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評書書目:講史類六部:《劉秀傳》(田連元本)、《響馬傳》(陳青元本)、《薛家將》(黃佩珠本)、《楊家將》《岳飛傳》(劉蘭芳本)、《明英烈》(單田芳本);俠義類三部:《水滸外傳》(包括《大名府》《神州擂》,袁闊成本)、《五女七貞》(原書八集,選前三集,聶田盛本)、《童林傳》(原書多集,只選第一集。單田芳據常杰淼整理);神怪類一部《神怪列國志》(包括《無鹽娘娘》《萬仙陣》,白佩玉本)。
如果單純把評書**袁闊成的長篇評書三國演義,與93版經典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相比,只能說都是精品,各有千秋,都是好作品:評書是語言藝術,不同的角色和場景,都要靠說書人一張嘴,附帶醒木、扇子身段動作等去刻畫,更考驗說書人的功底,重在“聽和想想“;電視連續劇是視覺藝術綜合藝術,更宏大而直觀,沖擊力更強,重在“看“。
羅版是羅貫中的,毛版是毛宗綱父子的,此外還有御批得,也就是乾隆批得?,F在的四大名著是根據羅版的在有些白話文的基礎上寫的。其實毛批得最好
幾十年前,半導體都不普及的年代,聽康崇華老先生的揚州評話《三國演義》是一種享受。
單田芳評書的《三國演義》有三個版本,分別是:
廣播原版《三國演義》125回;拼接版《三國演義》85回;電視版《三國演義》80回。
]]>單田芳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是在第五集,講述了董卓進京后,把持朝政,引起了袁紹和曹**的不滿,于是二人發起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汜水關前董卓手下猛將華雄連殺各路諸侯數名猛將,聯軍一時沒人敢出戰,最后關羽請令會斗華雄,一個回合斬華雄于馬下
1、《明英烈》
這部評書是由單老講述的,單老在講述這部評書的時候,將從元末到明初的傳奇、野史、正史介紹得非常清晰而且細致,如果想快捷了解歷史的話,可以聽聽這部評書。它的經典度是相當高的。
2、《亂世梟雄》
這部評書也是由頂級的作家單老講述的,主要說的是東北名將張作霖的事跡,單老在描述的時候,將這個人物說得栩栩如生,文字用的恰到好處,情節很生動,極其的受到人們喜愛。
3、《白眉大俠》
講的是宋朝四帝仁宗皇帝執政期間,以徐良、白云瑞為書膽,包括七俠、大五義、小五義、小七杰等眾開封府校尉,在八王趙德芳、包拯、顏查散等清官的支持下,為保國泰民安而不顧個人安危,抗**、戰**、搗匪巢、滅賊寇的故事。
4、《隋唐演義》
評書講述的是隋朝末年,奸相宇文化及父子把持大隋朝政,他們殘害忠良,魚肉百姓,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以秦瓊、徐懋功、程咬金等人為首的四十六位英雄好漢歃血結盟,在瓦崗山建立了反隋義軍,招英雄、納賢士,共除昏君,力扶明主。
5、《三俠劍》
這部評書是單老的原創作品了,無論誰說這部評書都是無法超越單老的,當然這部評書非常長,故事情節有很多,如果僅僅看書的話,也是很無聊的,聽評書的話,就會把人帶到場景當中去。
6、《劉秀傳》
評書人田老將姚七、馬武、賈富、陳鵬等人物塑造得非常好,情節設置很好,絲絲入扣,田老在講述這部評書的時候一氣呵成,很是令人們敬佩。
7、《岳飛傳》
很多人看過《岳飛傳》這部評書,之所以受人喜歡,因為岳飛的愛國情結,評書人在講述的時候,將岳飛的形象,場景設置得很到位。
8、《三俠五義》
單田芳的《三俠五義》是古典俠義評書的極品,是原汁原味的具有**大陸特色的俠義作品。這部評書故事性強,情節感人,是評書中俠義愛國的典范。
9、《大明英烈》
評書講述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同時**的蘇州王張士誠、南漢王陳友諒等反王不服,于是聯合討明。朱元璋御駕親征,平定反叛,多次陷入奸計,先是圍困牛膛峪,后又失利九江口,九**一生,困難重重,幸有胡大海、劉伯溫等各路英豪忠心輔佐,才最終掃**賊,統一了江南七省。
10、《薛家將》
講述薛仁貴及其子孫們的故事為主要內容的系列長篇**和評書,名字雖叫《薛家將》,但其實只有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單田芳的《薛家將》評書堪稱經典,只可惜沒有說到廢武立唐就結束了。
看,但不是看著說,而是提前看,熟記于心。說的時候才能滔滔不絕,口若懸河。
再看中間騎馬那主兒,上下一身白,手里拿著個兵器都出了號了,锃明刷亮!你說是槍吧,上邊還有兩個鉤子,你說是長矛吧,和張飛的又不一樣。
書中暗表,這件兵刃可不一般,學名方天畫戟,上稱吆吆沒有八百斤差不多少!再往這員將臉上一看,呵,這個漂亮!像銀娃娃似的,劍眉、虎目、高鼻梁、薄嘴片,光嘴巴沒胡子。
扇子面的身材,看那身高足有一丈掛零,胯下一匹紅馬。
別看人長得漂亮,可是透著一股的殺氣!
