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年度新品終于上市半年多了,雖然不再緊密擁抱三星了,但今年的魅族17仍有三星的影子。
早期剛放出圖時,大家都喊:這個和三星S20長的如出一轍,但高的配置、高低的價格一定比三星香。
但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當真正發布時,大家會發現,此款手機的孔在右邊,當然還是免不了與三星對比的,仍然有人說比三星香,本篇內容告訴你,先說結論:大家講的是對的,至于如何超值,慢慢聽我說來:
一、外觀評價
打孔全面屏,美的與眾不同,此款手機采用6.6英寸三星定制 Super AMOLED 顯示屏,孔在屏的邊緣,采用了2.99mm的極小攝像頭開孔,相對早期的華為榮耀系列開孔屏,這個孔小的精致。
手機同樣跟隨大流開啟了小邊框策略,和榮耀8X一樣,使用了COF工藝實現了3.3mm的下巴寬度,屏占比達到92.9%,另外手機具有指紋識別功能,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同時161*73*8mm,重量208g的手感握在手中有種沉穩感。
一句話:視覺讓人感覺很舒適,延續了魅族小而美的風格。
二、**作性能
驍龍865 5G 處理平臺是高通公司今年推出的主力旗艦,相比以往的855 和855PLUS,不光在性能上有很大提升,重要的是加入了5G 模組,使得本手機在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
日常使用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卡頓現象,超級流暢,游戲也從來不卡頓,吃雞完全OK。當然58萬多的跑分已經奠定了其旗艦位置。
支持120赫茲高刷(但我感覺沒什么用使用90赫茲)和線性馬達讓手機的體驗感受直接提升很大一截,特別是在游戲中,仿佛有種神功在相助。
三個字:快、穩、爽
三、手機系統
出廠后手機即可升級,在使用后發現魅族手機升級之后優化了許多。
1、續航更穩了,可能是加入了節電模塊,2、視頻有防抖功能了,下次在科普中給大家做一段魅族手機拍攝測評。
總結一下:有良心、有上進
四、手機拍照
本手機前置2000萬像素攝像頭,后置6400萬主攝+1200萬+800萬超廣角+500萬微距的四攝相機模組,四攝有點厲害,微距表現超贊,拍夜景也很美,在強光拍攝稍有不強,但足以滿足一個旗艦的品質了。
忘了說一下,看這四攝排列,有沒有想到三星呢。
下面分別展示一下:微距、夜景和強光效果
五、充電續航
本手機采用4500毫安時的大電池方案,30W極速快充,可以配上65W極速閃充,盡享奢華。玩游戲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時,采用高清畫質模式,半個小時耗電不足10%,當然音量未到最大。
深夜繼續玩手機,早上起來進行充電,采用閃充,一頓飯未吃飯,手機已經接近70%電量,非常不錯的,另外手機兼容市面上所有快充頭。
有大電池為保證,有快充做后盾,不論與市場上哪一款手機相比,魅族17在續航上都是一個佼佼者。
六、寫在最后
先說兩個發現:手機的NFC功能快捷靈敏,加入自己的工卡,不論是打飯還是門禁**作輕松。
另外發現home鍵不見了,雖然在設計上與時俱進,還未習慣的使用者在使用上還要快速學習與時俱進。
一直堅持魅族就是魅族獨特的設計,不盲目跟風,知道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考慮到使用的每一個細節……
手機值不值得入手,不要太過于在乎外界的評論,主要還是看自己,不完美的才叫完美,堅持自己所堅持。目前這款手機在靚機平臺上不足3K,里外前后都像三星,目前看來如今值得入手了。
本文原作者為陳鴻濤,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魅族 17 系列手機發布的時候,正是魅族公司成立的第 17 個年頭。有趣又辛酸的是,大眾的關注焦點竟然在魅族發布會的場地上。
論資排輩,魅族是國產手機的“大哥”,2009 年發布的第一款智能手機 —— M8,被譽為“國產安卓機皇”。
M8 扎實的做工,先進的系統設計理念,獨具魅力的品牌文化,讓人們對魅族手機報以殷切的期盼。
魅族不負眾望,隨后發布了經典機型 MX 系列,把精致和獨到的手機理念推向市場,受到了用戶的廣泛認可,并在 2016 年達到銷量巔峰,年出貨量突破 2200 萬臺。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魅族手機所能掀起的聲浪越來越小,有些年份一年的出貨量還不及其它品牌一個季度的單品出貨量,現在已經被歸為市場份額的 “Others”。
魅族,怎么了?
