預期,給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帶來降價的壓力。但是,在歷史上,寬松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之路從來并不平坦,甚至有過引發經濟危機的教訓。本次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副作用已經開始顯現,后續發展方向,包括對其他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整體影響等還有待于觀察。
其次,從石油供給角度分析,短期內全球石油供應仍然充足。近幾年的高油價**了常規和非常規石油、替代能源的開發和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非OPEC國家的石油產量增長迅速。雖然油價下跌,美國的石油產量仍在增長,**和OPEC來看至今沒有減產的跡象,伊拉克和利比亞也仍在增產。在本次油價下跌中,沙特堅持不減產的態度改變了OPEC通過限產來保持高油價的傳**略,而代之以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其市場份額。這一轉變有可能對國際石油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對石油的高度依賴使得一些石油出口國在油價下跌時不僅無法通過減產進行調整,反而不得不擴大出口以維持財政平衡,這種逆向選擇加劇了市場對供應增加的擔憂,加大了價格下跌的深度。
一些機構認為,如果油價繼續下跌,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和世界一些深水項目的投資將受到影響。美國有可能減少頁巖油投資,恢復增加原油進口。但是,即使出現這種情況,受影響最大的也是新項目的投資,而已經形成的產能從上升到下降有一個時滯,它們還是有能力增加產量。因產能居高不下,至少2015年上半年供應充裕的局面仍將持續。
第三,從石油需求角度分析,石油需求正在經歷從增速放緩到絕對量下降的過渡期。相對于石油供應,石油需求受宏觀經濟的影響更為直接。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OECD國家是全球石油消費的主體,早在2005年,OECD國家就已經達到了石油消費的最高點,消費量已經下降了近10年。2015年以后,即使美國、歐洲、日本經濟增長狀況好于預期,其石油需求下降的大趨勢也不會改變,更無法重新成為拉動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力量。因此,作為近年來全球石油消費增長貢獻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產油國,未來仍是決定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關鍵因素。但從目前來看,因外需縮減和自身經濟結構不合理,**、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明年均有經濟減速甚至陷入衰退的風險,有效需求不足勢必影響石油的消費。IEA在2014年10月份的《石油市場報告》中,預測2015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長110萬桶,比9月份的預測下調了10萬桶。作為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在2013年新增需求約40萬桶/日,占全球新增需求的近三分之一。但預計隨著**經濟增速下滑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2014年新增石油需求不超過25萬桶/日,而且縮減的趨勢將持續到201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供求形勢逆轉意味著國際石油市場持續多年的緊平衡局面被徹底打破,供求寬松甚至供過于求有可能成為常態。
第四,從能源結構的變化角度分析,石油將越來越多地被清潔可再生能源取代。未來的油價不僅取決于自身的成本、需求、計價貨幣的幣值等因素,還取決于替代品的發展。近年來,在全球一次能源結構中,石油的比重不斷下降,目前已經下降到三分之一以下。清潔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斷提高,能源結構變革和轉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未來,隨著能效提高、能耗降低,以及技術和基礎設施等問題得到解決,更多的石油將被電力、天然氣等所取代,石油的需求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達到峰值并進入下降的通道。但是,到目前為止,不管是電力還是天然氣或其他能源,還沒有突出的優勢完全取代傳統的石油資源。在較長的時期內,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能源仍將在一次能源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其相對地位將不斷下降。
除上述因素外,影響未來均衡的還有大國的博弈、石油公司的戰略調整以及技術進步等。極端組織“**國”(ISIS)也有可能對中東局勢和國際石油市場產生沖擊,但未來向何處發展、是否可控尚不確定。
四、新的均衡將如何形成?