在《三國演義》書中是第39回。
《三國演義》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羅貫中?!度龂就ㄋ籽萘x》成書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度龂萘x》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有白眉大俠、亂世梟雄、童林傳、三俠劍、隋唐演義、薛家將、龍虎風云會、大明演義、水滸全傳 鐵傘怪俠封神演義、隋唐演義新版、三俠五義、小五義、明英烈、三國演義、大唐驚雷、三國演義等。
1、單田芳,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原名單傳忠,在1934年12月6日(陰歷11月11日)出生于** 天津的曲藝世家,他六歲念私塾,七八歲即學會了一些傳統書目。上學后,他幫助父母抄寫段子、書詞,評書中豐富的知識及表演技巧都使他獲益匪淺,十三四歲時就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
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后,收到 東北工學院和 沈陽醫學院的 大學錄取通知書,但由于當時身患重病,被迫棄學,病好后拜 李慶海為師,正式說書,其間在 遼寧大學歷史系(函授)學習,1956年單田芳成為 遼寧省唯一具有大學文憑的評書 藝人。
1955年參加鞍山市曲藝團,得到 西河大鼓名家 趙玉峰和評書名家 楊田榮的指點,藝術水平大進,二十四歲正式登臺,《 童林傳》一炮紅遍鞍山城。代表作品有《 隋唐演義》、《 亂世梟雄》、《 三俠五義》、《白眉大俠》等膾炙人口的評書作品。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共錄制、播出了100余部共計15000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了28種傳統評書文字書稿,開啟了評書 藝術走向市場的先河。
2、評書,是**一種傳統的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后來也被稱為說書、講書,各地的說書人以方言形式演繹。老一輩人記憶中的折扇、醒木、長衫,構成了評書表演藝術的表演樣式,至20世紀中葉,多不再用道具,而是站立說演,服裝也有變化。而后,在電子媒體及推廣普通話的沖擊之下,評書處于蕭條的狀態。但是,個別**還是名聲顯赫,比如:單田芳,他演繹的評書,以北方語音為基礎,借用北京語音為標準音調的普通話說演,多年來逐漸在藝術上形成了一套獨有的程式和規范,深受廣大聽友喜愛。
單田芳袁闊成三國演義的區別。單老的三國偏重于戰場廝殺場面。語言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敘事也引人入勝,感染力超強。
袁老的長處在于情節的處理敘事中,娓娓道來。詼諧中不乏莊重。嚴肅中也有風趣的談吐。聽起來很舒服又仿佛身臨其境。兩者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白眉大俠、童林傳、三俠劍、封神演義、百年風云、千古功臣張學良、花木蘭、水滸傳、鐵傘怪俠、亂世梟雄、佟麟閣、楚漢爭雄,七杰小五義、水莽英雄恨、禁煙風云、全聚德傳奇、**古代故事全集、三國演義、少林將軍許世友、說岳后傳、于成龍、京城神探刑偵案例、民國英烈
三國演義書上好像沒有七進七出長坂坡,是說書人口口相傳下來的
103回講的龐統。龐統,龐士元。三國蜀漢謀士。道號鳳雛。
]]>謝謝邀請!