想要知道魅族的現在,必須讀懂魅族的過去。
本文為深度長文,請預留一定時間閱讀。鑒于本人的經驗和學識有限,難免有錯漏,敬請批評指正。文章不可避免地帶有主觀性,懇請包容。
【文章結構一覽】
1. 審美和勇氣 —— 從 MP3 到魅族手機
2. 創新和偏執 —— 小圓點和 mback
3. 狂歡和迷惘 —— 從“演唱會”到雙屏滑鐵盧
4. 沉淀和涅槃 —— 17 而立
【本文核心邏輯】
差異化競爭是手機品牌的基礎生存法則
1. 審美和勇氣 —— 從 MP3 到魅族手機
魅族是做 MP3 起家的。
這句話不是對魅族的調侃,而是對魅族江湖地位和實力的夸贊。
2003 年到 2007 年,是** MP3 MP4 發展的黃金年代,各地電子城為**人貢獻了大量物美價廉的 MP3 MP4。
當時人們的主要需求是先擁有產品,能插上有線**動次打次就不錯了,所以國產 MP3 MP4 可以用粗糙一詞來形容。
魅族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 2007 年更是推出了重磅級的產品 M3 ,和當時的國產 MP3 相比,魅族的審美領先了好幾個段位。
M3 給魅族的 MP3 時代畫上了完美的句號,當時的魅族本可以任性享受市場和口碑的雙重贊美。
但魅族就是魅族,沒有停下腳步,時隔兩年竟然發布了一部手機 —— M8。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在 M8 上面看魅族對產品的細致追求,很多細節閃耀著細致打磨的光輝。
要知道,不是所有企業都有勇氣轉型,還能轉得如此成功。
這個時期,魅族的核心氣質已成型,審美在線,勇者無畏,為魅族在**手機市場贏得用戶口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創新和偏執 —— 小圓點和 mback
進入 MX 時代,大眾對魅族的關注點總離不開 HOME 鍵。
一個是小圓點,一個是 mBack。
魅族對軟硬件的整合功力在這兩個創新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時的安卓三大金剛鍵讓很多廠商和用戶頭疼,占用屏幕空間,**作不直觀,帶來軟件適配等問題。
由于當年的工業設計水平限制,手機必須留有足夠寬的額頭和下巴,還得兼顧到呼吸燈,等高處理這兩個區域是廠商既無奈又合適的選擇。
如此一來,虛擬鍵和實體區域存在諸多設計和**作邏輯沖突,甚至催生過四下巴手機。
在指紋識別時代之前,魅族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小圓點。
輕觸返回,上滑返回桌面,下滑打開下拉欄,向左或者向右是切換后臺打開的應用,來消息了呼吸閃爍。
是不是感覺蘋果的小橫條**作和魅族的小圓點**作邏輯非常相似?
好的設計思路都是相似的,時隔很多年還能引起共鳴。
指紋識別時代來臨后,魅族給出的解決方案是 mBack。
這個時代,安卓三大金剛鍵仍然會占用屏幕顯示區域,同時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指紋識別按鍵對下巴區域的占用。
如果指紋識別鍵只有指紋識別功能,那就是對空間的極大浪費,還會限制額頭和下巴的縮小。例如實體指紋識別時代晚期,有廠商為了縮小額頭和下巴,不得不把指紋識別按鍵魔改成細長條形,結果識別體驗不佳。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市場上出現了四種解決方案。
1. 下巴處放指紋識別鍵,沒有其它功能。
2. 側邊框放指紋識別鍵,但識別成功率不理想,一直沒有成為主流。
3. 機身背部挖孔放指紋識別鍵,能縮小額頭和下巴,但破壞機身完整性。
4. mBack,占用下巴空間,在提供指紋識別功能的同時,解決三大金剛鍵帶來的各種問題。
在額頭和下巴無法拿掉的階段,mBack 解決方案綜合來講是最優秀的。mBack 鎖屏時負責指紋識別,鎖屏后輕觸返回,按壓回桌面。如此一來,下巴區域的空間犧牲衍生出了新的價值。
小圓點和 mBack 解決了三大金剛鍵對屏幕的占用,同時又提供了三大金剛鍵的主要功能,在功能實現、**作體驗和空間占用方面找到了良好的平衡。
創新和偏執往往伴生。
MX4 偏執地堅持 15:9 屏幕,讓不少用戶在觀看 16:9 的視頻時不得不忍受黑邊的存在。
小圓點堅持兼顧呼吸燈功能,不少用戶反饋小圓點邊緣存在漏光和光線不均勻的現象。
在市場總體工業設計仍不完備的情況下,追求超窄邊框,導致手機邊框比其它手機更不耐摔。
不管是創新還是偏執,魅族這個時期的手機總能吸引到忠實的用戶。
WHY?
