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自行申報都是次年才能享受扣除,所以選擇的年度都是次年的(例如今年是2021年,扣除年度則需要選2022年)。個人能所得稅扣除年度一年只能選擇一次,一個納稅年度內無法更改關于專項扣除比例之類的信息。個人所得稅扣除可以在個稅手機APP里面**作完成。
拓展資料:
納稅人在**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盡攻犯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個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符合本辦法規定扣除條件的,可以選擇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選擇由本人扣除。
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案培級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示標準定額扣除。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蛋斯強相船棉風針交木團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2022年度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啦。納稅人可以登錄個人所得稅App進行修改、確認。
2022年個人所得稅
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
專項附加扣除的信息需要納稅人每年提交一次。2022年需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納稅人,要在今年12月對信息進行確認或修改,若信息無變動,只需在2021年基礎上確認即可。
特別提醒,即使你的信息沒有變化,建議最好還是核對下自己的信息是否填寫正確。那如何具體**作呢?這里已經為大家整理好了。
首先請先下載好“個人所得稅”app。
手機端確認情形**作
情形一:2022年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若無變動,只需在2021年基礎上確認即可。
①打開個人所得稅APP首頁,選擇了解一下或專項附加扣除填報選擇一鍵帶入,再選擇扣除年度2022。如下圖——
②依據提示“將帶入2021年度信息,確認是否繼續?”或者“您在2022年度已存在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如果繼續確認,將覆蓋已存在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確認后點擊確定。如下圖——
③打開待確認狀態的專項附加扣除,核對信息:如有修改可以點擊修改,信息確認后點擊一鍵確認。(注意:如有“已失效”狀態的信息,則需先刪除之后才能點擊“一鍵確認”)
④點擊一鍵確認后,信息則提交成功。不需要重復確認,否則之前確認的信息會顯示已作廢,系統會以最新確認的信息為準。
用戶可以在確認之后在APP中點擊首頁,選擇專項附加扣除填報,選擇扣除年度2022查看已提交的信息,如有變動可以選擇作廢或修改。
情形二:2022年需要對已填寫的信息進行修改。
①如:需要修改申報方式、扣除比例、相關信息等,則需點擊待確認之后進入相關修改頁面進行修改。注:此方式只能修改部分信息。
②如:需要修改基本信息,先進入2021年的信息頁面。修改后再重新確認。在APP中點擊首頁,選擇專項附加扣除填報,選擇2021年,修改之后再確認2022年的信息。
以下幾種情況需要修改專項扣除信息:
①想修改2022年贍養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的扣除比例;
②有老人在2021年去世,2022年不能再申請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
③夫妻一方不再申請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在2022年由另一方申報;
④房租和房貸需要替換扣除的情況,即:2022年不再申報住房租金,改為申報住房貸款利息,或2022不再申報住房貸款利息,改為申報住房租金。
情形三:2022年需要作廢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比如2022年不再申請贍養老年人專項附加扣除。
點擊待確認狀態的贍養老人信息,點擊刪除,點擊一鍵確認。
情形四:2022年需要新增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比如2022年新增子女教育扣除,需要申報填寫。
先按情形一步驟確認之前申報的其它不需要修改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后,點擊APP首頁,專項附加扣除填報。如下圖——
情形五:2022年首次填寫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直接選擇首頁的專項附加扣除填報即可填寫信息。
六項扣除的申報條件
子女教育支出申報條件
1、扣除范圍及標準
(1)扣除范圍:3歲-博士(學前教育-全日制學歷教育);
(2)扣除標準: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
2、扣除方式
(1)選擇父母一方扣除;
(2)父母雙方各扣50%;
注意:扣除方式確定后,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3、扣除起止時間
(1)學前教育:子女滿3周歲的當月至小學人學前一月:
(2)全日制學歷教育: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學當月至教育結束當月。
繼續教育支出申報條件
1、扣除范圍及標準
