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首富從大禮包開始)
前沿拓展:
首富
不是倪海濱在上海富豪中排名第70位。按照上海訂閱頻道的說法,倪海山雖然有錢,但也只值八十多億,排名只有七十。可以說是土豪,但不是上海首富,因為上海有很多**富豪,他們的財富遠在倪海山之上。
1987年出生于寧波的倪海山,看起來成熟得超出了他的年齡,甚至還有些詭異的氣質。每天直播必須戴價值百萬的百達翡麗手表。倪海山作為擁有“上海首富”稱號的網絡主播,擁有超過三百萬粉絲。
其實這個叫倪海濱的土豪已經在視頻中介紹了自己的職業:“微信業務的老板”。他賣的東西,你絕對想不到。
倪海山,浙江杭州人,1987年出生,外號老倪,初中文化。她做酒店服務員,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她2015年開始做微信生意,賣了個某某膏藥,自稱微信生意第一人,**。
慈善捐贈
除了給鄭州捐款,倪海山還透露自己有一個“貴州海山公益基金”,每年捐款200萬,主要是給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此外,他還有一個“老倪教育基金”,也是用來幫助學生和孩子的。
關于捐款的事,他勸大家不要卷進去,不要帶節奏。說白了,捐款是一種愛。捐多捐少無所謂。“有這顆心就夠了”。
21歲當廠長,56歲成江西首富,58歲卻面臨公司破產… “江西豬王”林印孫過山車般的人生,令人唏噓感嘆!
35年商海浮沉,林印孫一手創立的正邦集團產值一度高達千億,如今,公司賬面上僅剩不到3億,負債卻高達349億,被債主們申請破產重整……
到底什么原因,讓昔日“豬茅”一敗涂地?
“豬王”跌落神壇!
似乎每一個成為首富的民營企業家,人生前20年,都有著一段頗接地氣的經歷,“江西豬王”林印孫也不例外。
農村家庭華麗轉身:林印孫逆襲江西首富
上世紀60年代,林印孫出生在江西臨川縣下轄的一個小山村,姐弟眾多,家境貧窮,林印孫算不上天資聰穎,但也不敢怠慢學習,因為他明白唯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
1981年,林印孫以優異成績考入江西省糧食工業學校,就讀大米、面米和加工專業,從小鄉村考入省城南昌,整個林氏家族都感到無上榮光,拿到錄取書那一天,整個村子都轟動了。
1984年,中專畢業后,林印孫被分配到臨川縣**下屬的大米加工廠,僅干了一年,年僅21歲的林印孫就被任命為臨川飼料廠廠長,原以為是機遇的特別眷顧,沒想到,等待林印孫的卻是一個巨大的火坑。
林印孫接手的飼料廠,是一個快倒閉的國營廠子,在林之前,已經有好幾任廠長都甩手不干了,不過林印孫偏不信邪,愣是挨個做老技工的思想工作,最終帶領他們開啟設備自主改造攻堅,在這段廢寢忘食的歲月里,林印孫還在實驗中失去了右手大拇指……
皇天不負苦心人,嘔心瀝血打拼5年,臨川飼料廠就還清了所有歷史債務,并且實現了產量的翻番,經營狀況越來越好,成績令當地領導刮目相看,林印孫的職業生涯也駛入了快車道。
1994年,臨川飼料廠完成民營改制,作為廠子的第一大功臣的林印孫,也拿到了大部分股權,成了飼料廠的實控人;
1997年,正邦集團正式成立,極具抱負的林印孫不滿足于飼料業務,開始大力向農化行業擴張;
1999年~2001年,正邦集團大舉向省外拓展市場,并涉足食品加工領域,還投資了動物保健品生產,且與世界巨頭沃爾瑪達成戰略合作;
2003年,林印孫大手一揮,便收購了江西省養豬育種中心,是為正邦正式涉足生豬養殖業務的標志;
2007年8月,正邦集團旗下飼料業務平臺正邦科技成功登陸深交所,成了江西首家民營農企上市公司,同年,林印孫憑10億元財富首次打進胡潤富豪榜。
2013年,正邦科技生豬出欄量首破100萬頭大關,自此開啟了倍數增長的狂飆模式,借助資本的東風,集團在畜牧、食品和種植等產業板塊均有了市場一席之地,憑實力躍升為江西省農業產業龍頭企業;
2019年~2020年,正邦科技創造了245.18億元和491.66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0.88%和100.53%,實現了16.47億元、57.44億元的歸母凈利,同比增幅高達779.27%、252.29%,林印孫的個人財富更暴增至320億元,一舉拿下江西首富。
成為江西首富后,志得意滿的林印孫心情大好,他深知自己的財富神話離不開公司的業績支撐,遂大筆一揮,公司名義出資購買了9輛寶馬X5和1輛保時捷卡宴,重獎對公司有重大貢獻的員工,一時間,壕氣無雙。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2020年這一年,56歲的林印孫堪稱名利雙收,功成之后,他也萌生了退意,于是放心地將集團交給了兒子林峰打理,豈料,令這對父子始料未及的是,等待他們的是噩夢的開始。
2021年,豬行業迎來逆周期,生豬養殖企業哀鴻一片,而作為生豬行業的頭部企業的正邦,受到的沖擊尤為嚴峻,由于2019~2020連續2年翻番的大好業績**,原本作風穩健的林印孫父子也開始兵行險棋,繼續產能擴張,妄圖逆轉下行周期。