無論是它的創新還是偏執,都賦予了魅族手機獨特的魅力,若干個與眾不同的閃光點讓用戶愛著魅族手機的同時,心甘情愿地忍受它的缺陷。
做產品,有自己的特色,好過所有維度都沒有缺陷的平庸。
但有時候偏執是把雙刃劍,正確的偏執是天堂,錯誤的偏執是“地獄”。偏執,為今后魅族的滑鐵盧埋下了隱患。
3. 狂歡和迷惘 —— 從“演唱會”到雙屏滑鐵盧
2014 年左右,阿里敏銳捕捉到移動互聯網將會迎來爆發,布局基礎設施生態,開始往移動端發力,最直接的信號是 2015 年 4 月發布了手機淘寶第一個版本,那幾年還推出了 YunOS。
2014 年,黃章復出后頻頻和用戶互動,魅族擴展到 1000 家線下門店,還推出了魅藍這個子品牌。
阿里想要往移動互聯網方向探索,通過硬件廠商來探路是很好的選擇。魅族想要成長,現實點來講,錢不是**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兩者走到一起,如今看來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015 年接受 6.5 億美元的投資后,魅族開始一路狂奔。“演唱會”一場接一場,新手機一部接一部,全年無休。出貨量突飛猛進,從幾百萬跳到 2016 年巔峰的 2200 萬臺。
盛世之下,隱憂漸顯。
搭載 YunOS 的機型被用戶瘋狂吐槽,要求更改為安卓系統。
和高通產生不愉快的插曲后,魅族不得不投入聯發科的懷抱,功耗和性能遭用戶質疑,被大眾調侃“萬年打磨聯發科”。
這張調侃圖側面反映了當時大眾對魅族的品牌認知,這是在提醒魅族,你再沒有出新東西了。
同時,這個時期是國產手機崛起混戰的時代,每個品牌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做出自己的特色。
小米 MIUI,有米家。
華為開始往攝影方向發力,有了徠卡口碑。
OPPO 有“充電 5 分鐘,通話 2 小時”。
魅族,只有萬年打磨。
這不能完全怪魅族。 2016 – 2017 年國產手機在市場和技術產業鏈兩方面都遇到了天花板,不少手機廠商都暫時遇到了下滑周期,大家都在尋求突破口來爭奪存量用戶,例如小米就推出了 MIX 一代,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當時有部分人覺得,雙屏技術能良好解決“沒有屏下攝像頭的全面屏”和“信息獲取效率的創新”這兩個問題,再加上有些雙屏手機的確掀起了小范圍的關注和討論,有廠商選擇雙屏幕技術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很少有廠商像魅族一樣,敢在已具備口碑的主機型上做大規模的產品形態創新,一般都是重新開辟一條型號線。
最后魅族打磨出的是 Pro 7,這部在魅族發展史上滑鐵盧式的手機,還弄出了“惟精惟一”和“追求源于熱愛”雙 slogan 搖擺的黑色幽默劇。
千算萬算,國產手機廠商沒想到蘋果扔出王炸 —— iPhone X,一款雖然存在諸多小問題但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變革都非常成功且直接影響消費者心智的產品。不管是小米 MIX,還是魅族的 Pro 7,最后都成了國產手機廠商創新的故事,而不是可以每年迭代更新的機型。
至此我們看到,審美和勇氣,創新和偏執,四個特點鮮明又沖突地糅雜在魅族的氣質里。
這個階段是魅族的產品和品牌文化至暗時期,從此開始步入下行通道,銷量下滑,線下門店接連關閉,網絡上有關魅族是否能翻盤的討論越來越多。
4. 沉淀和涅槃 —— 17 而立
魅族公司走入第 17 年的“而立”之年,拿出的魅族 17 太平庸了。
市場需要 5G,魅族 17 上 5G 全網通。
市場需要高性能,上高通 865,配高速閃存。
市場需要多攝,四攝五攝,該用的鏡頭全部用上。
市場需要高刷新率, 90Hz 起步,系統更新后提升到 120Hz。
雙揚聲器,橫向線性馬達,極致 2.99mm 前置開孔,全面屏手勢,30W 超充,市場需要的特質,魅族 17 都具備了。
回過頭來想想,你能說出一個魅族 17 像小圓點和 mBack 一樣能引起全民討論的地方嗎?
華為有百倍變焦,小米有 MIUI 12,iPhone 有蘋果生態,一加有高刷,OV 有閃充和**,魅族有什么?
但我覺得魅族 17 的平庸釋放了一個良好的信號。低徊之后,魅族元氣大傷,再也經不起折騰了。如果再去耗費寶貴的資本和精力做過大的全局式的創新,魅族可能撐不過接下來幾年。
面對現實,踏踏實實先拿出有誠意的水桶機產品,至少和其它品牌保持硬件上的不掉隊,邁過這道坎,后面才有無限可能。
可以這樣說,魅族 17 是魅族真正成熟的標志性產品,它終于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正在采取務實的辦法解決。
所幸市場給魅族的這次轉變投了**票,魅族 17 一度被買到斷貨,魅族的涅槃有了底氣。
只是有一點令人唏噓不已,9 年前有人愿意花 3000 多元買 MX ,9 年之后的魅族 17 還是 3000 多元,同樣是 3000 多元,境遇已大不一樣。
MAX 說
站穩腳跟后,魅族應該怎么樣扭轉局勢?