(1)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取得相關證書的年度扣除3600元;
(2)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取得相關證書的年度扣除3600元;
(3)學歷(學位)繼續教育:在學歷繼續教育期間每年扣除4800元(每月扣除400元)。
注意:職業資格證書需參照《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2、扣除方式
(1)由納稅人自己扣除;
(2)大學本科及以下的學歷繼續教育可以由接受教育的本人扣除,也可以由其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扣除。
選擇按子女教育扣除,為1000元/月,選擇按繼續教育扣除,為400元/月。
注意:對于同一教育事項不得重復扣除。
3、扣除起止時間
學歷(學位)繼續教育:人學的當月至教育結束的當月。
注意: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長不能超過48個月。
住房租金支出申報條件
1、扣除范圍
(1)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的城市沒有自住房;
(2)已經實際發生了住房租金支出;
(3)本人及配偶在同一納稅年度內,沒有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政策。
注意:”住房租金”與“住房貸款利息”這兩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只能享受其中一項,不能同時享受。
2、扣除標準
(1)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碑定的其它城市:每月可扣除1500元;
(2)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人口的城市,每月可扣除1100元;
(3)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含)人口的城市,每月可扣除800元。
3、扣除方式
(1)納稅人未婚的:由本人扣除;
(2)納稅人已婚且
①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由承租人扣除;
②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按規定分別扣除。
4、扣除起止時間
(1)租賃合同(協議)約定的房屋租賃開始的當月至租賃期結束的當月;
(2)提前終止合同(協議)的,以實際租賃行為終止的月份為準。
住房貸款利息申報條件
1、扣除范圍及標準
(1)扣除范圍: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配偶購買**境內住房而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
(2)扣除標準:每年12000元(1000元/月)。
注意:“住房貸款利息”與“住房租金”這兩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只能享受其中一項,不能同時享受。
2、扣除方式
(1)單獨或者共同購買: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
(2)婚前各自購買:婚后可以選擇一方的住房,由貸款人按照每月1000元扣除;或者由夫妻雙方分別按照每月500元對各自發生的住房貸款利息支出扣除;
貸款合同約定開始還款的當月至貸款全部歸還或貸款合同終止的當月。
注意:住房貸款利息的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0個月。
贍養老人支出申報條件
1、扣除范圍及標準
(1)扣除范圍:年滿60周歲(含)父母(生父母、繼父母、養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2)扣除標準:
①獨生子女:每月2000元;
②非獨生子女:可以和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但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
2、扣除方式
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可以采用均攤、約定分攤、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等方式。
注意:
(1)約定分攤與指定分攤必須簽訂書面協議;
(2)約定分攤與指定分攤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攤為準;
(3)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3、扣除起止時間
被贍養人年滿60周歲的當月至贍養義務終止的年末。
大病醫療支出申報條件
1、扣除范圍及標準
(1)扣除范圍:醫保目錄范圍內的醫療費用支出,醫保報銷后的個人自付部分;
(2)扣除標準:在一個納稅年度內,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是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2、扣除方式
(1)可以選擇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
(2)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3、扣除起止時間
為醫療保障信息系統記錄的醫藥費用實際支出的當年。
注意:大病醫療支出在次年3-6月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時享受扣除。
奮斗了一年年終獎就要來了!
