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業 個人所得稅
前沿拓展:
合伙企業 個人所得稅
合伙企業個人所得稅:合伙企業的合伙人以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協商決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法律依據】
《**、國家**關于合伙企業合伙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四
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則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一)合伙企業的合伙人以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二)合伙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協商決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三)協商不成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實繳出資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四)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數量平均計算每個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
合伙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
我們是一個合伙企業,合伙人既有自然人也有公司,那么我們是繳納個稅還是繳納企業所得稅啊?
合伙企業本身是不納稅的,合伙企業按照先分后稅,每一個合伙人才是納稅義務人,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繳納個人所得稅,合伙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繳納企業所得稅。
合伙企業如何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包括納稅人的確定、所得的分配、優惠的享受、虧損的結轉等一系列問題,涉及到的文件規定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合伙企業的一般規定
《**?國家**關于合伙企業合伙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9號)文件規定:合伙企業以每一個合伙人為納稅義務人,合伙企業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繳納個人所得稅。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稅”的原則。
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則確定應納稅所得額:首先合伙企業的合伙人以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其次合伙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協商決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再次協商不成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實繳出資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最后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數量平均計算每個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合伙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
《國家**關于〈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執行口徑的通知》(國稅函〔2001〕84號)文件規定:實行查賬征稅方式的合伙企業改為核定征稅方式后,在查賬征稅方式下認定的年度經營虧損未彌補完的部分,不得再繼續彌補。
2.合伙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股息、紅利的處理規定
《國家**關于〈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執行口徑的通知》(國稅函〔2001〕84號)文件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紅利,不并入企業的收入,而應單獨作為投資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3.合伙企業相關稅收優惠規定
《**?**關于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5號)規定: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于初創科技型企業滿2年的,該合伙創投企業的個人合伙人可以按照對初創科技型企業投資額的70%抵扣個人合伙人從合伙創投企業分得的經營所得;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發展改革委**關于創業投資企業個人合伙人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9〕8號)規定: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可以選擇按單一投資基金核算。如果符合規定并選擇按單一投資基金核算,其個人合伙人從該基金應分得的股權轉讓所得和股息紅利所得,按照20%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殘疾人員參與投資興辦合伙企業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符合條件的,可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減征的范圍和幅度,減征個人所得稅。
以下幾個方面問題可以私信:
1、高管、企業股東、高薪員工、銷售提成、年終獎金的個稅優化;
2、公戶提現、無票支出多,缺進項票導致利潤虛高;
3、因為社保入稅,導致企業替員工繳納的部分過高,人力成本高;
4、企業外部勞務人員、**員工、臨時員工(群演、顧問、專家、網紅、主播等)、臨時員工的薪資發放;
5、返傭費、居間費;
6、自然人代開,個體戶核定等業務。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0844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