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封閉小區名單(濟南封閉小區名單4月10日)
前沿拓展:
社區是**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為有效切斷社區傳播途經,濟南市天橋區南村街道嚴格落實全市關于實行“十個一律”加強村居**防控的工作要求,聞令而動,“疫”線奮戰,牢牢守住社區防線,為轄區群眾筑牢安全屏障。
**旗飄展,筑起堅固的防疫堡壘
**期間,南村街道全面實施開放式小區封閉式管理,設立**防控卡口14個,開展出入車輛、人員信息全面登記、勸導和**防控知識宣傳等工作,對社區重要通道全面管控。每個卡扣懸掛**旗,**先鋒帶崗值班,在**“大考面前”,展示了**干部沖在前、干在前的良好形象,讓基層**組織真正成為了社區群眾的“主心骨”。社區89歲的老**李世忠看見**旗在卡口飄揚,動情地說“**旗一飄,老百姓的心就踏實了,安全感大大增加,因為有**旗的地方一定是戰無不勝的!”
“我是支部委員,先安排我!”“作為**,我責無旁貸。”“我是預備**,關鍵時刻決不能待在家里。為保障卡口值守,南村街道**踴躍報名參與志愿防控,街道共有80余名志愿者參與卡口值守,他們不懼風雪,不畏嚴寒,同街道機關工作人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戰勝**的強大合力,用夜以繼日的守護,穩定人心、凝聚人心,牢牢守住社區的安全防線。
小小通行卡,織牢**防控大防線
嚴格落實**防控人員流動管控措施,針對外來人員多、流動大、范圍廣、構成復雜等**防控難點,制作2.5萬張居民通行證,實現對人員和車輛的精準識別,以及對進出卡口的精準管理,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人員流動,有效降低了**人傳人的幾率。此外,街道還制作開放式小區**監測點示意圖,擺放于監測點入口,為進出轄區的本社區車輛、居民提供清晰化指引,讓群眾做“明白人”,將出入管控帶來的不便因素降到最低。
出入“嚴把關”,筑牢**防控墻
轄區所有小區全部封閉,只留一個出入口,并以網格為單位實行封閉式防控管理。成立1+N值守隊伍,由街道及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網格長、保安、停車辦人員及上級部門單位人員組成值守隊伍,對進出小區人員全部進行證件查驗、體溫檢測與登記,讓**擴散隱患“無處遁逃”。
所有外來車輛一律不準進入小區。屬外地返濟的轄區居民,對其車輛消毒后進行登記,并進行居家隔離14天,每天兩次監測體溫。對來轄區看望父母的,一律登記、測溫、詢問接觸史,確定沒有密切接觸隱患后方可進入社區。通過上述措施,將外來**輸入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宣傳無縫隙 ,展現防疫溫情與擔當
在轄區14個卡口設置音箱,循環滾動播放**防控知識,在卡口醒目位置懸掛**防控的宣傳橫幅200余條,形成了濃厚的宣傳氛圍,提醒廣大群眾自覺提高防控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打通了防疫宣傳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加強有關政策措施的宣傳解釋工作,紓解居民群眾焦慮情緒,消除恐慌心理,讓防疫宣傳入眼入耳入心。
卡口還免費提供各種應急服務,提升居民生活和出行的便利性。轄區有位70多歲的老人想去市場買菜,由于出門急沒戴口罩,在卡口被執勤人員攔下。街道**建辦主任李蒙當即將自己隨帶的一只備用口罩送給這位老人,并叮囑老人注意自身防護,老人用無比感激的眼神和近乎哽咽的話語不停地說“謝謝”……..
在社區的微信群里,有這樣一條留言“今天出門買菜經過卡口要測體溫,回來還要測體溫,還要看身份證看出入證,問我從哪里來,到哪去,雖然我也嫌煩,但是我心里真是偷著高興,有這樣負責的值守,咱們小區的安全就不用愁啦!真是太謝謝你們了!”
……..
在嚴格值守、層層監測、溫暖守護之下,**的陰霾正在散去,勝利的曙光已經顯現。經歷過**肆虐的的冬天,**組織和轄區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了,在**結束后的春天里,這些凝聚的民心,定會化作同心共聚謀發展的磅礴力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國青 通訊員 賀可鳳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0548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