但今年納稅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
根據**、**如下規定,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國家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
從2022年1月1日起,年終獎就要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一并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簡單來說就是:今年年底前,繳納個稅有兩種計稅方式,即單獨計稅和合并計稅。到了明年取得的收入,就只有合并計稅一種方式了。
這兩種計稅方式,到手獎金可能差上萬元!舉兩個例子告訴你:
例子1A公司小王,2020年工資扣除三險一金、免征額等后,應納稅所得額15萬元,年終獎3萬元。按單獨計稅,小王共需繳納900元個稅,年終獎到手29100元;按合并計稅,相當于年終獎扣稅6000元,到手24000元。對小王來說,兩種計稅方式下,到手的年終獎差了5100元。
例子2B公司小李,2020年工資扣除三險一金、免征額等,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年終獎27萬元。按單獨計稅,小李年終獎共需繳稅52590元,工資繳稅900元,合計53490元;按合并計稅,則共需繳納個稅43080元。對小李來說,兩種計稅方式取得的年收入相差10410元。
總結一下,單獨計稅適用于工資高于年終獎的員工,合并計稅則適用于年終獎較多的員工。
以上信息都說完了,可別忘了在12月31日前,填報你的信息。
(河南日報微信公眾號)
來源: 河南發布
1、先計算計稅收入=15000-(3500-2800)=14300 (有五險一金可扣除,一般扣除3500,也有加計1300)
2、對應看稅率=14300/12=1191.67 7級稅率對應3%
3、個稅=14300*3%=429
4、到手=15000-429=14571
最近朋友圈里都在曬年會了,又是一年年終時。每當這個時候,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年終獎了。伴隨著讓人開心的年終獎金額的公布,很多人也開始關心起,這筆年終獎要交多少稅?到手金額是多少?
很多人都領過年終獎,卻依然不知道年終獎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
今天,小編在這里就來為大家分享下年終獎繳稅額的計算方法,讓大家自己就可以算明白這筆帳。
員工當月的工資薪金額超過「3500」元的,再發放的年終獎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計算時,除以12找稅率,但計算稅額時,速算扣除數只允許扣除一次。
舉個例子:小王2016年1月工資4000,年終獎36000,無其它收入。
趙某工資部分應繳納個人所得稅:(4000-3500)*3%=15元
個稅繳納標準圖
趙某年終獎(36000)部分應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
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即:3600/12=3000元,
再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
趙某年終獎36000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36000*10%-105=3495元。
趙某2016年12月份應繳納個人所得稅3495元,稅后所得為32505。
更直白的公式:
年終獎金應納稅額 = 年終獎?12×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備注:年終獎?12所計算出來的金額,直接對照納稅表即可,不需要再減去3500納稅基準額)
大家實在算不明白的 ,網上還有很多自動計算器,直接輸入金額,就會算出結果。
關于年終獎如何納稅的問題,你看懂了嗎?
個人年終獎是你在公司創造的價值,到年底公司會發放,這個是沒有公式的。但是年終獎也要上交個人所得稅,這個是有公式的。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
其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12=商數(按照商數查找相應的適用稅率A和速算扣除數A)。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A-速算扣除數A。
年終獎個稅計算方法
年終獎的個人所得稅應該單獨按照1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適用稅率由應繳稅所得除以12(一年12個月)之后確定,此方法全年只可采用一次。發放年終獎的當月工資高于3500元時:年終獎個人所得稅=年終獎*稅率 — 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年終獎/12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
發放年終獎的當月工資地域3500元時,年終獎個人所得稅=【年終獎 — (3500 — 月工資)】除以12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年終獎計算方法公式具體如下:
1、發放年終獎的當月工資高于5000元時,年終獎扣稅方式為:年終獎*稅率-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年終獎/12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
2、當月工資低于5000元時,年終獎個人所得稅=(年終獎-(5000-月工資))*稅率-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年終獎-(5000-月工資)除以12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張麗珍律師
擅長:離婚/財產
點擊咨詢
吳國公律師
擅長:勞動**
點擊咨詢
胡夢蝶律師
擅長:婚姻/繼承
點擊咨詢
都燕果律師
擅長:刑事辯護
點擊咨詢
林峰律師
擅長:工傷賠償
點擊咨詢
郝科名律師
擅長:房產**
點擊咨詢
王勇律師
擅長:合同**
點擊咨詢
晏華明律師
擅長:公司/債務
點擊咨詢
查
看
更
多
官方電話
在線客服
官方服務
官方網站在線問律師離婚咨詢
