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14.7元,小麥1.66元,肉雞4.6元,雞蛋6元,接下來還會漲嗎?
現在的豬價也就是一些地方突破14元,大多數地方的肥豬價格仍然在每斤14元以下,現在網絡上那些自媒體已經炒到每斤15元以上了,這些自媒體根本不懂生豬飼養管理和經營技術,就是一般常識都非常欠缺,都是抄襲別人的,自創的東西太少了,可信度不大。因此養豬人要把握好,不要輕易地相信。這些網絡自媒體的目的就是增加點擊量,獲得更好的收入,他是不考慮后果的。
現在是豬肉消費的疲軟時期,雖然9月份后進入了豬肉消費的旺季,但是今年由于各個地方的**發生比較頻繁,許多地區反反復復、零星發生**,一旦發生**就要封閉,實行靜默管理,限制人員聚集,禁止堂食,造成這些地區的旅游業和餐飲業停業,學校停止線下上課,各個學校紛紛放假回家上網課,發生**的地方經濟比較冷淡,造成這些消費豬肉的主要部門停止或者減少豬肉消費量,豬肉的消費處于疲軟狀況。因此市場豬肉的消費量是沒有增加,還有下降,因為每年南方地區人們習慣于豬在寒冷的冬季制作臘肉、火腿等,現在還沒有到制作臘肉和火腿的最佳季節,所以,豬肉消費量是疲軟的。沒有消費量的增加, 豬肉賣給誰?況且今年消費者的購買力明顯減弱,主要原因就是****肺炎疫病引起的,今年許多地區反反復復發生**,一旦發生**,就要封閉小區,實行靜默管控,人們是沒有辦法出去工作的,入不敷出,發生一次**封閉二十天以上,這些時間就沒有工作,也就沒有收入,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是月光族,一旦發生**封閉就沒有收入,平常積累已經消耗差不多,現在離春節不遠,能夠工作掙錢的時間不多了,因此今年消費者購買豬肉量比往年大幅度減少,沒有購買量,豬價就只能下降。題主提出豬價14.7元,接下來還會漲嗎?我認為這個價已經超過消費者的承受能力,這個價可能是今年的最高價,再進行上漲很難,一是消費者的購買力減弱,市場的豬肉如果沒有消費者的購買,豬肉賣給誰?豬價怎么能夠繼續上漲。二是現在豬價上漲過快過高,**將投放第五批**儲備豬肉,這將會有效地抑制豬價過快上漲的趨勢。上半年國內進口豬肉大幅度減少,根據資料,2022年1-8月累計**進口豬肉107萬噸,同比降幅63.6%,豬肉進口量遠低于同期。這為市場豬價的持續上漲創造了條件,下半年進口豬肉量將會明顯增加,低價的豬肉將會源源不斷投放到市場,高價豬肉將很快被抑制。三是現在由于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許多消費者已經減少豬肉 的消費而轉向消費牛肉、羊肉、雞和魚,在2019年豬肉價格從每斤7元左右暴漲超過45元,當時**大量投放進口豬肉平抑市場豬肉價格,消費者減少豬肉 的消費轉向牛肉、羊肉、雞和魚,市場豬肉價格很快由每斤超過45元下降到23元左右,到2021年年初國內豬價持續下跌,今年的發展趨勢與當年差不多,可能重復去年春節前豬價大漲到持續下跌的覆轍。
小麥每斤價已經達到1.66元,大漲價的可能性不大,近期,豆粕行情大漲,麩皮價格也水漲船高,每年秋收季節糧食都會有一個上漲期,年底前部分制粉企業有節前備貨的需求,隨著小麥深加工企業開工率逐步恢復,部分企業有補庫的需求,所以小麥價格將持續緩慢上漲,但是很難超過每斤1.70元。
