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一次性補償金個稅計算(單位一次性補償金的個稅計算方法)

前沿拓展:

一次性補償金個稅計算

問: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答:根據《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文件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退職費、安置費等所得要按照以下方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1.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 一次性補償收入 (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 國家**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即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2.個人領取 一次性補償收入 時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3.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4.個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對個人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一次性補償金個稅計算(單位一次性補償金的個稅計算方法)

經濟合同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合同類型,如買賣合同、借款合同、承攬合同等。如果我們同對方簽署經濟合同后,對方發生違約,并向我們支付了一定金額的違約金,那么經濟合同違約金個人所得稅需要繳納么?下面我們開看看吧!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一、經濟合同違約構成要件是什么?

根據《民法總則》、《合同法》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我國的司法實踐,構成違約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有違約行為,也就是一方當事人必須有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行為,這是構成違約責任的客觀條件。

2.有過錯,即違約一方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這也是違約責任的主觀要件。當事人違約可能有各種原因,如不可抗力、對方違約等。因這些原因引起違約,當事人不能承擔違約責任。只有因違約當事人的原因造成違約責任。

3.有損害事實,損害事實指當事人違約給對方造成了財產上的損害和其他不利的后果。在違約人支付違約金的情況下,不必考慮對方當事人是否真的受到損害及損害的大小而在需要支付賠償金的情況下,則必須考慮當事人所受到的實際損害。

4.存在因果關系,即違約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違約當事人承擔的賠償責任,只限于因其違約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

法律依據:《中華****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二、經濟合同違約金是如何確定的?

約定違約金區別于法定違約金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它充分的體現了民法中意思自治原則在合同中的運用,即當事人在合同中有違約金的相關約定,如果沒有則不能認定此合同存在約定違約金。約定違約金的存在解決了法定違約金過于固定與單一的問題,使得違約金這一規定能在合同中靈活運用。然而約定違約金在適用時也不能超越法律的規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對約定違約金有明確的規定,即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減少。

關于“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界定,最高院在《合同法解釋(二)》第二十九條規定了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實際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按照這個規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沒有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按照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的數額處理;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則屬于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違約金數額的上限以實際損失的百分之三十進行處理。所以在約定違約金時也應充分考慮法律界限。

由此可見,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我們拿到的經濟合同的違約金,屬于財產損失的補償性收入,我們拿到的違約金應該是合同中約定好的,如果過低的話我們可以繼續向對方索賠。

三、合同違約金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的規定,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

再來看看一些省的答復:

1.皖地稅函﹝1999﹞119號《安徽省地方稅務局關于個人取得合同違約金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的批復》的規定:你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政策問題的請示》(合地稅二[1999]238號)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個人(自然人)因對方違反經濟合同而取得的違約金,屬于經濟或財產損失的補償性收入,因此,對該項收入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2.福建省稅務局2019-08-22的答復:

問:您好,我于2019-07-31有咨詢過以下問題,現查詢點擊進去看,沒有回復內容,故現在再同問下,希望能看到回復內容。開發商延期交房,業主從開發商收取的延期交房違約金:1、業主收取現金情形時,開發商要代扣代繳個稅嗎?稅目是什么?2、業主不收取現金,而是收物業抵用券,這種情形下,開發商要代扣代繳個稅嗎?稅目是多少?物業公司要開物業服務**給開發商嗎?

答:您好,經與業務處室核實,因房地產開發公司原因造成房地產開發工作延誤,不能按期交房的,購房者個人從房地產公司取得違約金、賠償金收入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物業公司應開具增值稅**給業主。

綜上所述,個人(自然人)因對方違反經濟合同而取得的違約金,屬于經濟或財產損失的補償性收入,因此,對該項收入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9種補償金個人所得稅的征免解析

1、個人取得的購房違約金和延期交房違約金

根據《國家**關于個人取得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違約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865號)的規定:商品房買賣過程中,有的房地產公司因未協調好與按揭銀行的合作關系,造成購房人不能按合同約定辦妥按揭貸款手續,從而無法繳納后續房屋價款,致使房屋買賣合同難以繼續履行,房地產公司因雙方協商解除商品買賣合同而向購房人支付違約金應按照“其它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違約金的房地產公司代扣代繳。

最新:依據《 ** **關于個人取得有關收入適用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項目的公告》(** **公告2019年第74號)的規定,國稅函〔2006〕865號自2019年1月1日起全文廢止。后續此種情況是否征收個人所得稅、如何征收個人所得稅目前沒有明確規定。

福建省稅務局2019-08-22的答復:因房地產開發公司原因造成房地產開發工作延誤,不能按期交房的,購房者個人從房地產公司取得違約金、賠償金收入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2、個人轉讓股權取得違約金

國家**關于個人股權轉讓過程中取得違約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866號)規定:股權成功轉讓后,轉讓方個人因受讓方個人未按規定期限支付價款而取得的違約金收入,屬于因財產轉讓而產生的收入。轉讓方個人取得的該違約金應并入財產轉讓收入,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取得所得的轉讓方個人向主管稅務機關自行申報繳納。

