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

前沿拓展: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后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免稅率亦稱“稅率為零”,從理論上說,零稅率與免稅是不同的。免稅是指對某種課稅對象和某種納稅人,免除其本身負擔的應納稅額,而外購的貨物或勞務仍然是含稅的。稅率為零不僅納稅人本環節課稅對象不納稅,而且以前各環節轉移過來的稅款亦須退還,才能實現稅率為零。但在實際工作中,稅率為零的含義在不同稅種上的使用,并不嚴格。
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即每月5000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我們作為納稅人,唯一可以直接可以影響我們收入的稅種就是個稅了。對于個稅,你真的了解嗎?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

對于個稅征收階梯稅率表,你了解多少?

個稅征收階梯稅率表,指的就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表。

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從最低的3%,到最高的45%,一共有七級。我們在計算個稅時,根據全年實際的應納稅所得額,到稅率表中查找相應適用的稅率即可。

比方說,你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40000。那么根據稅率可知,計算個稅時適用的稅率是10%。

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表如下: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

其實個稅的稅率有很多個,這個其實只是其中之一。這個稅率主要適用于,預扣預繳和年度匯繳清算解答。

我們在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時,使用的就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表。另外我們在年度匯繳清算階段,計算綜合所得的個稅時,使用的也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

年終獎對于個稅計算的影響?

之所以年終獎優惠計稅政策延續到2023年底的消息可以出圈,就是因為年終獎的計稅方式不同,可以直接影響你的“錢袋子”!

其實年終獎,本來就屬于工資薪金所得的一部分。由于個稅改革的時候,年終獎有單獨計稅的優惠,所以就保持了下來。具體來說,現在年終獎的計稅方式有兩種:

1、單獨計稅

單獨計算還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把年終獎作為單獨的收入申報個稅。具體的計算方式是,以年終獎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對照月度稅率表進行計算。

年終獎應納稅額=年終獎×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比方虎虎,在2021年獲得了48024的年終獎,選擇單獨申報個稅。

年終獎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48024/12=4002。

對照月度稅率表可知,適用的稅率是10%,速算扣除數是210。

應納稅額=48024*10%-210=4592.4。

虎虎實際可以拿到手的年終獎=48024-4592.4=43431.6。

在單獨計稅的情況下,對于個稅的計算是沒有影響的。畢竟,年終獎不管有是多少,都是獨自計算個稅的。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

2、年終獎并入綜合所得

在這樣的情況下,年終獎需要并入綜合所得一起計算個稅。綜合所得的范圍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應納稅額=(含年終的綜合收入-基本費用-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稅率-速算扣除數。

在這樣的情況下,納稅人的收入不同,就會產生截然相反的結果。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

年終獎到底應該,單獨計稅還是合并計算?

1、納稅人的收入低,平常不需要繳納個稅,合并計算更合適。

納稅人的收入低,在扣除基本費用和各項扣除以后,已經變成了負值。在這樣的情況,肯定是年終獎并入綜合所得計算個稅更合適。

比方說,虎虎的綜合所得是50000,年終獎是40000。為了計算簡單,假設除了基本扣除,沒有其他扣除的項目。

單獨計算時,綜合所得肯定不需要繳納個稅。畢竟50000小于60000。但是,年終獎肯定需要繳納個稅的。

單獨計算時需要繳納的個稅=40000*10%-210=3790。

并入綜合所得時,應納稅額=(50000+40000-60000)*3%=900。

節省稅額=3790-900=2890。

納稅人的收入低,平常不需要繳納個稅,而存在年終獎的,合并計算更換算。畢竟,2890也是一筆不小的金額。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

2、納稅人的收入高,平常需要繳納個稅,單獨計算更劃算。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情況并入計算都劃算。當納稅人的工資本來就高,如果并入計算反而會使納稅人需要繳納的個稅增加。

比方說,虎虎的綜合所得是350000,年終獎是480000。為了計算簡單,假設除了基本扣除,沒有其他扣除的項目。

單獨計算時:

綜合所得應繳納個稅=(350000-60000)*20%-16920=41080。

年終獎應繳納個稅=480000*30%-4410=139590。

合計應納個稅=41080+139590=180670。

并入綜合所得計算時:

應納稅額=(350000+480000-60000)*35%-85920=183580。

綜合所得時需要多繳納的稅款=183580-180670=2910。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肯定是單獨計算更合適。

當然,我們如果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可以把兩種方式都算一下,看哪種方式計稅方式合適,選擇哪種計算方式即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虎說財稅

