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率個稅(稅率個稅計算例子)
前沿拓展:
稅率個稅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2020個稅稅率表: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2019年將至,很多用戶都很關心2019年個稅的新政策,畢竟個稅的收取會影響到每個用戶最終的經濟收入。自2019年開始,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金額正式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這也就表明月工資低于5000的用戶自2019年開始是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除了免征額度的調整,用戶也非常關心2019年新個稅調整后的對應稅率,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了2019新個稅稅率表:

以上稅率表對應的應納稅所得額就是用戶總收入減去起征點后的金額,例如用戶每月收入為8000元,那么去掉起征點金額,用戶應納稅所得額為3000元,全年的應納稅所得額就為3000*12=36000元,不過自2019年個人所得稅新政策實行之后,用戶的應納稅所得額=月綜合收入-5000元-專項扣除(五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最后所剩下的部才為用戶應該納稅的部分,因此如果用戶月收入8000元,那么最終的應納稅所得額肯定是會低于3000元的。
其他扣除的費用其實是比較好理解的,但是很多用戶不太了解專項附加扣除指的到底是什么費用,其實專項附加扣除就是子女的教育費用、住房貸款的利息費用、租房的租金、贍養老人、大病醫療費用等費用。
新個稅后交稅金額為多少
新個稅執行之后,至于我們具體需要繳納多少稅還需要跟自己的收入有關,因為現在提高了正稅點,并且應納稅所得額還增加了減除專項附加費用的條例,因此最終我們所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會降低的。
對于一部分員工工資在3500-5000之前的用戶,在新個稅執行之前是需要繳納對應的個人所得稅的,但是新個稅執行之后,因為未達到起征點,那么則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以上是金投財經網小編為您介紹關于2019新個稅稅率表,更多的財經知識請關注金投財經網。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845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