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聯合保險公司怎么樣(中華聯合保險車險怎么樣公司怎么樣)
前沿拓展:
本報記者 冷翠華
記者獲悉,銀**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近日就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問題對5家保險公司進行通報,包括2家財險公司和3家壽險公司。
根據通報,5家險企皆涉及一個共性問題——少計提最低資本,導致償付能力充足率虛高。業內人士認為,償付能力事關險企履行義務的能力,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密切相關,險企必須確保數據真實,并進行持續有效提升。
部分險企少計最低資本超億元
根據銀**的通報,5家保險公司皆存在少計提最低資本的情況,其中1家險企同時存在虛增和虛減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情況,1家險企少計最低資本、多計認可資產。
具體來看,2017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誠泰財險對車險業務、部分私募基金、部分企業債等共少計提最低資本2989.67萬元。
國華人壽在2017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對部分信托計劃、重大疾病保險等少計提最低資本16878.19萬元。
中華聯合財險在2017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應收保費交易對手違約風險最低資本少計1.8億元;在2016年四季度和2017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將部分質押的定期存款確認為認可資產,且未計算信用風險最低資本,少計最低資本645.57萬元,多計認可資產3485.9萬元。
珠江人壽2017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因6個不動產項目的最低資本計算錯誤造成償付能力充足率虛增,4個未上市股權項目計算錯誤造成充足率虛減,考慮二者的抵消影響,此次償付能力報告最低資本少計18267.19萬元。同時,該公司對某產品進行負債評估時,使用退保率假設有誤,導致準備金負債少計提6.15億元。
弘康人壽2016年四季度、2017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部分資產管理產品錯誤適用固定收益類資產管理產品風險因子,最低資本分別少計415萬元、420萬元。
銀**表示,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不利于風險防控。保險公司要引以為戒,舉一反三。確保償付能力數據真實準確,持續提升償付能力工作質效。
險企須多舉措提升償付能力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最低資本是指基于審慎監管目的,為使保險公司具有適當的財務資源應對各類可量化為資本要求的風險對償付能力的不利影響,所要求保險公司應當具有的資本數額。
同時,保險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即核心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值,衡量保險公司高質量資本的充足狀況;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即實際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值,衡量保險公司資本的總體充足狀況。險企若少計最低資本或者多計核心資本/實際資本,相當于縮小分數的分母,擴大分數的分子,計算結果就會較大,造成償付能力充足率虛增。
龍灣湖智庫首席經濟學家陳輝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險企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主要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專業性欠缺,對部分規定理解不到位,導致采用錯誤的計算方法;二是部分險企可能面臨償付能力充足率預警的情況,為了滿足監管要求而進行人為調整。
陳輝表示,償付能力監管是保險公司監管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有密切關系,關系著保險公司是否有能力履行自己的義務。因此,監管部門對險企償付能力的監管也越來越重視,監管越來越嚴格。險企開展某些業務,需要滿足對應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要求。同時,當險企的償付能力預警或者償付能力不達標時,監管機構將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某一家償付能力不達標的險企自2021年便被暫停了車險新業務。
普華永道**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據真實性是償付能力與風險監管的基礎,數據失真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擾亂金融秩序,對金融監管體系造成不良影響。基于統一的監管規則計算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及其他綜合風險管理指標,是衡量保險公司健康狀況的重要依據,也是消費者購買保險的重要參考依據,監管機構對數據質量及相應的監管指標非常重視。
在償二代二期工程規則下,險企普遍面臨更大的償付能力壓力,提升償付能力是重要且緊迫的任務。周瑾表示,險企的償付能力包含償付能力充足率這一定量指標和風險綜合評級這一定性指標,無論哪個指標背后,都和公司治理有非常緊密的關系,股東的資質和持續出資能力、三會一層的盡職履責和有效運轉、內控機制的完善程度、戰略方向和業務模式的穩健程度等,最終都會體現在償付能力充足率和風險綜合評級之上,并進而影響險企的償付能力。
因此,保險公司要提升償付能力,在定量指標方面,要多渠道尋求資本補充,同時要走資本集約型的發展路徑,充分評估不同業務結構和不同投資策略的風險回報水平,做好資本優化配置,提升資本使用效率,從而在既定的業務規模下優化償付能力。例如,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針對專屬養老保險產品的長期性特征和風險實際,對長壽風險最低資本給予10%的折扣;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對保險公司投資的綠色債券的信用風險最低資本給予10%的折扣;為貫徹科技自立自強的決策部署,對專業科技保險公司的保險風險最低資本給予10%的折扣等。險企可以根據監管規定,研究優化負債端的業務結構和資產端的投資資產。在定性指標方面,險企需要完善公司治理,優化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提升風險綜合評級結果。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149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