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招工信息(58同城工廠招工信息)
前沿拓展:
工廠招工信息
我只知道漯河雙匯每星期都有招聘,可以在人才交易市場報名,通過后去華懋雙匯大門口東邊的醫院進行體檢。
摘要:制造業工廠開出的優厚工資待遇吸引了不少大學生涌入工廠流水線。一位在富士康工作的普通工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富士康有不少本科畢業的在流水線干作業員,這些人一般是普通本科,所學專業也比較冷門。”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葛愛峰 見習記者 齊萌 深圳報道
近期,富士康“萬元搶人”的消息,又一次將制造業用工缺口的話題推到公眾面前。
《華夏時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當下深圳不少制造業工廠都開出優質待遇吸引工人進廠,除高薪資外,進廠工人還享受免費宿舍、餐補、進廠獎勵以及周薪借支的福利。據某人力公眾號消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級技工月入超一萬元,惠州大型電子廠月入超八千元,餐補300,進廠獎勵600元;甚至深圳觀瀾富士康“iPEBG事業群”正式工入職獎金竟開出7480元/人。
制造業工廠開出的優厚工資待遇吸引了不少大學生涌入工廠流水線。一位在富士康工作的工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富士康有不少本科畢業的在流水線干作業員,這些人一般是普通本科,所學專業也比較冷門。”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員陳建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首先,制造業勞動力更替進行時,以高技能勞動力替換中低技能勞動力,表明我國制造業實力越來越強;其次,現階段服務業就業吸納能力階段性下降,但制造業工廠還在招人,說明實體經濟還在往前走。”
大學生涌入流水線工廠
最近,制造業工廠為解決招工難而提高薪資及福利待遇的舉措,不僅吸引了職校生,還吸引了不少大學生涌入流水線工廠作業。
深圳一家人力資源公司中介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今年本科生進廠挺多的,因為不好找工作。”
“大部分本科畢業的學生都是來這里過渡一下。有些是暫時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現在大學生太多了,普通本科畢業的,專業又冷門的,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但也有一些是性格偏內向,不愛與人交流,工廠流水線工作比較適合他的性格;還有些是家庭條件不太好,因為工廠工資比較高,所以想來這里攢下一筆錢,然后進行自己的下一步計劃。”上述富士康工人對記者說。
**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部分大學生涌入制造業工廠,是就業市場自發調節的結果,同時也反映了國內高等教育結構不太合理,以及高等職業教育缺乏與跟不上市場需求的問題。”
上海****校副教授楊國慶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傳統制造業招工難的同時,大學由于連年擴招而造成部分大學生就業難,一部分就業難的大學生去選擇相對容易進入的制造業也是情理之中的;一些制造業工廠大幅度提升智能化水平,工作環境幾乎與現代服務業相當,收入水平也相應提升,從而增強了對高學歷勞動者的吸引力,這類智能化工廠對勞動力知識水平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另外,制造業除了流水線之外,還包括研發、采購、銷售、行政等多個職能,大學生在流水線進行**作鍛煉的基礎上,后面還會有諸多其他職能的發展機會。”
在南京農業大學規劃院上海分院院長、科創**高丞鄉創服務團團長**華看來,大學生進入工廠流水線是好事,并不是資源浪費。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過去我國的青壯年勞動力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多了,純勞動力的數量本來就在減少;另一方面,受過教育培養的大學生又不甘于工廠的辛苦,所以形成了勞務市場。靠著地區之間的工資差吸引勞務服務。然而,如今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長,大學生們也開始轉向與自己專業不一定相關的行業,制造業并不低級,現在勞務市場收入增加了,大學生進大廠也不是新鮮事了。”
“主動加入制造業一線流水線的人員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有明確規劃在制造業發展的大學生,他們深知沒有基層經驗,就沒有發展根基;第二,應對當前就業壓力,沒找到心儀的崗位,臨時在制造業一線工作,屬于過渡階段;第三,工科生的實習要求,完成**門頂崗實習要求。”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深人力資源服務專家汪張明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大學生進入工廠流水線,使得制造業工廠用工結構在悄然變化。汪張明表示:“專業相對對口的工科大學生,既能解決一線基礎技能崗位短缺,又能夯實制造業生產基礎,戰略儲備大量技能型人才和干部。大學生到制造業一線工作,也能積累基層生產管理經驗,生產制造業是大學生較佳的實習就業場所。”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眾化趨勢之下,部分大學生進入制造業工廠給**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技術進步提供了很好的契機與人力資源基礎。”柏文喜指出。
楊國慶也認為,“大學生涌入,給制造業帶來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有助于提升制造業勞動力素質和相應水平。”
然而,在薪資待遇方面,進入流水線工廠做工的大學生并沒有因為學歷高而受到優待,上述人力資源中介表示:“工廠招聘的單價是多少就是多少,沒有學歷區分,因為是小時工。”
對此,楊國慶認為,“對智能制造工廠來說,吸納大量相關技術背景的大學生更是企業發展所必須。對教育行業來說,緊貼制造業勞動力市場需求,打通職校生的學歷提升通道,以適應制造業升級迭代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柏文喜也認為:“未來應該在加強高等職業教育占比的同時,通過結構調整將部分高等教育資源轉向市場緊缺的高等職業教育勢在必行。”