在我的《華為向左蘋果向右:平面高像素 VS 立體深記錄,未來手機攝影是誰家天下?》文章中有一個觀點,手機是高度中心化的產物。
高度中心化的好處顯而易見,我們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通訊,可以攝影,可以玩游戲,可以觀影,可以錄音,不用再攜帶多余的硬件。
但高度中心化也是手機的弱點,如果手機的某一項硬件或體驗不完美,為了它的部分優點,用戶也愿意買買買。
魅族何不利用手機形態的這個弱點呢?
避開競品擅長的點,集中精力和資源把魅族手機一兩個點做到行業頂尖,即使用戶知道魅族手機其它地方不完美,也會心甘情愿為了這一兩個閃光點為整部手機買單。
**手機市場已是紅海中的紅海,對于非大廠一線品牌,奉行差異化競爭策略,是活下去的基本**作。
魅族啊,你已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所剩的機會不多了。
熱愛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本文原作者為陳銘烯,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魅友在購買并使用魅族17系列手機后有什么想對魅族說的話吧!
從部分用戶的反饋中不難看出,在魅族17系列產品上呈現的依然是大家熟悉的那個魅族。特別是在外觀方面,大家對魅族延續其細膩的外觀工業設計做出了肯定。魅族內置的Flyme系統也依然是大家印象中的流暢、精致。屏幕觀感和電池續航也讓魅友們打出了優秀的評價。
5月8日,魅族2020年新品魅族17及17Pro正式發布。魅族17在核心配置上與Pro版相同,同樣搭載了高通驍龍865移動平臺。 搭載了一塊6.6英寸的90Hz三星定制SuperAmoled全面屏,分辨率為2340×1080。而在影像方面,魅族17搭載了全新的6400萬像素四攝全場景影像系統,其中6400萬像素主攝采用了2020年旗艦手機標配的索尼IMX686傳感器,F/1.8超大光圈,1/1.7英寸超大感光元件,支持四合一1.6μm的超大單像素面積。4500mAh大電池,也為魅族17系列的續航做出了可靠的保證。
在價格方面,魅族178+128GB為3699元,8+256GB為3999元,而魅族17Pro8+128GB為4299元,12+256GB為4699元。如果想獲得更多有關魅族17系列的產品資訊,就請持續關注太平洋電腦網手機頻道和@魅族科技新浪微博吧。
本文原作者為陳玥希,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
實際上,這一代的魅族表現是不錯的,電商平臺上有2.1萬的評論,這成績甚至好于OPPO的Reno 4 Pro,這是十分難得的。要知道,畢竟綠廠也是如日中天的品牌,而魅族應該是很多人印象中江河日下的品牌。這也充分說明,只要產品好,價格合理,還是有人買單的。
魅族17具備了評價君覺得最重要的三點,就是AMOLED屏幕,90Hz刷新率,以及驍龍865,這讓其配置天生具備高端屬性。
此外,3499元款配置了6GB LPDDR4X內存,128GB UFS3.1存儲,6.6英寸屏幕,2340×1080分辨率,色域DCI-P3 100%覆蓋。
后置四攝,分別是6400萬主攝,索尼IMX686,800萬超廣角,500萬微距,1200萬景深鏡頭。前置2000萬像素攝像頭。4500mAh電池,30W快充,重量199克。支持5G雙模,藍牙5.1,WiFi 6,NFC。
雖然這款手機的后置攝像頭實在是比較特別,看起來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但總體來說,這款手機的配置還是很平衡的,可以說魅族在工藝上的深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如果是魅族的粉絲,大可以選擇這款魅族17,畢竟這是一款用心的精品之作。而如果是非煤油的話,還可以等等,看看魅族接下來還有哪些策略,會不會有條不紊地更新大量新品。
畢竟,雖然魅族17產品不錯,但以現在的銷量,維持一個品牌的良性發展還是有難度的,畢竟華米OV四大品牌已經占據了絕大部分份額,魅族想逆轉難度很大。從品牌多樣性角度,魅族的發展還是對行業有好處的,且看其后續的動作吧。
本文原作者為陳雨夢,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
黃章在采訪當中確定魅族17將會是搭載驍龍865處理器,能夠實現支持支持NA以及NSA的雙模5G網絡,并且黃章還強調,魅族17這款手機在性能及網絡體驗上是絕對的旗艦水準。不僅如此,黃章還透露了魅族17在材質、影像、體驗等方面也會有新的創新探索。
此外,黃章在采訪當中還透露了一個比較重要的信息,表示魅族將會修正此前的做法,重新聚焦中高端,不再盲目去追逐所謂的銷量搏殺,更不會過分追求性價比。大家都知道,魅族16當時是比小米8定價便宜1元錢,正是希望能夠通過性價比恢復銷量,然而最終并沒有能夠成功,畢竟如今的魅族與小米在體量上有太大的差距,小米能夠在供應鏈上有更大的議價能力以及話語權。不過,這樣也就意味著,魅族17的定價可能會更高一些,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概率會在三千元以上!
