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場增長超預期,但符合邏輯。”日前,**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就新能源汽車中長期發展趨勢公開稱,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滲透率快速提升,行業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他預計,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330萬輛左右,明年將達500萬輛。
今年前十月銷售同比增1.8倍
**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54.2萬輛,同比增長1.8倍,占新車銷售總量的12.12%,超過預期。
在歐陽明高看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是技術進步、產品豐富和政策給力的綜合結果。具體到技術方面,電池技術持續改進、電池系統結構持續創新和成本下降,以及磷酸鐵鋰電池實現大規模裝車;產品方面,電動汽車經過多年推廣,品牌形象穩步提升,車型豐富,并覆蓋各級乘用車;政策方面,購車補貼延續、雙積分漲價及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出,形成對車企和年輕客戶的預期引導。
據統計,今年1-10月,全球廣義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702萬輛,其中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占全球市場的比重達51%。歐陽明高指出,根據S型增長曲線經驗判斷,汽車電動化已突破臨界點,進入陡峭增長期。“預計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增長到500萬輛,這還是受限于電池、芯片供應短缺和產能限制的預期。”
歐陽明高預測: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700萬-900萬輛;到2030年,有望進一步提升至1700萬-1900萬輛;到202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3000萬輛,2030年近1億輛,2040年近3億輛。
同時,氫燃料電池汽車進入大規模商業示范階段。北京冬奧會期間將示范運營1000多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目前已建成30多個加氫站,將是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最大規模展示。歐陽明高認為,氫燃料電池技術已到突破點,未來10年將進入成本下降的快速通道,降幅達85%左右。
未來5-10年將迎大洗牌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玩家是國產品牌,預計合資品牌在明后兩年集體發力。到2023年,中外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進入激烈期。
歐陽明高表示,新能源興起引發汽車產業技術革命,自主品牌車企“八仙過海”,新造車企業充滿活力,合資車企蓄勢待發。他認為,未來5-10年將大洗牌,淘汰一批車企,“究竟鹿**誰手,現在無法預測。”
歐陽明高指出,從核心技術層來看,自主品牌競爭力明顯。電池占電動汽車技術含量的60%,我國在電池技術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正大力發展下一代全固態電池,而國內品牌還有一定差距,預計全固態電池實現產業化并對市場格局產生影響還需10年左右。同時,我國動力電池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擁有全球70%的電池產能;在電驅動和電力電子方面,我國與國外技術不相上下。整體來看,一定時間內我國動力電池的產業競爭力難以撼動。
針對目前芯片供應“卡脖子”等問題,歐陽明高認為,汽車只占芯片約10%的份額,主要問題是芯片周期性供需失衡,同時汽車對芯片集成度的要求低于手機等電子產品。從中期看,我國自主技術不難解決新能源汽車芯片短缺的問題。
動力電池快速擴產帶來過剩隱憂
隨著電動汽車爆發式增長,包括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與材料回收、電池材料體系中長期發展路線、動力電池全鏈條的智能化等在內的可持續發展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動力電池裝車92GWh。歐陽明高預計,今年全年動力電池裝車量將達150GWh左右,2025年達600GWh左右,2030年達1500-2000GWh。
電動汽車市場火爆直接**上游電池產業快速擴產。我國動力電池2023年規劃產能將達1000GWh,2025年近2500GWh。也就是說,動力電池2025年的規劃產能為當年預測裝機量的4倍多,因此需警惕產能過剩問題。
與此同時,上游材料周期性漲價引發行業對材料資源短缺的擔憂。歐陽明高介紹,從鋰、錳、鎳等核心電池材料的開采潛力來看,全球鋰資源經濟可采儲量為2100萬噸,如果按三元811電池材料體系估算,可生產電池2000億KWh。他認為,鋰資源無需擔心,錳資源富余,但鈷資源不樂觀,經濟可開采儲量僅710萬噸。從表面來看,電池材料短缺風險是鈷資源短缺,實際上,全球資源分布不均勻,給材料供應帶來風險。
據了解,全球3/4的鋰礦分布在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2/3鈷礦資源依賴從非洲剛果金進口,約一半鎳礦資源依賴印度尼西亞和**,因此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將非常重要。目前滿足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有41家,將來會繼續擴大。
同時,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帶來能耗和排放,以三元811鋰離子電池為例,每千瓦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約為87kg。歐陽明高建議,將電池產業鏈往西部四川、貴州、云南、青海等地轉移,利用當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資源優勢,實現用電清潔化。此外,動力電池全產業鏈要進一步改進工藝,提升關鍵環節能效。
來源:《**能源報》 2021年12月13日?記者 盧奇秀?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歐陽明高:明年新能源車銷量將達500萬輛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1121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