《三國演義》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很多說書藝人都說過這部**,目前能聽到的,當屬袁闊成和單田芳兩位老藝術家的作品了。
單田芳先生說《三國演義》時,從聲音來判斷,年齡已經很大了,氣力明顯不濟,盡管如此,單老先生依舊吐字清晰,足見老先生功底深厚。不足之處是,單先生的《三國演義》只說到了《落鳳坡》,即嘎然而止,不得不說,老先生給喜歡他的粉絲們留下了一個永遠的遺憾!
袁闊成先生的《三國演義》,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在電臺播出,直到九十年代初才播放完畢,**書分三百六十五回,老先生語言生動恢諧,刻化人物栩栩如生,堪稱是評書經典中的經典了!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之美譽!
網上有朋友稱,還有一位“連”姓的老先生,說的《三國演義》也是棒棒的,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遠,沒有音頻資料傳世,只能化作《廣陵散》了!
袁闊成?!度龂萘x》的評書,這里邊叫人喜歡的有,袁闊成和單田芳。但是袁老師的三國評書講的最有韻味和情節。相比單田芳來講多了一些歷史底蘊,這個相比來講,聽后自明。
袁闊成說書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因人說書。
所謂因人說書,就是說袁闊成先生善于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來選擇說書的書目。該說什么書不該說什么書,都是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取舍的。袁闊成的評書藝術可以劃分為三個明顯不同的藝術時期:早年時期、中年時期、晚年時期。
擴展資料:
袁闊成(1929年-2015年3月2日),遼寧營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譽海內外的評書藝術**,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之說。袁闊成在繼承傳統評書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勇于創新,語言生動幽默,人物形象鮮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內容新、風格新、語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國演義》《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剛》。
2015年3月2日凌晨3點30分,因心臟衰竭,在北京去世,終年86歲。
311.311回 – 曹真司馬打賭分兵312.312回 – 先鋒廖化敗曹真313.313回 – 氣曹真諸葛用計314.314回 – 斗陣法棋逢對手315.315回 – 誤軍糧茍安投魏316.316回 – 閹臣讒言誣丞相317.317回 – 增灶減兵惑仲達318.318回 – 諸葛亮五出祁山319.319回 – 出隴上諸葛妝神320.320回 – 掄收表兩軍斗智
評書中的長篇歷史**有如下:
1、《三俠五義》,作者:石玉昆。
2、《七杰小五義》,作者:石玉昆。
3、《白眉大俠》,作者:王文杰。
4、《龍虎風云會》,作者:石玉昆。
5、《隋唐演義》,作者:鐘少雄。
6、《隋唐演義續集》,作者:鐘少雄。
7、《大唐驚雷》,作者:袁闊成。
8、《亂世梟雄》,作者:單田芳。
9、《大明演義》,作者:單田芳、單瑞林。
10、《百年風云》,作者:單田芳
