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斤快遞費要多少錢(京東20斤快遞費要多少錢)
前沿拓展:
20斤快遞費要多少錢
從四川往廣州20斤東西走順豐快遞收費90-100元錢::
順豐快遞收費:首重20元/公斤;續重10元/公斤。
即20斤=10公斤快遞收費是:首重20元+10元×9=110元,量重可以優惠,用90-100元可以搞定。
僅供參考
溫馨提示:本文字數5k+
作者 | 晚晴
編輯 | 朱迪
近兩年,返鄉創業讓年輕人在鄉村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之前的文章中,也與大家分享了上市公司董事長回家鄉賣生蠔的故事(點擊鏈接可查看:上市公司董事長,回鄉“重做”生蠔賽道),但返鄉創業,歸根到底仍然是“創業”,必然會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也有些創業者經過一番折騰,最后仍以失敗告終。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返鄉創業失敗”的案例。小伙林三從北京回到家鄉湘西,帶著傳播家鄉農產品的美好理想,堅持了6年,但不僅沒賺到錢,還欠了幾十萬的債。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各行各業創業的關鍵要素,總結來說,創業者本身的經驗、團隊搭建、賽道選擇、后期的經營和傳播等都不可或缺。
但看完了林三分享的創業故事,發現他基本成功避開了以上所有,或許他的創業之旅,一開始就是錯的。今天這篇文章,不僅是分享“林三的返鄉創業失敗之路”,更多地是希望讓創業者們看到“返鄉創業”有多難。
林三返鄉創業路
小伙從北京回到湘西做油茶加工
林三早先在北京從事通訊工作,工作內容主要是產品研發,質量把控,沒有任何經營、銷售的經驗,可以說是一位創業小白。
2016年,他決定辭職,帶著工作多年積攢的七八萬元,回到家鄉湘西創業。
他從家鄉的土特產油茶中,看到了機會。
林三所在的湘西農村, 廣泛種植油茶樹,整個村就有8800畝油茶林,他自己家也有60多畝。整個村每年的產油量可達3~5萬斤,這個產量其實算低的。數據顯示,改良過的油茶苗,畝產能達到30~60斤,8800畝至少能有26萬斤了。
因為林三家鄉大都是野油茶樹,村民又都采用粗放的方式管理,所以產量較低。
▲來源:攝圖網
但市面上有太多良種油茶樹榨的茶油,林三認為,自己如果也做良種油茶,很難競爭過別人。倒不如堅持特色,就地取材,把家鄉的老油茶樹保護利用起來。
同時,他認為油茶是個非常好的賽道。因為油茶榨出的茶油,營養價值高,市場價格貴,而且還有藥用等價值。他想充分利用家鄉的油茶資源,做油茶加工,把油茶賣出去。
回鄉之后,他就如火如荼地干了起來。先是瞞著父母,在自家地里,投資建設了一座2層油坊,130多平米,加上機器、通電等,前期投資了20多萬。一層專門榨茶油,二層可榨菜籽油。
資金方面,他曾嘗試尋找融資,但大的融資機構看不上這種小項目,私人投資,條件又太苛刻。最后,他通過把油茶林抵押的方式,從銀行貸到了款。
2016年,茶油銷售遇到阻力
選好賽道,廠房也建起來了,但在正式經營過程中,林三遇到了各種問題。
首先就是產品找不到銷路。
林三最開始把目標用戶瞄準了自己鄉鎮的百姓。他所在的村里有2家榨油坊,但都是老人經營,衛生、環境都不達標,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這一現狀。
他幫村民榨油,加工費1.5元/斤。那時候,他過于自信,在沒有做市場調研,沒有找好銷路的前提下,借了幾萬元從村里先收購了大量茶油。
