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補償金個稅計算器(離職補償金個稅計算器2019)
前沿拓展:
離職補償金個稅計算器
問: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離職補償金如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根據《國家**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規定,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根據《** 國家**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57號)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大家好呀,最近有不少小伙伴問到經濟補償金的N+1是怎么計算的。
今天我們就聊一下這個話題。

其實經濟補償金里提到的N+1是系數,完整的計算公式是:
經濟補償金=(N+1)×月收入 月收入=過去12個月收入總和÷12
過去12個月的收入總和包括什么?津貼、補助、提成、年終獎、各種類型的工資獎金等等。并不是只有底薪!不是只有底薪!不是只有底薪!(敲黑板!)N怎么計算?N根據在職時間計算。不滿半年按照0.5算,每滿半年按照1來算。例如:在職25個月,那么N=2.5;在職2個月,N=0.5這筆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怎么算?上文提到的都是稅前金額,這筆補償金是有免稅額度的。超過這個免稅額度部分根據綜合所得稅稅率表計算個稅。免稅額度=當地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
例如:
某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度平均工資5850,那么年度職工平均工資=5850×12,免稅額度=5850×12×3=210600元。即該地區的經濟補償金在210600元內的部分個稅為零。
由于免稅額度挺大的,大部分人的補償金都在免稅額度內。這里我們總結一下:
1.經濟補償金不是只有底薪2.N一般是0.5的整數倍3.免稅額度是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

N+1補償金的計算方法,學會了嗎?關于經濟補償金,你還有哪些問題想了解的,歡迎給我評論區留言。
歡迎點贊、收藏、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關注胖胖胖胖總,給你最靠譜的職場干貨。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144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