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比亞迪4月份銷量10萬輛 靠什么穩坐釣魚臺?》來源于:由作者:陳戀萱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近日,各大新能源汽車廠商紛紛公布了4月份的銷量數據。造車新勢力全部退出萬輛俱樂部,曾經的銷量冠軍理
近日,各大新能源汽車廠商紛紛公布了4月份的銷量數據。造車新勢力全部退出萬輛俱樂部,曾經的銷量冠軍理想月銷量只剩下了4167輛,同比、環比均大幅下滑。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并不樂觀。
但比亞迪卻是個例外。在種種不利因素輪番沖擊之下,比亞迪4月份銷量仍然達到了105475輛,同比大增136.5%。
其實這個數字與此前人們預期的月銷12萬輛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能夠在“逆風局”中保持增長,可見比亞迪的實力確實比較強悍。
在此之前,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曾經公開表示,造車新勢力應該學習特斯拉,傳統廠商應該學習比亞迪?,F在看來,造車新勢力們也應該從比亞迪的成功之中得到不少啟示。
比亞迪的業績 強在哪里
月銷超過10萬輛,這在多災多難的4月份的確是個亮眼的成績單。但僅僅是總量,還不足以提現出比亞迪的強大。總量突飛猛進的背后,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東西。
首先就是純電和插混車型并舉。數據顯示,4月份比亞迪純電動車型銷量達到了57403輛,插電式混動車型銷量為48072輛。
在此之前,兩種車型一直都是不相上下,現在走勢分化,出現了將近1萬輛的差距,說明比亞迪的超級混動DM-i系統受到**沖擊,供應上出現了問題。但東方不亮西方亮,插混車型的頹勢,完全被EV車型的漲勢補了回來。
其次,產品陣容均衡。4月份比亞迪漢家族銷量達到13421輛,唐家族銷量10131輛,宋家族25108輛,秦家族23520輛,元家族15168輛,海豚銷量12040輛,這些車型覆蓋各種細分市場,為消費者提供了各種優質選擇。
目前新能源車型的普及率還不夠高,先保證“量”,才能保證“質”。
當然,推動比亞迪增長的核心因素還是技術進步。唐、宋、元、秦等車型有不少在去年這個時候還是不溫不火,但在換裝了刀片電池和超級混動DM-i系統之后開始一飛沖天。
而海豚能夠迅速躋身萬輛俱樂部,與e平臺3.0也有直接的關系。技術驅動,才是**新能源汽車廠商真正的出路。
不要把造車想得太簡單
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發展時間非常短,但競爭力卻屬于世界第一梯隊。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據全球的半壁江山,除了特斯拉之外,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競爭對手。
但幾家頭部廠商,例如蔚來、理想、小鵬有不少都是半路出家。過去兩年的突飛猛進,看不出什么問題,但遇到了4月份的多重利空沖擊之后,造車新勢力們就有點撐不住了。
原因很簡單,三電技術領域,比亞迪花了20年之功,才擁有了現在的優勢。
而不少新能源汽車廠商主要依靠供應鏈廠商的技術,當危機來臨的時候,一個供應商出問題,就會立刻就陷入困境。
有不少造車新勢力都喜歡對標世界最高水平,但核心技術在別人手里,始終都是一種隱患。汽車本身就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現代工業門類。什么時候國產廠商們不再把博世電機當成賣點,那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彎道超車。
別把消費者想得太復雜
在過去兩年時間里,造車新勢力們車的各種口號和概念卻層出不窮。一些傳統汽車廠商在轉型過程中也喜歡推出各種高大上的概念。其實這種做法都是把消費者想得太復雜了,他們需要的只是一款能滿足自己需求的車而已。
在這方面,比亞迪可以說是個另類。比亞迪漢是國產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夠月銷過萬的B級車,但該車卻很少宣傳自動駕駛、軟件定義汽車、沉浸式體驗之類的概念。
原因很簡單,那些并不是“剛性需求”。消費者更在意的,是空間、續航、顏值、安全,不是能不能躺著開車,更不是汽車的大燈能夠變換幾種圖案。
在主流汽車廠商中,比亞迪是宣傳各種稀奇古怪的概念最少的。正如比亞迪老總王傳福所言,**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還沒有車。新能源車型目前最需要的是提高普及率,而不是各種花里胡哨的所謂高端功能。
消費者很聰明,想法也很簡單。就以目前吹得天花亂墜的自動駕駛為例,對于一個拖家帶口的家庭用戶來說,一款到處宣傳能夠“躺著開車”的新能源車,肯定不是他們想要的。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確處于市場領先地位,但各大廠商們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電池、安全等方面,同時還要把普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放在第一位。
本文原作者為陳戀萱,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戀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51933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