不僅如此,黃章也確定了魅族17會搭載Flyme8系統,并且表示Flyme在業內擁有不錯的口碑。不過令人感到心酸的是,黃章也承認,如今魅族的規模變小了,好在依舊活著,而且目前活的比較健康。此前的黃章也對外宣稱,魅族將會做小而美的廠商。
當然,目前的魅族在市場上的聲量不斷變小,華為、小米、OPPO和vivo這四大品牌已經占據了太多的市場,留給魅族等小品牌的生存空間正在變得更少,究竟魅族能否憑借魅族17重新恢復活力,讓我們拭目以待!你們期待魅族17嗎?魅友們會考慮購買嗎?
?
本文原作者為陳治文,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
轉眼到了2021年,魅族17作為驍龍865的代表機型,如今也迎來優惠,在第三方電商平臺,8+128G版本的參考售價為3199元,且有高品質殼膜贈送,那么魅族17還值得入手嗎?
首先筆者認為,從性價比角度來說,魅族17適合預算3000元出頭的朋友,相比小米10和一加8T等同處理器的機型,魅族17還是非常實惠的,且在硬件配置上絲毫不弱,安兔兔跑分成績為58.3W分,依舊有旗艦氣質,除了驍龍865以外,魅族17的存儲規格為UFS3.1,這點也處于領先配置,讓順序讀寫速度更快,機器運行更為流暢。
然后就是用戶反饋方面,魅族17上市很久了,雖然魅族在20年只有一款旗艦機,但這款手機在科技媒體中有口皆碑,好評主要集中在三點,第一則是機器的工業設計和高顏值,夢幻獨角獸的配色和白色面板設計讓很多“顏控”的用戶直呼過癮,這可能也是很多“煤油”多年來對魅族不離不棄的原因,筆者線**驗真機,確實被其精湛的工業設計和漂亮的外觀以及充滿質感的握持手感所折服,非常個性出眾。
第二則是魅族17的續航非常不錯,雖然只有30W的快充中規中矩,但其4500毫安的電池容量加上省電優化,很多用戶實際體驗之后評價很高,有選到這款手機的用戶反饋,即使重度使用,魅族17也非常能抗,“吊打一路安卓旗艦”。
最后則是在功能細節方面,魅族17出色的線性馬達、立體雙揚聲器以及120HZ高刷和NFC等重要的旗艦功能都沒有缺席,是一款非常完備的旗艦產品,沒有明顯的短板,加上Flyme系統的極盡巧思,各種功能非常貼心實用,例如小窗模式和鉆孔環形電量顯示讓人驚艷不已。
現在手機同質化非常嚴重,在眾多5G旗艦當中,小廠出身的魅族17可能并非堆參數的那個,也不是能打極致性價比的機型,但筆者認為這款機器是名副其實的5G旗艦,且定價合適,如今優惠之后值得上手體驗一番,假如是你,會考慮降價之后的魅族17嗎?歡迎評論留言哦!
本文原作者為陳思漫,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
魅族 17 采用高通驍龍 865 處理器,另外還有UFS 3.1 高速閃存,配置表現足夠稱得上是旗艦級。至于存儲大小,魅族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消息,但就現在旗艦機的配置來看,12GB RAM與 256 GB 甚至是 512 GB ROM 組合的可能性非常大,不過魅族17系列標準版極有可能會采用LDDR4X內存,因此起售價也相對會低一些。
另外,魅族17系列還將采用90Hz高刷新率,再配合Flyme使用,魅族17的流暢度及動畫效果應該會很值得期待。
外觀上,魅族聲稱魅族 17 是唯一的白色面板手機,手機正面采用了時下非常流行的挖孔屏設計,挖孔位置在正面右上方,整體孔徑非常小。因此魅族17的正面顏值也非常不錯。
至于拍攝上,魅族 17 采用橫置攝像頭設計,中間為環行閃光燈,左右兩側各兩個鏡頭組合四攝。根據其他品牌旗艦四攝配置,魅族 17 上的四個鏡頭應該為主攝、長焦、微距、超廣角鏡頭,成像能力比上代要有明顯提升。
魅族 17 電池容量為 4500 毫安,并且配備 30W Super mCharge 超充,預計續航表現將不會太差。
同時,魅族配件部門還為魅族17系列配備了非常豐富的保護殼。
作為旗艦機型來說,魅族 17 絕對是姍姍來遲,至于這款手機還有什么新奇設計,只得 5 月 8 日當天揭曉。大家覺得魅族17系列的起售價會是多少呢?極果君猜測可能是3499元起。
本文原作者為陳立群,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
