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幾點閱兵(明天幾點閱兵比較好)
前沿拓展:
**將于5月9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日閱兵,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4周年。
據塔斯社,超過13000名士兵、132件武器裝備、74架飛機和直升機,將亮相勝利日閱兵儀式。
**為了這一次閱兵已經分別于4月29日、5月4日和5月7日進行彩排,其中5月7日上午在紅場舉行的總彩排中,所有受閱官兵、武器裝備和空中編隊悉數亮相,整個流程和9日當天完全一致。
通過彩排,我們先來探一探這次閱兵有哪些看點。
看點1:武器裝備多
根據**軍方公布的閱兵裝備清單,引領閱兵車隊的是著名T-34-85型坦克。這是一款蘇聯于上世紀40年代研發的中型坦克,堪稱二戰中最出色的中型坦克之一。重武器方面,包括T-14“阿瑪塔”坦克、現代化的T-72B3坦克、T-15重型步兵戰車和S-400防空**系統都將悉數登場。
T-14“阿瑪塔”坦克是**總統**2011年宣布的武器更新計劃中的重要裝備,每輛造價估計達380萬美元。有趣的是,塔斯社3月報道稱,最新一代T-14主戰坦克將加裝廁所,提供了執行漫長戰斗任務的可能性。
T14坦克。
T-72B3坦克裝有帶氣象、地形測量傳感器的數字化彈道計算器,可確保準備發射過程的自動化,并大幅提升射擊準確性。**衛星通訊社稱T-72B3坦克能夠與全球最佳坦克相媲美,不僅能應用于實戰,還非常適合培養和訓練坦克手。
T-72B3坦克。
S-400防空**系統的最遠防空距離可達400千米,是當今地空**射程之最,可以有效攔截各種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遠程的來襲目標。2017年,土耳其向**購買了2套S-400防空**系統,價值25億美元。
S-400防空**系統。
在參閱的空中武器裝備方面,將由世界上最大的運輸直升機米-26領航,之后空中將出現3架圖-95轟炸機。據BBC,圖-95首次轟鳴上天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它是蘇聯空軍擁有的第一種可攜帶**的轟炸機,如今依舊寶刀不老。不過,圖-95也被認為是現役飛機中噪音最大的。
圖-95轟炸機。
看點2:閱兵方陣中的新面孔
9日,整個閱兵陣容由徒步方陣、地面機械化方隊和空中編隊三部分組成。
據央視**,今年共有35個徒步方陣參加勝利日閱兵,按照慣例,“莫斯科軍事音樂學院”的鼓樂隊方陣率先入場,拉開序幕。今年的方陣中還首次加入了“**聯邦內政部莫斯科大學”方陣,“朱可夫空天防御軍事學院”的女兵方陣,以及“**聯邦調查委員會軍官學校”方陣等新陣容。
“朱可夫空天防御軍事學院”的女兵方陣。
值得一看的還有,今年女兵將首次列入儀仗隊。
看點3:**專車品牌制造的檢閱車首次公開亮相
據今日**網站報道,**的專車品牌“金色**”(Aurus)為閱兵式制造了敞篷檢閱車,在4月29日的彩排中首次露面。
俄聯邦工業和貿易部部長曼圖羅夫4月29日向媒體透露,參加5月9日莫斯科勝利日閱兵式的“金色**”汽車擁有與眾不同的車身輪廓,車門的設計也更加寬敞,安裝有額外的扶手和麥克風架,并且配備了9速自動變速箱和**全輪驅動。
****長紹伊古在彩排中乘著“金色**”敞篷檢閱車。
5月9日勝利日閱兵當天,****長紹伊古和陸軍總司令薩柳科夫將分乘兩輛“金色**”敞篷檢閱車進行檢閱,另有一輛隨時待命。
據《泰晤士報》,“金色**”的這款敞篷檢閱車將于今年年底面市出售,售價大約為1000萬盧布(約合**幣100萬元)。
此前,莫斯科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的“吉爾”牌敞篷車一直作為檢閱車輛使用。
“吉爾”牌敞篷車。
看點4:閱兵式出席人員
據《莫斯科時報》,克里姆林宮此前表示,今年的閱兵式并未邀請任何外國高級別領導人出席,這并不是特例,去年的閱兵式其實也并未發出邀請。明年**將舉辦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閱兵,屆時的活動將會更加隆重。
今年紅場閱兵,**將一如既往出席并發表講話。去年的閱兵式上,**致辭時表示:“戰爭,是對生命本身的挑戰。我們理解威脅的嚴重性,和平非常脆弱。”
塔斯社5月3日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48%的受訪者表示將會前往莫斯科紅場觀看閱兵式。
看點5:傳統活動
5月9日的閱兵式結束之后,**各地將舉行“不朽軍團”**,戰爭英雄的家屬們將高舉先輩的榮譽獎章和照片參加**,以紀念衛國戰爭的勝利。“不朽軍團”**活動2007年始于**的秋明市。2015年以來,這項活動成為**勝利日最重要的全國性慶祝活動之一。
5月9日晚間,莫斯科多地將進行煙花表演,鳴放禮炮,分別位于麻雀山、俯首山、盧日尼基體育場、全俄展覽中心。
勝利日閱兵背景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對蘇聯發動戰爭,企圖在三個月內征服蘇聯。蘇聯**開始了反對**德國的偉大衛國戰爭。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蘇、英、美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從此,每年的5月9日被是粉碎**德國的**衛國戰爭勝利日,并規定5月9日為全民性節日,全國放假一天,并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往年勝利日紅場閱兵亮點
2018年:絕大部分新型武器裝備都在敘利亞經過實戰檢驗。
2017年:北極裝備首次亮相。
2016年:閱兵式上首次出現了女兵方隊。
新京報記者 陳沁涵 編輯 白爽 校對 **
拓展知識:
明天幾點閱兵
2022年并沒有閱兵儀式。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1848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