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歐元是多少**幣(1500歐元是**幣多少錢)
前沿拓展:
【文/觀察者網 鞠峰】
**總統**宣布承認頓巴斯地區“兩國”后,激起以美國為首的眾多北約國家激烈反應。美西方宣布了針對**議員、金融機構、個人等的各種**。
但是美媒彭博社2月23日發表觀點文提醒:**有張“大牌”還沒打。
文章統計稱,就在**承認兩個“**”**之后的24小時內,美國及其盟友已經購買了價值7億美元的**油氣和大宗商品。
彭博社報道截圖
其中,美國占了一半。
據該文作者——能源與大宗商品領域媒體人賈維爾·布拉斯(Javier Blas)計算,美國在那24小時內購買了總計350萬桶原油和精煉產品,按現價計算價值3.5億美元。
其他美國盟國共購買了總計2.5億美元的**天然氣,此外還有上千萬美元的鋁、煤、鎳、鈦、黃金等。美西方從**進口了總計約7億美元的商品。
烏東局勢快速變化,以后美國和歐盟還能像這樣從**進口嗎?賈維斯分析:可以,至少目前可以。
“雙方都意識到了矛盾所在。西方知道大宗商品是**的‘搖錢樹’,助長了他的‘帝國野心’,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超高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文章聲稱,“但美國盟國也意識到,掐斷(從**)進口無異于經濟自戕。”
布拉斯認為,****可能會將國家的自然資源“作為武器”,一旦使用這一招,可能會引發歐洲“斷供”。但俄**也清楚,資源出口是它的經濟命脈。
“這是商品市場版本的‘相互保證毀滅原則’(MAD),”文章稱。
其實美國是將資源“武器化”的“專家”。在針對伊朗或委內瑞拉時,白宮將石油作為地緣政治工具(對其使用石油禁運)。結果兩國**均無法合法地在世界市場上出售石油。然而,**不一樣,仍然能夠自由地將石油賣給美國、英國等。
文章認為,這種“脆弱的平衡”之中,無論是**還是美國和盟友,都不希望將油氣和其他自然資源武器化,但只是“現階段”(for now)。證明是,西方的第一輪**和**的回擊都沒有觸及油氣貿易這方面。
歐盟國家的**對象集中在俄議員、實體等,都避開了涉及**大宗商品貿易機構,例如**聯邦儲蓄銀行(**erbank)、**外貿銀行(VTBBank)、**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等。**同樣如此。在承認頓巴斯“兩國”**后一天,他在一場工業會議上表示,**向世界市場供應天然氣的計劃“不變”(uninterrupted)。
德國段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設施 圖自視覺**
然而,在這輪博弈中“犧牲”最大的是“北溪-2號”項目。這個**與歐洲合作的天然氣管道項目迅速成為歐盟和**博弈的焦點。22日,德國**朔爾茨宣布暫停“北溪-2號”批準程序。
同日,**前**、現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回應,稱既然德國**已經暫停了“北溪2號”項目,那么就“歡迎來到歐洲人很快將為1000立方米天然氣支付2000歐元(約合**幣14326元)的美麗新世界”。
今天,德國副**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自信表示,就算沒有**天然氣,德國也可以。但彭博社分析稱,事情不會那么簡單。目前德國一半的天然氣依靠**進口,而如果逐漸淘汰煤電,對天然氣需求會不降反升。而第二大供應商挪威已經在全力供氣了。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回應天然氣“漲價”傳言時表示,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暫停“北溪2號”不會導致天然氣價格高漲。不過她也承認歐盟太過依賴于**的天然氣,應當尋求能源供應多元化。
法新社今日發布統計顯示,德國幾乎一半進口天然氣來自**。波蘭、匈牙利、芬蘭、捷克進口氣同樣高度依賴**。而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等國家100%依賴**進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92747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