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PS 零基礎入門 051:裁剪、裁切、透視裁剪,圖像大小》來源于:由作者:陳宣穎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工具欄中的裁剪工具(快捷鍵:C):工具欄中,有個裁剪工具,點擊工具,文檔四周會出現可拖
工具欄中的裁剪工具(快捷鍵:C):
工具欄中,有個裁剪工具,點擊工具,文檔四周會出現可拖動控件,可大,可小,按回車確認,即可完成裁剪。
當然,也可以在圖像中,像畫選區一下,畫出一個區域,按回車確認,也可完成裁剪。
對新手來說,有個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如果你的文檔包含背景圖層,裁剪的過程中,背景圖層,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
如果你的背景圖層的顏色,和你的工具欄中的背景色的顏色,兩者是一樣的,從表面看,不會察覺任何問題。如果不一樣,如果你是往大了裁剪的,此時,工具欄背景色的顏色,就會出現在你的背景圖層里。這是由于背景圖層的特性決定的,只是你裁剪的時候,碰到了背景圖層的這些特性而已。至于背景圖層的各種特性,未來會專門講解。
菜單中的裁剪命令、裁切命令:
菜單–圖像,包含裁剪、裁切2個命令。
裁剪的用法:在圖像上畫個選區,裁剪命令轉為可用狀態,點擊命令,圖像被直接按照選區裁剪。
裁切的用法:
點擊裁切命令,會彈出一個小面板。基于:用什么原則標準去裁切,下面的裁切,意思是從哪個方位(上下左右)裁剪掉像素。
透明像素:指的是透明的區域,如果你想把周圍的想把周圍透明區域去掉,這非常快捷方便,且準確。
左上角,右下角像素:指的是,裁剪會去掉圖層左上方(或者右下角)的一樣的顏色的區域,從而把圖像裁剪的更小。
**裁剪:
**裁剪,在裁剪工具組里,它的主要作用如下:其實很多時候,可以使用圖層的自由變換來得到同樣的結果。
上圖展示了2種**作,一種像畫個“選區”一樣,然后調整一下“選區”,完成裁剪,結果沒有明顯變形(感覺上)。
另一種是,鼠標點擊,分別得到4個(當然也可以多個)角的點,然后完成裁剪,不過結果有明顯的變形(感覺上)。
之所以加上感覺上,是因為,這2個變形,哪個更符合科學,還有待商榷。這里就不深入探討了,大家可以自由討論。
系統學習,關注我們,進步更快!
本文原作者為陳宣穎,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宣穎,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51934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