袁闊成的代表作是《三國演義》, 其他的評書主要還有 《封神演義》、《旋流》、《水滸》、《施公案》 、《創業史》 《彭公案》、《艷陽天》 、《十三妹》、《大名府》、《神州 擂》、 《東周列國》、《薛剛反唐》;《碧眼金蟬》、長板雄 風》 、《常山趙子龍》 、 《過海插旗》 、《十二金錢鏢》、《呂 梁英雄傳》、《福爾摩斯探案》 、《野火春風斗古城》、《特殊身 份的警官》、《紅巖魂》、《赤膽忠心》 、《烈火金鋼》 、《胸中 自有雄兵百萬》、 《西楚霸王》 、 《林海雪原》、《暴風驟雨》 、《青春之歌》、《保衛延安》 、《敵后武工隊》。袁闊成袁闊成(1929-2015 )遼寧營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譽海內外的評書藝術**,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之說。
]]>羅版是羅貫中的,毛版是毛宗綱父子的,此外還有御批得,也就是乾隆批得?,F在的四大名著是根據羅版的在有些白話文的基礎上寫的。其實毛批得最好
單田芳十大經典評書:《明英烈》、《亂世梟雄》、《白眉大俠》、《隋唐演義》、《三俠劍》、《劉秀傳》、《岳飛傳》、《三俠五義》、《大明英烈》、《薛家將》。
1、《明英烈》
這部評書是由單老講述的,單老在講述這部評書的時候,將從元末到明初的傳奇、野史、正史介紹得非常清晰而且細致,如果想快捷了解歷史的話,可以聽聽這部評書。它的經典度是相當高的。
2、《亂世梟雄》
這部評書也是由頂級的作家單老講述的,主要說的是東北名將張作霖的事跡,單老在描述的時候,將這個人物說得栩栩如生,文字用的恰到好處,情節很生動,極其的受到人們喜愛。
3、《白眉大俠》
講的是宋朝四帝仁宗皇帝執政期間,以徐良、白云瑞為書膽,包括七俠、大五義、小五義、小七杰等眾開封府校尉,在八王趙德芳、包拯、顏查散等清官的支持下,為保國泰民安而不顧個人安危,抗**、戰**、搗匪巢、滅賊寇的故事。
4、《隋唐演義》
評書講述的是隋朝末年,奸相宇文化及父子把持大隋朝政,他們殘害忠良,魚肉百姓,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以秦瓊、徐懋功、程咬金等人為首的四十六位英雄好漢歃血結盟,在瓦崗山建立了反隋義軍,招英雄、納賢士,共除昏君,力扶明主。
5、《三俠劍》
這部評書是單老的原創作品了,無論誰說這部評書都是無法超越單老的,當然這部評書非常長,故事情節有很多,如果僅僅看書的話,也是很無聊的,聽評書的話,就會把人帶到場景當中去。
6、《劉秀傳》
評書人田老將姚七、馬武、賈富、陳鵬等人物塑造得非常好,情節設置很好,絲絲入扣,田老在講述這部評書的時候一氣呵成,很是令人們敬佩。
7、《岳飛傳》
很多人看過《岳飛傳》這部評書,之所以受人喜歡,因為岳飛的愛國情結,評書人在講述的時候,將岳飛的形象,場景設置得很到位。
8、《三俠五義》
單田芳的《三俠五義》是古典俠義評書的極品,是原汁原味的具有**大陸特色的俠義作品。這部評書故事性強,情節感人,是評書中俠義愛國的典范。
9、《大明英烈》
評書講述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同時**的蘇州王張士誠、南漢王陳友諒等反王不服,于是聯合討明。朱元璋御駕親征,平定反叛,多次陷入奸計,先是圍困牛膛峪,后又失利九江口,九**一生,困難重重,幸有胡大海、劉伯溫等各路英豪忠心輔佐,才最終掃**賊,統一了江南七省。
10、《薛家將》
講述薛仁貴及其子孫們的故事為主要內容的系列長篇小
單田芳和袁闊成都是著名的評書表演藝木家,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單就三國演義這部評書,單老師演播的是簡本,袁老師講的是全書,就精彩程度來說,我認為袁闊成的三國演義是所有演播三國演義演員中最精彩的!他的評書風趣幽默,朗朗上口,百聽不厭!只可惜其作品比之單因芳少了此!