肉雞4.6元,雞蛋6元,接下來還會持續漲價,由于市場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已經超過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今年又因為**反反復復的發生,人們收入縮水,消費者就要減少豬肉的消費量,轉向牛肉、羊肉、雞和魚,但是由于牛肉、羊肉價格一直維持豬高價位上,普通百姓很難消費,只能消費價格相對便宜的肉雞和魚,肉雞消費量明顯增加,價格將會漲價。雞蛋價仍然會持續上漲,主要是進入冷冬,農村散養雞產蛋大幅度下降,養殖場養殖的蛋雞生產成本增加,特別是飼料的持續漲價,雞蛋價格會持續上漲,目前的價將維持到春節期間。
從目前情況看應該還會漲價,2021年從下半年開始跌價還降的非常厲害,一直到十一月份開始小漲價到現在應該漲四至五元了吧,因為云南省講公斤只有幾個少數地方講市斤,另外云南還有個家家腌肉的習慣,相對來說售量也會加大,預測大約穩定在28左右一公斤吧。
你好,大概率不會的!過年這是個不確定的變量。過年大家喜歡屯吃的,還喜歡做臘肉香腸鹵味等,可能導致豬肉需求增加。但很多豬肉也是年前大面積上市的,而且過年大家更追求有雞有魚有頭有尾,年30甚至前后幾乎買不到新鮮的魚和完整的雞,但是不會買不到豬肉,所以不用擔心過年豬肉會暴漲了。
所以,個人認為:豬肉可能會保持震蕩或者溫和上漲,這是因為:豬肉價格上漲將會間接提升生豬存欄量,而且,目前生豬存欄量也一直保持高位,所以會抑制豬肉價格的過快上漲,大家春節還是能安心吃豬肉的。一、2021年10 月以來豬價持續反彈,漲幅約為 45% ,會一路漲到過年嗎?
看到這樣的內容:這個“45%”的確很唬人。前一段時間豬肉的價格在一些地方的批發價甚至跌到10元每公斤,明顯就不是正常價格,因為谷賤傷農,豬賤也傷農。
絕大多數人說的是供需影響價格,其實進一步講不如說是發改委在去年夏末以來與各地進行的收儲托市的效果顯現了。進一步地,我們可以站在事后諸葛亮的角度回顧去年兩節(中秋國慶)時的豬肉價格。如果你認為單純靠居民餐飲日常消費的需求就能產生這樣的影響,那么當初兩節期間豬肉價格還是保持下行又如何理解呢?我知道,可能一些人又要結合世界局勢、高層動態解釋了,多看看**,正確閱讀理解,很多事情沒那么復雜。
前面說豬賤也傷農,其實最終還是要傷消費者。豬肉價格大起大落往往會引起養殖戶的養殖意愿發生較大變化。而養殖到出欄是有時間差的,這就進一步導致豬肉價格出現新的大起大落,這個過程就是豬周期。
發改委與地方平緩豬周期的手段是在豬肉價格偏低時集中收儲,而農業農村部平緩豬周期的手段則是穩定生豬存欄量。有關部門一直在以豬肉收儲、穩定存欄量等手段進行調控,盡力平緩豬周期的影響,畢竟它最終影響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所以說,用供需來解釋當然是最簡單的。但若不是靠各方面的努力(主要是發改委會同各地的大規模收儲)而真的只是靠百姓的市場需求去走一些人復讀的“供需影響價格”,那么接下來一段時間直到春節,豬肉價格還將保持低于成本水平甚至進一步下行,而不會是在去年10月就見底,養豬戶虧損面還將進一步擴大。二、那么,臨近春節,豬肉又要漲價了嗎?