為了拓展業務,林三經別人介紹認識了幾個包工頭,免費送了他們幾百斤油,但他們并沒有幫林三把油銷售出去。
于是,林三開始主動找銷路。他跑過市里、縣里的特產店,還通過熟人介紹,跑過一些公司,也試圖與超市合作,但這些單位,都需要SC食品生產許可證和正規**,但他的小作坊經營,并沒有辦理這些證件,因此也無法達成合作。
最后,收購來的茶油,被迫按照收購價賣出。創業第一年,林三不僅沒賺到錢,還欠了很多外債以及銀行的貸款。
2017年,想成立合作社,卻被村里忽悠
經歷了第一年的挫敗,林三也有反思,畢竟靠從村里收購成品油,價格高,風險大。
因此他想自己承包村里的油茶田,自己種植、管理。
于是他向村里提議,希望自己出錢,村里可以把閑置的地給他開發種植,與村里合作成立合作社。
一開始村里非常支持,但條件繁雜,比如需要辦手續,SC認證,茶油檢測合格證明等。林三花了數千元,又多次往返縣里,經過漫長的一個多月,手續終于辦好了。這時候村里卻以各種理由推脫,幾天后,村里表示,他這個項目需要得到省里的審批,這對林三來說,幾乎不可能。
后來他才得知,是村里不肯借地給他用。
創業第二年,一番折騰之后,沒得到村里的支持,讓林三的信心減了大半。
他索性出門打了半年工。
2018年,找不到合適的合伙人,很多計劃無法實行
2018年,林三再次回到了家鄉,這次,他從村民那里承包了90畝油茶地。之前,都是林三一個人在做,他也深知銷售是自己的短板,于是,這次他想找合伙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村里其他創業失敗的小伙伴們。
林三所在的湘西農村,特產很多,也吸引了不少返鄉的創業者。比如有小伙伴,看到村里的金銀花價格高,銷量好,于是返鄉投資了150多萬修路、建水池,但等到金銀花收獲時,卻趕上價格大跌,一直沒漲上去;
也有回村養殖石蛙的,最后以欠了銀行60多萬貸款告終;
還有回村養鴿子的,因為**,目前一只都賣不出去,一個月還要花幾千元給鴿子買玉米吃;
還有回村開養老院的,目前負債400多萬。
因此,他們這些人成立了一個新型農民協會。并且挑選了負債最多的那位做會長,最后不了了之。
2019年,林三準備貸款建一個標準工廠,找了一位朋友合作,本來想讓朋友負責銷售,自己負責生產,結果不久,對方因為經濟**被調查,項目再次告吹。
2019年至今,想從自媒體中拓展銷路,物流費又太貴
2019年,林三開始接觸自媒體,這也觸發了他新的創業靈感:可以從新媒體中尋找銷路。
他開始在自媒體上分享家鄉的油茶和自己的創業歷程,很快就收獲了第一批粉絲。很多粉絲甚至會在評論區幫他支招,也會購買他的產品,而且復購率很高。
目前他全網積累了2萬多遍布全國各地的粉絲,新的銷售渠道逐步打開。銷量最好時,單日銷售額能達到3000多元。
目前,他的茶油都是自己榨好、包裝再郵寄。包裝分為2種,一種塑料桶裝,68元5斤;還有一種玻璃瓶裝,因成本更高,賣88元。
但這時,他又遇到了新的問題:快遞費太高了。當地可選的快遞只有郵政和順豐,**嚴重的話,郵政就會停發,而且郵政不發液體,他就只能選擇順豐。
但順豐的價格太高,20斤茶油快遞費要63元。因為他的銷量還不大,很難有議價能力。林三也嘗試找一些物流公司談過,被告知,想要獲得優惠必須滿足2個條件:每月郵遞2500斤以上;每一單要達到50斤以上。但目前他的發貨量遠遠達不到。
高昂的物流成本加上包裝費,讓他很難掙到錢,有時候還虧本。
2021年,天氣原因,茶油大量減產,沒賺到錢
這兩年,林三又陸續承包了一些油茶林,目前已經有200多畝了,每畝35元,價格不算貴。
但林三表示,油茶產量有大小年之分,大年產量大,小年產量小,2021年是油茶小年,再加上一次大雨加冰雹,造成油茶嚴重減產。