外觀
魅族17的外觀可謂是大換血,就像開頭說的那樣,正面由上下齊寬的真全面屏設計變成了主流的打孔屏設計,這既打了自己的臉又讓老煤油寒心,不過趨勢就是這樣,如果還揪著情懷不放的話,只有**路一條,魅族算是開竅了。魅族17正面采用了6.6英寸的三星Super AMOLED打孔屏,分辨率為1080P級別,支持90Hz刷新率(通過OTA可升至120Hz),沒有上2K屏還是有點遺憾的。
首先它的孔徑大小僅次于藍廠的2.98mm,采用了2.99mm的孔徑,居右的極小孔徑在日常使用時幾乎與狀態欄的圖標完美貼合,不會產生突兀的感覺,在刷網頁時只要不是很嚴重的強迫癥都可以接受。魅族作為一家比較有創意的公司,在手機打孔方面的玩法還是比較新穎的,它前置挖孔支持環形電量顯示功能,即通過前置攝像頭外圈光環來顯示電量,這屬于會玩兒的廠商,也封住了許多“去掉前置攝像頭”**的口,畢竟還是有一定功能性的,是吧。
個人覺得魅族17的靈魂不僅在于它全新的ID設計,而是接近四面等寬的直屏設計,得益于COF封裝工藝,魅族17的下巴控制的恰到好處,三邊為了讓屏幕的視覺效果更加協調,并未刻意追求極窄邊框,讓三邊與下巴盡可能等寬,這樣的小心思還是比較討喜的。比較爭議性的說,我覺得魅族17是iPhone 11的外觀升級版,也就是說討厭大黑邊與大劉海,但喜歡直屏設計的朋友可以選擇魅族17;但從另一角度想,如果魅族17能擁有iOS的系統,那就更絕了(Flyme在國內數一數二,僅代表個人觀點)。
魅族17采用了金屬中框+玻璃后蓋的組合,在中框過渡區域還是比較順暢的,拿在手上也沒有出現割手的感覺,配合上8.5mm的厚度與199g的重量,在5G手機中的手感算是上乘。側邊按鍵布置的也比較簡潔,將電源與音量鍵都放到了右側,頂部與底部也配備了超線性雙揚聲器,不過把3.5mm**孔取消了還是有點遺憾的。
我上手的是魅族17 十七度灰配色,第一感覺比較高冷沉穩,比較耐看;如果喜歡特別一點的顏色還是推薦入手夢幻獨角獸,畢竟現在手機市場前面板是白色的幾乎都已經絕跡了。要說魅族最具辨識度的設計那當屬它的防爆盾造型的四攝了,加上中間那一圈銀色的環形閃光燈,出門也不怕與別人撞機了。要說這樣設計的好看與否就因人而異了,不過能在眾多麻將模組中另辟蹊徑的好像也只有這家珠海小廠敢做了。
性能
硬件配置方面,魅族17搭載了驍龍865處理器,通過外掛X55基帶實現雙模5G網絡,同時采用了LPDDR4x內存+UFS 3.1閃存的組合,這樣的配置算是今年的主流水準,不過追求性能或者喜歡玩游戲的朋友更關心它的實際表現如何,因此我們對其進行了性能測試。跑分可能對于廠商宣傳比較重要,不過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實際的游戲表現才是辨別性能強弱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就直接跳過跑分,進行游戲內的幀數實測。
筆者選擇了市面上不同風格、不同配置需求的主流游戲進行測試,首先看看它在《王者榮耀》中的表現,在測試之前畫面有關的設置全部調至最高,實測其平均幀數為59.57幀,最高幀數為60.9幀。這般表現在情理之中,符合驍龍865芯片應有的水準。
再來玩一把《和平精英》,由于魅族17支持高刷新率,因此在游戲設置里開啟流暢+90幀的模式,并把抗鋸齒和陰影打開,實測其平均幀數為88.76幀,最高幀數為91.9幀。從幀數圖來看,游戲穩定性有所欠缺,不過高刷新率帶來的視覺流暢度確實不錯。
最后回味一下童年的味道,玩一把《qq飛車》,個人覺得qq飛車是由PC端移植到手機端最成功的一款手游,因為基本的**與**作方式都沒有太大變化。玩之前依舊把畫質與幀數都調到最高,開啟高清模式并關閉省電模式。實測其平均幀數為75.77幀,最高幀數為118幀。游戲穩定性不是很理想,可能是因為游戲適配的原因。
續航
續航方面,魅族17內置了4500mAh電池,支持30W快充,這樣的續航組合跟綠廠的65W超級閃充肯定是沒法比了,不過跟另一家Slogan為“不將就”的友商還是可以一較高下的。為了測試它的續航能力,我對其進行了充電測試,并制作了一個充電速度測試表。可以看到魅族17半小時充至55%,一小時充到了89%,88分鐘時顯示充電完成,這樣的充電速度還算中規中矩。