我的結論是:大概率不會。
前期**就啟動了儲備凍豬肉收儲工作,收儲了數以萬噸計的豬肉;再加上最近是南方地區腌制臘肉及香腸的傳統季節,對豬肉的需求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所以就導致了這一輪的豬肉價格上漲行情。
但這兩個因素都屬于短期性的因素,對于春節腌制臘肉方面,國內家庭普遍已經腌制或灌裝了很多的臘貨,這個需求也將消退。所以后續需求端相對會比較疲弱。從供給端來看,我國去年7月、8月出生的仔豬數量同比分別增加33%、31%,8月份新生仔豬數量達到3348萬頭,而這兩個月出生的仔豬出欄上市時間正值元旦春節期間,可以預見屆時豬肉的供應會非常充足。所以春節期間,豬肉大漲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我敢于斷定大概率不會,主要原因還是如下:
一是我國**的宏觀調控能力很強,維穩能力更強。即使真的產量不能立馬補上,價格補貼機制也是可以調節的。比如**剛爆發時,大部分食品漲價,但我驚訝地發現,超市送菜居然依然可以每天有平價蔬菜肉類水果等。
二是豬肉的可替代性很強,牛肉羊肉雞肉鴨肉魚肉甚至雞蛋海鮮都可以替代。去年羊肉價格其實也一直偏低,不知道近期。減脂熱潮下,很多人開始吃牛肉雞胸肉蝦了,豬肉大概也只是里脊肉。
抖音火爆,大家廚藝精進,各種食材都可以做得很美味了。比如2020年**期間,恰逢草莓和菠蘿上市,但是草莓居然又難吃又貴,菠蘿又好吃又便宜,2個小草莓等價于1個大菠蘿,又有時間,當然放棄草莓自己買菠蘿削著吃了。
三是市場具有自我調節能力。比如前陣青菜價格暴漲,我驚喜地買到了很多不曾吃到過的菜苗,菜農都知道漲價不可持續,所以提前把菜苗拿來賣了。果然,財經頻道關注后沒幾天菜價就普遍恢復了。
總之,如果按照4年一輪的豬周期來算,那么到2022年5月左右豬肉價格才會觸底反彈,咱們還能吃上半年的便宜豬肉。
在我看來,當下這一輪豬周期開始于2018年5月,那是近幾年豬肉價格的最低點。之后,就開始進入一個“超級豬周期”,豬肉價格一路飆升,到2019年11月上漲到40元一斤的最高點。后來有小幅回調,但豬肉價格始終保持在高位。拐點出現在去年1月,從1月下旬開始,豬肉價格已經連續8個月下跌。
按照豬周期來算,在2022年5月左右豬肉價格也許才會再次迎來新一輪的反彈。也就是說,不管從市場供需或者豬周期來看,今年春節豬肉價格漲價都沒有支撐點了。
明年養豬還能不能**?養豬的紅利期還能持續多久?這個問題我們要綜合分析,首先根據農村**相關專家的**息來看,生豬的產能在今年年底就可以恢復到正常年份的90%,再就是結合市場變化來看,在進入到2020年10月之后,生豬市場就開始出現了下降,直到近日才有穩定。
生豬價格的大漲原因,就是因為生豬存欄量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存欄量大幅度下降,導致市場供需發生了失衡,從而生豬價格出現了大漲,這也是正常的市場規律。那么進入到10分之后,生豬價格為什么出現了下降?也是因為供需趨于穩定,豬價自然回落。
在生豬價格大漲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對養豬業的鼓勵和扶持政策,再加上豬價不斷上漲的**下,養豬戶和養殖企業在受到利益的驅動下,加大投入養殖是肯定的,這樣也就加速了生豬存欄量的快速回升,通過相關生豬存欄量信息也可見,生豬存欄是連續多個月上升的。
雖然生豬價格經過兩個月的回落后,近日又出現了上漲,這種現象我估計也只是暫時的。生豬價格出現回升,是因為進入到冬季之后,南方對豬肉的消耗量增加(做臘肉的習慣),養豬戶因豬價回落有惜售現象所導致,但這都是暫時現象,因為生豬的存欄量還是在不斷趨于平衡的。
按照目前生豬存欄量回升的情況看,生豬價格可能會在春節前后,因豬肉的消費增加而出現短時間的上漲,但是也不會再有大漲出現了。在2021年春節之后,生豬價格就可能會出現再度下降的,也就是說養豬的紅利期慢慢趨于消失,半年后養豬的紅利期估計也就沒有了。
如此判斷,這不僅是生豬存欄量趨于平衡的原因,再則還有今年的玉米價格大幅度上漲,也對養豬的成本上進一步出現了削弱,相同的養殖,玉米價格大漲之后,養豬的利潤就大打折扣了,也就是說,即便是生豬價格比往年正常年份高時,利潤也下降了不少。
我的觀點是:生豬養殖的紅利還有大約半年的時間,生豬的價格可能會在2021年會步入下降通道,也就是說現在沒有進入到養豬行業的農民朋友,別再看到養豬能**再去養豬了,以免剛上馬,又迎來生豬價格回落,那就不劃算了啊。
以上是個人觀點闡述,不構成建議, 僅供大家交流參考。你對生豬價格走勢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
今日豬價大幅下跌,養殖端出欄節奏相對正常,豬價會跌多少?