刑事咨詢
信用卡咨詢
工傷咨詢
消費稅是一種價內稅,對于買方來說,支付的銷售價格直接包含消費稅。比如說購買豪華小汽車的消費者,支付的車款包含兩部分,車子的價格和10%的消費稅。
與增值稅不同的是,消費稅只對特定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征收。根據我們國家的消費稅暫行條例,消費稅共有14個稅目,若干個子目,分為4大類:
第一、過度消費會對人類健康、社會秩序、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費品。比如煙、酒、鞭炮、煙火。
第二、奢侈品。比如**化妝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
第三、高能耗及**消費品。比如小汽車、摩托車。
第四、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類消費品。
不同類型的消費品,分別采取從價、從量或者混合計價的方式來計算和確認消費稅。我們以酒類為例來看一下它的具體計算方式。
酒是消費稅稅目中的第二大類,分為4小類:白酒、黃酒、啤酒和其他酒。
1、白酒:計算消費稅時,混合計價。也就是既考慮白酒的價格,也考慮白酒的數量。價格的稅率是20%,數量是0.5元每500克或500毫升。
2、黃酒和啤酒:計算消費稅時,從量定額。黃酒是240元每噸。甲類啤酒是250元每噸。乙類啤酒是220元每噸。
3、其他酒:消費稅時從價,按照價格的10%來計算。
下表就是詳細的消費稅稅目稅率表,供參考。
當從價計稅時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銷售額×適用稅率。
當從量計稅時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銷售數量×適用稅額標準計稅方法。
進口應稅消費品,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一)組成計稅價格 =(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 消費稅稅率)
(二)應納稅額 =組成計稅價格 ×消費稅稅率。
實行從量定額計征辦法的計稅依據:
我國消費稅對卷煙、白酒、黃酒、啤酒、汽油、柴油等實行定額稅率,采用從量定額的辦法征稅,其計稅依據是納稅人銷售應稅消費品的數量,其計稅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數量×消費稅單位稅額
6.實行從價定率計征辦法的計稅依據: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征稅的應稅消費品,計稅依據為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適用稅率
7.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包括銷售應稅消費品從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即:
銷售額=應稅消費品銷售額+價外收費
你好 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或征收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消費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消費稅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稅率)
消費稅的計稅方法
1、從價計稅時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銷售額×適用稅率
2、從量計稅時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銷售數量×適用稅額標準計稅方法
3、自產自用應稅消費品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不納稅;用于其他方面的,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納稅人生產的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組成計稅價格。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消費稅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適用稅率
4、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的由受托方交貨時代扣代繳消費稅。按照受托方的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組成計稅價格。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消費稅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適用稅率
5、進口應稅消費品,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計算公式為:組成計稅價格 =(關稅完稅價格+關稅)÷( l一消費稅稅率)
應納稅額 =組成計稅價格 ×消費稅稅率
6、零售金銀首飾的納稅人在計稅時,應將含稅的銷售額換算為不含增值稅稅額的銷售額。
金銀首飾的應稅銷售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或征收率)
對于生產、批發、零售單位用于饋贈、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獎勵等方面或未分別核算銷售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組成計稅價格=購進原價×(1+利潤率)÷(1-金銀首飾消費稅稅率)
應納稅額 =組成計稅價格×金銀首飾消費稅稅率
根據中華****消費稅暫行條例第一條規定:在中華****境內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本條例規定的消費品(以下簡稱應稅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為消費稅的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消費稅。說明消費稅是在生產銷售和加工銷售環節或在進口時,計算繳納的。消費稅是價內稅,稅是包含在價格里面的。根據《** 國家**關于調整金銀首飾消費稅納稅環節有關問題的通知》((1994)財稅字第95號)規定:金銀首飾消費稅由生產銷售環節征收改為零售環節征收。改為零售環節征收消費稅的金銀首飾范圍僅限于:金、銀和金基、銀基合金首飾,以及金、銀和金基、銀基合金的鑲嵌首飾(以下簡稱金銀首飾)。
