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施行日期(民法總則正式實施時間)
前沿拓展:
民法總則施行日期
于僅靠民法通則已經不能約束**的行為,故而我國立法機關在了解我國實際民情之后,制定了民法總則,我們知道,目前民法總則已經修訂完畢,并且一般頒發,但是不少公民不知道中華****民法總則施行時間是何時,所以律圖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下列相關信息。
一、中華****民法總則施行時間是何時?
《中華****民法總則》已由中華****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2017年3月15日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二、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1)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于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
(2)地位: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
(3)平等原則主要體現在:
A、主體條件平等。
即公民、法人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條件平等。
B、主體地位平等。
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任何人沒有特權。而且不論什么身份,在從事民事活動時地位平等。
C、法律保護平等。即法律適用平等。法律 教育 網
從抽象平等到具體、特定平等轉變趨勢。
平等是指法律地位平等,并非現實的平等。因此實質上只是競賽機會的平等,而非競賽結果的平等。
(4)平等原則還可以延伸出:“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故有:
A、非經他方同意不得為他方設定權利、義務。
B、對內的權利限制不對抗不知情(善意)的第三人。
(二)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1)概念
自愿原則,在傳統民法理論中多稱意思自治原則。所謂自愿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準則。
(2)其基本理念是保障和鼓勵人們依照自己的意志參與市場交易,強調在經濟行為中尊重當事人的自由選擇,讓當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合理的預期。意思自治不僅反映在債法中,而且反映在物權法(處分自由)繼承法、親屬法中(遺囑自由等),當然最主要、最集中地反映在債法。
(3)內容
A、自己行為,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決定是否參與民事活動,以及參與的內容、行為方式等;
B、自己責任,即民事主體要對自己參與民事活動所導致的結果負擔責任。
(4)自愿原則的延伸:主體可以從事自甘冒險活動,但受公序良俗的限制;法律承認習慣的效力時,受習慣的制約;約定必守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民法典》,****簽署第4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華社1日受權全文播發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民法典是新**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編纂民法典是**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同志為核心的****作出的重**治建設部署。這部法律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了一部適應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完整并協調一致的法典。
點擊閱讀全文,查看《中華****民法典》
首部民法典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一圖了解↓↓(注:以下長圖參考的草案條例內容與民法典正式公布的條例內容完全一致)
來源:新華社、21世紀經濟報道(ID:j**d21;梁宇芳,實習生陳梓晴,鄭嘉琪,李悟)、南方都市報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1648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