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萬要交多少錢稅(月薪一千萬要交多少錢稅)
前沿拓展:
月薪一萬要交多少錢稅
1萬元扣個人所得稅大概3%左右。工資稅的扣除為工資薪金所得減去五險一金再減去扣除數的差和適用稅率相乘再減去速算扣除數。工資稅的起征點為五千元,運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為繳稅為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與稅率之積減去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為應發工資與四金和繳稅之差。一個月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應發工資與四金之差再減去五千元。
個人所得稅在2018年之后有一個很大的改版,那就是起征點由3000元改成了每月的5000元,1萬元工資5000元以下的部分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如果個人工資低于5000的話,則所有工資收入低于起征點是不需要繳納任何稅款的,但是高于5000的部分是需要依法來進行繳納的。我建議你在生活中一定要嚴格遵守相關法規,積極納稅才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各地的社保公積金繳費基數的不同,也導致每個人每月社保公積金個人繳納部分扣減不同,你如果想要了解其他信息的話,也可以到當地社保局進行咨詢。
計算方法: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額)-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法律依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新個稅法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即將實施一周年。2020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已開始確認,若要在2020年1月份工資中享受稅前扣除,需要在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信息填報。
近日,個人所得稅手機APP提醒廣大納稅人,盡快關注2019年已填報過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是否發生變化,例如子女達到入托、入學年齡,父母達到贍養年齡或者去世等情況,就需要及時調整、修正。
為簡化**作流程、切實減輕辦稅負擔,稅務機關已預填好相關信息,只需通過手機APP、網頁等渠道查看并修正相關信息即可。如無變化,為減輕廣大納稅人負擔,稅務機關進一步簡化**作流程,已填報的扣除信息將自動視同有效并延長至2020年。
自2018年10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上調至5000元/月(6萬元/年)。2019年1月1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實施,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可依法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等6大專項附加扣除。
**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個稅改革具有減稅指向性,特別是今年實施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納稅人享受到了減稅帶來的福利。
國家**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個人所得稅改革新增減稅4426億元,人均累計個稅減稅1764元,惠及2.5億納稅人。
國家**局長王軍表示,個稅改革更多惠及中低收入群體,促進了收入分配公平。月均收入4萬元以上的納稅人新增減稅幅度在12.5%以下,月均收入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新增減稅幅度超過67.47%,月收入1萬元以下的納稅人,享受贍養老人、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后,基本無需繳納個稅。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去年底發布的《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對納稅人在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可以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獎金全額除以12個月的數額,按照綜合所得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以避免部分納稅人因全年一次性獎金并入綜合所得后提高適用稅率。
專家認為,對部分中低收入者而言,如將全年一次性獎金并入當年工資薪金所得,扣除基本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等后,可能根本無需繳稅或者繳納很少稅款。在此情況下,如果將全年一次性獎金采取單獨計稅方式,反而會產生應納稅款或者增加稅負。同時,如單獨適用全年一次性獎金政策,可能在稅率換擋時出現稅負突然增加的“臨界點”現象。
因此,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可以自行選擇計稅方式,自行判斷是否將全年一次性獎金并入綜合所得計稅,以便于享受減稅紅利。
年終獎個稅交多少?
除了關心“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方面的信息外,不少納稅人還關心,年底就要到手的年終獎,個稅該怎么交?
這里有一個公式: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其中,速算扣除數和稅率對應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分為7個檔次。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0元的,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10;而最高的一檔,也就是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為15160。
2020年需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納稅人,需進行確認或重新采集,以免影響明年的收入。重新確認怎么**作?未及時修正相關扣除信息,有什么影響?年終獎個稅怎么交?最后戳圖了解↓↓
來源:綜合證券日報、央視**客戶端、**日報等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0546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