拍照
相機方面,魅族17采用了6400W主攝+1200W景深+800W超廣角+500W微距鏡頭的四攝組合,其中主攝采用了比較熱門的IMX686,把IMX362用作景深還是挺土豪的。為了讓大家對魅族17的拍照能力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筆者分別在不同場景進行了多個角度的實拍。
從下圖隨手拍的照片來看,魅族17對于顏色的處理還是比較到位的,相比真實場景,色彩更為艷麗,比較討好眼球。放大后也能清晰看清所攝物體細節,不過對于綠植的處理就不盡人意了,有略微涂抹的痕跡。
在白天場景下拍攝景物時,直出基本無壓力,不過考慮到畫面顏色偏淡,如果發朋友圈的話,可以稍微調一下色。遺憾的是放大后遠處高樓出現了模糊的現象,紅色大橋的涂抹現象也比較嚴重,應該是優化的問題,希望后期廠商通過OTA升級解決這一問題。
下面還對魅族17的2.5cm微距鏡頭進行了實拍測試,從下圖中可以看到,拍攝綠色針葉時色彩比較舒服,同時背景虛化做得也比較到位,沒有出現一眼假的情況,直出用來發朋友圈再合適不過了。
筆者還使用魅族17的普通模式、手持夜景模式、腳架模式對于夜景進行了實拍,從下面三張對比圖中可以明顯看出,手持夜景模式明顯比普通模式下的進光量要更足一些,畫面觀感也更好;而腳架模式相對于手持夜景模式會更亮,不過也犧牲了畫面的純凈度與真實性。
普通模式
手持夜景模式
腳架模式
從以上實拍樣張中可以看出,魅族17的相機表現屬于中規中矩的水準,沒有出現特別大的紕漏,也沒有太大的亮點,比較遺憾的是沒有長焦鏡頭,對于我這種比較依賴長焦鏡頭拍攝的攝影愛好者來說,還是有點難以適應的。
總結
魅族17傳承了魅族以用戶為本的優良傳統,雖說也有所妥協,不過有時候放下倔強未免是一件壞事,這段時間用下來還是比較舒服的,Flyme系統的過渡動畫確實要點個贊,其他方面的硬件配置也屬于旗艦的水準。因此我覺得魅族17不是一部情懷機,而是一部大眾都能接受的5G手機,不知你怎么看待這款機型呢?
本文原作者為陳宣湘,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
外觀
魅族17的外觀可謂是大換血,就像開頭說的那樣,正面由上下齊寬的真全面屏設計變成了主流的打孔屏設計,這既打了自己的臉又讓老煤油寒心,不過趨勢就是這樣,如果還揪著情懷不放的話,只有**路一條,魅族算是開竅了。魅族17正面采用了6.6英寸的三星Super AMOLED打孔屏,分辨率為1080P級別,支持90Hz刷新率(通過OTA可升至120Hz),沒有上2K屏還是有點遺憾的。
首先它的孔徑大小僅次于藍廠的2.98mm,采用了2.99mm的孔徑,居右的極小孔徑在日常使用時幾乎與狀態欄的圖標完美貼合,不會產生突兀的感覺,在刷網頁時只要不是很嚴重的強迫癥都可以接受。魅族作為一家比較有創意的公司,在手機打孔方面的玩法還是比較新穎的,它前置挖孔支持環形電量顯示功能,即通過前置攝像頭外圈光環來顯示電量,這屬于會玩兒的廠商,也封住了許多“去掉前置攝像頭”**的口,畢竟還是有一定功能性的,是吧。
個人覺得魅族17的靈魂不僅在于它全新的ID設計,而是接近四面等寬的直屏設計,得益于COF封裝工藝,魅族17的下巴控制的恰到好處,三邊為了讓屏幕的視覺效果更加協調,并未刻意追求極窄邊框,讓三邊與下巴盡可能等寬,這樣的小心思還是比較討喜的。比較爭議性的說,我覺得魅族17是iPhone 11的外觀升級版,也就是說討厭大黑邊與大劉海,但喜歡直屏設計的朋友可以選擇魅族17;但從另一角度想,如果魅族17能擁有iOS的系統,那就更絕了(Flyme在國內數一數二,僅代表個人觀點)。
魅族17采用了金屬中框+玻璃后蓋的組合,在中框過渡區域還是比較順暢的,拿在手上也沒有出現割手的感覺,配合上8.5mm的厚度與199g的重量,在5G手機中的手感算是上乘。側邊按鍵布置的也比較簡潔,將電源與音量鍵都放到了右側,頂部與底部也配備了超線性雙揚聲器,不過把3.5mm**孔取消了還是有點遺憾的。
我上手的是魅族17 十七度灰配色,第一感覺比較高冷沉穩,比較耐看;如果喜歡特別一點的顏色還是推薦入手夢幻獨角獸,畢竟現在手機市場前面板是白色的幾乎都已經絕跡了。要說魅族最具辨識度的設計那當屬它的防爆盾造型的四攝了,加上中間那一圈銀色的環形閃光燈,出門也不怕與別人撞機了。要說這樣設計的好看與否就因人而異了,不過能在眾多麻將模組中另辟蹊徑的好像也只有這家珠海小廠敢做了。
