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的正面是哪一面(身份證的哪面是正面?)
前沿拓展:
說到身份證,大家都不陌生,這是用于證明自己的身份信息的證明文件,在很多需要身份識別的時候,都需要出示。1984年,我們國家開始頒發(fā)第一代身份證,2004年,升級為內置非接觸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身份證,二代身份證采用防偽膜和印刷防偽技術,使用個人彩色照片,并且可以用機器讀取芯片里的信息。
身份證是可以說是我們最重要的證件,無論是工作、辦事、或者是坐車買票等等,都需要用到身份證。身份證是我們國家公民的證明,是國家發(fā)放的,而且是一個如此普及的重要的證件,身份證的設計肯定也是經過重重審核的,所以也從來沒有人去懷疑身份證上會有什么錯誤。
但是清華大學的王文湛教授指出,我們的身份證上有四個明顯語文方面的錯誤。如果一般人去指出我們的身份證上有錯誤,那可能會被大家當作笑話,可王文湛教授可不是普通人,不僅是清華大學的教授,還是資深的教育家,**原基礎司司長、國家副總督學、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秘書長。這樣一個專家,當然不會信口開河,他在一次講座中指出了身份證上的四個語文錯誤:
其一:身份證正面(帶國徽的一面)上寫著:中華****居民身份證,而背面(帶頭像的一面)最后一行寫的卻是“公民身份號碼”(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帶頭像的那一面是正面,帶國徽的一面是反面,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我一樣呢)。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居民”還是“公民”呢?公民和居民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住在中華****境內的都叫居民。而公民是具有中華****國籍,依照憲法享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的叫公民。
也就是說,居民不一定是公民,如果外國人在我們國家居住,就只能叫居民,不能叫公民。而我們的身份證只發(fā)給公民,發(fā)給居住在**的外國人的叫護照,所以王教授認為,身份證應該叫“公民身份證”而不是“居民身份證”。
其二:背面第三行的“出生”。王教授認為表述不妥,準確地說,應該是出生日期。出生的概念比較廣,可以是出生地,出生家庭等等,這樣的表述丟掉了“日期”兩個字,不嚴謹。
其三:背面帶頭像的最后一行,“公民身份號碼”的表述不準確。王教授認為,哪個18位的數字不是公民身份的號碼,公民本身是沒有號碼的,這個號碼是身份證的號碼,應該表述為“公民身份證號碼”而不應該是“公民身份號碼”。
最后,王教授還認為,身份證的有效期有的也表述不準確。比如長期有效的身份證的表述為:有效期限:長期。有效期限應該是“從某年某月某日”到”某年某月某日”。如果是長期的話,應該表述為長期有效。
王教授作為一個資深的教育家,觀察問題很是仔細,我們平時天天看身份證,都沒有發(fā)現這樣的問題,或者以我們的水平,也許根本就不認為這是問題。王教授的發(fā)言一出,網上也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這些小問題符合我們的日常使用習慣,并不影響身份證的使用,沒必要吹毛求疵。有人還針對王教授指出的問題正兒八經地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比如有效期限的問題,如果是長期有效的話,按照正規(guī)的寫法,應該是從“某年某月某日”到“**亡”。這樣寫的話,顯然是不行的,倘若人們每天看到這樣的身份證,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所以寫成長期并沒有大問題,大家都能理解含義。
也有人對于身份號碼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身份證上的18位數字不是這個身份證的號碼,而確實就是人的身份號碼。每個人在出生之時,就獲得了一個將伴隨終身的身份號碼,身份證即使丟失了,再去補辦一張,你的身份號碼還是沒有變的。所以這個號碼本來就是身份號碼而不是身份證的號碼。
王教授指出的問題,乍一看很有道理,其實也未必是什么問題,相信在設計身份證的時候,肯定是經過層層審核的。不過這種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問題的精神,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拓展知識: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九賢互聯(lián)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2248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