單田芳評書《三國演義》(經典版)(112集全)
三國演義書上好像沒有七進七出長坂坡,是說書人口口相傳下來的
]]>袁闊成,單田芳都是評書**。在評書傳承輩分上,袁闊成的輩分要高于單田芳。單田芳稱袁闊成為師叔。單田芳和劉蘭芳,田連元都屬于平輩。在藝術成就上,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單田芳的三俠五義等都是經典的評書節目。至今仍然是在音像中廣泛流傳
作為一代評書大家,單田芳從22歲開始正式登臺說書,除去十年非常時期下放勞動,一生中其余時間都在說評書,加起來也有50多年。
這50年里,單田芳表演錄制完成了111部共1.5萬多集的廣播電視評書作品。這是個什么概念呢?如果單田芳的評書一天播一回的話,可以連續播30多年。一個嬰兒從剛出生開始聽,全部聽完他已經三十而立,接近中年。
在所有的評書名家當中,包括袁闊成、田連元和劉蘭芳,單田芳演播的評書肯定是最多的。其中既有《三俠五義》、《隋唐演義》這樣已經成為經典的評書作品,也包括一些商業行為的應景之作,可以說也是泥沙俱下,但單田芳的經典作品還是非常優秀。
尤其單田芳嗓音的辨識度非常高,讓人一聽就忘不掉,加上他的語言極為通俗易懂,符合各階層老百姓的欣賞口味,因此聽眾無數。
下面說說我對評書和單田芳先生的一些情緣。
單田芳《白眉大俠》無可取代
河北老家管收音機叫匣子,也有叫戲匣子的。
家里的第一臺匣子是我上五六年級的時候,奶奶帶到我們家的。我最開始真正地接觸廣播,就是從那時開始的。當時最愛聽的無非三類節目,一是相聲,二是評書,三是歌曲。
評書是當時的一大摯愛。所聽第一部評書是《隋唐演義后傳》,這就是單田芳先生說的。雖然講的已是后來成長起來的一批小將,全都是瓦崗英雄的后人,但由于是初聽,仍覺新鮮、帶勁兒。多年后曾試著找這部書,但找來找去總覺不是當年所聽的版本。不過也有可能是初次聽到時的感覺,再也找不到了,如今怎么找都是緣木求魚,不對路。
在當時所聽的書中,單田芳所講《白眉大俠》地位無可取代。很長時間內,深深迷戀其中曲折有趣的情節,懸之又懸的武功,甚至各色人物長長的外號。比如,“玉面小達摩”白云瑞,“橫推八百無對手,軒轅重出武圣人”于和于九蓮,“白衣神童小劍魔”白老白一子,“扭轉乾坤,目覽十方”歐陽忠惠,“肩擔日月攜昆侖”陳倉和尚,等等。
峨眉四大劍仙里,有一位“一字峨嵋女”馬鳳姑,脾氣古怪武功高強,曾多次教山西雁徐良本事。聽這書時班里有一個男同學長相奇特,兩只眉毛不僅距離近,眉毛之間汗毛也較重,遠遠一看還真以為眉毛長到了一起。我和班里另一鐘愛《白眉大俠》的同學,一見他就叫“一字清風男”。
當時中午在家里聽完一回書,就走著去上學,路上總會先后遇到班里兩位書迷。去學校的路上,一起討論剛剛聽完的情節,回味精彩的段落,分析猜測最后留下扣子的玄機。
當時**電臺播送過袁闊成先生的《三國演義》,時間大概是每天下午兩點。只是由于自己年紀小,對其中的妙處難以體會,只聽過那么幾回,沒產生濃厚興趣。印象比較深的是,其中一回聽到了劉備馬跳檀溪。很多年之后經同事推薦,仔細聽了一遍三國,深深陶醉,慶幸沒有錯過,后又聽過兩遍。
田連元開創電視評書
多年在廣播里聽評書,當時腦子里經常有一個疑問:說書人在電臺錄制評書的時候,是在話筒前坐著從頭說到尾,還是像電視上表演那樣站在那里,嘴里說著再加上身段呢?