]]>房產稅繳納標準全文和計算方式
(一)、房產稅適用于內資企業和個人,房產稅的計算依據采用從價計稅和從租計稅,具體稅率如下:
房產用途 計稅據據 稅率
經營自用 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額 1.2%
出租房屋 房產租金收入 12 %
個人出租住房 房產租金收入 4 %
注:房產稅的計稅公式為:
1、從價計稅 應納稅額=房產原值×(1—30%)×1.2%
2、從租計稅 應納稅額=房產租金收入×12%
3、個人出租住房 應納稅額=房產租金收入×4%
稅法規定,房產稅如何計算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 按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30%后的余值計算。
其計算公式為: 年應納稅額=房產賬面原值×(1-10%至30%)×1.2%
(2) 按租金收入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年應納稅額=年租金收入×適用稅率(12%)
(二)、城市房地產稅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和外籍個人, 計算依據采用從價計稅和從租計稅,具體稅率如下:
房產用途 計稅依據 稅率
經營自用 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額 1.2%
出租房屋 房產租金收入 18 %
個人出租 住房房產租金收入 4 %
注:城市房地產稅的計稅公式為:
1、從價計稅 應納稅額=房產原值×(1—30%)×1.2%
2、從租計稅 應納稅額=房產租金收入×18%
3、個人出租住房 應納稅額=房產租金收入×4%
二、中華****房產稅暫行條例全文
第一條 房產稅在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征收。
第二條 房產稅由產權所有人繳納。產權屬于全民所有的,由經營管理的單位繳納。產權出典的,由承典人繳納。產權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產所在地的,或者產權未確定及租典**未解決的,由房產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繳納。
前款列舉的產權所有人、經營管理單位、承典人、房產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統稱為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納稅人)。
第三條 房產稅依照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至3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具體減除幅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沒有房產原值作為依據的,由房產所在地稅務機關參考同類房產核定。
房產出租的,以房產租金收入為房產稅的計稅依據。
第四條 房產稅的稅率,依照房產余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
房產稅征收標準從價或從租兩種情況:
(1)從價計征的,其計稅依據為房產原值一次減去10%-30%后的余值;
(2)從租計征的(即房產出租的),以房產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從價計征10%-30%的具體減除幅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如浙江省規定具體減除幅度為30%。2022年房產稅的稅率
房產稅分為從價或從租兩種計算繳納形式。
(一)房產稅的稅率計算包括從價納稅
依照房屋原值一次減除2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稅率為1.2%。
(二)房產稅的稅率計算包括從租納稅
依照房屋的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稅率為12%。
但是居民個人出租房屋是租金的4%一年。
2022年房產稅的計算方法
根據稅法規定,房產稅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兩種:
(一)按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值計算房產稅
其計算公式為: 年應納稅額=房產賬面原值×(1-30%)×1.2%
(二)按租金收入計算房產稅
其計算公式為: 年應納稅額=年租金收入×適用稅率(12%)
以上方法是按年計征的房產稅,如分期繳納,比如按半年繳納,則以年應納稅額除以2;按季繳納,則以年應納稅額除以4;按月繳納,則以年應納稅額除以
1、 契稅:一般是房款的1% (面積在90平米以下并且是首套房的可以繳納1%,面積在90平以上144平以下繳納1.5%,面積在144平米以上的需要繳納4%)
2、 營業稅:房產證未滿5年的交5.56%,產證滿五年可以免交營業稅。
3、 個人所得稅,1%(房產證滿5年并且是唯一住房的可以免除)
4、交易費:3元/平方米(但是一般需要買房人把雙方的交易費都交了,也就是6元每平米)
5、 測繪費:按各區具體規定
6、 權屬登記費及取證費:一般情況是在200元內。
]]>比如說單純銷售應稅消費品,銷售環節需要繳納消費稅和增值稅。而將應稅消費品用于連續生產非應稅消費品,在銷售非應稅消費品環節只需繳納增值稅,少交一道消費稅是不是,所以在移送生產非應稅消費品環節繳納啦。至于增值稅,舉個例子比如將增值稅應稅貨物用于連續生產非增值稅應稅貨物,則需要繳納增值稅,而應稅消費品和非應稅消費品均屬于增值稅應稅貨物,故不需繳納。
根據《中華****消費稅暫行條例》(下簡稱《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貨時代收代繳消費稅。
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費和代墊部分輔助材料加工的應稅消費品。