如何解決制造業工廠用工缺口
實際上,近期制造業紛紛提薪“搶人”的背后是制造業工廠存在巨大的用工缺口。據國家信息中心2022年6月2日發布信息顯示,目前制造業就業人數下降趨勢最為顯著,制造業領域用工缺口問題最為突出,一線普工與高技能人才缺口最大。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數據,2013年至2019年間,城鎮制造業就業人數連續6年呈現下降趨勢,總就業人數減少了1426萬人,降幅達到27.1%,在所有行業中下降最快。
此外,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有43個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行業存在供需缺口;24個新進“最缺工”排行榜的職業中,超過半數與制造業直接相關,占比高達到54.2%,遠高于其他職業。其中,包裝工、車工、電工、汽車生產線**作工、縫紉工等制造業普通**作工人的需求缺口較大,在“最缺工”排行榜中位列前20。多工序數控機床**作調整工、儀器儀表制造工、電子專用設備裝調工等高技能人才,以及半導體芯片制造工、工業機器人系統**作員等與數字經濟相關的高技能人才也存在較大行業缺口。
對此,汪張明表示:“造成制造業用工缺口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產教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產業所需要的基礎人員與大中專院校培養目標有矛盾,大中專畢業生對制造業崗位環境、薪資福利等不滿意,造成大部分大中專畢業生不愿意到制造業基礎崗位實習就業;第二,**造成人力資源流動率降低,農民工輸出大省人力資源外出意愿降低,部分城市限制外省農民工流動;第三,用工企業生產需求與求職者減少有關,8月份一直都是招聘最難季節,既無學生頂崗實習,也無大批量農民工流動,加之今年部分省持續高溫,求職者銳減,是造成‘天價’搶人的誘因。”
“傳統制造業工廠用工缺口現象在**部分地區已經存在較長一段時間了,主要根源于社會發展到當今階段,傳統工廠所提供的工作條件與新增勞動力期望不匹配。具體來講,一些工廠的工作環境不如服務業,工作強度往往超過服務業,在收入水平與服務業大體相當的情況下,大量新增勞動力將服務業作為主要擇業方向,而不愿選擇從事制造業。”楊國慶表示。
實際上,制造業工廠要解決用工缺口問題,除通過“高薪搶人”外,還可以進行轉型升級、智能機器人替代、就近設廠、改善工作環境等來解決,同時要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工人的氛圍、并加大產教融合力度。
“解決制造業用工缺口,工廠除了增加對工人的勞動報酬,或者進行轉型升級,或者采用智能機器人替代外,還可以就近設廠,減少勞動力輸出地區工人的長途遷徙成本。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工廠密集,勞動力短缺,需要從廣大中西部源源不斷地吸引勞動力。若一些工廠轉而設在中西部就近吸納勞動力,就會節約勞動力的長途遷徙成本,提升吸引力。”楊國慶表示。
汪張明則指出:“解決制造業用工缺口,要從三個方面解決問題,第一,科學加大產教融合力度,將職教辦成產業需要的,國家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正在促進產教融合、緩解工學矛盾,破解‘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難題;第二,制造業企業要有擔當意識,逐步改善工作、生活環境,減少加班時間,增加薪酬福利水平,加大關心關懷勞動者力度,讓制造業基礎崗位成為職業教育大部分學生實習就業首選崗位;第三,全社會營造氛圍,關心關注尊重制造業產業工人生存狀態,解決子女就讀等一系列問題,實現制造業產業工人同(超)市民待遇。”
制造業工廠轉型升級之路
近年來,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都在大力推進制造業的復興,同時,我國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注隨著“**制造2025”政策的出臺逐漸加強。《**制造2025》里明確提出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兩化融合、主攻智能制造。這一主題在“十四五”期間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四五規劃》中專辟第五篇論述“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隨后幾年中,國務院或相關部委陸續出臺支持政策,總計不下20項,平均每年不少于三項,其中2015-2017年和2020年是兩個小**。這充分體現了政策層面對制造業舉足輕重地位的確認,以及國家對數字化轉型的迫切要求。
同時,全國多地都加大了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扶持力度。“十四五”時期,廣東拿出500億的資金支持先進制造業技術改造,并將資金獎勵最高上限由1000萬提高到5000萬。
在此背景及工業4.0、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熱潮下,我國眾多企業開展智能工廠建設。
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1年9月發布了新一期全球制造業領域燈塔工廠名單顯示,全球燈塔工廠數量已增加至90家,而**有31家入選,是目前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主要分布在3C電子、家電、汽車、鋼鐵、新能源等行業。另外,從縱向看,**“燈塔工廠”在2020年兩批次共新增10家,2021年兩批次共新增15家,增速明顯。
此外,廣東等多個省市也相繼出臺政策,支持培育燈塔工廠,以輻射帶動更多工廠向未來工廠迭代,解決制造業工廠用工缺口問題,助推整個區域制造業競爭力的提升。
拓展知識:
工廠招工信息
傳統方式,工廠招工會在線下發布紙質招聘信息,這樣看到信息的人就可以直接聯系,…
2.
內部推薦,一些工廠內部的員工可以推薦自己的熟人進廠工作,這種招工方式可以介紹一些…
3.
招聘會,每年一些地方都會舉辦大型的招工會,大家可以現場了解招工的情況,…
4.
勞務中介,工廠可以委托第三方待招工,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找到工人。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249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