**十套《人物》此前有個系列片,叫做《百年評書》。按照它的說法,長期以來,評書藝人就是坐在一張桌子后面當眾說書,刻畫人物主要靠語言,肢體語言不多。到電臺錄音,也基本如此。片子還展示了一段田連元在電臺錄音的短暫視頻,沒有身段,但也并未坐著。田連元戴著耳麥,站在話筒前繪聲繪色地表演。
而隨著電視的普及,說書人嘗試著將這一形式搬上熒屏,面對更多觀眾。田連元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說書人,上世紀80年代初就在遼寧電視臺演播《楊家將》,一舉成名。按田連元所說,上了電視就跟在電臺和劇場說書不一樣了。電視是視聽的雙重結合,觀眾不僅要聽書,還要看書。于是,大量的打斗、布陣等動作被田連元一一采用,亮相動作才明顯增多。
原來如此。也就是說,先有的廣播評書,而后才有電視評書,拿電視的標準要求廣播,當然沒有必要。
評書中的那些“套路”
老話兒說:新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評書得聽新的,不能總是一個老書反復收聽。話是這么說,可不同的評書聽多了,也能從中找到很多相同或類似的段落,一些橋段的設計似曾相識,多人一面。
下面,試著找尋一下評書中如出一轍的若干情節??梢赃@么說,下面這些經驗總結,基本都是來自單田芳的評書,尤其是《三俠五義》系列。
其一,書膽男主角都英武瀟灑,氣度不凡,幾乎無一例外地總能碰到桃花運。而且往往是姿色出眾的女方主動接近,**纏爛打,男主角絲毫不為所動,似乎不如此就難以表現出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白眉大俠》,書膽徐良是個活脫的吊**鬼兒,面似紫羊肝,兩根白眉毛,水蛇腰,三道彎,說話還陰陽怪氣。論形象連個一般人都算不上,實在算不得瀟灑出眾。但您別忘了,書中還有另外一位幾乎與之并駕齊驅的英雄白云瑞,前面所說的特征他一一具備,并且還屢屢遭遇女方的強烈攻勢。
其二,壞人一般長的模樣也要壞,但好人堆兒里也得有一兩個特別難看的,但壞而可愛。徐良那樣的且不說,還有的不僅模樣難看,還長得極矮,也就三塊豆腐高,一不小心就能走馬脖子下面去。往往這樣相貌的好人,命里該著也都能交到桃花運,最終抱得美人歸。
其三,書膽人物都福大命大造化大,無論怎么折騰都**不了。常常都是在別人的刀刃已經挨到脖領子的時候,一個擋橫兒的突然大喝一聲,從天而降,扔出暗器或兵刃將兇器打飛,救主角于千鈞一發之際。另外主角兒一般都會被逼到懸崖邊上一次,然后大義凜然縱身跳下萬丈深淵,軍兵追趕無望,掉頭歸去。別擔心,懸崖半山腰早就準備好了一棵樹冠輻射面積巨大的松樹,將英雄緊緊托住,大英雄有驚無險,大難不**。不僅不**,從樹上下來還能遇到個把世外高人。
其四,主角一般都會在發跡之后遭人陷害蒙受不白之冤,經常出現的形式是出現另一個冒名頂替的賊人為非作歹,苦主指認主角就是兇手,于是朝廷將其囚禁,等候處斬。屈打成招之后,壓赴刑場執行,大刀高高舉過頭頂。就在手起刀落的空當兒,遠處飛來一騎,身后揚起一片沙塵,馬上人高喊刀下留人,飛奔而至。于是,事情出現轉機。斬首期限再得延后,一干人等千里追兇,案情最終得以大白天下。
其五,主角一般都會因故消失一段時間,什么時候自己的人馬遇到十萬火急的危險不得解脫時,我們的主人公再像別人救他那樣大喊一聲,危難之處顯身手。他再次出場的時候,說書人還要不厭其煩地給他開臉兒,細細介紹他的五官相貌,穿衣打扮,最后再報出他的諢號及名姓。而且,往往這個時候他的武藝比消失之前更加高強,只因這段時間里,他又遇到了性格古怪但武藝高深的世外高人,學會了幾招絕世武功,就等著這一天憑借此招再度橫空出世呢。
其六,為非作歹、謀害忠良者的大后臺往往都是皇上的叔叔。這時候的皇上一般已經沒有親爹了,皇叔就可以說是太上皇,謀害忠臣不擇手段,主角常常因其受盡陷害、折磨幾近**去。而八王爺往往都是好人,但難免要走丟一次,還得眾英雄苦苦尋找,直搗賊窩后將其搭救。
