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計算標準(北京個人所得稅計算標準)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計算標準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應納所得稅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其中:
1、居民個人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費用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2、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額-費用5000元;
3、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一納稅年度收入總額-成本、費用以及損失;
4、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所得額讓財產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
5、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次收入額;
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注:年終獎單獨計稅方式年底即將截止,并入綜合所得計稅對年終獎有何影響?本文文末有年終獎合并計算試算Excel下載方法,以及年終獎最優配置工具,供大家自行下載測算對各自影響。
以下為本文正文
一、幾個“所得”的公式
1、所得=收入額-成本費用
2、所得=收入-成本費用
3、所得=收入額(收入-成本費用)-成本費用
二、個人所得稅法對“收入”“收入額”“收入總額”的規定
《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三、九類所得的“收入”“收入額”“收入總額”
(一)綜合所得
1、工資薪金所得的“收入額”
所得=收入額-成本費用
2、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收入額”(收入額=收入-收入×20%)
所得=收入額-成本費用
3、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收入額=(收入-收入×20%)×70%〕
所得=收入額-成本費用
(二)經營所得的“收入總額”
所得=收入總額-成本費用
(三)財產租賃所得的“收入”
1、不超過四千元的“收入”
所得=收入-4000
2、四千元以上的“收入”
所得=收入-收入×20%
(四)財產轉讓所得的“收入額”
所得=收入額-成本費用
(五)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的“收入額”
所得=收入額
四、個人取得的是“所得”,還是“收入”“收入額”“收入總額”?
1、 《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中規定:
“居民個人從**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從**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2、所得是計算出來的。
3、個人取得的是“收入”“收入額”“收入總額”,不是“所得”。
五、9項所得,既不是“所得”,也不是“收入”“收入額”“收入總額”。
《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文章來源:中華會計網校,稅小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如果想知道年終獎單獨計稅政策取消后,對個稅影響,以及年終獎最優配置工具,可私信關鍵字“工具”索取。
拓展知識:
個人所得稅計算標準
個人一次性領取年終獎,當月的工資收入高于或者等于稅法規定的減除費用的。將全年一次性的獎金除以十二個月,根據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的商,確定適用稅率和相應的速算扣除數,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的公式為: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等于個人.
個人所得稅計算標準
個人一次性領取年終獎,當月的工資收入高于或者等于稅法規定的減除費用的。將全年一次性的獎金除以十二個月,根據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的商,確定適用稅率和相應的速算扣除數,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的公式為: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等于個人.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1546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