因為不確定能否賣出去,所以前期他也沒有貿然收購太多,結果很快賣完了,現在很多粉絲想問他購買,但已經收購不到了。
他去年總共賣了1500斤茶油,1斤能有10元左右的利潤,但去年收購價上漲了8元,他基本沒掙到錢。
另外,林三還收購了幾萬斤茶枯(油茶籽經榨油后的渣餅,有多種用途)沒賣掉,現在收購價下跌,甚至比他當初的收購價還低,再加上加工費,賣出去肯定虧本。
2021年,投資8萬,在鎮上開了榨油坊
除了油茶減產之外,去年,林三又支出了一筆大投資:在鎮上開了一家榨油坊。
因為油茶的采集、榨取集中兩三個月就可以完成,所以他想再做點副業,于是在鎮上租了2間門面,開了榨油坊,專門榨菜籽油和花生油,租金一年8000元,加上電、機器,總共投入八萬多元。
目標用戶就是鎮上的百姓,雖然鎮上已經有七八家榨油坊了,但林三最初覺得,全鎮三四萬人,每人每天要消耗25g油,一年也要用不少。
他的花生油18元/斤,菜籽油11元/斤。可誰知,去年油菜籽的收購價漲到了3.5元/斤,有史以來最高價,但油價沒漲。
他盤點了下,去年全年總收入只有3萬多元,算上損耗費和房租,基本沒**。
而今年到現在,店里只榨了兩次油,生意非常慘淡。
現在,林三也在不斷地調整,除了賣茶油、菜籽油之外,他也會通過售賣茶枯補貼,也會賣點家鄉的魚。創業6年,林三表示,他仍有信心,想繼續堅持下去,他想通過3~5年的時間,把家鄉的茶油傳播出去。
林三返鄉創業,都踩了哪些坑?
相信林三的返鄉創業之路,也讓不少返鄉的創業者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憑著一腔熱血回到家鄉,卻屢屢碰壁踩坑。我們大致從以下幾點來分析下,林三的問題出在哪里。
一、返鄉創業,僅憑一腔熱血和情懷,是不夠的。
創業有門檻。創業之前,至少要對創業有個基本認知。即使自己沒創過業,至少也應該有創業團隊核心成員的經歷。僅憑一腔熱血和情懷就開始創業,是大忌。
返鄉創業更是如此。
從北京回到家鄉的林三,是一位典型的創業小白,沒有任何經營、管理、銷售經驗,因此,他在創業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到后期可能遇到的問題。
二、林三在創業的幾個關鍵要素上,都沒有做好。我們從“產品、市場、團隊”幾個角度詳細來看。
產品 返鄉創業,僅憑“我看到的”選擇賽道,埋下了失敗隱患。
林三返鄉創業,選擇的油茶賽道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在于林三的“我認為”,而不是“我分析”:
1. 油茶雖然是他家鄉的特產,當地種植也比較多,但油茶的種植風險很高。而且又是野油茶,本身產量不高,且還有大小年之分,受自然等不可控因素影響太大。一場暴風雨加冰雹,就將油茶籽打掉大半。油茶果從生長到成熟,要經歷整整一年,期間會因為干旱、蟲子、染病等多種因素,出現將近三分之一的掉果。
2. 茶油的市場認知度不高,人們日常食用菜籽油、花生油居多,茶油很少。林三在視頻中也展現了茶油的一些“藥用”價值,如洗頭護膚等,但這些并沒有經過科學驗證,很難打開市場。林三自己也說,雖然當地找明星宣傳過山茶油,但效果一般。
3. 茶油價格過于昂貴,同等量的茶油售價甚至高達菜籽油的10倍,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林三的一些粉絲也在評論區表示,就算買來,也不舍得常吃,只是偶爾煲湯用到,一桶可以用很長時間,消費頻率低。
4. 茶油沒有標準,市場混亂。林三也發現,近幾年,茶油價格上漲,很多不法商家入場,為了牟利,他們會在茶籽中添加茶葉果一起榨油,茶葉果榨出的油品質很差,但優質山茶油又很難辨別,這個類別本身就給人“不透明”的感覺。
