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稅收(個人稅收居民身份聲明文件是什么意思)
前沿拓展:
個人稅收
不可以,對于需要補交的部分應該及時補繳,一直未繳納,稅務機關可能會追征稅款、滯納金。不交個稅是違法的,不可以不交個稅。凡是年所得額超過12萬元的公民不依法自行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將面臨嚴重的法律后果。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
繳納個人所得稅要注意什么?
1.如果納稅人未在規定期限內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2.如果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因此造成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綜上所述,關于個人所得稅可以不交稅**問題,建議大家依法納稅,遵紀守法,做一個人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
法律依據:
《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什么是個稅——最通俗的介紹
個稅也就是個人所得稅的簡稱(或俗稱)。
各國按照稅制設計的需要,會開征各種稅,開征比較集中的稅種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部分國家有增值稅、銷售稅等等。
世界上,英國是開征個人所得稅最早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
我國是1980年9月10日由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公布《中華****個人所得稅法》并于發布當天施行,但是,當時只對外籍個人征收。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修正,從此對**居民也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
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是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從2019年1月1日開始施行。
個人所得稅通俗的講,就是國家對個人(包括**的稅收居民和非居民)取得的應稅收入征收的一種稅。
既然說到是對個人的應稅收入征收的稅,就表示并不是對個人取得的所有收入征稅,而只是對稅法規定的應繳稅的收入征稅。現在,我國是對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以及偶然所得這九項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
當然,對于這九項收入,也不一定是對全部收入征稅,其中有些項目設定了稅前扣除項目及金額(或比例),再對收入減除法定扣除以后的所得按稅率征稅。
如,常見的工資薪金收入,就是將個人一年的工資、薪金收入與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并為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綜合所得項目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再按適用稅率計稅。
再如,對于個人的財產租賃所得,就是規定,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20%的稅率計算。
另如,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就沒有扣除項目,直接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乘以20%的稅率計算應繳個人所得稅。
如果個人取得的收入不是稅法規定的應稅項目的,如私人之間的饋贈,就不屬于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收入。
———————————
更多財稅實務問題,請關注號/微信公眾號“稅海濤聲”
拓展知識:
個人稅收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英國是開征個人所得稅最早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到了1874年才成為英國一個固定的稅種。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 。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
2018年8月31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基本減除費用標準調至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 。2022年1月1日起,個人年終獎并入綜合所得繳個稅 。
個人稅收
根據個人所得稅的解析可以知道,房屋個人所得稅是指在**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境內和境外取得所得的房屋,以及在**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境內取得所得的房屋,對該房屋收取一定的稅費。
房屋贈與免征個人所得稅的情形:
依據《**、國家**關于個人無償受贈房屋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第一條規定,以下情形的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當事雙方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
房屋產權所有人**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
其他人之間的贈與行為,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他人的,受贈人因無償受贈房屋取得的受贈所得,按照“經國務院**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但可以扣除辦理房屋過戶過程中的相關稅費。
個人稅收
個人所得稅(Individu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凡在**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境內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境內取得所得的,均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
個人所得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 :組織財政收入。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較高的國家,個人所得稅不僅是重要稅源之一,而且稅源廣泛,征收個人所得稅能夠保證穩定的財政收入。
2 :調節收入分配,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將會逐步顯現,有可能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負面因素。對個人所得征收累進稅,可減少社會分配不公的程度,緩和社會矛盾。
3 :具有自動穩定器的功能。由于個人所得稅一般采用累進稅率,在經濟繁榮時期,稅收增加的速度超過個人所得增加的速度,可以自動遏制通貨膨脹趨勢;反之,在經濟蕭條時期,稅收減少的速度比個人收入降低的速度還要快,可阻止通貨緊縮的趨勢。
4: 個人所得稅作為直接稅,有助于培養和增強公民的納稅意識。
個人稅收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英國是開征個人所得稅最早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到了1874年才成為英國一個固定的稅種。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2446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