2021年全年,正邦科技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56.14%,憑約1500萬頭的數量成為國內僅次于牧原股份的“豬老二”,而彼時市場的豬價,卻已跌至10元左右的歷史冰點,在這個節骨眼玩“別人恐懼我貪婪”,于往火坑掉無異。
賣一頭虧一頭,庫存越多,虧得越狠,一時間,高價搶來的母豬,新建的養豬場和代養的成本,都成了壓在正邦頭頂的沉重負擔,同年,正邦生豬養殖毛利率已低至-45.88%,并以188.2億元的凈虧損,成為行業年度虧損王,經此一役,正邦元氣大傷。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靠飼料和養豬發家的正邦集團,一度是江西省最耀眼的民營企業之一,巔峰產值高達千億,如今卻深陷破產和退市的風波里:
2022年10月12日,錦州天利向**申請對正邦科技破產重整,理由是,正邦科技拒付約927.74萬元商票,且多次催收無望,故只能出此下策,錦州天利的申請就像打翻了多米諾骨牌,成了壓**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10月25日晚,正邦科技公告稱,收到南昌中院送達的《通知書》以及錦州天利提交的《破產重整及預重整申請書》,錦州天利向**申請對公司進行破產重整,南昌中院已決定對正邦科技啟動預重整。
10月28日,正邦科技母公司正邦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江西永聯有限公司也相繼收到了南昌中院發送的破產重整裁定書。
10月30日,正邦科技再發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正邦養殖又被**裁定受理重整。
隨后,關聯方正邦集團、江西永聯、正邦養殖均表示對上述破產重整申請無異議,已正式進入破產重整流程,“江西豬王”林印孫的故事,似乎到頭了。
林印孫曾帶領正邦創造過輝煌,如今的正邦,卻已是強弩之末,行將就木,一幅好牌打成這般模樣,多少令人唏噓惆悵。
不禁要問,去年存貨高企的生豬養殖企業,又豈止正邦一家?為何新希望、牧原股份等同行都能躲過一劫,并在2022年扭虧為盈?正邦破產是否還有隱藏的真相?
深陷泥潭,正邦能否上岸?
2022年3月17日,林印孫憑245億元財富,與新希望劉永好、牧原股份秦英林夫婦、溫氏股份溫鵬程共進胡潤2022全球富豪榜單,并被稱為“**養豬業四大天王”,可對林印孫和正邦而言,表面的風光背后,卻是暗流洶涌,危機四伏!
種因得因,種果得果,一個扎心的現實是,正邦科技和母公司正邦集團以及一致行動人江西永聯,早已是資不抵債的狀態:
圖:正邦科技財報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正邦科技總資產約306.64億元,總負債高達349.02億元,流動負債規模254.19億元,期末賬面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2.78億元;
正邦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總資產為345.61億元,總負債452.32億元,凈資產為-16.71億元;
報告期內,江西永**資產92.31億元,總負債87.14億元,正邦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江西永聯合計持有上市公司14.78億股,已累計質押13.02億股,質押比例高達88.15%。
正邦走到今天這一步,早有跡可遵
2021年正邦資金鏈壓力日益凸顯,子承父業的林峰動用了一切能動用的資源,近乎磨破了嘴皮,連員工跟投、員工貸款、養殖戶貸款等一系方式都想到了,但卻未能有效改善資金缺口。
2022年2月,正邦與大北農簽署了一項資產轉讓協議,正邦將旗下位于云貴川地區的8家飼料子公司股權,轉給大北農,交易對價暫定20~25億,交易達成,正邦及關聯方,10年內不得在整個西南地區開展飼料銷售業務,可以說,對于大北農來說,這是筆穩不賠的大買賣,可最后,卻偏偏生出幺蛾子。
具體表現為,正邦科技未充分配合大北農對評的審計與評估工作,且正邦拒絕按照協議配合公司參與過渡期管理工作,更令大北農不能忍的是,正邦收到預付款后,卻不按協議將資金用于債力清理,遂以違約為由,一紙訴狀將正邦告上**,要求退還5億預付款及相應利息違約金共計6.09億元。
2022年4月,正邦除了飼料斷供,員工欠薪事件開始頻發,截止5月31日,正邦科技商票逾期4.79億元,累計逾期金額6.62億元,7月,有媒體報道稱正邦養殖場內出現多起豬活活餓**,甚至“豬吃豬”的罕見慘象。
圖:時代周報
通過梳理不難發現,公司現金流吃緊,出售優質資產也不順利(或只是毛毛雨),加之負債高企,供應商早已失去耐性,繼而引發了“擠兌”,正邦帝國,已是大廈將傾之態,此情此景,跟樂視和在大洋彼岸玩命造車以期東山再起的JYT,頗有幾分相似。
新希望和牧原股份等同行都熬過了2021年,如今已經全員走上了盈利的軌道,為何偏偏正邦就只能破產重整?甚至最后或被清算?
