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2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本文的標題是《2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來源于:由作者:陳曉燕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本人身高154,年齡28,學歷碩士,無固定工作,相貌普通。」2019年,2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本人身高154,年齡28,學歷碩士,無固定工作,相貌普通。」

2019年,28歲的藝術家黃引,以一種在市場里「毫無競爭力」的姿態,開始了一場相親實驗。一年多的時間里,她線下相親了四五十個男性,自信被摧毀得一點不剩。她的藝術家身份、開朗和搞怪的個性、被欣賞和尊重的專業領域的技能,在婚戀市場被完全否定,變成了一個沒房沒車,還沒有穩定工作的大齡剩女,變成了一堆的「數據不匹配」。

既然人可以被物化、變成一堆數據,那么自己是否可以創造出一個百分百符合條件的角色?這個角色又會遭遇什么?一個名叫「子欣」的人設由此誕生,由黃引扮演,加入全妝和藕粉色的調料,以及嗲嗲的語氣詞,體貼一切,熱愛生活,對男性崇拜,看起來非常好「掌控」。

不出所料,「子欣」太受歡迎了。以「子欣」的身份,黃引又相親了四五十個男性。在婚戀市場「盡情打滾」之后,她反而越發無法遵守市場里的規則。當一切都是可以被偽裝和扮演,那么男男女女應該置自己真實的個性、真誠的情感于何處呢?人們尋求婚姻、愛情,到底在尋求什么?

5月初,在《人物》的視頻采訪里,黃引保持了自己的模樣,沒有化妝,常常大笑,表達真摯。她已經線下相親了近100個人,深感厭倦。項目還沒結束,「子欣」還在。黃引常穿襯衫、長褲,這天她偶然翻出一件泡泡袖、白色紗質連衣裙,干脆穿上,「子欣」又出現在了黃引身上。

更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采訪的第二天,她即將帶著交往5個月的男友去見家長。說到這里,她撲哧一下笑出來,有點不好意思,又「唉」了一聲。她提起男友說過,選擇她,是因為她「合適」。她是不是終究還是落入了「合適」的圈套里,她自己也說不清。

因此,她時刻警醒自己,也提醒自己的女性同胞,「你若認同相親市場的價值體系,你就在其中,必然逃脫不了被物化的命運,也絕不可能依靠婚姻去贏取利益,一切都是交換」。

以下是黃引的講述——

文|戴敏潔

編輯|姚璐

圖|受訪者提供(特殊標記除外)

1

28歲之后的那幾年,是我人生中愿意為了結婚這件事去做最多妥協的階段。

我17歲來廣州上大學,28歲已經在廣州待了11年,一個人住,沒有固定的工作,但一直在做藝術創作項目,看起來是非常**生活的狀態。但當時我的精神狀態并沒有真正斷奶。

我結束了一段很長時間的戀愛,有一種漂泊的感覺。身邊的女性朋友也基本進入家庭,當了母親之后,她的社會角色仿佛就被淡化了,更多是圍繞家庭轉。我很多時候蠻孤單的,覺得好像也要為自己的人生去找一個依靠、歸宿。因為處在迷茫的階段,擇偶的時候有一種慕強心態,在年輕人里應該是很普遍的,就希望可以遇到一個可以引導你或者幫助你的人。

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年齡焦慮。除了生育焦慮之外,我自己潛意識里也覺得要在30歲之前把自己嫁出去,把這件事情完成。大概那句「什么年齡該做什么事情」的雞湯過于深入人心,我很焦慮自己會因為年紀大了嫁不出去而孤獨終老。你現在會知道這種年齡焦慮不是來自于自身,而是因為大家會對你有這種偏見,但是當時我自己就是會覺得完了,我這么大了,如果再找不到那個人的話,我可能就嫁不出去了。其實我也是在物化自己,好像自己是一個待價而沽的商品。

所以我對相親這件事情并不排斥。從25歲研究生畢業,我媽就開始給我介紹對象。我媽媽很奇怪,但也典型,讀書時候生怕你會談戀愛,一到年齡就覺得你怎么還沒嫁。我就說,要是你著急,那你就去給我找唄。我自認為是用來轉移重點的一個話術,結果她真的上心了。

2019年前后,家里給我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我們先是在微信上聊,后來我回湖南老家過年,他來接我。那是一段很遠的路程,我感覺他是誠懇、踏實的一個人。在當時,他看起來確實是一個非常合適的結婚對象。

