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怎么退貨(快遞怎么退貨給賣家拼多多)
前沿拓展:
快遞怎么退貨
如果你已收到貨,則退貨退款流程為:
1,進入“我的淘寶”—“我是買家”—“已買到的寶貝”頁面找到對應交易訂單,點擊“申請退款”。
PS:申請退款前最好先與商家協商,在對方同意退貨的情況下這個流程就快多了,一般情況下賣家在簡單協商未果的情況下都會答應退貨的,特別是信譽好的商家。
2,選擇“已經收到貨”、“我需要退貨”以及退款原因,輸入需要退款的金額,填寫退款說明,輸入支付寶賬戶支付密碼,點擊“立即申請退款”。
3,關注退款狀態和退款超時(該過程中如果賣家未對該交易做任何**作,則退貨協議自動生效,貨款回到買家賬戶),待賣家同意退款協議,此時退款狀態為“退款協議達成,等待買家退貨”。
PS:賣家同意退貨后,你就可以給快遞公司打電話請他們上門取貨,快遞公司電話請上網查詢或致電當地114查號臺。快遞費根據貨物體積和重量變動,具體標準請咨詢快遞公司,一般小東西為10塊錢。
4,快遞發出后,在“我的淘寶”中的相應交易下**作點擊“退貨給賣家”。
填寫退貨使用的物流公司和物流運單號,點擊“確認”。
5,**作完成退貨后,退款狀態變更為“買家已退貨,等待賣家確認收貨”,同樣你需要繼續關注退款狀態和退款超時,待賣家確認收到退貨,點擊“同意退款”后即退款成功。
可以通過網絡,電話聯系快遞,然后快遞來了之后會給你面單填寫,將地址收件人和電話填寫好,將你要郵寄的東西包好,然后貼上物流面單交給快遞就行了。
很簡單,別忘了你還有一聯底單,留好,如果和賣家發生**,底單是很重要的。
3月2日,最高****舉行**發布會,發布《最高****關于審理網絡消費**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以下簡稱《規定》),主要對網絡消費合同權利義務、責任主體認定、外賣餐飲民事責任等方面作出規定,自2022年3月15日起施行。
拆封不影響商品完好即可退
消費者權益保**設置了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但實踐中,有的商家會以各種理由推脫、拒絕退貨。《規定》明確,消費者因檢查商品的必要對商品進行拆封查驗且不影響商品完好,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商品已拆封為由主張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
簽收≠認可質量
實踐中,消費者簽收商品時往往不會拆開商品詳細查看。但有些網絡消費合同格式條款單方規定,消費者簽收商品后,不得提出質量問題,這種格式條款顯然不合理。《規定》明確,有關“簽收商品即視為認可質量符合約定”的格式條款無效。
提供獎品、贈品需擔責
網上購物,商家常會附贈一些贈品、獎品,有些商品是消費者用優惠券或積分換購的,這屬于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規定》明確,獎品、贈品、換購商品給消費者造成損害,電子商務經營者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不得以獎品、贈品屬于免費提供或者商品屬于換購為理由主張免責。
商家遵守賠償承諾
實踐中,商家有時候會作出“假一賠十”等高于法定賠償標準的承諾,消費者收到商品后發現存在假冒偽劣等損害自身合法權益的情形時,商家又拒絕履行承諾。對此,《規定》提出,消費者主張平臺內經營者按照承諾賠償的,****應依法予以支持。
直播必須標明實際銷售者
近年來,網絡直播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如何引導新業態健康發展,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
《規定》對商業性網絡直播營銷做出了規范,明確平臺內經營者開設網絡直播間銷售商品,其工作人員在網絡直播中因虛假宣傳等給消費者造成損害,消費者主張平臺內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的,****應予支持。
最高法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介紹,針對實踐中消費者對于網絡直播營銷中實際銷售主體辨識不清的問題,《規定》明確,直播間**要能夠證明已經標明了其并非銷售者并標明實際銷售者,并且要達到足以使消費者辨別的程度,否則,消費者有權主張直播間**承擔商品銷售者責任。直播間**已經盡到標明義務的,****應當綜合交易外觀、直播間**與經營者的約定、與經營者的合作模式、交易過程以及消費者認知等因素予以認定。
明確平臺外支付法律后果
實踐中,存在商家客服等工作人員引導消費者通過交易平臺以外的方式進行支付的情況,比如通過客服個人微信支付貨款。當商品出現質量等問題雙方產生**后,商家又以未經過交易平臺支付為由主張其不承擔責任。
對此,《規定》提出,平臺內經營者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其工作人員引導消費者通過交易平臺提供的支付方式以外的方式進行支付,消費者主張平臺內經營者承擔商品銷售者或者服務提供者責任,平臺內經營者以未經過交易平臺支付為由抗辯的,****不予支持。
外賣平臺未盡審查義務需擔責
近年來,外賣餐飲行業蓬勃發展。但由于外賣餐飲虛擬性、跨地域性等特點,使得消費者面臨著食品安全隱患。例如,有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沒有任何餐飲衛生資質甚至經營許可證,卻利用外賣平臺的審核漏洞違法經營。
鄭學林介紹,對此,《規定》明確,網絡餐飲服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網絡餐飲服務平臺經營者與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承擔連帶責任。此外,消費者主張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承擔經營者責任,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以訂單系委托他人加工制作為由主張免責。
聲明:本文轉自**網(ID:people_rmw),在此致謝!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92647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