真相無外乎兩個方面
一是節奏慌了,策略亂了,產品競爭力跟不桌子上,導致銷量大幅下滑,尤其今年7月~9月的旺季,上市豬企中,牧原、新希望、溫氏和天邦食品的銷售商品豬頭數均超去年同期,再次一點,也與去年大致持平,可唯有正邦科技掉隊了,銷量遠遜于去年同期。
制圖:澎湃**
以9月的銷售收入為例,溫氏、新希望、牧原和天邦食品均實現了同比和環比的雙向上漲,同比增幅均在80%以上,而正邦9月僅售出生豬67.95萬頭,同比下降50.62%,環比上升10.76%,銷售收入6.89億元,同比下降60.24%,環比下降6.01%。
制圖:第一財經揭書宜
2022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實現營收807.74億元了,同比增長43.52%,歸母凈利潤15.12億元,同比下滑82.63%,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65.05億元,同比增加147.60%,凈利潤81.96億元,同比增加1097.41%,溫氏股份Q3利潤亦高達42億元。
生豬價格回暖,但財務極限承壓的正邦還未等生豬長到200斤的平均水平,就迫切推向市場,6月之后,正邦生豬出欄均重已降至80公斤往下(有媒體給出的數據是均重只有71公斤),生豬出欄數和均重雙重承壓,自然也就喪失了與同行PK的優勢,可以說是惡性循環了。
另一個方面,牧原和新希望均走了一條穩健擴張的路線,而正邦科技卻鋌而走險,大用金融桿杠,2020底,公司資產負債率58.56%,2021年底,這一數據已攀升至92.6%,出來混,早晚要還,做企業不怕借錢,就怕還不上錢,光是債務問題,已拖垮了多少知名公司?
林正孫通過大舉融資來進行生豬擴張,本來就是一步極其冒險的嘗試,說直白點,就是在賭,但人不可能每次都押對,林正孫林峰父子顯然錯判了2021,舉債用來瘋狂采購生豬、招攬養豬人才、大肆發展代養……如果是在2020年的上行周期,大概率會贏,可是在下行周期,等于自己把自己推向了深淵
2022年,豬周期見好后,巨債壓頂的正邦已經無力回天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同行們抓住機遇紛紛振作起來,最后在債主們的“逼宮”下,徹底認命,噩夢醒來,是另一場噩夢。
無論誰來接盤,正邦的商海浮沉錄,都值得所有創業者品讀,并引以為戒!
創業不易,且行且珍惜
參考資料:
信源綜合正邦科技財報、債市觀察、界面**、投資時報、第一財經、大摩財經、斑馬消費等,圖源網
拓展知識:
首富
2022年**富豪排行榜:
1、鐘睒睒,農夫山泉
2、馬化騰,騰訊
3、黃崢,拼多多
4、馬云,阿里巴巴集團
5、張一鳴,今日頭條創始人
6、何享健,美的集團
7、楊惠妍,碧桂園
8、李嘉誠,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
9、王衛,順豐速運集團
10、李兆基,恒基兆業
11、秦英林,牧原食品
12、龐康,海天味業董事長
13、許家印,**恒大集團
14、蔣仁生,重慶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5、王興,美團創始人
16、雷軍,小米創始人
17、李西廷,深圳邁瑞公司
18、張志東,騰訊集團的創始人之一
19、徐航,深圳邁瑞公司
20、呂志和,嘉華集團
21、吳亞軍,美元龍湖集團董事長
22、吳光正,九龍倉集團主席
23、李書福,吉利集團創始人
24、李文達,李錦記集團
25、陳邦,愛爾眼科醫院集團
26、孫飄揚,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27、魏建軍及家族,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8、丁磊,網易
29、王健林,萬達集團
30、范紅衛,恒力集團總經理
31、王傳福,比亞迪汽車
32、龔虹嘉,天使投資人
33、劉鑾雄,華人置業集團
34、王文銀,正威國際
35、周群飛,藍思科技有限公司創建人
36、梁穩根,三一重工
37、李彥宏,百度公司
38、馬建榮及家族,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39、汪立平及家族,恒立有限及公司董事長
40、蔡奎,房地產
41、劉永好,新希望集團
42、姚良松,廣州歐派櫥柜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43、許榮茂,世茂集團創始人
44、張邦鑫,好未來(原學而思教育)董事長
45、丁世忠家族,安踏體育集團
46、林斌,小米公司
47、其實家族,東方財富網董事長
48、劉漢元,通威集團
49、程雪,海天味業
50、宗慶后,娃哈哈集團董事長
51、正大集團
52、陳潭慶芬
53、陳建華,恒力集團
54、紀海鵬
55、趙燕,華熙國際投資集團
56、許世輝及家族,福建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
57、王來勝,深圳立訊精密工業
58、呂向陽,廣州融捷投資集團
59、王來春,深圳立訊精密工業
60、王振華,新城控股集團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0748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