我就想,那我們能不能去培養一些感情出來呢?但還是有一種隱隱的恐懼,難道就這么決定了,兩個人一起進入婚姻,進入平淡的生活?我是真的努力在培養了。但我依然對他沒有感覺。婚姻生活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我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清醒的認識。那是我當時最靠近婚姻的一個時刻,但那完全是因為外界給的壓力。我覺得我還是接受不了。

但這次相親可以作為一個窗口。另一個窗口則是我的一個美術老師告訴我,老家有一個家長相親群,逢年過節就特別活躍。老師給我看了群里的聊天記錄,基本上沒有本人,都是家長在里面,或者只是親戚,會把每個人都列一堆話——身高多少,年齡多少,收入多少,家里有多少房子之類的,有的會放照片,有的根本就不放照片。就是一種數據匹配。

在數據匹配合適的前提下,兩個人真的能很直接地走入婚姻嗎?這跟我所受的教育是脫節的。但是在老家很常見,包括我哥哥,也是家里介紹的,在家里見了一面,沒多久,兩人就訂婚了。

我覺得相親這件事很有意思,也很貼近我自己的生活,因為我的的確確也是一個單身青年。我就想,我可以一邊做藝術項目,一邊順便自己也相親,看看會遇到什么情況。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黃引

2

回到廣州之后,我被朋友拉到了相親交友群,那個群據說**了珠三角的優秀男性。我發現這種群其實很多,他們會組織聚會、聚餐。我還去參加相親大會,開始了自己的相親實踐。

首先我要給自己寫一個資料卡。那時候我會據實寫,寫我是一個藝術工作者,但是會有一點尷尬,形容自己是一個什么樣子的人、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人,我都覺得是非常別扭的。

愛好那一欄,很多人會很認真地寫從小到大的愛好,攝影啊、旅游啊、美食啊之類的,我當時就隨便寫了一個,愛好養殖(笑)。瞎寫的,因為我自己的性格就是這樣,喜歡搞怪一點。但很明顯這種搞怪不會引起別人對你的興趣,而且真的會有人來問我在養殖什么(笑)。

我找了自己好幾年的照片,一般都是擋住了臉或者沒怎么化妝的,我覺得很自然。但是明顯比起后面我放很多的網紅風格的**照,沒有那么受關注。

我調侃說自己「在婚戀市場毫無競爭力」。我的家人還表示挺認同的。我身高154,年齡28,學歷碩士,無固定工作,相貌普通,家庭條件一般。在相親市場里,很多人對身高都很看重,而本科學歷又比研究生要好一些,還有工作穩定性,他們也都希望你有穩定的——還不是工作——最好是一個單位。

當時我用真實的身份,見了四五十個人。我是一個很瘋魔的狀態,我自己很著急,想要去多見一下,去碰一下,前期還蠻利己。好像在做一個數學題一樣,想著趕緊我見多一些,總會碰到一個適合的。我沒有像后來那么深刻地認識到這樣一種渠道,遇到愛情的可能性有那么小。

《相親》這個藝術項目的一開始想法就是,我想把自己嫁出去。看通過相親,我到底會跟什么樣的人結婚。用一個比較迎合的姿態去抵抗。相親成功走入婚姻的時候,就是作品完成之日。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情感受到了太多沖擊。他們會去質疑你,去否定你所從事的行業,有男性就會覺得藝術家這個名頭很遙遠,在我面前壓力很大,還對我經常出差感到很不滿。還有人很直接地提一些對你的要求,比如穩定的工作,還建議我買房。也許我比較敏感,我覺得這種普遍的、世俗的要求和價值觀讓我很難過。常常會有「怎么會這樣」的感受。

在這個市場里面,你的價值感會被摧毀。在我的職業圈子里,被欣賞和尊重的專業技術性和作品,在婚戀市場,會被無情地挑剔。你會發現你所在意的東西,自由也好,藝術創作的才華、不斷地去充實自己、去接觸更多的東西,別人根本不屑。你的個人價值、個體品質、你的才華,會因為你的某一個「短板」,比如身高沒到1米6,就完完全全被否定掉。某種意義上,是非常荒誕的。我的挫敗感非常強,覺得愛情很難,婚姻很難。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黃引工作時的狀態

還有一些人,他會表現出對你很感興趣,我也會投入真情去交流,但是后來你會發現你只不過是他在不斷做比較的很多對象中的一個,他可能對你并不感興趣,只是習慣性地為自己積攢機會。