來勢洶洶的豬價大漲的趨勢被**及時出手控制了,在這緊要關頭,國家發改委兩天三次出手穩豬價,現在,豬價是暫時性地穩定下來,消費者高懸的心也放了下來。
這次肥豬價格持續大漲價與2019年那次暴漲十分相似 ,兩次都是人為的造成,如果**不及時出手,這次豬價暴漲已經成功了。2019年豬價暴漲是由于非洲豬瘟疫病的流行造成國內生豬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生豬養殖數量大幅度減少,肥豬嚴重缺乏,人為哄抬物價,導致豬肉銷售價格在短期內翻了6番,從每斤7元左右暴漲超過45元,養豬人是賺得盆滿缽滿,當時出欄一頭肥豬利潤超過1500元,飼養一頭產仔的母豬年收入超過2萬元,養豬是當時利潤特別高的產業,基本是暴利行業,這么高的利潤和**高額補助,吸引了大量的界外企業涌入養豬業,就是當時利潤特別高的房地產企業就有1000多家涌入了養豬業。這次豬價的持續漲價主要是**出手救養豬企業,在收儲取得很大成效時,隨著規模養殖企業控制肥豬的出欄數量,人為造成市場缺乏肥豬,促使豬肉價格大漲價,許多地方的豬肉已經漲到每斤17元以上,而且有繼續大漲的趨勢。在這緊要關頭,國家發改委約談了養殖企業,準備投放**儲備肉,結果這些享受**項目補助的養殖企業及時恢復了正常的出欄,豬價大漲的趨勢被及時控制住了,那么豬價會跌多少呢?
我認為要穩定生豬的養殖,養豬必須有一定利潤,如果沒有利潤,出欄一頭虧本一頭,有誰愿意這么干。我認為豬價是要下跌的,但是不可能大跌,大概率維持在每斤肥豬價格在10元左右,這樣養豬人出欄一頭肥豬利潤在500元以上,每斤豬肉價格維持在15元左右。
為什么說肥豬價一定會下降呢?一是現在國內規模養殖企業已經超過18萬個,近一個月來這些養豬企業出欄的肥豬有限,大量已經達到出欄體重的肥豬上億頭,國家發改委約談后,這些企業就會大量出欄肥豬,這么多肥豬集中出欄會造成市場供大于求,價格必然下跌。二是在這次豬價大漲中,一些養殖場囤積肥豬,進行二次育肥,重新**去年農歷11月份囤積肥豬的動作,當時就是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養豬人就是根據傳統經驗,臘月肥豬價必漲的規律,在農歷十一月就大量減少肥豬上市,以便在臘月份集中出欄賣高價,結果,適得其反,肥豬價格持續下跌,偷雞不著蝕把米,事與愿違,大多數虧本了。已經達到出欄體重的肥豬二次育肥一般是虧本的,養豬人都知道“小豬長骨、中豬長肉、大豬長肥膘”,生產一公斤肥膘的飼料可以生產2.公斤瘦肉,肥豬超過200斤后,養殖利潤逐漸減少,超過280斤后逐漸虧本。并且兩頭二次育肥的肥豬出肉率相當于正常育肥的三頭肥豬的出肉量??磥碓S多養豬人仍然是抱著賭一把的想法,希望豬價進行大漲,以彌補過去養豬的損失。三是馬上就要入伏了,今年的氣候比往年的炎熱濕潤,這個季節是一年中豬肉消費量最低的季節,也就是處于豬肉消費的淡季,人們大量減少肉食品的消費量。同時在7—8月份沒有什么傳統節日可以拉動豬肉的消費量,消費量沒有增加,銷售價格就很難上漲。
因此,我認為豬價下跌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總體趨勢是以穩定為主,7—8月份仍然是在低價位上運行,甚至于每斤肥豬價會低于10元,因此,消費者也不要囤積豬肉,養豬人要把握機遇,不要恐慌性出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豬價在達到一定利潤后該出手時就及時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