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股權轉讓個稅計算(股權轉讓個稅計算是否考慮未分配利潤)

前沿拓展:

股權轉讓個稅計算


《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個人轉讓股權的所得屬于財產轉讓所得項目,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按次征收。具體計算方法為:股權轉讓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股權轉讓收入-取得股權所支付的金額-轉讓過程中所支付的相關合理費用)×20%。其中,合理費用是指股權轉讓過程中按規定支付的稅金、資產評估費、中介服務費等。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股權轉讓個稅計算(股權轉讓個稅計算是否考慮未分配利潤)

股權轉讓是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企業控制權結構調整、實現個人財富增加的重要手段,其在商業實踐中也不斷涌現出新形式。股權轉讓具有金額巨大、架構復雜、環節隱蔽等特點,極易產生稅收風險。股權轉讓所涉個人所得稅的問題亦是稅務稽查慣常性工作重點,但因股權轉讓的稅收政策散見于稅法及國家**的公告、函、通知、批復等文件中,對市場主體尤其是個人來講,很難厘清個中關系。因而實踐中出現了大量因不了解股權轉讓稅收政策而受到行政處罰的案例。本文擬對個人股權轉讓典型案例進行梳理,以提示實踐中個人股權轉讓需注意防范的稅務風險。

一、轉讓股權后不進行納稅申報被認定為偷稅而受到行政處罰

代表案例:鎮稅稽罰[2020]12號

案情簡介

2016年6月6日,甘某某和徐某與葛某某簽訂股權轉讓合同,受讓江蘇某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權,并完成了工商變更。因甘某某于2013年7月8日和徐某、甘某某與葛某某簽訂的股權轉讓補充協議(轉讓價為950萬元),葛某某未能按約定付款,故與甘某某簽訂本次轉讓合同,將江蘇某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回于甘某某。2017年6月21日,甘某某和徐某(股權占比分別為75%,25%)與宣某、周某某、馬某某簽訂股權轉讓合同,約定以500萬元的價格轉讓江蘇某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并完成工商變更,已繳印花稅1875元,同時簽訂補充協議,約定轉讓價為1000萬元

鎮稅稽罰[2020]12號中關于個人所得稅的問題表述如下:根據中華****主席令第48號《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第三條之規定,甘某某于2017年6月“財產轉讓所得”少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10000000-9500000-10000000*0.05%)*20%*75%-37500=36750元。對2017年6月少繳的個人所得稅,處少繳稅款百分之五十罰款,計18375元。

本案中,行政機關將此行為直接認定構成偷稅。對此觀點,本文作者不認同。從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個人股權轉讓后不進行納稅申報確系股權轉讓常見稅務風險之一。納稅人不申報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些納稅人可能源于對納稅義務認知的欠缺,有些納稅人可能源于主觀故意。而主觀故意是偷稅的必要構成要件之一,本文中的不申報從行政處罰決定書來看并不是“經過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的行為,因而不應直接被認定為偷稅。

二、轉讓股權后經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涉嫌構成**被移送**機關

案情簡介

經國家**和田地區稅務局稽查局檢查,發現林某某在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林某某明知股權轉讓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還隱瞞股權轉讓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繳納拒不申報納稅,造成應繳納而未繳納的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935.38萬元(其中,2014年應繳納而未繳納個人所得稅715.38萬元,2015年應繳納而未繳納個人所得稅220萬元)。

依照《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偷稅違法行為構成**,已達到移送**機關標準,追究其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的相關規定,在納稅人不申報所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并處罰金。

如有上述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三、自然人受讓個人轉讓的股權因未履行代扣代繳義務受到行政處罰

代表案例:合地稅稽罰〔2018〕202號、梅稅稽罰〔2019〕10003號

案情簡介

2008年10月,某某置業有限公司原股東中四名自然人之一丁某將其持有的某某置業有限公司12.37 %股權平價轉讓給施某某,變更登記時間為2008年10月,該轉讓人在公司成立之初取得的該股權成本為1855萬元,在轉讓時按原始取得的股權投資成本轉讓。

2008年10月,某某置業有限公司原股東中四名自然人之一吳某將持有的某某置業有限公司18.55 %股權平價轉讓給施某某,變更登記時間為2008年10月,該轉讓人在公司成立之初取得的該股權成本為2783萬元,在轉讓時按原始取得的股權投資成本轉讓。

根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和《關于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核定問題的公告》(國家**2010年第27號)的有關規定,要求企業進行資產評估,經評估該企業凈資產217912305.46元,按評估價作為賣價進行計算股權轉讓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得出兩筆應納稅所得額分別為8396477.19元和12578817.66元,少申報個人所得稅分別為1679295.44元和2515763.53元,應由施某某代扣代繳。

