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勞中學(古勞中學校長)
前沿拓展:
古勞中學
一般校服是屬于定制類的產品,在外面一般是買不到的,只能找學校購買,在網上找到的校服廠家一般都不會去做一套校服,做一套成本太高了
推進“生本教育” 唱響“和合之聲”辦桂林人滿意的公辦初中
桂林生活網教育頻道訊:去年5月25日,桂林晚報一篇標題為《不忘初心再啟航 砥礪前行譜華章——桂林市第十二中學發展紀實》的文章讓桂林十二中成為眾多桂林市民關注的焦點和熱詞,同時也引發了廣大學生家長的持續關注。一年后,桂林生活網教育頻道記者對十二中學進行了一次“回訪”,與該校校長、**雷小桃女士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對話。
進入校門,正好趕上學校春季民俗運動會暨2019年校園文化節開幕式。看,師生們身著精美的民族服裝,跳竹竿舞、打油茶、跳長繩、對山歌……另一邊,老師與孩子們一起滾鐵環、劃旱龍、踢毽子、跳長繩;緊接著,全體師生通過“快閃”的藝術表現形式相聚在運動場中心,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和嘹亮的歌聲,高舉手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將自己對祖國、對**、對家鄉的無限熱愛盡情抒發與表達。五彩繽紛的校園內,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喜慶的民族味兒!
學校春季民俗運動會暨2019年校園文化節開幕式盛況
師生**共唱《我和我的祖國》
在校長辦公室,我們見到了雷小桃校長。一壺開水、幾杯清茶,我們與雷校長的談話就在這樣一種輕松、自然和愉悅的氛圍中開始了!
記者:“您好,雷校長!請您詮釋一下學校‘和·合’文化品牌的含義?”
雷校長:“和為貴,合為美。在學校教育中,通過和諧去追求一種秩序,使學校與家庭、社會達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發揮出‘育人’的整體效應。‘和·合’理念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時與教師的發展追求,學生的發展需求相融合,貫穿于學校各項工作的過程中,被全體教師認同和追求,逐步沉淀為學校文化。它既能體現學校的個性,又具備社會發展的時代性,是學校發展的靈魂,也是學校追求的終極價值。
我校的辦學目標就是要通過建設和諧、和順、和美,從而合心、合力、合拍的‘和·合’校園文化品牌,以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中華傳統文化、科技創新、藝術教育為依托,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內涵,讓我校特色發展日漸揚名,辦桂林人家門口滿意的公辦初中。”
雷小桃校長(右)正在接受專訪
記者:“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積極探究生本教育,走特色辦學新路。到目前為止,都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
雷校長:“2017年10月,我校全體教職工達成共識:學習生本教育,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尋找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突破口,以“生本”為依托創新辦學理念、走出特色辦學的新路。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間,我校分五批派出學校領導、全體任課教師及班主任到廣州生本教育實踐基地(廣州古勞中學、廣州香江中學、廣州育才學校)參加生本教育培訓學習、跟崗學習,并實地考察了生本教育做得比較成功的學校。培訓回來后,老師們又進行了生本課堂的實踐及班級小組建設,全面實行生本課堂。
2018年9月3-4日,全國生本教育創始人、華南師大教授郭思樂教授率領生本教育專家團隊對我校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生本教育診斷。通過與我校教師上匯報課、各專家團隊上示范課以及講座、交流等考研活動,為我校全面推進生本教育工作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
全國生本教育創始人、華南師大教授郭思樂(右二)率領生本教育專家團隊到校指導工作
老師們與專家進行探討、交流和學習,受益匪淺
我校2018年中考成績斐然,呈現出四大亮點:1.全面完成了錄取示范性高中指標;2.高中錄取率達到78.2%,較往年提高了近20個點;3.一至五等生錄取比例大幅提升;4.學生多元發展,取得初步成果。我校111名考生中,25名考上示范性高中,61名考上普通高中,普高錄取率再創校史新高,另有11名學生以藝術特長生的資格被錄取。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充分地說明了‘生本教育’工作已經在我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初三師生開展特別關注“面對面”活動,促學生騰飛。
去年秋季學期,我校首次面向全市招收‘生本教育’特色班,并在完成招生計劃的同時,多招收了一個班,進一步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彰顯教育擔當情懷,這也是廣大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對我校辦學質量高度認可的一種體現。
經過一年半‘生本教育’模式的積極探索,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整體上出現顯著提升,生本課堂及班級管理已初見成效。進入到2019年,我校開始實行全員德育,全面實行生本課堂。 今年的秋季學期,我校將繼續在有空余學位的情況下,按學區生條件面向全市招收居住證不滿一年外來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入學。”