大概是2020年的11月,那一段時間我比較密集地見了很多人,感受到了太多的偽裝、不真誠。兩個人說話里太多的隱瞞,彼此博弈的成分,只是為了拐彎抹角去套對方的信息、施加自己的想法。不是真正的交流感情,而是去摸對方底線。突然間,我覺得非常的沒有意思。所以我當時的感覺就是,這個方式,這樣下去,我不太可能真的遇到自己喜歡的人。

還有一些狀況不可控。我遇到被人動手動腳的情況,還有一些人,你拒絕了他之后,對方就氣急敗壞,攻擊你。我有時候會有一點絕望。出于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我想把自己抽離出來,想處在一個更加安全的地方,比較不那么容易受到傷害。

一個新的角色形象很容易就浮現出來了。在我遇到的那么多人中,我感覺到他們的擇偶標準有一些非常明顯的共性,比如你問他喜歡什么樣的,他第一反應就是溫柔的、懂事的,幾乎都是脫口而出。

我就想,如果有一個完美地符合這些共性的女孩出現,那么她會經歷什么?

3

這些共性催化了「子欣」這個角色的誕生。

「欣」這個字感覺很賢惠,一個溫柔的女性形象。「子」又讓這個名字多了一份文藝的氣息。我給自己剪了一個齊劉海,穿上藕粉色襯衣、荷葉邊連衣裙。我自己壓根就不化妝,最多畫個眉毛,涂個粉底,涂個口紅。為了子欣,眼線、眼影、睫毛、腮紅都用上了。遮瑕可是個大功夫啊。

我給「子欣」申請了一個微信號。存一些可愛的表情包,之前的都是重口味的。還有語氣詞是很重要的,呀,哇哦,吖,呢。撒一下嬌,賣一下萌,就可愛一下,嗲嗲的。

我從朋友那里盜一些做飯的圖片發朋友圈,表演一下自己的廚藝,發點生活里的小確幸啊。「子欣」熱愛生活、熱愛小孩、照顧家人,渴望進入婚姻。考慮到職業的熟悉度,我讓「子欣」的職業是一個設計師,和藝術有點關聯,但是朝九晚五,工作穩定,工資沒有很高,但是也還OK。作為「子欣」,我盡量去展現溫柔、單純、開朗、樂觀、孝順、賢惠,看起來可把控。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子欣」的朋友圈

發了一段時間的朋友圈,我開始去加人,在某個相親群里發了「子欣」的交友鏈接,我曾經在這個群里發過自己的真實資料,是短發實拍照片,「子欣」則是長發美顏照片,群里幾乎沒有男性察覺到這是同一個人。加我的人漸漸多了起來,速度比「黃引」快多了。「成功率」也非常高,大部分都是在微信上沒聊幾句就提出要跟我見面,見了面就希望可以迅速確定關系。

這樣的「受歡迎」是在壓抑掉我自己的個性之后實現的,是在迎合男性市場里女性的自我規訓。我自己平時的性格,用朋友的話形容,鋼鐵直女。我的說話非常直接,看不爽的就直接懟,不太可能去撒嬌、示弱,甚至常常表現出一副想要去保護弱者的姿態,就是很獅子座的。

所以當我在用「子欣」的身份,會掩飾很多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即使我對他說的一些內容觀點不認同或者是討厭,讓我不舒服,我也不會直接表達出來,我可能會轉移話題敷衍過去,或者是用非常委婉的方式去回應,壓抑自己真正的情緒,以對方的情緒為前提,讓對方舒服。

這樣的子欣常常遇到教育者。他會告訴你,你應該怎么樣。有一次對方遲到了,但他最后居然來教育「子欣」沒有時間觀念。還有一個大「子欣」18歲,離異、有孩子,身高1米7的男士,被子欣拒絕后,發來了一篇名為《大齡剩女的悲慘結局》的文章,并且警告子欣,「清醒點」。

子欣也經常被人覺得好拿捏。我有一次碰到一個**男生,充滿了對大陸文化的鄙視,以及對于「子欣」這種女生的不屑,但又表現出來想跟你交朋友。剛開始表演「子欣」的時候,我經常會露餡,當時我強硬起來了,和他辯論。反而這種強硬的態度讓他對我的態度放尊重了一點。