拓展知識: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方法

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方法
(一)預繳及匯算清繳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實行按年計征、分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辦法。
1、計算方法
(1)按月(季)預繳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納稅人預繳所得稅時,應按納稅期限內應納稅所得額的實際數預繳;按實際數預繳有困難的,可按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1/2或1/4預繳,或者經當地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預繳所得稅。
(2)年終匯算清繳的所得稅計算方法
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3%;
多退少補所得稅額=全年應納所得稅額-月(季)已預繳所得稅額
2、特殊規定
(1)企業未按期預繳所得稅加收滯納金問題
對納稅人未按規定的繳庫期限預繳所得稅的,應視同滯納行為處理,除責令限期繳納稅款外,同時按規定加收滯納金。(國稅函發[1995]593號)
(2)在所得稅預繳中少繳的稅款是否作偷稅處理
不應作為偷稅處理。(國稅函[1996]8號)
(3)關于企業所得稅檢查處罰起始日期的規定
對年度企業所得稅的檢查,宜在納稅人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之后進行。這種檢查(包括匯算清繳期間的檢查和匯算清繳結束后的檢查)查補的稅款,其滯納金應從匯算清繳結束的次日起計算加收,罰款及其他法律責任,應按征管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國稅函[1998]63號)
(二)境外所得稅抵免和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納稅人來源于我國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款,準予在匯總納稅時,從其應納稅額中抵免。但抵免限額不得超過其境外所得按我國企業所得稅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1、可抵免的外國稅收范圍
可抵免的外國稅收,必須是納稅人就來源于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實際繳納了的所得稅稅款,不包括減免稅以及納稅后又得到補償或由他人代替承擔的稅款。
2、稅收抵免的限額
稅收抵免限額=境內、境外所得按稅法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于某國的所得額/境內、境外所得總額
3、抵免不足部分的處理
納稅人來源于境外所得實際繳納的所得稅款,如果低于按規定計算出的扣除限額(即抵免限額),可以從應納稅額中如數扣除其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款;如果超過扣除限額,其超過部分不得在本年度作為稅額扣除,也不得列為費用支出,但可以用以后年度稅額扣除不超過限額的余額補扣,補扣期限最長不超過5年。
(三)分得股息、利潤(聯營企業征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對聯營企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一律就征收所得稅,然后再進行分配。聯營企業的.虧損,由聯營企業就地按規定進行彌補。
2、聯營企業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的稅后利潤,如投資方企業所得稅稅率低于聯營企業,不退還所得稅;如投資方企業所得稅稅率高于聯營企業的,投資方企業分回的稅后利潤應按規定補繳所得稅。補繳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來源于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投資方分回的利潤額/(1-聯營企業所得稅稅率)
(2)應納所得稅額=來源于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投資方適用稅率
(3)稅收扣除額=來源于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聯營企業所得稅稅率
(4)應補繳所得稅額=應納所得稅額-稅收扣除額
3、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股息、紅利收入暫比照聯營企業的規定進行納稅調整。(摘自財稅字[1994]9號)
4、關于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利潤及股息、紅利補稅問題
如投資方企業的適用稅率高于聯營企業的適用稅率,為了計算簡便,投資方企業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利潤及股息、紅利可以不并入投資方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而按上述文件所列計算公式補繳所得稅。如果聯營企業的適用稅率與投資方企業的適用稅率一致,但由于聯營企業享受稅收優惠而實際執行稅率低于投資方企業的,則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利潤及股息、紅利不再補稅。(國稅發[1994]229號)
5、關于投資方企業從聯營企業分回的稅后利潤補稅及彌補虧損問題
(1)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的稅后利潤按規定應補繳所得稅的,如果投資方企業發生虧損,其分回的利潤可先用于彌補虧損,彌補虧損后仍有余額的,再按規定補繳企業所得稅。
(2)中方企業單位從中外合資企業分回的稅后利潤,由于地區(指經濟特區和浦東新區)稅率差異,中方企業應比照對聯營企業分回利潤的征稅辦法,按規定補稅。(國稅發[1994]250號)
6、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利潤,若投資方企業發生虧損的,應先用于彌補虧損,彌補虧損后有盈余的,應依照對聯營企業補稅的有關規定,按投資方企業法定稅率與聯營企業適用稅率的差額計算補稅。
(摘自財稅字[1995]81號)
7、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潤、股息、紅利等投資收益,如投資方企業所得稅稅率高于被投資企業適用稅率,在被投資企業通過應付利潤進行帳務處理時,應分配給投資方的利潤、股息、紅利等,投資方企業不論是否收到,均應及時按照有關規定補稅。被投資企業發生的虧損,只能在被投資企業進行彌補,不得沖減投資方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摘自財稅字[1996]79號)
8、關于分回的投資收益彌補虧損問題
為了簡化計算,企業發生虧損,對其從被投資方分回的投資收益(包括股息、紅利、聯營分利等)允許不再還原為稅前利潤,而直接用于彌補虧損,剩余部分再按有關規定補稅。如企業既有按規定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也有不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可先用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直接彌補虧損,再用不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彌補虧損,彌補虧損后還有盈余的,不再補稅。(摘自財稅字[1997]22號)
(四)清算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清算所得,應當繳納所得稅。清算所得是指納稅人清算時的全部資產或財產扣除清算費用、損失、負債、企業未分配利潤、公益金和公積金后的余額,超過實繳資本的部分。
  納稅人清算期間不屬于正常生產經營,其清算所得不能享受法定減免稅照顧。(國稅發[1997]191號)

;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2946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