這時,窗外傳來的一陣清新悠揚、婉轉動聽的合唱聲,顯得特別地活潑可愛、充滿了童趣,令人聽的陶醉。“這是我校去年4月才成立的校合唱隊。合唱隊現有68名合唱隊員,分別來自初一至初三共三個年級。由于我校孩子大多來自進城務工人員家庭,許多孩子參加合唱隊之前沒有任何聲樂基礎。但孩子們特別努力,大家從演唱的姿勢、呼吸、發聲、咬字吐字等基本功開始練起。經過半年的刻苦訓練,孩子們的整體音樂文化素養有了大幅提高。在桂林市2018年第十一屆中小學生合唱節合唱比賽中,我校合唱隊以高分獲得了中學組合唱比賽第一名的好成績。更難能可貴的是孩子們在此過程中,隨著演唱水平、欣賞能力等音樂素養的提高,為人處事,與人合作的品質等人文素養也得到良好的提升!”雷校長微笑著告訴記者,眼神中透出幾分自豪與欣喜。
校合唱隊在演出
雷小桃校長指揮合唱
學校合唱隊榮獲桂林市第十一屆中小學生合唱節中學組合唱比賽第一名
據雷校長介紹,學校積極開發優勢資源,構建校本特色課程,通過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科學健康、生動活潑的體育和藝術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身心和藝術素養,培養學生專長。學生根據興趣可以自主進行選擇,把愛好逐步變成特長,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我在十二中學習,我快樂’!
初一、二年級學生,人人有社團,個個有活動,參與率達100%。目前學校開設了特色課程:書法、播音主持,舞蹈和籃球等。開展了‘大社團日’活動,組建了9個社團讓學生參與:陶藝,播音主持,舞蹈,籃球,戲曲,大閱讀,田徑,合唱,排球等。每周二的第8、9節課為固定的社團活動時間,為此,學校還外聘了專業老師來指導學生。
豐富多彩的校園社團活動
此外,學校還積極舉辦校園燈謎大會、校園文化藝術節等系列主題活動,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全校師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營造出“和·合”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十二中真正成為“教師幸福、學生快樂”的學校。
校園燈謎大會
我們的對話進行得很愉快。談笑風生之間,記者也從雷校長身上強烈地感受到了一種正能量的精神。這是一種艱苦奮斗、團結拼搏、甘于奉獻、樂觀向上、爭創一流的精神。也許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激勵和鞭策著十二中人眾志成城,不斷改革創新、奮勇前行,朝著“做幸福教師,做快樂學生,辦**滿意學校“的目標不斷邁進。
精彩紛呈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匯演
記者:“我市已于今年春季全面恢復中小學校內午托服務,這也是廣大學生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請問雷校長,學校午托服務工作開展情況如何?”
雷校長:“如果說‘生本特色班’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入學問題,那么我校開展的午托則解決了入學后家長的后顧之憂。我校學生的午托統一由學校配餐,全體教職員工參與管理。午餐后安排學生休息,統一管理。我校部分學生的家離學校較遠,父母上班忙,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午托既有利于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又能減輕家長的負擔和工作壓力,這也是我校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
今后,學校將在此基礎上繼續積極的摸索各種更有效、更便捷、更實惠的學生校內課后服務途徑和形式,把這項既利于學生快樂學習、全面發展,又讓家長安心工作的民心工程進一步抓好、做實。”
訪談結束后,步入校園,文化節開幕式活動已經結束。一條寬敞的林蔭大道由近及遠,校園四周的桂花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伴隨著蟬兒和翠鳥的齊聲鳴叫,初夏的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大道上印滿了銅錢般大小的粼粼光斑,校合唱團純美的歌聲回蕩在耳邊,為我們譜寫出一首充滿書香四溢與鳥語花香的校園春夏綠曲,同時也在向我們展現著這是一所擁有近半世紀桃李芬芳、四十八載春華秋實、具有深厚文化歷史底蘊的花園式公辦初中。
而另一旁, 根據桂林市教育局規劃,按照精致、內涵式寄宿制優質學校的標準建設的全新教學樓一期工程也在穩中有序的推進中。未來,十二中辦學規模將增至24個教學班,在校生1080人。新建的教學樓、運動館、宿舍樓等,將托起十二中更加美好的未來。
桂林市第十二中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建設‘和·合’校園文化品牌,全面推進學校生本特色教育教學改革,以創辦桂林西部優質學校為目標,以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中華傳統文化、科技創新、藝術教育三個抓手來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內涵,進一步凸顯辦學特色,努力將十二中建設成為教師幸福、學生快樂的學校,辦桂林人家門口滿意的優質公辦初中。
整理編輯:呂涵江
桂林智博文化傳播出品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049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