性能
硬件配置方面,魅族17搭載了驍龍865處理器,通過外掛X55基帶實現雙模5G網絡,同時采用了LPDDR4x內存+UFS 3.1閃存的組合,這樣的配置算是今年的主流水準,不過追求性能或者喜歡玩游戲的朋友更關心它的實際表現如何,因此我們對其進行了性能測試。跑分可能對于廠商宣傳比較重要,不過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實際的游戲表現才是辨別性能強弱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就直接跳過跑分,進行游戲內的幀數實測。
筆者選擇了市面上不同風格、不同配置需求的主流游戲進行測試,首先看看它在《王者榮耀》中的表現,在測試之前畫面有關的設置全部調至最高,實測其平均幀數為59.57幀,最高幀數為60.9幀。這般表現在情理之中,符合驍龍865芯片應有的水準。
再來玩一把《和平精英》,由于魅族17支持高刷新率,因此在游戲設置里開啟流暢+90幀的模式,并把抗鋸齒和陰影打開,實測其平均幀數為88.76幀,最高幀數為91.9幀。從幀數圖來看,游戲穩定性有所欠缺,不過高刷新率帶來的視覺流暢度確實不錯。
最后回味一下童年的味道,玩一把《qq飛車》,個人覺得qq飛車是由PC端移植到手機端最成功的一款手游,因為基本的**與**作方式都沒有太大變化。玩之前依舊把畫質與幀數都調到最高,開啟高清模式并關閉省電模式。實測其平均幀數為75.77幀,最高幀數為118幀。游戲穩定性不是很理想,可能是因為游戲適配的原因。
續航
續航方面,魅族17內置了4500mAh電池,支持30W快充,這樣的續航組合跟綠廠的65W超級閃充肯定是沒法比了,不過跟另一家Slogan為“不將就”的友商還是可以一較高下的。為了測試它的續航能力,我對其進行了充電測試,并制作了一個充電速度測試表。可以看到魅族17半小時充至55%,一小時充到了89%,88分鐘時顯示充電完成,這樣的充電速度還算中規中矩。
拍照
相機方面,魅族17采用了6400W主攝+1200W景深+800W超廣角+500W微距鏡頭的四攝組合,其中主攝采用了比較熱門的IMX686,把IMX362用作景深還是挺土豪的。為了讓大家對魅族17的拍照能力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筆者分別在不同場景進行了多個角度的實拍。
從下圖隨手拍的照片來看,魅族17對于顏色的處理還是比較到位的,相比真實場景,色彩更為艷麗,比較討好眼球。放大后也能清晰看清所攝物體細節,不過對于綠植的處理就不盡人意了,有略微涂抹的痕跡。
在白天場景下拍攝景物時,直出基本無壓力,不過考慮到畫面顏色偏淡,如果發朋友圈的話,可以稍微調一下色。遺憾的是放大后遠處高樓出現了模糊的現象,紅色大橋的涂抹現象也比較嚴重,應該是優化的問題,希望后期廠商通過OTA升級解決這一問題。
下面還對魅族17的2.5cm微距鏡頭進行了實拍測試,從下圖中可以看到,拍攝綠色針葉時色彩比較舒服,同時背景虛化做得也比較到位,沒有出現一眼假的情況,直出用來發朋友圈再合適不過了。
筆者還使用魅族17的普通模式、手持夜景模式、腳架模式對于夜景進行了實拍,從下面三張對比圖中可以明顯看出,手持夜景模式明顯比普通模式下的進光量要更足一些,畫面觀感也更好;而腳架模式相對于手持夜景模式會更亮,不過也犧牲了畫面的純凈度與真實性。
普通模式
手持夜景模式
腳架模式
從以上實拍樣張中可以看出,魅族17的相機表現屬于中規中矩的水準,沒有出現特別大的紕漏,也沒有太大的亮點,比較遺憾的是沒有長焦鏡頭,對于我這種比較依賴長焦鏡頭拍攝的攝影愛好者來說,還是有點難以適應的。
總結
魅族17傳承了魅族以用戶為本的優良傳統,雖說也有所妥協,不過有時候放下倔強未免是一件壞事,這段時間用下來還是比較舒服的,Flyme系統的過渡動畫確實要點個贊,其他方面的硬件配置也屬于旗艦的水準。因此我覺得魅族17不是一部情懷機,而是一部大眾都能接受的5G手機,不知你怎么看待這款機型呢?
本文原作者為陳宣湘,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