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號臺風最新消息2020(17號臺風最新消息2020情況)
前沿拓展:
臺風胚胎98W在7月16日來迅速發展,到7月18日凌晨,98W已經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加強為今年第六號臺風“In-Fa”(煙花),今年早上5點時其中心位于我國**省宜蘭縣東偏南方向大約1130公里的洋面上,北緯22.4度,東經132.5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
最強風力可達14級,為何風力會那么大?
現在的“煙花”就一8級的熱帶風暴而已,為何會出現14級強臺風預告?其實這就要來了解下臺風的生成與加強過程了。
臺風是如何生成的?
可能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了一個事實,從來都沒有聽說過赤道上生成臺風的,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所謂的臺風和颶風都是由熱帶氣旋開始壯大的。
它的形成有幾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地球自轉形成的科里奧利力,是這個“偏轉力”成了推動臺風旋轉的“上帝之手”,在赤道上的科里奧利力是零,而且至少也得在5°以上,一般高緯度在20°左右。當然到現在為止到達最高緯度的臺風是1966年的大西洋臺風Hurricane Faith,其緯度達到了北緯62.9°。
Track of Hurricane Faith 1966
另一個則是海面溫度條件,它需要一個廣闊的洋面,海水的表面溫度不低于攝氏26.5°,且水深不少于50米。這個溫度的海水造成上層大氣足夠的不穩定,因而能維持強大的對流,大量水汽的蒸發形成上升氣流。
當然除了這兩個條件外,還有高空風速好穩定,適合形成氣旋,需要一個最初的渦旋等等,臺風形成的機理受很多因素影響,非常復雜,至今仍然沒有徹底厘清。
臺風如何加強?
臺風一旦登陸就會迅速消失,從超強臺風到熱帶風暴,再到熱帶氣旋,最后不再編號,除了因為地面山脈大大增加了阻力這個因素以外,就是失去了溫暖洋面的水汽供應,沒有能量來源的臺風就會被快速消耗。
2020年11月12日《自然》期刊上一篇論文表明,從1967年至2018年北大西洋登陸颶風的數據表明,颶風登陸后的衰減時間從1967年的17小時增加到了2018年的33小時!(臺風和颶風這是命名方式不一樣,產生原理是一樣的)
原因則是由于全球變暖,海水溫度上升,水汽來源更充足,導致颶風登陸后仍然能保持足夠的水汽,簡單地說可能未來的臺風都會偏強,不知道今年最強的臺風會是哪個,但無論哪個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現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由于副熱帶高壓控制,洋面水溫偏高,因此98W能迅速發展為臺風就是這個原因,而且未來將迅速增加,對它的風力預計,**氣象臺的預測可能將高達14級,今年第一個在閩浙登陸的就是強臺風,似乎不是一個好兆頭,預示著今年的抗臺面臨這嚴峻局勢,各位要做好準備了。
它將在哪里登陸?我們應該準備什么?
它究竟會在哪里登陸?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不過從7月18日**氣象臺給出的路線倒是比較明確:
預計,“煙花”將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轉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最強可達臺風級或強臺風級(40-48米/秒,14-15級);21日移入東海海面,然后逐漸向**島東北部沿海靠近,擦過**島北部后,逐漸向閩浙沿海靠近。
NCEP-GFS預測的未來5天地面風場和氣壓場演變
因為對于臺風路徑的預測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而左右“煙花”的因素有很多,因為在琉球群島附近已經有個臺風胚即將形成,而在南海的99W可能也會加強為臺風,另外還有太平洋副高以及北方副高的影響。
太平洋副高讓它向北,北方副高讓它向西,太平洋臺風胚胎讓它向西南,南海土臺風胚胎讓它向東北。
因此“煙花”的走向比較不明確,但就現在來看,它在閩浙交界登陸的可能性還是很大,這是考慮多方因素后超級計算機給出的路徑。
臺風登陸,我們應該怎么準備?
西北太平洋面水溫偏高,水汽十分充足,因為“煙花”可能將帶來強降水,而北方高壓可能會讓它移動緩慢,我們最怕這種臺風,就像從上周開始在歐洲肆虐的低氣壓一樣,它因為移動緩慢,帶來的強降水造成了歐洲德國和比利時**亡人數超過170人,數千人失聯的嚴重洪澇災害。
因此在臺風登陸前后,都必須要時刻留意氣象預報,掌握臺風動向,如果有條件的話準備足夠的食物和水,還有照明設備以及加固門窗,容易掉落的重物等等,還有臺風期間減少或者盡量不要外出,必須外出這必須告知去向與路線,隨時保持聯系等等。
拓展知識:
17號臺風最新消息2020
2月18日下午,2021年1號臺風“杜鵑”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它也是1996年以來首個在2月生成的1號臺風。
據**氣象臺消息,今年第1號臺風“杜鵑”(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今天(2月19日)凌晨5點位于菲律賓馬尼拉東南方約141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8級(20米/秒),七級風圈半徑120至200公里。
“杜鵑”會不會登陸我國?
那么,目前“杜鵑”的移動路徑如何呢?
據氣象臺預計,它將以每小時5至1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南轉西北方向移動,逐漸向菲律賓東南部沿海靠近,強度逐漸增強,將于20日夜間至21日白天登陸菲律賓東南部沿海(強熱帶風暴級,10級,25-28米/秒)。
在此之后,它將穿過菲律賓中南部,可能于22日晚上移入南海東部海面。
千里“送”雨 1號臺風可能沒那么糟
就目前來看,臺風杜鵑最大的影響是我國南海,我國華南沿海的水溫都很低,臺風杜鵑登陸的可能性非常小,最大的可能性還是可能在海面上消散。
未來三天,“杜鵑”對我國海區暫時無影響,但這并不代表之后對我國南方地區完全沒有影響。
預測指出,在臺風“杜鵑”進入南海后,正值南支槽東移,它可能和南支槽前氣流結合,給近期干燥的粵東、福建送去雨水。
因此,“杜鵑”可能成為我國南方從干到濕的轉折點,這樣來看的話,它也可能是個“好臺風”。
網友:來得簡直猝不及防
去年的第1號臺風“黃蜂”于2020年5月12日生成,而今年的“杜鵑”在新年開工的第一天就迅速到來,不少網友都感到猝不及防。
盤點歷史上的1號臺風
其實,2月份才生成的1號臺風,在歷史上并不算早。盤點2000年以來“1號臺風”的生成時間可以發現:
1月份生成的“1號臺風”最多,有8年;
其次多的是5月份,有6年;
“1號臺風”的平均生成時間為3月17日。
而過去20年內的1號臺風中,登陸我國的概率只有15%。
雖然今年的1號臺風“杜鵑”暫時不會對我國沿海地區造成影響,但仍要時刻注意其移動路徑,相關動態央視**客戶端也將及時關注。
17號臺風最新消息2020
臺風盤點:2021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1個臺風生成,其中有5個登陸我國
6號臺風“煙花”、7號臺風“查帕卡”、9號臺風“盧碧”、17號臺風“獅子山”和第18號臺風“圓規”。還有一個4號臺風“小熊”以熱帶低壓登陸我國
17號臺風最新消息2020
2021年臺風有:杜鵑、雷伊、妮亞圖、瑪瑙、南川等臺風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1247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