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紀念塔設計者(瑞金**紀念塔設計者是哪位)
前沿拓展:
瑞金**紀念塔設計者
踏著先烈血跡前進,繁體字,那環境很不錯,希望能幫到你
****大禮堂,我們更熟悉的名字是“二蘇大”會場,在瑞金沙洲壩有一座中西式于一體的建筑,從上空看,這個建筑像一頂巨大的**八角帽,面積為1500㎡,在中門上寫有“中華蘇維埃**臨時****”幾個大字。
瑞金**烈士紀念塔,位于瑞金市葉坪,是一座13米高炮彈造型的建筑,落塵于1934年2月,后被敵人拆毀,1955年按原樣修復,塔座為五角星,在紀念塔的前方,用煤渣鋪寫這“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大字。據說當時的建造得到了蘇區**的積極響應,很多群眾拿著一角、兩角、甚至一分兩分來支援紀念塔的建設。
**檢閱臺,建造在**廣場的最前面,建造于1931年11月,是為了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檢閱**而建造的,最初是簡易搭設的竹木平臺,閱兵結束后,1933年**決定重修檢閱臺,1934年1月竣工,**長征后,被敵人拆毀,1955年依原貌修復了檢閱臺,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烈士紀念亭,又被稱為五角亭,也是當時建設的五大標志性建筑之一,是為了紀念在土地革命戰爭中,英勇犧牲的**指戰員。
博生堡,整個建筑由青磚建成,呈四方形,是為了紀念在第四次反“圍剿”犧牲的趙博生,所以稱為博生堡,博生堡建筑于1933年8月1日,1934年1月31日建成,后被敵人拆毀,1955年依原貌重建。上面的“博生堡”三個字是由**總司令親自題寫的。
公略亭:是為了紀念烈士黃公略而建造的,黃公略是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犧牲的,公略亭建設時間與博生堡一樣,也是1933年,1934年建成,后被敵人拆毀,1955年按原貌修復。當時的公略亭三個大字是由**元帥親自題寫的,可惜后重建的公略亭三字是后期制作而成,**元帥所題的公略亭三字在紀念館中保存著。
1931年,為了慶祝蘇維埃**臨時****的成立,在葉坪**廣場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儀式,這也是**工農**成立以來的第一次閱兵儀式。****大禮堂、**烈士紀念塔、**烈士紀念亭、**檢閱臺、博生堡、公略亭一起被稱為蘇維埃6大標志性建筑。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0447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