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說好考90分就要去看海的!”別用哄騙消費孩子對你的信任!》來源于:由作者:陳曉峻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最近看到一則新聞
溫嶺有個爹
也給12歲的女兒許了個承諾
“期末考試全部90分以上,
最近看到一則**
溫嶺有個爹
也給12歲的女兒許了個承諾
“期末考試全部90分以上,帶你去看海”
女兒拼命努力,全部達標
卻被爸媽一句話打發了:
“這么冷的天,看什么海啊!”
越想越委屈的她,選擇了離家出走
2月7日,溫嶺城東派出所接到了報警電話。
“你住在哪里?要去哪?”回答民警的,是一陣嚎啕大哭:“我爸爸太虛偽了,答應我的事情做不到,還是奶奶對我好,我想回老家。”
小燕告訴民警“剛來這邊上學的時候,便提出帶她這學期考90分以上就去看大海。
這次期末考試,小燕的每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這天中午,她提出要去看大海,沒想到竟遭到父母拒絕,還挨了罵,“我很難過,就趁他們出去上班,收拾了幾件衣服回老家。”
民警趕緊將小燕送回家,**媽正在做晚飯,“不是我們當父母的哄騙孩子,這么冷,去海邊,萬一凍感冒了,怎么辦?”
小燕的父親當著警察的面,保證等天氣暖和些,一定帶小燕去看大海。小燕的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我們常常為了讓孩子聽話,可能會輕易允諾孩子一些事情或說些善意的謊言。
所以我們在給孩子承諾時還是要三思,如果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輕易夸下海口,完全可以換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
前段時間看到了一位媽媽發的一篇博文,里面講述了一件小事,但瑣碎中潛藏著養育者的睿智和慈祥。
“爺爺讓孩子表演爬,為了吸引她的注意力,我拿著爺爺的車鑰匙在她面前晃。在她即將到我面前的時候,我把鑰匙放到了一旁的桌子上,爺爺馬上說:“把鑰匙給她,她費了那么大的力氣爬過來的。”我說:“可是她會一拿到鑰匙就放進嘴里去。”
爺爺解釋著:“你不能讓孩子失望,否則以后她就不信任你了。你把鑰匙給她,只要看好她,阻止她把鑰匙放到嘴里去就好了。”
于是,我便把鑰匙放回地上,女兒爬過來,撿起鑰匙玩了好一陣子才有放進去嘴里的意思,我用手擋住了。沒多久,她的興趣就沒有了,把鑰匙仍在了一邊,然后一顛一顛的爬走了。”
生活中,我們應該經常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下周末,爸爸帶你去沙灘堆城堡。”
“等媽媽忙完,我們就去你最愛的迪士尼樂園。”
“乖乖的,爸爸媽媽放假了帶你去看動畫電影。”
然后,隨便一件突發事件,就能將對孩子許諾過的事情延后:
“別哭了,爸爸也想帶你去,可是爸爸要工作啊。”
“下次我們一定去迪士尼樂園。”
“電**太吵了,我們在家看也一樣的。”
欺騙就是欺騙,哪怕是善意的。
那些曾對孩子放過鴿子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幼兒期是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的形成期,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默默以此為學習的榜樣。
你是信口開河的,孩子怎么能信守承諾呢。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要輕率承諾什么,就算在給孩子承諾時也不能斬釘截鐵地拍胸脯,而應給自己留一定的余地。
當然,留有余地不是給自己不兌現諾言尋找理由,家長必須竭盡全力去實現自己的諾言。但就算是舉手之勞,也不要馬上答應孩子,不要忘了事物總是變化發展的,原來可以輕松地做到的事可能會因為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而有了一定的難度。
如果父母不假思索就答應孩子,以后就可能給自己埋下食言的伏筆,孩子會因為你現在的承諾而導致將來的失望。
所以,即使是家長自己能辦的事,也不要輕易向孩子承諾,不然,一旦遇上特殊情況,就會讓本來簡單的事變得復雜難辦。
這樣,你在孩子眼里就成了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你也就失去了作為家長的威信。
另外,家長在給孩子承諾時,不要總把話說得太大,以為天下沒有你辦不成的事,那很容易給孩子留下虛偽的印象。
在孩子面前,應該根據具體情況答復孩子,讓孩子覺得父母就是好的榜樣,做事就應該穩重、謹慎、三思而后行。
總之,教育孩子要先從自己做起,應當講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承諾不可隨意為之,信口開河。
明智的父母事先會充分地分析客觀現實,盡可能不說那些沒有把握的承諾。
因為他們知道:對孩子有了承諾,家長必須努力做到,不能給孩子“空頭承諾”。
否則,不僅會傷害孩子的心靈,還會毀壞家長自己的威望,影響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
本文原作者為陳曉峻,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曉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1319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