這樣斯文和溫柔的「子欣」碰到咸豬手的概率還是一定存在的。一些越界的行為,我都用相對比較「子欣」的方式化解掉了。比如有些人提出想要牽手啊,或者有些人走個路啊,碰你一下啊,搭一下肩啊,摟一下腰什么的,我會覺得不舒服,但是我還是會用比較溫和的方式去拒絕,比如我們今天剛認識,就不要這么快。如果對方提一些過分的要求,我會說以后再說,我們可以慢慢來之類的。但是作為我自己心里早就一萬句粗話了。

但「子欣」還是會遇到危機。有一次,一個男生來幫我裝柜子,我們在微信上認識一個月了。他一走進我的工作室,就發現了端倪,覺得和我在朋友圈表現出來的人設太不相符了。他開始套我話,比如架子上的書是誰的呀,我看了沒有呀,很多很細節的問題。當時我對他沒有太多戒備心,想著既然他已經看到了我真實生活環境,也許我可以和他聊聊我在做的這件事,說不定他會理解。

但他突然說,要抱一下我。我知道,他一旦提出這種行為,他有可能就不只是抱一下你。我整個人就憤怒了,就沒辦法控制自己,趕緊給我朋友打電話,擺脫了這場危機。還有一次也遇到一個光天化日之下動手動腳的人,最后我就生氣了,沒憋住,直接潑了他一臉飲料,走了。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子欣」

4

到底為什么男性會對「子欣」這樣的女性充滿興趣呢?我也問過他們這樣的問題,很多人的回答就是,「子欣」是一個非常溫柔,非常知性,并且很善解人意的女孩,懂得體貼和照顧對方。

所以他們對「子欣」的興趣真的是因為心動嗎?我覺得未必。我自己也感受到,子欣的這種軟和弱,會給他們一種幻覺,讓他們覺得她是可以**控和把握的。

以「子欣」的身份我又線下見了四五十個人。加上「黃引」遇到的人,快100個了。百分之**十的人告訴我,他們之前分手或者離婚的原因都是「性格不合」,或者說是「女生太強勢了」,從來不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我覺得他們單身的原因或許并不在于條件差,而在于情感經驗的缺失,對他人沒有共情。在情感關系里,他們很少去感受別人的感受。很少男性能意識到,自己在婚戀關系中如何為伴侶提供情緒或情感方面的價值。

「強勢」這個詞語,是「子欣」的反面,以前我也很抵觸這個詞語,如果別人說我很強勢,我會生氣,似乎對女性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貶義的形容。我們很少會說這個男人太強勢,其次男性的強勢貌似大家接受度就好一些。它其實跟生理區別沒多大關系。我曾經在一段感情就會非常壓抑自己的強勢。但是現在,我會覺得,如果我是尊重他人的,那么我沒有必要去壓抑自己。

「子欣」身上那些品質是不是好的?根本問題是,她是在表演?還是這就是真實的她?我覺得很多女性都不自覺地在扮演一部分的「子欣」,因為社會期待女性更溫柔、賢惠,你也不自覺地把自己馴化成那個樣子,而不是說我真的愛做飯、享受照顧別人。我也認識很多相親的女性,這樣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是按照社會的需求去打造自己、馴養自己。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子欣」在社交網站上的個人簡介

我之前遇到過一個大我幾歲的女生,只有一面之緣,但她跟我聊了很多,讓我利用好自己的性別優勢。她本人非常身體力行,明明是非常強悍的性格,但是很懂得表現自己的柔弱,讓男的去幫她做很多事情。我理解她所說的「性別優勢」是扮演一個弱者。但我覺得這種弱勢的角色最終會去反噬女性整體的。扮演的人多了,這個社會對于女性的「弱者偏見」會越來越強。

不管是作為「黃引」還是「子欣」,在這個相親市場里,我能感覺到男性對女性的需求和期待是比較工具化的,比如說會不會做飯,希望對方工作穩定,但又不要太忙,絕大部分的男性都會提出希望對方去更多地照顧家庭,所以他們都不太會考慮所謂的女強人。假如你不是出于一種工具化的態度,你是真的去喜歡對方,那你是會去想辦法,兩個人去協調,去尊重對方的意愿的,而不是因為我要成立一個家庭,所以我需要對方配合我去照顧家庭,這是非常明顯的一種工具化。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相親對象在跟「子欣」聊天時,常常會就「做飯」「顧家」等展開話題

另外一種工具化表現在生育上,他們在年齡上卡得很**,女方超過30歲已經是很被嫌棄了,35歲是一個**線。不管是年輕的老的都不會考慮。很多未婚的70后男性,自己四十幾了,也要找35歲以下的。