經歷了半年多的下跌,油價下跌的大部分動能已經得到釋放,當前的價格已屬于較低的區間。未來,市場機制將繼續發揮作用,在各類影響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供需和價格將逐漸自我修正,在波動中形成新的均衡。
一是供需均衡。在當前供過于求的條件下,石油市場供需形成新的均衡有多種途徑:供求都增長,需求增速超過供應;供求都減少,供應降速超過需求;供應不變,需求增長;需求不變,供應下降;供應下降,需求增長。結合當前的市場格局及外部環境,市場通過“供應下降,需求增長”的途徑形成新的均衡的可能性比較大。目前,國際市場原油市場將繼續維持供給過剩局面,**、歐洲、日本等主要原油進口市場看不到需求猛增的跡象,未來的供需均衡很可能通過供應減少來實現。
普遍認為,高油價不利于經濟的增長,甚至可能觸發經濟危機,而較低的油價會**需求并有利于經濟復蘇。但油價長期過低,對于宏觀經濟和石**業發展的副作用也顯而易見,那就是抑制石油及相關產業的投資,導致產出減少。如果國際油價持續深度下跌,OPEC是否能真正堅持不減產還有待于驗證。**的政策走向也需要關注。國際能源署(IEA)估計,油價下跌可能導致2015年美國頁巖油投資減少10%。除了非常規油氣,油價下跌對于成本較高的深水項目也將產生影響,一些項目可能會被推遲或取消。Statoil、BP、Rosneft等石油公司已宣布或計劃減少油氣開采領域的投資。隨著產出和庫存逐漸減少,加上石油需求短期內仍然保持低速增長,預計2015年下半年后,原油供需基本面會逐漸發生變化,新的均衡將逐漸形成。從歷史數據看,油價跌幅越大,對石油生產投資的傷害就越大,這往往意味著將來的反彈也就越劇烈。
二是區域均衡。近年來,隨著美國本土油氣產量增加,對外依存度不斷降低,**、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成為驅動石油需求繼續增長的重要力量,全球石油的流向和供需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烏克蘭危機爆發后,歐美盟友關系得到鞏固,而與**的關系急劇惡化。目前,危機的解決依然看不到曙光,一些研究者甚至認為美俄有可能重新陷入新的冷戰。美國**已宣布批準部分石油品種出口,雖然短期內對市場沖擊有限,但這是美國自上世紀70年代禁止原油出口以來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其長期影響十分深遠。下一步,擴大對歐洲的油氣出口、幫助歐洲降低并最終擺脫對**的能源依賴將成為美國的戰略選擇。受油價下跌影響較大的**和中東產油國將在努力尋求新的經濟支柱產業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對亞洲地區市場的重視程度,擴大與**、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在石油生產、貿易等領域的合作。供需寬松和油價下降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利條件,與**、中東產油國、非洲資源國的合作將不斷深化。
三是價格均衡。短期內國際原油價格頹勢難改,看不到推動油價上漲的強大動力。但在經濟全球化和開放的國際石油市場上,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推動供需和價格不斷自我修正,在波動中形成新的均衡。將會形成新的價格均衡。我們應當認識到,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不同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初期,價格不具備跌幅如此之深的環境和條件。不管是損害消費者利益還是損害生產者利益的價格均無法長期維持,經濟基本面、常規和非常規石油的邊際生產成本以及需求的剛性,均對油價形成有力的支撐。盡管短期內油價仍有探底的可能,但當前的價位已經屬于較低的區間,油價下跌的動能大部分已經得到釋放。預計在60美元以下,油價有觸底反彈的機會,但美元匯率和供需形勢將制約反彈的空間和力度。2015年的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區間局限在60-80美元/桶之間的可能較大,回升到100美元以上、甚至突破2014年高點的概率極小。
總之,國際石**業正面臨重要的變革時期,宏觀經濟環境、供需形勢、市場主導力量、技術創新、定價貨幣的匯率波動方向,以及人們關于石油的傳統觀念和預期等,均已發生了重大甚至是根本性的轉變,這些轉變將對未來的石油市場甚至能源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在當前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下,油價中期走弱的預期正逐步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油價下跌的趨勢。未來,經歷本輪油價下跌考驗的國際石油公司的戰略、投資和收益也將發生變化,技術創新和石油供應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的發展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將不斷上升,石油的商品屬性進一步回歸,油氣市場的格局將繼續進行重大的調整。
原創文章,作者:名品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449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