3、個人離職取得競業限制補償金

根據《**、國家**關于企業向個人支付不競爭款項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財稅〔2007〕102號)的規定,不競爭款項是指資產購買方企業與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之間在資產購買交易中,通過簽訂保密和不競爭協議等方式,約定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在交易完成后一定期限內,承諾不從事有市場競爭的相關業務,并負有相關技術資料的保密義務,資產購買方企業則在約定期限內,按一定方式向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所支付的款項。根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第十一項有關規定,鑒于資產購買方企業向個人支付的不競爭款項,屬于個人因偶然因素取得的一次性所得,為此,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取得的所得,應按照《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第十項“偶然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資產購買方企業在向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支付不競爭款項時代扣代繳。

網友問:領導好!關于財稅【2007】 第 102號被普遍應用來解釋單位與普通員工的競業限制補償金,個人認為是不妥的。該號文說的是鑒于資產購買方企業向個人支付的不競爭款項,資產出售方企業自然人股東取得的所得。這與普通員工被限制擇業范圍的補償金是完全不同的。相反后者與離職補償金一樣應參照國稅發【1999】 178號,及實際為財稅〔2001〕157號,對3倍年平均工資內的補償予以免除個稅。

廈門稅務機關辦理情況或答復內容:如果是出于競爭限制性質的補償,那么應參照財稅〔2007〕102號規定,按照偶然所得計征稅款,如果是因為提前解除勞動合同,因非正常失業,為彌補再次就業前的生活支出而予以的補償,則按照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的相關規定處理(請注意:合同到期所領取的補償金不能按照解除勞動一次性補償金處理,而應按月份工薪所得計征稅款)??劾U單位和納稅人可以按照上述原則,分清補償金的性質和用途,分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4、個人被解除勞動合同給予的補償金

根據《 **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國家**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國家**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規定:

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具體方法:以超過3倍數額部分的一次性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個人在解除勞務合同后又再任職、受雇的,已納稅的一次性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5、個人提前退休給予的補償金

根據《 **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國家**關于個人提前退休取得補貼收入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公告2011年第6號)的規定,對個人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補貼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規定:

個人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而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應按照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實際年度數平均分攤,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一次性補貼收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度數)-費用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度數

6、個人辦理內部退養取得的補償金

根據《 **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國家**關于個人所得稅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第058號)的規定,實行內部退養的個人在其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于離退休工資,應以“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應接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并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后減除當月費用扣除標準,以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再將當月工資、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減去費用扣除標準,按適用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與其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7、個人終止投資取得的賠償

根據《國家**關于個人終止投資經營收回款項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公告2011年第41號)的規定,個人因各種原因終止投資、聯營、經營合作等行為,從被投資企業或合作項目、被投資企業的其他投資者以及合作項目的經營合作人取得股權轉讓收入、違約金、補償金、賠償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的款項等,均屬于個人所得稅應稅收入,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適用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取得的股權轉讓收入、違約金、補償金、賠償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款項合計數-原實際出資額(投入額)及相關稅費。

8、因專利權被使用而取得的經濟賠償

根據《國家**關于個人取得專利賠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0〕257號)的規定,因專利權被使用而取得的經濟賠償收入,應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賠款的單位代扣代繳。

9、個人取得**補償款

根據《** 國家**關于棚戶區改造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101號 )第五條的規定:個人取得的**補償款按有關規定免征個人所得稅。

作者:品稅閣 太陽雨。不作為執行依據,具體以文件政策為準

拓展知識:

一次性補償金個稅計算

  1、**、國家**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一、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2、國家**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一、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二、考慮到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三、按照上述方法計算的個人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單位在支付時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
  四、個人按國家和地方**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在計稅時應予以扣除。
  五、個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對個人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償個人所得稅。

一次性補償金個稅計算

根據《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文件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退職費、安置費等所得要按照以下方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1.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即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2.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3.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4.個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對個人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一次性補償金個稅計算

  1、**、國家**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一、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2、國家**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一、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二、考慮到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三、按照上述方法計算的個人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單位在支付時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
  四、個人按國家和地方**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在計稅時應予以扣除。
  五、個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對個人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償個人所得稅。

本回答被提問者和網友采納

一次性補償金個稅計算

我每次來查這個問題大家都是把**的條款貼出來,結果還是不夠明白?,F在自己搞清楚了,我就把數字貼出來吧,這樣更直觀些。
我就拿上海來舉例吧。
2011年上海的年平均工資:52655,按照稅法的規定:52633*3=157965(免稅部分)
假如現在某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是20W,那么就是200,000.00-157,965=42045(征稅部分,按照一次性收入繳納個稅,用這個數除以員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
假如某員工是4年獲得的20W經濟補償金,那就計算明細如下:
20W-157965=42045
42045/4=10508.75
10508.75-3500=7008.75
7008.75對應的稅率是20%,速算扣除為555.那就就用42045*20%-555=7854(應納稅金)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3449394.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川市| 綦江县| 呼伦贝尔市| 云龙县| 霍邱县| 乌苏市| 神农架林区| 康平县| 二连浩特市| 平安县| 锡林郭勒盟| 海安县| 凯里市| 南漳县| 奇台县| 阳江市| 佛坪县| 景德镇市| 怀仁县| 长沙市| 神农架林区| 乌拉特中旗| 南陵县| 罗定市| 弥勒县| 麟游县| 湘阴县| 浦北县| 寿光市| 司法| 和静县| 安阳市| 长春市| 和平县| 曲阳县| 玉溪市| 镇宁| 中西区| 张家口市| 卓资县| 汉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