對男性當然也有標準。女方的話可能是顏值、學歷、性格。男方經濟基礎則是第一,身高、顏值沒有像對女性一樣放在首要位置。在相親的過程中,我依然沒辦法開口問對方的經濟條件,但是也從來不需要我問,如果他有,他一定會讓你知道,比如會說「我最近在忙裝修,沒時間」。

為什么會說婚戀、相親是一個「市場」?我覺得是因為,在其中男女性都是交易品一樣的存在。

它不僅僅是一種去建立美滿家庭的手段。人和人之間是非常陌生的,他們的接觸是一種基于條件和數據的匹配。人的物化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市場里沒有那么關注具體的人,而是先關注條件,基于這種條件匹配之下,才會去談其他的,有一個詞很流行,就是一種價值置換。

我理解,每個人都希望在里頭匹配到更高質量的伴侶,所以去做各種各樣的比較。我見過很多人,游走于各種相親派對,長期浸泡在這個體系里面,都是這樣的想法。

但是我會覺得,一旦把自己放置在這么一個價值置換的體系之中,你的價格其實已經定好了,基本**是什么樣的條件,你就會得到一個什么樣的伴侶。因為你進入了這套體系,你就在按照這套體系的規則(行事)。你永遠不可能真的在這套體系里面去占到什么便宜。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圖源電影《小婦人》

5

「子欣」的善后是一個很艱難的工作。因為我不想浪費對方太多時間。

以「子欣」的身份去跟這些人相處的時候,我不會期待跟他們發展出真心的關系,雖然在跟他們聊天,但是我內心深處其實是一個觀察者的角色,沒有真正投入太多感情,就是比較冷靜吧。如果有些人給我感覺比較好,我會覺得這個人不錯,但是不會有太多的觸動。

一般每個人只見一次,但這一次的時間跨度會有變化,有的可能就吃飯、看電影、散步這種**,有的可能就只是吃一頓飯,之后不會再見。否則就是在暗示兩個人可以發展,這樣不好。項目結束之后,我可能會去和這些人袒露這件事情,那就是我需要去承受的一種風波了。

現在「子欣」已經給我的生活帶來一些余波。在一些男生眼里,這似乎是某種超出道德倫理邊界的東西。前段時間我被一個人拉進一個群,那人在群里發了我之前采訪的鏈接,我被那里面的人罵了一通。女的可能很多會覺得我在嘩眾取寵,男的就覺得我比較不道德。基于一個完完全全的本能反應,他并沒有真的去關心我做這個作品背后的動機,還有我的立場如何。有人基于那些采訪鏈接,開始造謠我,說我肯定與那些男的「約炮」,甚至發一些聊天記錄,說那就是我,就是證據。覺得你一個女的,過于冒頭了,他就會來故意歪曲我,把我變成一個八卦的中心。

我生活里認識的一些男性朋友,也會來提醒我,讓我不要再在好友群中發相關的消息。他們覺得,看到這些其他男性的經歷,看到約會記錄被展現出來的時候,他們會產生代入感和冒犯感。

過年前沒多久,我在天和公園的相親角碰到一個男生,彼此挺有好感。那是我第一次去,只是想去看一看,考察一下,都來不及切換成「子欣」的微信,所以我是以真實的身份去和他相處的。

如果你真的去談條件的話,他條件是很差的。他只有一個殘疾的父親,他的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離開了,他在親戚家寄養長大。他做環保一類的工作,工資不高,身高也不高,不到1米7。但環保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工作,我也覺得他穩重、比較善良,和我在興趣愛好上有共同點。

他跟我聊他之前傷心的經歷,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低微的位置,覺得自己條件不好,覺得被人挑剔、被嫌棄,但是他又很認命。我完全不會考慮這些(條件),我覺得很多東西我們可以一起解決。可以結婚,可以生孩子,也可以不生,不是非得要去完成一個什么流程。

當然這是我的這一套規則,絕大多數人那里不適用,或者顯得非常天真。但我的的確確一直是這么貫徹的。我依然很難在內心被說服婚姻一定要是現實的。我覺得兩個人的感情更重要。

兩三次約會之后,我覺得是可能有發展的,所以我很坦誠地跟他聊了我的這個作品,發了幾個采訪的鏈接給他。他當下就接受不了,說,我們還是做朋友吧。后來他和我說,原本當天他是要問我可以不可以做他的女朋友。他純粹對這個事情接受不了,也有可能這件事情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圍。比起傷心,我感覺失望多一些,會覺得,啊,果然。