根據《中華****消費稅暫行條例》(下簡稱《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貨時代收代繳消費稅;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的,在銷售時不再交納消費稅;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其由受托方代扣代交的消費稅按規定準予抵扣。
自產自用應稅消費品是指納稅人生產應稅消費品,不是直接用于對外銷售而是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非應稅消費品,或者用于其他方面的應稅消費品。
銷售環節
(1)直接銷售,適用比例稅率的應稅消費品,其應納稅額應從價定率計征:應納稅額=銷售額×比例稅率。
(2)納稅人自產用于其他方面的應稅消費品,按照納稅人生產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自產自用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2.委托加工環節
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按照受托方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1)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比例稅率)
(2)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委托加工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3.進口環節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進口數量×消費稅定額稅率)÷(1-消費稅比例稅率)
非應稅項目是指對某一稅種來說不需要繳納的項目,即不屬于該稅種的征稅范圍,而不是減稅或免稅的項目。非應稅消費品就是除應稅消費品以外的商品、貨物等。以增值稅為例,對于應繳營業稅的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等就屬于增值稅的非應稅項目。對于其它稅種來說,也同樣存在不需要繳納的項目,即非應稅項目。應稅消費品指應當繳納消費稅的產品或商品,包括14個稅目。包括:1、煙,2、酒及酒精,3、化妝品,4、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5、鞭炮、焰火;6、成品油;7、汽車輪胎;8、摩托車;9、小汽車;10、高爾夫球及球具,11、**手表;12、游艇;13、木制一次性筷子;14、實木地板。
拓展資料
非應稅項目是指對某一稅種來說不需要繳納的項目,即不屬于該稅種的征稅范圍的項目,而不是減稅或免稅的項目。以增值稅為例,對于應繳營業稅的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等就屬于增值稅的非應稅項目。以營業稅為例,商品交易就是營業稅的非應稅項目。(2009年交通運輸業啟動營改增之后,改交增值稅不交營業稅)
]]>一、如果購銷合同中只有不含稅金額,以不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如果購銷合同中既有不含稅金額又有增值稅金額,且分別記載的,以不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二、如果購銷合同所載金額中包含增值稅金額,但未分別記載的,以合同所載金額(即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中華****印花稅法》(中華****主席令第八十九號)規定:“第五條 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如下:(一)應稅合同的計稅依據,為合同所列的金額,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稅稅款;(二)應稅產權轉移書據的計稅依據,為產權轉移書據所列的金額,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稅稅款;(三)應稅營業賬簿的計稅依據,為賬簿記載的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合計金額;(四)證券交易的計稅依據,為成交金額。”
]]>《中華****印花稅法》(中華****主席令第八十九號)規定:“第五條 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如下:(一)應稅合同的計稅依據,為合同所列的金額,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稅稅款;(二)應稅產權轉移書據的計稅依據,為產權轉移書據所列的金額,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稅稅款;(三)應稅營業賬簿的計稅依據,為賬簿記載的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合計金額;(四)證券交易的計稅依據,為成交金額。”
一、如果購銷合同中只有不含稅金額,以不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如果購銷合同中既有不含稅金額又有增值稅金額,且分別記載的,以不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二、如果購銷合同所載金額中包含增值稅金額,但未分別記載的,以合同所載金額(即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一般納稅人印花稅怎么計算
根據印花稅應稅憑證的性質,分別按比例稅率或者按件定額計算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不足一角的,免納印花稅。應納稅額在一角以上的其稅額尾數不滿5分的不計,滿5分的按一角計算繳納。
1、實行比例稅率的憑證,應納印花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印花稅=憑證所載應稅金額×適用比例稅率;
2、實行定額稅率的憑證,應納印花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印花稅額=應稅憑證件數×試用單位稅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