其七,好人們聽賊話非常容易,只要這天晚上趴在敵人們的聚義分贓廳的房頂別掉下來,就能聽到他們的談話,而其中準有需要刺探的有效情報。無一例外,每一次主角剛剛趴到房上,里面就開始談他想要得到的內容,似乎大家此前一直在胡扯就等著好人來了才奔正題。從來沒有說人家已經說到一半或者馬上收尾導致偷聽者無功而返——從來沒有。
其八,不管因為什么事情到了哪里救過一個多么不重要的小人物,到后來這個人必定還將出現,并且能恰到好處舍他其誰地幫主人公的大忙。當然也有相反的例子,此前得罪的一個人到后來總會找準時機陷害忠良。
其九,無論是正義還是非正義方,一個在早期出現的無論多么大能耐的人物,隨著時間推移高人越來越多,前面的人就顯得原來越無能。而且,前頭出現的人物更容易**在前頭,因為他們已經不太重要。
其十,每部書里都會出現幾個弱智人物,說話甕聲甕氣,直來直去,力大無窮,使用的兵器多為大錘和斧子。往往這些人還特別招人喜歡,是評書笑料的主要制造者。
十一,開兵布陣之后,敵方戰將一般都有幾個兒子,輪流上來先壓場子,然后輪流**去。假設戰將姓樊,他如果只有一個兒子就叫樊龍,有兩個兒子就叫樊龍、樊虎,三個兒子就叫樊龍、樊虎、樊豹,四個兒子就叫樊龍、樊虎、樊豹和樊猛。有時候還叫樊勇。女子如果有名有姓,那么多叫翠蓮、金蓮、玉蓮。
如今也偶爾聽聽評書
想起另外一件往事,從中可見評書之影響。
小時候,聽大人們管沒鼻子的人都叫“哈迷蚩”,聽的多了,我一直以為這個說法屬于河北方言。殊不知,哈迷蚩屬于劉蘭芳所說《岳飛傳》里的人物,但我始終沒聽過這部書。直到前兩年,問起同事他們老家有無這樣的方言,他們一個個表情驚愕,說出了實情。
小時候聽單田芳他們說評書的時候,總想著一天聽一回不過癮,要說能連起來多聽幾回就好了。到現在,終于能連續聽評書,想聽哪回聽哪回,想聽幾回聽幾回,選擇度大大增加。
但凡事都有利弊,當時聽廣播時想多聽第二天的只言片語也不可能,但也因此對當天播送的內容倍加珍惜,幾乎每回都支楞著耳朵收聽。而后,也有一整天時間的回味和期待。
如今的有些晚上,臨睡前我還是會聽聽評書。伴著單田芳、袁闊成他們熟悉的聲音入眠,睡得非常踏實。
娛樂答不休,我是鄭捕頭。歡迎關注。
從小就聽了很多單老的評書,我印象中單老用“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八個字的時候比較少,記得在電視劇場評書用過。
單田芳的書很精彩,也很有代入感,注重說故事本身,而對于跳出故事評斷人物的評則少,所以他的書重說少評。單老在每一段收尾時一般采用說到哪兒到哪兒,“扣子”的概念也逐漸淡化。
單老的電臺書一般采用加重語氣來作為每一段的結束語,這樣的原因是電臺錄制評書一般要求25分鐘左右,因為電臺是每半小時作為一個節目單元,加幾分鐘廣告正好用25分鐘左右的書。所以,電臺錄制書基本要求精確到秒,每到還有十秒倒計時時,單老眼前的的紅燈就開始閃爍,單老直接加重語氣,直接收尾。
電視評書應該是精確到分鐘的,一分鐘之內單老有足夠的時間收住書,然后說“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電視評書是經過二次剪輯的,所以比較好控制時間。最早的電臺書,則修剪較少,一般每段書也就剪剪前后,所以對于時間要求更高一些。
老先生的嗓音得天獨厚,不少人爭先模仿,可以說大街小巷都能聽到他的精彩演義,他把自己對傳統評書的理解化作語言融合到評書里,并對評書內容加以改進,雖然內容形式上有點千篇一律,有些改編過度,但如三俠五義、隋唐演義…絕對是經典。改變了那些照本宣科的傳統。應該說袁闊成三國單田芳三俠五義后無來人以成絕響。
兩位老藝術家評書說的都很好,在人們心目中都占有很高的地位,誰高誰低不好**,單從個人口味上看偏重單田芳老師,他人生坎坷經歷其他幾人無人能比,評書的內容對人生百態評訴的非常到位,尤其對小人的嘴臉及心態描述的非常真實,再有單田芳老師把評書商業化推廣的很好,這也是高產的一個原因吧;袁闊成老師三國演義語言表達非常準確,人物形象描述生動,特別是在文言文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取舍實在太難了,小編出這樣題目。。。
]]>