并根據《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條及《中華****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對代扣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處以應扣未扣稅款的百分之二十罰款,計839011.79元。

梅稅稽罰〔2019〕10003號案例與此情況類似。

因此,在自然人受讓個人股權時,應注意未履行代扣代繳義務的稅務風險,并在股權轉讓合同條款設計時注意約定出現該風險時的救濟方法,從而保障受讓人的合法權益。

四、以平價轉讓股權后被發現股權轉讓價格不真實而受到到行政處罰

代表案例:德地稅稽罰〔2018〕26號

案情簡介

2015年4月23日,沈某某與另一沈XX、杭州某某管理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分別轉讓其持有的浙江某某電器有限公司股權30萬股、20萬股(每股原價1元),后經調查,實際成交價格分別為150萬元和100萬元,未足額申報繳納財產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

實踐中,經常看到有0元轉讓、1元轉讓、平價轉讓的股權轉讓協議,有關轉讓價格不合理引起的風險是股權轉讓中的常見風險,需注意防范。

五、簽訂陰陽合同、虛構股權轉讓價格或以平價轉讓股權后不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受到行政處罰

代表案例:梅稅稽罰〔2019〕10001號、10002號、10003號

案情簡介

尹某某、傅某某于2016年8月5日與趙某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持有梅河口市某某有限公司100%股權出讓給趙某,真實交易價格為1100萬元。在工商局調取了《梅河口市某某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書》,該“協議”股權轉讓金額50萬元。經調查詢問,當事人確認該“協議”是為了辦理股權登記由本人簽訂的,不是真實的股權交易。尹某某、傅某某采用簽訂虛假的“股權轉讓協議”,隱瞞股權轉讓真實收入的手段,不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造成造成股權轉讓少繳個人所得稅分別為1,167,548.49元。尹某某、傅某某隱瞞股權轉讓收入,未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該行為已構成偷稅。

根據《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及《吉林省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吉林省國家稅務局吉林省地方稅務局2017年第1號公告)之規定,處少繳個人所得稅百分之五十罰款,計595,449.73元。

實踐中因被舉報、被其他部門移送等各種原因,以陰陽合同進行股權轉讓后被查出真實交易價格的案例眾多,基本均會被認定為偷稅而受到行政處罰。以陰陽合同進行股權轉讓,其偷稅的主觀故意明顯,該類案例被認定為偷稅基本無爭議。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個人納稅人欠缺稅務知識,納稅意識薄弱,稅法遵從度不夠,對于保存涉稅資料、申報和計算應納個人所得稅更缺乏相應的認識。而股權轉讓所得通常金額巨大,所涉個人所得稅稅額亦較高,因而個人股權轉讓的個稅問題是稅務稽查慣常性的工作重點。隨著稅務機關對個人股權轉讓的信息收集、處理在現行征管條件下越來越簡單、便利,對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的行政處罰案例亦越來越常見。

因此,個人股東在股權轉讓之前,應當積極了解稅法知識,注意留存涉稅資料,避免上述各種被動局面。尤其是在面臨稅務稽查時,應主動溝通,積極應對,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既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能以最小成本妥善解決稅企雙方的爭議。

對于稅務機關而言,也需要高度重視搜集、審查證據,并注意查清案件事實,避免簡單依賴納稅人“自證清白”,應積極取證,窮盡調查手段還原事實真相,尤其需注重對“主觀故意”的證明以防范行政執法風險。

文:崔巖雙

本文為星瀚原創,如需轉載請先聯系。

拓展知識:

股權轉讓個稅計算

個人轉讓股權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公式為: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股權轉讓收入-本金(原值)-合理費用)x20%。個人轉讓股權除個人所得稅以外還應當繳納增值稅和印花稅。
【法律依據】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4450654.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湟源县| 时尚| 霍林郭勒市| 新竹县| 浮山县| 太仆寺旗| 靖西县| 井研县| 射洪县| 锡林浩特市| 兰州市| 巴塘县| 中方县| 修武县| 灵丘县| 广丰县| 阿克陶县| 潮州市| 章丘市| 揭东县| 昌都县| 当阳市| 临沭县| 南昌县| 南充市| 上犹县| 弥勒县| 乐都县| 莒南县| 承德县| 叶城县| 巴楚县| 金门县| 永宁县| 澜沧| 富源县| 得荣县| 昭觉县| 襄樊市| 射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