一開始,扮演「子欣」還是比較好玩的一件事情。但是時間久了,你知道嗎,真的就有一種「麻了」的感覺。很多人說話方式差不多,沒有見面你就能想象到你們會聊什么,會怎么相處。現在遇到的人共性越來越明顯了,讓人有點疲于表演。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一秒辨別「子欣」和黃引

6

對我來說,「子欣」是一場實驗。我想看到自己的角色改變之后,我的境遇會有什么不一樣。「子欣」的遭遇也是各種各樣的,好像看起來就會更容易一些。但我會發現,它真的就是一個可**控和可改變的事情。我反而就沒有那么在意婚姻這件事了。

我發現自己以前默認的很多標準都是毫無來由的,比如我不能找比較小的,如果是同行,我一定要找一個比我更優秀的,但這種東西不重要了,我更渴望的是,兩個人能夠平等地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會越來越認識到自己要什么,越來越擺脫了對于婚姻的一些焦慮,對于自我認識越來越清晰,回歸到一種純粹的狀態,去期待感情的發生。

很戲劇性的是,我現在的境遇有發生變化,我現在是有對象的。他不是我相親里面的角色。

我覺得他跟相親過的男生最大的不同是,他會真的去付出很多行動,比如他每天會給我做飯送過來,我下課之后他會來接我,一直很堅持。相親的很多男性在沒有比較大的可能性之前,會考慮非常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以及,他非常尊重我。對于《相親》這個作品,他會覺得是我自己的事情,是我的創作,他對我充分的信任,會很積極地表達支持,這一點對我來說很必要。但是這怎么說,也是一種目前的狀態吧。

很有意思的是,有時候他也會表達他選擇我的原因,是因為我是「合適的」,年齡相當,背景相似,他覺得我還蠻優秀。他會覺得合適和喜歡不沖突。但在經過《相親》這個作品之后,我還是會有警惕,發現可能其實我最終還是并沒有走出這個圈。我們第一次見面,他說感覺我和他一樣不著急結婚。但現在他開始跟我談婚論嫁了。而且事實是,明天我就要帶他去見我家長(笑)。

我會有過質疑,原來他也是因為我們合適才來關注我的。但不至于說這樣那我就不要你,因為他并不是以相親那套標準來審視我。我只是會覺得,唉,繞一大圈,最后還是沒有跳出這個圈,我最終還是處在被審視里的。不能說我排斥結婚,我只不過是說不要為了結婚而去結婚。但是我沒有想到,我現在真的就是以一種非常傳統的模式在走,比如見家長、問彩禮,我就會有點逃避。

我在以一個這么離經叛道的方式去對抗婚姻,去對抗相親。但我真正遇到這么一個人的時候,還是去走了尋常的路線,他甚至開口問我,我們家那邊彩禮要求是什么,我就震驚了(笑)。

但我對婚姻反而沒了原來的那種恐懼。《相親》這個項目之后,我不會再對另一半有那么多的要求和期待,不會覺得我一定要通過婚姻去得到什么。他想要結婚,而我也喜歡他,那就可以,是一種忠于內心的選擇。我也會覺得,即使之后離婚,我也不會因此自我貶低。心態放松了很多。

最開始的時候,這個項目可能只是我對于自身和對于人的物化的實驗和研究,現在我會希望如果男性看到這個過程,他們可以真誠地深入了解女性的立場和想法。如果是女性看到,我也希望她們能不被外界的聲音或者一些看起來約定俗成但其實站不住腳、毫無意義的框架束縛住。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跳脫出來,可以更自由地去選擇。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圖源電影《我盛大的希臘婚禮》

8歲女生的100次相親實驗:身高沒1米6被否,扮溫柔后相親受歡迎(28歲女生的朋友圈)"
本文原作者為陳曉燕,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曉燕,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610382687.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城市| 稷山县| 桃源县| 榆树市| 亚东县| 大足县| 蒙自县| 温泉县| 荣成市| 淮安市| 余江县| 咸阳市| 靖远县| 石河子市| 新津县| 大港区| 枣阳市| 英吉沙县| 彰化市| 哈密市| 固始县| 定日县| 蕲春县| 鄢陵县| 云南省| 遂川县| 洛扎县| 胶州市| 连平县| 麻城市| 中西区| 农安县| 荣成市| 新蔡县| 泾源县| 汨罗市| 崇左市| 玉田县| 渭源县| 修文县|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