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繳稅(工資繳稅比例計算器)
前沿拓展:
工資繳稅
一、正面回答
工資納稅是扣除五險一金,稅后工資是先扣除五險一金再減去個人所得稅。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二、詳情分析
稅后工資指先扣除自己的五險一金,再交納個人所得稅后的實際發放的工資。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在**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從**境內和境外取得所得的個人。在**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從**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五險一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三、工資納稅包括哪些
1、企業所得稅:工資薪金總額,是指企業按照本通知第一條規定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總和,不包括企業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以及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2、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封面**記者 李秀江
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從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和國家**日前下發通知,對納稅人2018年10月1日以后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將先行執行每月5000元的減除費用標準并適用新稅率表,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也將適用新的政策。
那么,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日以后取得的工資、薪金,如何計算應繳個稅呢?四川省稅務局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負責人舉例作了說明。
對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后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并按照新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對納稅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執行。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舉例說明:
趙某在2018年10月份取得工資12000元,繳納各項三險一金1100元。按照現行稅法,每個月需要交稅925元,而稅法修改后,只需要交稅380元。具體如下:
(1)適用新的費用標準(5000元)和新的稅率表
應納稅所得額=12000-1100(三險一金)-5000(基本減除費用)=59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5900*10%(稅率)-210(速算扣除數)=380元
(2)如果按照舊的費用標準和稅率表
應納稅所得額=12000-1100(三險一金)-3500(舊的基本減除費用)=74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7400*20%(舊的稅率)-555(速算扣除數)=925元
同時提醒納稅人,2018年10月1日-12月31日過渡期內,工薪所得還不能扣除新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費用。
目前,國家**四川省稅務局正在積極做好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廣泛開展政策輔導、宣傳培訓,確保個人所得稅改革落實落地。納稅人可通過稅務局網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多渠道了解相關政策宣傳視頻和宣傳手冊,同時也可以通過辦稅服務廳申報輔導,撥打12366納稅服務熱線,咨詢過渡期政策及執行日期、新稅制變化點等相關問題。
【如果您有**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報料QQ:3386405712】
拓展知識:
工資繳稅
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后計算繳納稅款,并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個稅起征點)乘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起征點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乘稅率-速算扣除數。
最后勞動者拿到手的工資,也就是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險一金-繳稅。
根據最新個稅法中的規定,我國已經上調了工資個稅的起征點,從之前的3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從這點上來看,如今只要月工資數額超過了5000元的,那么對于超過的部分,才需要按照最新個人所得稅標準來計算應當繳納的個稅數額。
工資扣稅的標準如上文上表所示,您可以對照上表計算您每個月應交的工資稅為多少。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1246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