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管理辦法(江西省土地征收管理辦法)
前沿拓展:
土地征收管理辦法
一、征地批前程序
為了公共利益需要,確需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市、縣(市)****組織開展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工作。
發布土地征收啟動公告。市、縣(市)****對符合《中華****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情形,確需征收土地的,在市、縣(市)****門戶網站發布土地征收啟動公告,同時在擬征收土地的鄉鎮(街道)、村(社區)、村民小組所在地張貼,公告期限不少于10個工作日。土地征收啟動公告應包括土地征收范圍、征收土地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安排等,通知有關部門在擬征地范圍內暫停辦理戶口遷入、分戶、房屋交易、翻(擴)建、裝潢、核發營業執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等不正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發布土地征收啟動公告之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擬征收土地范圍內搶種搶栽搶建,違反規定搶種搶栽搶建的,不予補償安置。
土地現狀調查。市、縣(市)****應當組織開展擬征收的土地現狀調查工作。土地現狀調查的內容包括土地權屬、地類、面積,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含權屬、面積等)、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權屬、種類、數量等信息。
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征收土地的,市、縣(市)****應當組織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落實風險防范措施,制定處置預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可結合項目立項審批、規劃選址、環境影響評價等前期工作一并進行。
編制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市、縣(市)****應當根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土地現狀調查,組織自然資源等有關部門,編制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包括土地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土地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內容。
征地補償安置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擬定后,市、縣(市)****應在市、縣(市)****門戶網站發布,同時在擬征收土地的鄉鎮(街道)、村(社區)、村民小組所在地予以公告,聽取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公告時間不少于30日。土地現狀調查結果應與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一并公告。
征地補償安置公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 建設項目擬征收土地范圍圖;
2.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3. 申請聽證事項;
4. 補償登記期限;
5. 異議反饋渠道;
6. 法律法規和本規定規定的其他事項。
公告期滿后,應取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回執函,回執函中應包括征求意見情況。
征地聽證。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半數以上(不含半數)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市、縣(市)****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市、縣(市)****認為確有必要的,也可以組織召開聽證會。
市、縣(市)****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并對外發布。
補償登記。市、縣(市)****應當組織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在征地補償安置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相關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到公告指定的單位、地點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在規定期限內不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以土地現狀調查和公示結果為準,應將結果交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簽字確認。
簽訂協議。市、縣(市)****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或者指定的鄉鎮**(街道辦事處)等其他單位與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林地使用權人、宅基地使用權人、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等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
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市、縣(市)****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未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的具體情況及保障其合法權益的措施。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未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的比例不得超過應當簽訂協議總數的8%。
落實有關費用。市、縣(市)****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擬征收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補償費用以及社會保障費用進行測算,及時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
二、征地報批
征地報批。征地前期工作完成后,市、縣(市)****應當及時向有批準權的****逐級提出土地征收申請,申報材料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按照《中華****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征地申報材料經逐級審核,上報有批準權的****審批。經國務院或省****在征地批準權限內批準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手續。
三、征地批后程序
土地征收公告。征收土地方案經依法批準后,市、縣(市)****應當及時將批準征地機關、批準文號、征收土地用途、范圍、面積以及救濟途徑等內容在市、縣(市)****門戶網站發布,同時在擬征收土地的鄉鎮(街道)、村(社區)、村民小組所在地予以公告,公告時間不少于10個工作日。
對本規定第(八)條第二款規定的個別未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的,市、縣(市)****應當依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和補償登記結果作出征地補償安置決定。
實施土地征收。市、縣(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收到土地征收批準文件之日起30日內下達參保名額。市、縣(市)****按要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補償費用,組織實施土地征收。
土地交付。補償到位后,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及時交付被征土地。
本規定有效期5年。2019年12月31日前,國務院和省**已經受理的用地報批項目,土地征收程序按《中華****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版)和原土地征收程序執行。2020年1月1日以后實施的土地征收項目,土地征收程序按《中華****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版)和本規定執行。
中華****國土資源部令第10號《征用土地公告辦法》經 2001年10月18日國土資源部第9次部務會議通過,于2001年10月22日發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征用土地公告辦法》明確了聽證會制度,這是國土資源部部門規章中首次對聽證作出規范。《征用土地公告辦法》對征用土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的內容作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具有很強的可**作性。
拓展知識:
土地征收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本市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國有土地(以下簡稱土地)有償使用收入的征收,均按本辦法管理。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土地有償使用收入,是指土地使用者依照《北京市實施辦法》繳納的下列費用:
(一)出讓地價款,包括土地使用者轉讓劃撥土地使用權補交的地價款;
(二)土地收益金;
(三)土地使用費;
(四)其他有關收入。第四條 市和遠郊區、縣財政局(以下簡稱財政局)按照本級****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批準權限分別負責土地有償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并監督本辦法的實施。第五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格以基準地價為基礎,通過拍賣、招標或協議方式確定。因特殊情況協議價格低于基準地價水平的,必須由土地管理部門會同財政局報同級****批準。第六條 土地使用者確有正當理由不能在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二個月內支付全部地價款,經土地管理部門征得財政局同意準予延長支付期限,但一般不超過二年。其中第一年內支付的款額不低于全部地價款的80%。延長付款期間,土地使用者每月應按未付款額1‰至2‰的比例支付資金占用費。第七條 土地使用者支付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用,由市或區、縣土地管理部門使用市財政局統一印制的《一般繳款書》,直接繳入財政。繳款的具體辦法由市財政局制定。沒有按規定繳款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管理部門不得發給土地使用權證書或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第八條 土地管理部門在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過程中必要的經費開支,由**門負責在本級財政土地收入入庫金額的2%以內核定撥付,并監督使用。第九條 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主要用于土地開發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有償使用收入在按規定提取業務費后,由市或區、縣****統一安排使用。市土地有償使用收入返還城近郊區的部分,由區****統一安排使用,區財政局負責日常管理監督。第十條 市土地管理局、市房地產管理局和區、縣財政局應于每季度終了后10日內向市財政局報送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情況統計表。第十一條 本辦法執行中的具體問題,由市財政局負責解釋。第十二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1046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