在之前的案例中,返鄉做生蠔生意的楊斌曾提醒創業者,返鄉創業,賽道的選擇最重要。他也是進行了多番考察之后,才最終選定了生蠔。
因此,對于想“返鄉”的創業者們,返鄉之前,要提前對家鄉可利用的資源進行考察,結合自身以及市場的需求分析之后再做選擇。
市場 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太多,但并沒有提前思考規劃,并做好預案
市場、目標用戶**錯誤
創業之前,首先要明確目標用戶是誰,才能有針對性地生產推廣產品。林三一開始,將目標用戶瞄準了自己鄉鎮的人,失敗之后,又通過互聯網看到了新的用戶,現在也有不少粉絲給他留言,建議他拓展高端用戶市場。但林三其實一直對目標用戶沒有清晰的**,還再次投資,到鎮上開了榨油坊,再次將目標用戶對準了本地百姓,生意慘淡就情理之中了。
推廣、宣傳渠道沒有打開,銷量難以上去
目前,林三的茶油大都通過新媒體平臺賣給自己的粉絲,但銷量遠遠不夠,因此造成他在物流上沒有議價能力,快遞費用太高。
他的粉絲也紛紛支招,想幫他增加銷量,很多粉絲建議他開淘寶店,直播帶貨,與高端餐廳尋求合作等。
林三表示,自己嘗試了直播放羊、介紹菜籽油等,但效果差強人意。他說自己學不會,不是銷售的料。
我們認為,林三2019年就開始做自媒體發視頻,或許一開始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但通過短視頻積累了粉絲,并且打開了銷路之后,他就應該意識到,這確實是個不錯的渠道,完全可以深入研究學習,通過電商、短視頻、直播等打開銷路。但到現在他都沒有建立淘寶店鋪、直播帶貨,可見他對于新媒體平臺的敏感度欠缺,投入也不夠。
近幾年,短視頻平臺,直播帶貨等渠道,幫助不少創業者把家鄉的特產賣了出去,返鄉的創業者們,也要有意識地通過這些“免費”的方式,做渠道推廣。
團隊 沒有靠譜、優勢互補的合伙人
林三不具備銷售、運營能力,因此創業時,他也屢次尋找合伙人,但都沒有找對。比如他找了村里創業失敗的人,甚至經濟**的人,可以看到,林三在創業之初,并未想好自己需要怎樣的團隊。
創業很難僅憑一己之力就做起來,返鄉之前,創業者們一定要規劃清楚,自己需要怎樣優勢互補的團隊,以及是否有這樣的人,而不是盲目尋找合伙人,看看創業者優勢互補的案例。
三、沒有提前了解當地的特殊性,并做好應對方案
1. 沒有深入了解當地的返鄉政策
林三創業6年,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得不到村里的支持。雖然近年來,“鄉村振興”政策利好,但有些地方還沒有滲透到,因此創業者返鄉之前,一定要詳細了解好,當地的政策是否能為你返鄉創業提供支持和幫助。
2. 沒對“鄉村熟人社會的特殊性”做好預案
林三在家鄉創業,還遇到一些難題。村民在他這里榨好油之后,直接將油留下讓他代賣,但常常不等油賣出去,村民就過來要錢,他也不好意思讓村民直接把油提回去,只能自己花錢補貼,吃啞巴虧。
鄉村作為一個熟人、人情社會,契約精神不如大城市完善,如何處理與村民的利益關系,返鄉創業者需要提前做好預案。
拓展知識:
20斤快遞費要多少錢
寄快遞的話,如果有20公斤那么會花多少錢呢?這個主要取決于兩個情況,一個是距離的長短,一個是快遞公司。一般來說距離越遠收費越高,快遞公司的話通常服務質量好的收費也會高一些。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92847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